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幾年來沒一天不痛」癌細胞入侵骨、腦…她4度化療靠健身增肌:花半年甩掉拐杖,重拾行動自由
剛過中午,緩步走上二樓的麗明大口大口喘著氣,一時也說不出話,似乎還有些許噁心不適感。我們詢問她需要什麼幫忙,一同前來的姊姊慧明輕輕揮手對我們說:「不用,給她一點時間,讓她自己慢慢緩過來,她可以的!沒事!」
十幾年來每一天都在痛
麗明是乳癌病友,初發現是2014年,她憶起那時:「上班時腳常感覺疼痛無力,回家洗完澡腳突然無力,摔倒在浴缸、腿斷掉後送醫院。」經檢查發現癌細胞已入侵到骨頭並擴散到肝肺,醫師判斷是乳癌第4期。
因癌細胞侵蝕到骨頭,麗明全身骨頭都痠痛不已,化療期間疼痛指數一直在9~10分,伴隨噁心頭痛、抽筋失眠等等副作用。使用類固醇藥物讓體重直線上升、身材臃腫變形,加上摔斷腳,復健一做就是4年。甚至因長期打骨頭針引發齒槽骨全部萎縮,2021年牙齒骨髓炎使全臉腫脹疼痛,一切都十分難熬。
除了貼在大腿上的嗎啡貼片,麗明又拿出醫生開立的管制嗎啡放在舌下:「每天都很痛,沒有一天是不痛的!但這一顆腫瘤長到骨頭不能切,也切不掉。醫生說可以手術,可是手術後有很高機率要坐輪椅一輩子…」
麗明罹癌前沒有運動習慣,休閒活動也只喜歡輕鬆漫步遊覽的旅遊行程:「我心臟瓣膜有些問題,一運動就很喘,從小就不喜歡運動。」但姊姊慧明曾在樂齡中心服務,看到一位65歲大姐髖關節開過刀,依然能到半山腰上體能班,深受啟發也鼓勵妹妹一起運動。
去年慧明看到希望基金會開設癌友運動專班,鼓勵麗明嘗試,不料上課前癌症復發,且已轉移到腦部。慧明雖然驚愕,卻沒放棄為妹妹安排健身計劃,趕在第一次化療前安排教練來家中,與麗明做一對一的訓練。
教練到府指導,全家動員當靠山
開啟另一階段的化療時,麗明也開始健身課程,同時牢記醫師叮嚀──注意安全和治療後身體的變化。教練特別配合麗明的體能狀況,安排在化療後的第3週上課,並同意到府指導。
麗明的健身課很熱鬧,除了教練專業指導、姊姊的錄影記錄,好讓她在課後方便自主練習,還有媽媽全程陪伴鼓勵。「剛開始上課真的很痛苦,因為化療的關係,我也很擔心會有感染的問題……慢慢才感覺到健身訓練對我的好處。」
慧明解釋:「運動是一個觀念,至於喜不喜歡,妳的身體自然會告訴妳,何況沒有好的體能也沒有辦法治療啊,總要跨出第一步吧?」
麗明則說:「我不是不想做,有時候是體力不夠,這時教練就會循序漸進換個方式、換個動作,或是叫我慢一點……但還是要做。」
堅持鍛鍊,陪伴9年拐杖退場
麗明的人工髖關節長達23公分,又因為癌細胞侵蝕太多骨頭,使得腿部沒有支撐力,剛開始訓練時,光是練習站起來就練了很久,醫師也提醒她絕對不能跌倒,否則可就沒得換人工關節了。
「我很小心警惕,原本臀大肌完全沒力氣,經訓練後,腳的支撐力真的有改善,教練教的動作幫助我練習不依靠拐杖,最後真的可以拿掉拐杖了。不過還是要感謝我的『小紅』啦!」麗明指著陪伴她9年的枴杖笑了起來。
透過半年的健身訓練,麗明體力、肌力增強許多,也較願意主動出門活動。問起麗明是否願意持續運動,這次她肯定地點了點頭,「願意,只要我體力夠。」
運動帶給癌友的幫助是全面性的,一旦肌力體力提升了,許多好處都會連動發生,平衡、敏捷度和反應力也會提升。如今,麗明終於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無須拐杖也能起身走路。
運動與治療並行,抗癌最佳解
之前已做過3次化療,這次因腫瘤跑到腦部壓到腦幹,邁向第4回合的治療,麗明治今已做了11次化療。
麗明強調:「我身上的副作用很多,之前曾說不要治療了,醫生卻説:『我絕對不可能放棄妳。』聽了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恩,感謝他把我當家人一樣,鼓勵我忍耐撐下去,為了這句話,再難都要努力找回健康!」
慧明再次強調運動的作用:「所以我們使用不用吃藥又沒有副作用的方法,那就是運動。」之前兩姊妹為了運動難免有小磨擦,多虧教練充當兩人的調節劑,舒緩緊張氣氛。
關於目前治療的成效如何,醫生給了三個字:「有意義!」簡單三個字對麗明和家人來說勝過千言萬語,心中無限感激。
訪談結束後,麗明慢慢地起身,拄著拐杖揹起兩個大包包,又要再次挑戰那段長長的階梯,慧明則在一旁耐心地看著她、等著她,告訴我們:「時間還早,我還要帶她去LALAPORT逛逛再回家……」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節錄,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運動相關的故事:https://reurl.cc/g6V2Rp
癌後運動處方:https://hope.pse.is/6x7bus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9歲莊人祥親證罹胃癌!樂觀喊「祖上有燒香」恢復得很好…4種食物養出癌細胞「味噌湯」也中
50後的財富,從省1杯咖啡起步!名嘴狄志為7招攢「老本」:存ETF讓股息養你、月配息保單像買小套房
其他人也在看

防癌奪命!名醫勸「必做4檢查」:我33歲就做第一次
