更年期三重威脅!心血管、骨鬆、泌尿問題 女性健康警訊不可忽視
女性步入更年期,身體不僅經歷生理變化,內分泌的轉折更可能牽動全身健康。隨著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不少婦女會出現潮熱、失眠、情緒起伏等更年期症狀,但其實潛在的健康風險更值得關注——特別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與泌尿道問題,這三大疾病被醫界視為更年期女性的「隱形殺手」。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更年期因為卵巢功能衰退,導致雌激素缺乏,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及泌尿道問題。
1.心血管疾病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濃度降低,血中膽固醇開始緩慢增加,使血管彈性變差,導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問題浮現,造成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
根據文獻統計,停經後婦女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死亡率,以每5歲增加一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更年期婦女。
2.骨質疏鬆症
正常情況下,35歲之後,骨質密度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而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缺少雌激素保護,骨質密度流失速度加快,每年骨質流失率高達3~5%,容易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早期骨質疏鬆症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時間及年齡增長,卻會無聲無息的逐漸侵蝕骨骼;多數患者發生骨折後,才發現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也是導致骨折重要因素,而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及可能長期殘疾,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3.頻尿、尿失禁
女性的尿道與部分膀胱的胚胎來源,屬於女性荷爾蒙支配的組織,停經後因為雌激素逐漸減少,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骨盆底肌肉及韌帶支持力降低,降低陰道前壁的支撐力,導致骨盆腔脫垂、尿流受阻;當腹壓增加時,可能不自主漏尿,容易發生頻尿、尿失禁的現象。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到40歲就出現更年期徵兆?醫揭「4大元凶」 熬夜也中招
·更年期變胖好難瘦?營養師激「4類食物」提升代謝 搭配2飲食法輕鬆甩脂
其他人也在看

助更年期女性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Day),2025年主題為「生活習慣醫學」(Lifestyle Medicine),提醒更年期女性可透過日常作息來守護身心。而根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3 小時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腰圍變粗、熱潮紅⋯中年女性成「大媽」?醫教「4招」改善代謝症候群
當女性步入更年期,身體不僅面臨生理變化,內分泌系統的轉變更可能影響整體健康,隨著卵巢功能逐漸退化、雌激素分泌減少,許多女性會出現潮熱、失眠、情緒波動等典型更年期症狀。醫師指出,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荷爾蒙變化成為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4招」,讓更年期更健康。
優活健康網 ・ 21 小時前
更年期女性約2成有代謝症候群 慢性病風險大增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更年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新挑戰,尤其對健康影響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女性,每5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大增。
中央社 ・ 1 天前
更年期女性注意!約2成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教怎麼預防
根據國健署統計,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為協女性健康度遺更年期,國健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朋友支持(Friend),讓更年期享健康。響應每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風傳媒 ・ 20 小時前

疫情升溫、高風險族群防護不足!專家解析三大防線與長照防疫挑戰ft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張峰義
近年新冠與流感疫情持續升溫,重症與死亡案例頻傳,但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率偏低,長照機構防疫壓力亦不容忽視。面對疫情隱憂,專家提醒,落實「疫苗接種、快篩檢測、抗病毒藥物」三大防線,並強化長照單位防疫能力,是降低醫療負擔、守護高風險族群的關鍵。 https://ulvis.net/WoqT https://bit.ly/3JhrmkO https://bit.ly/4nfP0w5 https://bit.ly/3WIf6hC https://bit.ly/478jSZh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疫苗打「左手or右手」有差嗎?專家揭密 接種位置恐影響保護力 ·為什麼不打四價了?「流感疫苗改三價原因」曝 廠牌隨機配發
常春月刊 ・ 1 天前第一型糖友髖部骨折風險 比常人高4.35倍
