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頭痛1週驚得「皮蛇」!醫列6大危險警訊:恐腦膜炎徵兆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若出現頭痛問題,別以為是小問題,可能暗藏健康警訊。神經科醫師鄭淳予分享,一名男子左側頭痛持續1周,服用止痛藥也沒用,檢查發現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對此分享6大危險頭痛警訊,例如神智不清、頸部異常僵硬等,若伴隨「單側無力麻木或語言障礙」的頭痛,應當作急症、趕緊就醫。
鄭淳予在臉書粉專指出,一名男子出現左側頭痛,持續一星期,就算吃止痛藥仍不見好轉,趕緊到醫院做檢查,主訴先前因感冒而睡得不好,未料痊癒後卻開始頭痛,檢查發現他左側臉頰稍微腫脹,耳道內出現「紅疹」和成串的「小水泡」,確診帶狀皰疹病毒(俗稱皮蛇)感染。
鄭淳予解釋,帶狀皰疹好發於免疫力低下時,發疹前常有局部神經痛,在出疹的1至5天前,可能先出現皮膚劇痛、灼熱或刺痛。依患者的狀況,他之前感冒再加上睡不好,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讓皰疹病毒有機可趁,若延誤治療,恐波及角膜、顏面神經或聽神經,甚至造成視力或聽力的永久損傷。
鄭淳予列出危險頭痛的6大警訊,首先是「變本加厲」,若原本就經常頭痛,但疼痛方式突改變,例如從偶爾痛,變成每天痛、半夜被痛醒,須提高警覺;再來是「頸部異常僵硬」,頭痛同時脖子明顯僵硬,低頭時更會引發劇痛,可能是中樞神經感染(腦膜炎)或腦出血的徵兆。
接著是「神智不清」,頭痛合併意識模糊、嗜睡、記憶或專注力下降,甚至痛到昏倒或手腳抽搐,可能隱藏腦膜炎、腦炎、中風或腦出血等病變;再來是「手腳無力麻木」,一般良性頭痛可能會痛到不想活動、全身虛弱,但若發生手腳明顯無力,甚至單側癱軟或麻木、講話不清楚,應當作急症、趕緊就醫。
還有「受傷或劇烈運動用力後的頭痛」,包括頭部外傷後開始頭痛,或在劇烈運動、搬重物、咳嗽用力等情境下,突然頭痛加劇,必須注意頭痛的變化,腦震盪或顱內傷、腦出血、動脈瘤、頸動脈剝離等都是需排除的原因,最後是「新發生的頭痛」,若原本不頭痛,卻出現新發生頭痛症狀,持續又無法趨緩,需特別注意,尤其年紀稍長、大於50歲的人,或原本就有免疫不全體質(如糖尿病、癌症患者)、懷孕或產後婦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翻轉布丁正夯!吃多害血糖狂飆 營養師揭「配2食物」:不易囤脂肪
很多男人中!做到一半軟掉 醫揭「3大原因」:不是不行
史迪爾氏症=發燒界變色龍!醫揭「4大致命病因」:恐藏惡性腫瘤
比吃魚油更讚!「1種魚」護心血管 營養師大推:助延緩老化
其他人也在看

空服員疑罹「史迪爾氏症」逝世!高燒紅疹都是警訊 醫:小心致命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長榮航空一名34歲空服員於9月執勤時身體不適,返台後病情急轉直下,10月10日不幸病逝,據悉該名空服員疑似罹患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史迪爾氏症」。臺大醫院皮膚部烏惟新醫師也在fb粉絲團說明,成人型史迪爾氏症(AOSD)症狀包括超過39度的間歇性高燒、皮疹、關節痛、喉嚨痛或肝脾腫大,對一般消炎藥反應不佳,一旦發生嚴重併發症,可能造成器官衰竭,甚至危及性命。 「成人型史迪爾氏症」診斷不易 醫:綜合判斷、排除類似疾病 烏醫師進一步分享,成人型史迪爾氏症沒有特定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需依據臨床症狀、檢查結果與治療反應綜合判斷,並排除類似疾病,如血液腫瘤或隱藏性感染等,其中「鐵蛋白(ferritin)」為標誌性指標,通常會顯著升高。過去他也曾遇過一位年輕女性患者,一個月來反覆高燒與紅疹,同時反映有發燒和手部關節疼痛症狀,接受進一步評估後最終確診,由風濕免疫科接手治療。 嚴重併發症「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 成患者主要死因 烏惟新醫師表示,成人型史迪爾氏症本身就是一種自體發炎性疾病,當遇到感染或疾病突然惡化等特定情況,炎症反應可能持續失控,導致免疫細胞(尤其是巨噬細胞和T細胞)
健康醫療網 ・ 5 小時前
皮膚最誠實!外觀黑又厚、摸來粗糙 醫曝:恐是癌症早期徵兆
皮膚異常可能暗示體內潛藏重大疾病危機。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指出,皮膚是人體最誠實的警報器,某些皮膚的異常變化可能是癌症的早期警訊,民眾不應輕忽。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全麥吐司≠人人能吃!醫示警:「1類人」恐動脈鈣化
全麥吐司是很多人早餐的選擇,含有更多纖維、升糖指數也較低,但醫師林軒任表示,全麥吐司不是人人都適合吃,腎臟病患者吃多可能造成高磷血症,增加腎性骨病、動脈鈣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鼻塞手術切過頭 醫示警「空鼻症」風險高
