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注意!約2成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教怎麼預防
根據國健署統計,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為協女性健康度遺更年期,國健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朋友支持(Friend),讓更年期享健康。
響應每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Day,國健署今(17)日上午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提醒女性注意。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青春期、懷孕期、更年期是女性人生3大重要階段,「更年期不是病,而是身體轉換的過程」,因此,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若能從生活習慣下手,就能遠離代謝症候群。
黃建霈指出,國健署提出的「F4」生活守則,在Food方面,應該少油、少鹽、減糖,多蔬果與蛋白質、鈣質;Fitness則為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結合伸展與肌力訓練;Feeling,培養興趣、緩解壓力、維持良好睡眠;Friendship,建立支持網絡,透過閨密互動與社群活動減壓。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若以上的危險因子有3項以上,即是罹患代謝症候群,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
沈靜芬說,國健署自2022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由醫療團隊評估病人慢性病風險因子,至今已有逾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投入,協助約44萬人行健康管理,追蹤至少3次的44歲至55歲的2.7萬女性個案中,近3成5(約9000多人)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獲改善,另近1成5(約4000多人)緩解為非代謝症候群,顯示及早發現與生活習慣介入,有助降低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
《風傳媒》讀者調查▸「護國群山」如何助台灣守住「矽島」地位?
我們不只站在科技革命的浪頭,更處在地緣政治的風口。
讓你最關心的產業議題,成為我們持續追蹤的動向!
☛立即填問卷,分享你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臺灣更年力,國際更年日」登場 齊聲倡議打造更年期友善職場支持體系
響應10月18日「國際更年日」,由社團法人女性齡活共創共善協會主辦的「更年更能,智慧綻放」記者會今(18)日下午於台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盛大舉行。活動現場聚集超過40餘位45歲以上的女性代表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倡議以「慶賀、理解、支持」的態度看待更年期,推動建構更年期友善職場與正向社會環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信貸危機再起?美股三大指數收黑 台指期盤後跌1.17%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美國地區銀行出現疲軟跡象令投資人不安、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高,以及美國政府停擺影響,美股主要指數大多收黑,道瓊終場下跌 301.07 點,或 0.65%,收 45,952.24 點。那史達克下跌 107.54 點,或 0.47%,標普五百下跌 41.99 點,或 0.63%,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32.96 點或 0.49%。
民視財經網 ・ 1 天前
2成中年女性陷代謝症候群 更年期靠「F4」活出新狀態
國內45至55歲女性約有兩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成中年女性健康的隱形風險。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今(2025)年主題為「生活習慣醫學」(Lifestyle Medicine),國民健康署也提出「F4」生活守則響應,盼透過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助更年期女性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World Menopause Day),2025年主題為「生活習慣醫學」(Lifestyle Medicine),提醒更年期女性可透過日常作息來守護身心。而根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茶包、鋁箔紙用過別丟! 網友公認去油、除臭利器政府也背書
廚房流理臺的排水口常積聚油膩污垢,若未徹底清潔,時日一久便會散發出難聞氣味。有網友在社群平台分享一種簡便的除垢除臭訣竅,將使用過的茶包放入排水孔中,既能分解油漬,又能達到消除異味的效果,引發網友熱議。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4 小時前
有錢人買車不崇尚品牌? 日媒:「這2色」才是身分象徵
