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使免疫力下降?營養師:「芝麻素」與「Omega-3」對抗發炎利器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熬夜已成為現代人因工作、學業或娛樂而經常面臨的狀況。當睡眠不足時,人體容易出現頭痛、腦壓升高感、走路不穩或肌肉痠痛等症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若長期缺乏休息,更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發炎或感染的風險,例如常見的口腔潰瘍或眼睛長針眼。了解熬夜後的生理反應,才能及時透過飲食與營養補充進行修復。
維生素B群 維持能量與神經功能
熬夜會快速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攝取高糖飲食時更容易不足。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2、B3對於緩解口腔潰瘍有幫助;B2與B12則能改善頭痛與神經不適;B6則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可協助改善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焦躁或淺眠。常見食補包括豬肝湯、皮蛋瘦肉粥、麥芽牛奶與毛豆,這些食品能有效補充B群,協助身體恢復能量代謝與腦部功能。
Omega-3脂肪酸 減少發炎與眼疾
Omega-3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主要來源是深海魚類。其功能不僅在於保護心血管、維持腦部運作與調節血壓,對於預防熬夜後常見的眼部發炎與針眼也有幫助。李婉萍營養師提到,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鱘龍魚、鮪魚蛋餅,或搭配奇亞籽飲品,若平時攝取不足,也能透過魚油補充。適量的Omega-3能協助免疫調節,降低熬夜後因免疫力下降所造成的發炎反應。
芝麻素保護神經系統 幫助肝臟代謝與體力恢復
長期熬夜會對肝臟造成額外負擔,芝麻素能促進肝臟解毒與代謝功能,並保護神經系統,幫助維持精神與專注力。芝麻、芝麻油、胡椒等食材都含有芝麻素,李婉萍營養師建議,日常可透過芝麻牛奶、芝麻粉或在料理中加入冷壓芝麻油攝取。胡椒除了調味外,也能刺激消化、增強食慾。若能與雞胸肉、排骨湯等高蛋白食物搭配,更能促進能量恢復與肌肉修復。
維生素C與D 提升免疫防護力
熬夜會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病毒與細菌侵襲。維生素C能促進白血球功能、加速組織修復,而維生素D則能調節免疫反應,對維持健康極為重要。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在飲食中可多攝取這些食物:芭樂、奇異果、柳橙汁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則可透過香菇雞湯或日曬合成補充。兩者搭配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熬夜後立即出現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營養補充能協助 但非根本解方
雖然補充上述營養素能在短期內減輕熬夜後的不適,但仍無法完全取代睡眠的修復效果。李婉萍營養師提醒,在工作或考試壓力結束後,應給予自己充足的睡眠,以恢復大腦與身體功能。對某些人而言,芝麻與牛奶中的鈣鎂成分可幫助放鬆肌肉、預防抽筋,這些天然食材也能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與休息方式,才能在忙碌生活中維持健康。
【延伸閱讀】
「猛爆性肝炎」是什麼?熬夜不睡覺怕爆肝?醫:「1高危族群」要警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別光跑不練!想靠跑步減重 先搞懂身體的燃燒脂肪機制
現代人重視運動,但每天在跑步機上揮汗半小時,持續幾個月,體重卻依然不動如山?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研究,超過6成的跑步減重者會在3個月內遇到停滯期,甚至有1/4的人體重不減反增。令人挫折的現象背後,其實隱藏著我們對「跑步減重」的誤解。慢跑確實是很好的心肺訓練,但若想單靠它來甩掉體重,恐怕得先搞懂身體燃燒脂肪的真正機制。
NOW健康 ・ 2 小時前
「歐巴桑」是台灣最美風景?日本媽媽的來台觀察:她們富有人情味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對台灣人而言再熟悉不過,而其中,歐巴桑(意指中年婦女)正是這段風景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居住在台灣的日本媽媽近藤弥生子於《那年,我帶著孩子回到台灣》一書中,分享在台灣生活的觀察,以一位母親的日常經驗為切入點,探討親職、教育、人際互動、社會制度等面向,發掘台灣與日本不同的處事邏輯與文化價值。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4 小時前
網傳「打疫苗害童得糖尿病」 醫嚴正駁斥:流感本身才是真正的危險
蘇怡寧昨(11)日在臉書粉專「蘇怡寧醫師愛碎念」發文表示,看到現在的流感疫苗被傳加料、超毒等流言,甚至稱有小孩接種流感疫苗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他對此嚴正駁斥,「這完全是錯誤訊息,流感疫苗不會導致第一型糖尿病」,並直言所有大型研究都已證實,流感疫苗與第一型...