[NOWnews今日新聞]30多歲的林姓男子長期受鼻塞困擾,開會時難以專注,夜間呼吸不順更影響睡眠品質。今年初他決定接受傳統下鼻甲切除手術,術後鼻腔雖明顯變得通暢,卻出現呼吸困難與窒息感,經檢查發現罹...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
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一般人從飲食中就能補充到鈣質,但很多族群可能因為吃素、不喝牛奶、不愛曬太陽、更年期前中後,容易引發缺鈣危機,醫師建議,適時補充鈣的保健食品,可以維持體內需要的營養素。現代人飲食常常高鈉、高磷,或是過量咖啡因、又怕曬太陽,缺乏維生素D,隨著年齡增長、賀爾蒙改變,連國建署都年年提出國人缺鈣問題,你知道缺鈣會出現哪些症狀嗎?民眾:「有骨質疏鬆啦骨質疏鬆失眠,現在老年人不是說不要缺鈣嗎,心悸亂猜有嗎,牙齒(有感覺變軟),因為我本身有碰到這個事情,還有腳,有時候走一走都會這樣(軟腳)蹲下去。」醫療節目裡,大家也在討論,包含孩童、孕婦、老年人,以及有骨骼疾病患者,都屬於缺鈣高危險群,其實全年齡層都得留意日常補鈣,否則危及身體運作,嚴重的話可能有大腸癌風險。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圖/民視新聞)民眾:「女生來經期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缺鈣,有時候可能30歲以後,就比較容易缺鈣,攝取鈣喔吃那些保健食品吧,喝牛奶應該是沒有什麼用了,吃保健食品吧應該比較快,不會特別因為要攝取鈣,而去吃什麼東西吧,正常飲食,睡眠補充很重要,不然現在的人都很常睡不到6-8小時。」數據統計,台灣大腸癌位居主要死因之一,最新研究,每日攝取300毫克的鈣,可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日常補鈣市售產品錠狀、粉狀,還得擔心食安問題、腎臟負擔。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圖/民視新聞)骨科醫師陳鈺泓:「超過9成的人其實都是缺鈣的,我們腸胃道吸收鈣片,鈣質的能力是有限的,好的補鈣產品必須要有天然的鈣質來源,是否好吸收,以及有沒有國際認證。」藝人白家綺也在節目分享,擔心孩子發育、家人健康,自己挑的是娘家每天鈣,粉劑設計,孩子、長輩都容易接受,而且娘家每天鈣在網路聲量,引起熱烈討論,Google熱門搜尋趨勢,一度衝上熱搜榜,人氣竄升增加200%,每天鈣,更是台灣首支通過國際認證的100%無添加鈣粉,想幫家人維持健康,娘家官網、專屬APP,或是康是美、屈臣氏、大樹、杏一等通路,甚至不用出門,各大電商、購物平台,就能輕鬆補充體內所需養分。原文出處: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鈣質補充新選擇 「娘家每天鈣」獲國際100%無添加認證,便利好吞獲消費者熱烈迴響娘家保健生技針對橘世代設計全方位"行動靈活關鍵保養術"橘世代行動力升級!娘家保健生技「GO好健康.健走派對」打造黃金三大行動力:靈活關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宿霧強震災情慘重 台灣捐贈20萬美元救災 (圖)
菲律賓中部宿霧省9月底發生規模6.9強震,災情慘重,駐菲律賓代表周民淦14日(左2)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捐贈20萬美元協助救災,由菲律賓駐台副代表馬拉利特(右2,Cherbett Maralit)和宿霧省政府官員代表接受。
中央社 ・ 4 小時前

沒繳費也能選主席? 花蓮主廚曝「郝龍斌」文宣夾進投票通知單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國民主席選舉將於本週六登場,花蓮知名「挺罷方」海洋主廚曾璽文今(14)日在臉書透露,自己沒繳費,卻收到國民投票通知單,還夾帶郝龍斌文宣,引發網友熱議。曾璽文在臉書幽默表示,「不要再說我是綠營側翼了,我要去投國民主席!」他指出,過去大罷免時反罷方文宣也能與投票通知一同寄出,笑稱是「百年政的優良傳統」。
民視 ・ 5 小時前東海大學極限挑戰 連續11年挑戰戈壁大漠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4日電)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與EMBA校友會理事長林正雄率領70人團隊挑戰敦煌戈壁大漠,歷經4天3夜、全程120公里的極限挑戰,更遭遇沙塵暴,全員完賽並奪4項大獎。
中央社 ・ 5 小時前
桃園好孕專車叫不到車?謝美英:「一生好運卡」看得到用不到