在網路充斥炫富影片的時代,開著超跑上街似乎成為「有錢」的象徵,但日本媒體最新調查卻顛覆眾人想像──真正的富人,開的不是法拉利或藍寶堅尼,而是開普通的「日產轎車」,其中「白色與黑色」的車款因保值性高,成為富豪圈最受青睞的選擇。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國人鈣質攝取不足!每7名長者就有1人骨鬆,醫籲從年輕開始存「骨本」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已成為威脅健康與行動力的隱形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平均每7人就有1人受到骨質疏鬆困擾。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每年10月20日訂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提醒民眾及早重視骨骼保健,預防骨質流失與骨折風險。不少人以為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才會發生的疾病,但事實上,人體的骨質密度會在20至30歲達到巔峰,之後便逐漸下降。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唐櫻翠指出,若年輕時未能攝取足夠鈣質、累積足夠「骨本」,中年後骨質流失速度將明顯加快,增加骨折與骨鬆風險,並強調「骨骼健康要從年輕開始存,別等年老才補。」國人鈣質攝取量僅達建議6成 4大族群要特別留意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應達1,000毫克,但調查顯示,國人平均僅達建議量的六成,是所有礦物質中攝取最不足的。唐櫻翠醫師提醒,以下唐櫻翠表示,四大族群最容易出現鈣質缺乏:1️⃣ 兒童與青壯年:骨骼生長與累積的關鍵期。 2️⃣ 中老年族群:隨年齡增加,骨質流失速度明顯加快。 3️⃣ 孕婦與哺乳期女性:若攝取不足,身體會動用骨骼中的鈣質供應胎兒與乳汁。 4️⃣ 咖啡、茶飲愛好者:咖啡因會加速鈣質
常春月刊 ・ 13 小時前
MUJI無印良品推出「早C晚A」精華液!日本藥妝爆款精華正式進台
MUJI無印良品也加入高濃度精華液行列!還有日本藥妝大熱賣的Obagi維他命C精華液,也在本月正式進台,換季保養想投資一瓶實在好用的精華液,先看這篇!
造咖 ・ 1 天前
微波加熱會致癌?醫破解迷思:2地雷才是關鍵
羅珮琳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針對「微波食品能不能吃」這個長年被誤解的議題,整理並說明了她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曾分享過的相關資料。她提到,自1945年微波爐問世以來,這項發明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生活便利,但圍繞微波爐的都市傳說也從未間斷,例如「微波加熱會讓食物具...
CTWANT ・ 9 小時前
孩子跌倒了,父母扶還是不扶?音樂盒心理實驗揭「1關鍵」很重要
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深深影響孩子,其中,父母「是否努力」會在孩子的人格特質、價值觀、心理健康及行為習慣等方面產生長遠影響。《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經典音樂盒心理實驗,結果指出,努力父母的孩子會努力嘗試打開音樂盒,而不太努力父母的孩子就隨便摸摸音樂盒,沒有太多努力的嘗試。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韌性預算藏1600萬媒宣費 衛福部長:每一分錢都會花在獨居老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韌性特別預算今(17)日在立法院進行三讀,民眾認為勞動部、衛福部「偷渡」高額媒宣費,其中針對衛福部編列的媒宣費大刀砍半,刪除1600萬元。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回應,該筆媒宣費是用於強化全台70萬獨居老人服務之用,因為獨居老人較不易接觸傳統的媒體、網路等,才需要這一筆錢,雖然被砍,在有限預算之下「還是會努力把每一分錢...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半百西餐廳2/排餐名店遣散廚師改賣義大利麵 一天賣不到十盤
走進位於台北市長安東路上的老字號西餐廳「亞里士餐廳」,創始的第1代林允修年輕時在台中美軍顧問團「軍官俱樂部」當酒保,習得美式醃牛排的配方後,1970年先在台中賣快餐,後來北上開起亞里士餐廳。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

橫跨兩世紀花卉藝術鉅作 齊聚史博館
藝術迷引頸期盼的國際級花卉主題特展登場,奧地利國寶級美術館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 Vienna)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共同推出《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全國唯一國際卡丁賽車教學基地 10/17首度在龜山亮相|#鏡新聞
國際正式的卡丁車賽一項被視為孕育F1賽車手的初級搖籃,台灣第一座具備國際水準的卡丁車賽車教學基地,也在今天(10/17)正式剪彩啟用,光啟高中特別邀請關心技職教育產學合作發展的貴賓,共同見證這項接軌國際的歷史。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朱智盟醫師歸納,兒童近視控制大致上可分為藥物控制、角膜塑型、離焦眼鏡和離焦隱形眼鏡4種方式。最常見使用藥物控制如點散瞳劑,一開始有可能是假性近視,先點短效散瞳劑追蹤,度數回復正常後,至少3個月持續追蹤,若點散瞳劑也回不了正常視力,就可判斷為初期近視。
NOW健康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