CTWANT ・ 1 小時前
騎單車摔倒手腕隱痛三年 竟是舟月韌帶損傷引發關節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七十多歲的劉先生退休後最愛騎腳踏車,三年前一次意外摔倒時本能地以手撐地,雖然當下並沒有骨折,但自此手腕便時常隱隱作痛,起初認為只是扭傷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近兩個月疼痛逐漸加劇,甚至連拿水杯和開門的日常小動作都變得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來到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陳重宇醫師門診求診,經診斷確認為「舟月韌帶損傷合併舟狀骨與橈骨關節炎」(Scapholunate Advanced Collapse, SLAC)。 舟月韌帶損傷導致手部無力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陳重宇醫師指出,這個疾病是舟月韌帶損傷後常見的後遺症,因韌帶受損導致八塊腕骨間排列失衡,使關節承受異常壓力,軟骨逐漸磨損,最終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舟月韌帶損傷常見症狀包括:手腕隱隱作痛,用力或活動時更明顯;握力下降,拿重物困難;手腕腫脹、活動度減少;嚴重時連轉水龍頭、開門都會受限。 舟月韌帶損傷手術治療方式有兩種 助增進手腕穩定度與力量 如果舟月韌帶損傷早期可以透過藥物、護具或復健治療控制症狀,但如果病程已進入中後期、保守治療已無法改善,便需考慮手術,例如: 全腕關節融合術:止痛效果好,能提供較高的穩定度與力量,但
健康醫療網 ・ 55 分鐘前
別再只散步了!這個運動比走路多燃燒40%熱量 連90歲長輩都能做
什麼運動老少咸宜,還能比走路多燃燒40%熱量?在美國西雅圖發源60年的匹克球,近年在台灣也愈來愈受到歡迎。匹克球融合了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的特色,以簡單、有趣、門檻低的特性,吸引各年齡層的民眾參與。
健康2.0 ・ 1 天前
糖尿病人足部感染率破98% 他皮膚裂、灰指甲嚇到「不敢洗腳」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一旦腳有傷口,照護起來常常是大問題!68歲的康先生,就因為有糖尿病及中風病史,雙腳下肢出現皮膚龜裂及灰指甲問題,讓他長期不敢碰水、不敢洗腳,一度對醫療失去信心並感到自卑。醫師提醒,糖尿病人足部感染率高達98%,得小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截肢的風險。 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指出,隨著高齡化與慢性病盛行,...
匯流新聞網 ・ 54 分鐘前
吃錯水果恐骨鬆!醫公開「地雷清單」西瓜也上榜
天氣熱,許多民眾喜歡食用水果消暑解渴,但骨科醫師張耀元提醒,部分水果若食用過量,反而可能對骨骼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他同時分享了夏季水果的選擇要點,協助民眾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兼顧骨骼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謝哲青震撼證實罹患心肌炎!暴瘦10公斤 近況曝光現身金鐘獎頒獎
知名作家暨主持人謝哲青日前坦言罹患「心肌炎」,一度引發外界關注。所幸經過治療與調養後,他的健康狀況已逐漸恢復,今(11日)受邀出席第60屆廣播金鐘獎,與歌手邵大倫攜手擔任頒獎嘉賓,精神奕奕現身典禮現場,展現滿滿正能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60歲男胸背長出老人斑 醫一看急叫:是胃癌!