健康、長壽是重要議題。醫師蘇一峰表示,民眾若想長壽,應努力預防5大疾病,尤以癌症為優先,特別是針對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等,例如40歲時就該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胃鏡、腸鏡,「我自己33歲就做了LDCT檢查。」若想了解腹腔健康,可做核磁共振(MRI),能一次了解肝、膽、胰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慢性壓力」恐加速老化 專家親授日常「減壓4招」對抗衰老!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難免需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長期慢性壓力卻可能導致焦慮、高血壓甚至心臟病等健康問題。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醫學副主任Elissa Epel教授近期於Podcast節目中指出,慢性壓力還會影響細胞健康、加速人體老化過程,但如果能及時調整生活方式,細胞也會做出「正向的回饋」。 慢性壓力如何加速老化?專家說明何謂「端粒」 Epel教授進一步解釋,人體每個細胞內的染色體末端都有一個「保護帽」,也就是被稱為「端粒」(telomeres)的特殊結構。「壓力對這些端粒來說是一種威脅,可能會損害我們的DNA並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她說明,端粒會隨著年齡自然縮短,但當人們經常承受壓力時,端粒的縮短速度就會加快。 根據美國國家人類基因體研究中心(NHGRI)的資料顯示,端粒可幫助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性,隨著細胞每次分裂,端粒就會略微縮短。最終端粒會變得非常短,細胞也無法再成功分裂、最後死亡。 專家籲妥善管理壓力 讓細胞修復延緩老化 「因此如果我們持續數年、數十年都沒有好好管理壓力、缺乏適當休息,老化的進程就會加速。」 Epel教授表示,就算端粒因慢性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早起別亂吃!常嗑「1類」早餐要小心 醫警告:致癌物恐吃下肚
一日之計在於晨,開啟一天能量的來源就是好好吃頓早餐,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小心美味背後恐隱藏危機,一個不注意恐把「致癌物」吃進肚裡,癌症就此找上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女特工吸收…軍人陷愛情圈套 洩雄二飛彈操作書
負責台海反艦防衛、操作國造雄風二型飛彈的海軍海鋒大隊前林姓上兵,遭軍方汰除後因和女特工網路交往,林吸收現役蔡姓同袍翻拍雄二飛彈操作書交給女特工,蔡賺取三萬八千元,二人各涉犯國家安全法、貪汙罪嫌遭起訴。檢調訝異,現、退役軍人因愛情圈套、區區數萬元利益,就遭對岸特工吸收,宛如我國安破口。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你每天都在吃?「這7類食物」是傷腎元兇 豬肝、雞胗、調味乳上榜
腎臟不僅是過濾體內廢物、毒素的中樞,同時也負責調節血壓、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然而,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潛藏不少會對腎臟造成負擔的食物,攝取過量還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因此了解並選擇合適的飲食,是維護身體健康重要的一環。我們本次便針對「傷腎食物」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食物其實是腎臟殺手吧! 手搖飲易發胖又會加重腎臟負擔! 7大傷腎食物你不可不知 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傷腎食物」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含糖飲料」受到最多網友熱議。常喝含糖飲料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也可能間接導致血壓、血糖、血脂肪偏高並影響腎功能,甚至造成腎臟損傷,讓不少網友直言「手搖飲不是癌症和三高、洗腎的推手嗎」、「我現在都不喝手搖飲料,(價錢)漲多少跟我沒關係,喝太多以後準備洗腎加糖尿病」,建議平常多喝白開水,若真的難以抗拒手搖飲的魅力,可以選擇無糖或微糖,減少糖分攝取,並避免添加珍珠、芋圓等高熱量配料。 ▲網議7大傷腎食物1次告訴你。(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炸物」也是容易傷腎的食物之一,許多炸物如雞排、鹹酥雞等,在下鍋油炸前多會先醃製過,起鍋後又會灑上滿滿的調味料,導致鈉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愛吃白飯、麵條?專家警告:血壓恐像雲霄飛車 改吃「這3種主食」更穩定