桃園市去年3月8日婦女節開辦好孕專車,孕產婦持「一生好運卡」搭乘計程車到醫療院所產檢可獲車資補助,每趟次最高250元,總計補助9000元,號稱全台最高。桃園市議會今(14)日進行婦幼局工作報告,市議員謝美英質詢提出,實施以來,孕產婦反映「看得到叫不到」,一生好運卡引發批評。謝美英質疑,去年7月服務範
桃園電子報 ・ 6 小時前國姓地震規模4 最大震度南投縣3級
(中央社台北14日電)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南投縣政府東北方29.4公里(位於南投縣國姓鄉)今天傍晚6時8分發生芮氏規模4地震,地震深度21.1公里,最大震度南投縣3級。(編輯:李明宗)1141014
中央社 ・ 5 小時前
台灣超潮濕「2大致命黴菌」比砒霜還毒! 恐釀肝癌又失智
台灣氣候潮濕悶熱,容易滋生黴菌,專家警告長期吸入恐引發嚴重健康問題。家醫科醫師陳柏臣指出,免疫力較差的民眾若吸入黴菌,可能引發非典型肺炎,更嚴重的是,黴菌一旦侵入腦部,恐導致腦部感染,進而出現失智症狀。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陸高三生膝蓋痛以為缺鈣狂補!骨頭像針在扎...竟是骨癌慘截肢
大陸河南駐馬店一名17歲高三學生,原本正在為高考衝刺,卻因一場意外的骨癌診斷,被迫休學治療。據了解,這名叫樂樂的學生在今年7月首次向母親反映左膝蓋疼痛,當時剛從籃球場返家,家人以為是運動過量所致。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許舒堯策畫台灣國際古樂節 雙琴爭鳴考驗即興功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4日電)由大鍵琴家許舒堯策畫的2025台灣國際古樂節,今年將在北高舉行音樂會與講座。許舒堯表示,這次聚焦自帶即興的雙大鍵琴樂曲,考驗功力也更增加演奏的想像空間。
中央社 ・ 5 小時前
不只香港腳!腳後跟裂開狂掉皮「3狀況」 醫:恐是糖尿病警訊
腳後跟若常脫屑,不只是乾燥,還可能是健康警訊。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腳後跟是最容易被忽略保養的地方,當角質層越來越厚,導致水分留不住,就會脫皮、龜裂,若除了脫皮,還伴隨癢、紅、滲液,可能要懷疑是足癬,另外,如果脫屑不癢,卻變硬、厚、裂開出血,恐為糖尿病足或血液循環不良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糖尿病「3多1少」僅佔1成!醫:更多人是「這些症狀」 皮膚癢也中
根據國健署推估,目前台灣已突破250萬名糖友,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往往從小血管病變開始,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發生,進而釀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出現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嚴重恐致失明、洗腎或截肢。 第2型糖尿病有4大主因 這些症狀應提高警覺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欠缺胰島素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造成血糖過高。除了少數的第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逾9成患者都是第2型糖尿病。診所王欽耀醫師表示,第2型糖尿病主要有4大主因: 1.體質或基因遺傳:有家族糖尿病史罹患機率提高。 2.體重過重、肥胖:BMI值大於30或35。 3.生活型態不良:如飲食不節制、嗜喝含糖飲料又不愛運動。 4.其他因素:少數因免疫系統相關疾病須服用類固醇、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等。 一般人常聽到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3多1少」的現象,但糖尿病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王欽耀醫師指出,臨床上許多民眾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出現「3多1少」的症狀約僅占1成比例。常見的情況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陳亭妃推萬聖節活動 盼為台南帶來笑聲與驚喜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民進立法委員陳亭妃今天宣布,將在台南舉辦萬聖節親子活動,分別於19日在永康區市立總圖書館前草坪,及25日、26日在東區成大商場中庭舉行,希望為台南帶來笑聲與驚喜。
中央社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