一名60歲男性因胸部及背部在短短半年內出現大量老人斑,原本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欲尋求雷射除斑,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後發現,這些突然增生的斑點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中秋節後不怕胖 營養師教您三日調節法輕鬆回穩體重
中秋節期間,月餅與烤肉是應景美食,不少人難免吃多了幾口、體重也跟著上升。玉里醫院莊茵淇營養師提醒(見圖),節慶後若能及時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三天內就能有效回穩體重、恢復身體平衡。莊營養師指出,月餅與烤肉多屬高糖、高油、高熱量食物,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有些民眾節日期間可能比平常多吃1000至2000大卡,相當於多進食一整天的份量。」重點是「吃完要懂得調整」,讓身體恢復正常代謝節奏。曾在152天內成功甩脂18.3公斤的莊茵淇營養師,以自身經驗設計出「中秋後三日調整法」,幫助民眾輕鬆回到健康狀態:1.第一天重點是「減少澱粉、以菜為主」。節後首日可暫時減少主食量,將餐盤一半換成蔬菜,另一半分配蛋白質與少量澱粉。早餐可選豆漿搭水煮蛋,午晚餐多攝取燙青菜、豆腐、魚肉等清淡料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大番茄與小番茄有什麼差異?茄紅素抗氧化 加「這款油」一起吃助吸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番茄紅潤的外表不只是吸引人的顏色,它蘊含的營養與植化素,對健康有多重好處,尤其是對抗氧化與癌症防護。了解如何吃對番茄,能讓健康效果加倍。 大番茄:健康守護的紅色力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指出,大番茄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水量高達94.5%,並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等礦物質。與小番茄不同,大番茄屬於蔬菜,每100克僅約20大卡,碳水化合物量也只有小番茄的一半,更適合穩定血糖。 除了基本營養,大番茄還富含多種植化素,包括胡蘿蔔素、楊梅素、維生素C、茄紅素,以及維生素P類黃酮。茄紅素具抗氧化效果,能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與分裂,尤其紅透的番茄茄紅素含量越高,與維生素A、B、C、E共同作用時,可進一步保護細胞染色體不受自由基損害。 研究指出,大番茄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也可能對肺癌、胃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有保護作用,雖然證據力仍有限,但長期攝取有潛在健康益處。 小技巧:加油脂吸收更好 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植化素,建議烹調大番茄時可加入橄欖油涼拌,或加熱後食用,以提高吸收率。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美軍PrSM飛彈「瘋狂量產」!洛馬年產400枚 海馬士變身戰略武器
在美國陸軍新一代「精準打擊飛彈」(PrSM)上週宣布完成最終作戰測評後,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隨即證實,該計畫已獲批准進入「全速量產」階段,計畫將產能一舉提升至年產400枚的驚人水平。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9日報導,此舉將讓美軍現役的「海馬士」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老車、新砲CP值高 萊茵金屬為烏軍生產「天空突擊兵」反無人機砲車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軍隊運用低成本無人機群發動對敵大規模攻勢已非新鮮事,在彼端的防禦面,如何在有限成本下發展反無人機手段也成為顯學。為此,德國國防大廠萊茵金屬日前宣布,他們將為烏軍生產一批數量不明的「天空突擊兵」反無人機砲車,用舊有的豹1戰車底盤結合高速機砲,滿足機動打擊、有效反制的作戰目標。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50嵐推古早味神飲爆紅 員工「日泡千杯」崩潰喊:笑不出來
50嵐北部的門市在10月終於跟進中南部門市,也推出麵茶系列的飲品,麵茶能搭配50嵐各種常見飲品。消息曝光後,立刻引起不少手搖飲料愛好者前往購買,嘗鮮後也紛紛在網上討論,回報喝過之後的看法,「麵茶真的很香」、「比想像中的好喝耶」、「小時候對麵茶還好,長大喝麵茶搭5...