研究顯示,第一型糖友髖部骨折風險比起常人高出四‧三五倍,平均骨折年齡提早十至十五年;第二型糖友雖骨密度正常甚至偏高,髖部骨折風險仍為一般族群的一‧七九倍,終生骨折風險增加四○%至七○%,脊椎骨折率更上升三十五%,進而提高整體死亡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暨成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表示,糖尿病與骨鬆的共病關係常被忽視,許多患者雖骨密度正常,但骨質微結構卻已受損、強度下降。建議糖友將骨密度檢測納入常規追蹤,特別是六十歲以上或長期使用胰島素者,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預防骨折影響行動力。今年底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四五○萬,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影響台灣長者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骨鬆可造成多部位骨折,其中尤以脊椎體骨折及髖部骨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焦點股:國邑*吸入型新藥L608對多種肺高壓相關治療展現龐大潛力
【財訊快報/徐玉君】國邑*(6875)旗下吸入型新藥L608(微脂體-伊洛前列素)在治療多種肺高壓疾病展現龐大潛力,除了開發原有的肺動脈高壓(PAH)、硬皮症相關雷諾氏症與肢端潰瘍(SSc-RP╱DU)之外,更有望拓展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壓(CTEPH);日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ERS 2025)年會發表臨床一期成果,除發表聚焦L608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藥物動力學特性外,更展示其在CTEPH治療上的潛力。由於CTEPH為嚴重且罕見的肺高壓疾病,目前僅有三種核准藥物(口服與注射型),尚無吸入型治療選擇,而L608採用微脂體緩釋技術,不僅可減少呼吸道刺激,還能將藥效顯著延長至12小時,解決現行速放型的缺點,提升患者治療便利性,讓治療更穩定、更便利。根據Verified Market Reports於2025年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全球CTEPH市場正快速成長,2024年市場規模已達21億美元,並有望在2033年突破35億美元。目前全球每年每百萬人約有3.8例的新增病例,累計患者數已超過10萬人,顯示臨床需求迫切且市場空間廣闊。該藥再為國邑創造繼L606授權Liquidia C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李千娜自評敢愛敢恨遭虧「衝組」 《你的故事我的夢》看周丹薇時隔30年再上舞台
瓊瑤經典改編舞台劇《你的故事我的夢》將於10月17日至19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迎來世界首演,融合《一簾幽夢》與《窗外》兩大經典篇章,打造跨越時空的浪漫新作。媒體探班日率先曝光兩場極具象徵性的婚禮戲碼,分別由林雨宣與莊凱勛詮釋的「汪紫菱與費雲帆」,以及李千娜與曾少宗演出的「江雁容與李立維」,李千娜談她與角色個性都「敢愛敢恨」,一旁莊凱勛補刀像「衝組」,讓全場大笑。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瓊瑤小說改編舞台劇《你的故事我的夢》 觀眾入戲喊台詞「我要跟你離婚!」
改編自瓊瑤經典小說《一簾幽夢》與《窗外》的全新舞台劇《你的故事我的夢》,昨(17)晚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正式迎來世界首演,為華語文學與當代表演藝術開啟新的篇章。導演郎祖筠透露,演出中有觀眾在主角爭吵時情不自禁接出「我要跟你離婚!」的台詞,笑稱這份「集體記憶」正是瓊瑤作品跨越世代、觸動人心的力量。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
金鐘慶功/《原子少年2》拿節目獎! 詹仁雄曝四年投資五億「沒有選秀就沒有流行樂」
節目《原子少年2》獲得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在與《夜市王》、《型男大主廚》等一眾勁敵之中,拔得頭籌,詹仁雄作為節目出品人,雖說並無親臨典禮現場,但18日深夜現身慶功宴。他透露,自四年前開始製作偶像選拔節目,四年間已投注近5億,雖說收益虧損都有,但以旗下男團FEniX為例,唱片公司華納音樂願意簽約投資,並將於今年發行第三張專輯,已顯示投注的心力與業界已經逐漸銜接。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2 小時前
金鐘2025/小S、派翠克奪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帶著大S的愛上台
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由小S、派翠克拿下。小S哭著表示:「(大S)這個獎沒有要獻給你」,這個獎要獻給媽媽,因為媽媽心裡有個很大的洞,但如果今天自己得獎,或許這個洞會被填補一些。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5 小時前
霜降金風送爽! 「3生肖5星座」迎好運 財富大豐收
霜降時節,金風送爽,萬物收斂卻也暗藏豐收的契機,而財運的能量在此刻特別鮮明。小孟塔羅雲蔚老師表示,霜降時節有人在本業上迎來穩定回報,有人則於意外之中獲得驚喜之財,更有人同時兼得正偏財的豐盛喜悅。這段時間,若能把握時機,調整步伐,就能在轉換的節令裡收穫滿滿。雲蔚老師整理在霜降中財運最旺的「5生肖」,秋冬交會之際,迎來錢財與好運的雙重加持。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別再以為只是壓力大!「內分泌失調」6大典型症狀易誤認更年期,醫授3招穩定內分泌
莫名感到疲倦、晚上難以入眠、體重突然上升,飲食控制和運動卻毫無成效?許多女性也許會把這些變化當作壓力大、更年期到了,卻忽略背後可能隱藏內分泌失調的問題。內分泌系統就像身體的穩定引擎,負責調控多項生理功能,一旦失衡,可能牽連全身。不論男女,都可能受到影響。若未及早發現與治療,可能使小問題逐漸惡化為慢性......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貪官拿公家宣導平板送親友 遭監察院彈劾
已退休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局長施國隆,因將文資局與中華電信續約取得的48台平板電腦,拿13台轉贈給親友,遭監察院彈劾。這也是施國隆第二度被監察院彈劾,先前因採購案貪瀆,害國家損失1417萬元,2022年遭監院彈劾。懲戒法院判施國隆減少退休金20%。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月經亂、睡不好、情緒不穩?中醫師教你這樣分型調理更年期
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依更年期症狀分成4種證型吳宛容指出,中醫依更年期症狀,大致分成4種證型,大多數婦女經常會合併出現: 1.肝腎陰虛:月經量少,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