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歷經HER2乳癌腦轉移 選擇用旅遊與愛來陪伴自己
今年50歲的惠惠(化名),頂著一頭俐落短髮,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很難想像,她曾在兩年間接連面對罹患乳癌與腦轉移的打擊,然而,病魔沒擋住惠惠的腳步,她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選擇用旅遊與愛來陪伴自己。
惠惠於110年12月確診了第3期HER2乳癌,她勇敢面對治療的副作用,剃光頭髮並透過醫院的假髮服務維持自信。即使癌細胞在112 年轉移至腦部,她沒有停下腳步,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旅行,與好友相聚、運動揮桿,繼續擁抱生活。她感謝台中慈濟林金瑤主任的專業團隊,也強調:「生病後,更要愛自己,保持飲食均衡、照顧身心,用最好的心態走完一生。」她與丈夫甚至約定了專屬「愛的密語」,未來若走到安寧階段,只需一個暗號,便能傳遞「我愛你」。
癌症希望基金會於近日舉行「乳癌治療全方面指南」學習營,邀請到癌友現身分享和台中慈濟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主任洪志強、中國附醫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廖庭儀,介紹乳癌治療新趨勢並解答癌友疑問。
廖庭儀醫師指出,乳癌逐漸被視為「慢性病」,是指患者透過長期穩定治療,有機會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與疾病共存。隨著醫學的進步,過去HER2只有分為陽性或陰性,現在有了「HER2弱陽性」的新分類,這類患者過去治療選擇有限,健保近幾年也持續與國際接軌,給付新藥、提供更多治療選項,期望病友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好的生活品質。
有病友詢問「三陽性乳癌復發風險是否較高?」三位專家指出,乳癌分型因荷爾蒙與HER2受體表現高低不同,復發風險也會有所差異,醫師會依據個人狀況判斷合適的治療方案。洪志強主任強調:「當妳該做的都做了,就要相信自己已經盡力了,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樣重要。」林金瑤主任提醒,完成標準治療、並依身體狀況與副作用耐受性調整療程,才是長期穩定的關鍵。廖庭儀醫師補充,最重要的是遵循醫囑、和醫療團隊的充分溝通。
對於「好好生活」,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在講座上,有病友好奇治療期間能否小酌怡情,洪志強主任說,從醫師的角度來看,治療最終目的是幫助回歸生活,在維持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偶爾小酌可以接受,關鍵在避免過量或酗酒。不過「過量」並沒有絕對標準,因人而異,最重要的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病友也關心,若已接受超過 10 年的治療且病情穩定,是否能考慮停藥? 林金瑤主任指出,從實證醫學角度來看,目前數據支持的用藥上限大約為10 年,但仍需依個別病況與身體狀況而定,因此建議病友應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在「預防復發的效益」與「生活品質的影響」之間進行全面評估與權衡,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癌症希望基金會除舉辦教育講座,也長期提供多元照護與支持服務,包括照護諮詢、心理諮詢、康復用品協助(假髮租借、頭巾贈送、義乳胸衣諮詢)、癌症教育出版品發行,乳癌攻略以及病友會、支持團體、親子營與資源補助等。期盼透過多面向的陪伴,協助癌友減輕罹癌壓力,重拾信心,勇敢邁向健康與希望的人生。
更多新聞推薦
其他人也在看

港男確診猴痘「潛伏期曾來台灣」!香港衛生署:將通報WHO與台灣當局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15)日宣布,正在調查一宗猴痘確診病例,且患者在潛伏期內曾到訪台灣,目前正於醫院接受隔...
FTNN新聞網 ・ 1 天前9顆子宮肌瘤最大有拳頭大 OL快結婚憂不孕
台中一名35歲粉領族即將結婚,擔心罹患多顆子宮肌瘤造成不孕,就醫檢查,發現體內子宮肌瘤又多又大,是年輕型的子宮肌瘤患者,因體質及年紀輕,血中雌激素刺激讓子宮肌瘤快速長大,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由肚臍開刀取出9顆肌 瘤,從1到9公分不等共9顆,最大肌瘤大如拳頭般,但手術沒有明顯傷口,把傷口隱藏在肚臍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甲狀腺機能減退用藥主成分含量不足 兩批、112萬錠急回收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公告,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法佐甲錠50微公克」,在連續性安定性試驗時,發現主成分含量不足,恐影響藥效,廠商將於11月3日前回收共兩批、112萬3000錠。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尚有一張藥品許可證,無短缺之虞。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3 小時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不靠意志力!婦改飲食、生活習慣 狂瘦50公斤不復胖
一名家庭主婦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在一年四個月內成功減重50公斤,更令人驚豔的是,她維持理想體重已超過一年未曾復胖。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這位女性的成功關鍵並非依賴意志力,而是建立了穩定的飲食模式與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30多歲婦女竟生11胎 這縣市未成年懷孕全國之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皮下植入避孕器衛教/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台東因民族性及地域關係,意外懷孕情況
好醫師新聞網 ・ 19 小時前
確定11/2上路!假日急症中心「6都14地點」曝光 週日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起將於六都試辦設置「假日急症中心(UCC)」。健保署補充,目前六都共鎖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民眾假日若遇發燒、簡單傷口等5種不適;UCC部分負擔費用只收新台幣15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的急診750元,民眾最多可省下600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3 小時前
獨/男星顏正國肺腺癌病逝!醫揭「這些不好聞的東西」是關鍵
《好小子》系列走紅的台灣資深藝人男星顏正國,本月7日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在板橋亞東醫院離世,享年50歲!對此,胸腔外科醫師劉祖豪表示,除了遺傳和抽菸,每天煮飯吸到廢氣、工作環境常吸到異味等也會提高肺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3 小時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1 小時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
不是火氣大!醫揪「臭嘴角真正元凶」 這營養缺乏最常見
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 口角炎引起的原因?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 ▸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 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 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參、白朮、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