CTWANT ・ 23 小時前
維生素D3怎麼吃?藥師點名「4類人才需補充」:亂補反而傷身
在臉書、IG擁有高人氣的健康粉專「周藥師吃給你看」,長期透過血糖機實測各種食物的升糖指數,深受網友信賴。近期他則針對維生素D3做出解析,直指多數人其實不需要特別補充,除非屬於「特定4種族群」,否則盲目攝取反而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祭「史上最嚴稀土禁令」台積電恐停工?蔡正元示警1事:台股準備溜滑梯
中國商務部日前再次祭出「史上最嚴稀土禁令」,美國總統川普隨後宣布今年11月1日起對所有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額外100%關稅,中美角力下,恐再度掀起全球動盪。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節目《張雅婷辣晚報》表示,中國這次再度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在爭取關稅談判上的籌碼。蔡正元直言,這件事對台灣影響比較大,恐衝擊台股。中國大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美國總統川普痛批北京當......
風傳媒 ・ 3 小時前
愛吃白飯、麵條?專家警告:血壓恐像雲霄飛車 改吃「這3種主食」更穩定
你是不是每餐還是離不開白飯、麵條、白麵包?雖然這些主食吃起來很療癒,卻常常讓你的血壓「上上下下」,像在坐雲霄飛車。其實,這些精製澱粉不只升糖快,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還可能提高代謝症候群與高血壓風險! 高升糖指數 與代謝、血壓息息相關 根據《Cereal Foods World》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高升糖指數的精製澱粉與代謝症候群和高血壓息息相關;相對地,富含纖維的全穀類食物,像是藜麥、糙米,則對穩定血壓有明顯益處。想遠離高血壓,不是少吃,而是要「換得聰明」! 那該怎麼換? 快看這些高血壓友善主食選擇 1、藜麥(Quinoa):小小一顆藜麥,卻藏著大大的營養!它富含鉀、鎂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血管放鬆與排鈉降壓。根據《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6年研究,全穀類飲食能顯著降低舒張壓(約-5.8 mmHg),對於體重偏高的族群特別有益。2、糙米(Brown Rice):別再小看這粒「褐色米」,它比白飯更耐嚼,升糖指數也低。攝取糙米能減少餐後血糖波動,減少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穩定血壓。根據《FASEB Journal》2014年的研究,全穀類比精製穀類更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藍主席爆「大陸網軍介選」綠委:顯示問題已非常嚴重
國民主席選戰進入白熱化,近日內人士頻頻互槓,候選人趙少康、郝龍斌及張亞中等人陸續指稱有「大陸網軍介入內選舉」,試圖影響選戰結果,對此,有意角逐2026高雄市長的民進立委邱議瑩狠酸,國民終於承認大陸介入選舉的嚴重性,過去藍營就是沒感受過痛,呼籲藍綠共同正視大陸對台灣民主的威脅。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Lulu雙料搶金 未婚夫和前任廝殺
第60屆節目類金鐘獎將於17日登場,每年萬眾矚目的獎項莫過於日常陪伴觀眾度過數個白天、夜晚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今年依然來勢洶洶,光是Lulu黃路梓茵就以《夜市王》、《綜藝大熱門》雙料入圍,呈現自己打自己的情形;有趣的是,她跟未婚夫陳漢典與前男友阿達分別搭檔搶金,逗趣局面搭上其他對手小S、阿Ken、徐乃麟、曾國城等人同台較勁,更顯刺激。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一場日本的寧靜革命,讓大和民族走到十字路口:當政客忙著討好「失落世代」,經濟學家卻直言:400萬「新日本人」才是財政救星
2025年的秋日,自民的大腕們剛剛結束一場總裁大位爭奪戰。各方關注的焦點大概都是「第一位女性總裁」與「最年輕總裁」,哪一個會先成為日本政治的現實,這位待命首相又要如何突破少數執政的困境,進而解決日本內外的一連串困境與挑戰。不過在這場五搶一的魁爭霸戰中,候選人們不約而同地聚焦在被稱為「失落世代」的勞動人口;於此同時,移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這個以單一民族......
風傳媒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