你是不是每餐還是離不開白飯、麵條、白麵包?雖然這些主食吃起來很療癒,卻常常讓你的血壓「上上下下」,像在坐雲霄飛車。其實,這些精製澱粉不只升糖快,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還可能提高代謝症候群與高血壓風險! 高升糖指數 與代謝、血壓息息相關 根據《Cereal Foods World》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高升糖指數的精製澱粉與代謝症候群和高血壓息息相關;相對地,富含纖維的全穀類食物,像是藜麥、糙米,則對穩定血壓有明顯益處。想遠離高血壓,不是少吃,而是要「換得聰明」! 那該怎麼換? 快看這些高血壓友善主食選擇 1、藜麥(Quinoa):小小一顆藜麥,卻藏著大大的營養!它富含鉀、鎂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血管放鬆與排鈉降壓。根據《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6年研究,全穀類飲食能顯著降低舒張壓(約-5.8 mmHg),對於體重偏高的族群特別有益。2、糙米(Brown Rice):別再小看這粒「褐色米」,它比白飯更耐嚼,升糖指數也低。攝取糙米能減少餐後血糖波動,減少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穩定血壓。根據《FASEB Journal》2014年的研究,全穀類比精製穀類更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狂買高股息ETF!外資砸20億搶貨00919 00878、00940、00713吸金吃飽
[FTNN新聞網]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上週(10/07~10/09)整體上漲540.86點至27,301.92點,週漲幅2.02%。外資上週3個交易日在ETF買盤上仍聚焦於高...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季後挑戰賽》黃子鵬好投、林子偉3打點 樂天大勝統一逼進最終戰
樂天桃猿黃子鵬力投5局失3分,並獲得打線強力支援,包括林子偉2安打、3打點,9:3大勝統一獅。樂天在季後挑戰賽2連勝,扳成各2勝2敗的平手局面,明天將在澄清湖球場進行最終決戰。黃子鵬投到第6局無人出局退場,被擊出6支安打,投出3次三振、2次觸身球,沒有四壞球,拿下6月22日以來的第1勝,就是讓球隊在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唐綺陽本週星座運勢解析:10/13 - 10/19 2025
唐綺陽本週星座運勢解析:10/13 - 10/19 2025,唐綺陽老師精闢解析本週重要星相與各星座運勢!!
Voyage TV ・ 17 小時前
美國前總統拜登抗癌中!攝護腺癌「轉移至骨骼」 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
[FTNN新聞網]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美國前總統拜登(JoeBiden)今年5月確診侵襲性攝護腺癌。綜合外媒最新報導,拜登的發言人表示,拜登已經開始接受放射線及荷...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愛情車站」驚傳告吹!監院糾正合興車站建物無照 台鐵終止租約
台鐵內灣支線合興車站流傳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因而有「愛情車站」美名,也是內灣旅遊知名景點。新竹縣政府2019年與國營台灣鐵路公司簽約租用合興車站區,委由九讚頭文化協會營運,並作為新竹縣旅遊服務中心,去年更爭取中央補助改造站區;然而,車站建物因未具使用執照遭監察院糾正,台鐵對此OT再利用案緊急喊卡,終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1天狂噴20個屁!27歲女一檢查竟「癌末了」 醫示警:出現2屁味很危險
放屁是人體正常、健康的生理反應,但若是過於頻繁且發出惡臭就必須特別當心了!中國大陸一名OL發現自己一整天一直放屁,不僅狂噴超過20個屁,甚至還持續腹痛、腹瀉,一就醫竟發現自己已是大腸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只差5塊!弟弟羞愧放回飯糰 路人「1動作」暖哭全網:台灣最暖一幕
一個溫暖舉動,感動無數網友。近日有網友在 Threads 分享,自己在超商遇見一名穿著制服的國中生弟弟拿著肉鬆飯糰到櫃台結帳,逼一聲後放下25元,卻被店員提醒:「這個飯糰是30唷~」弟弟聽完一臉羞赧,小聲嘀咕:「蛤?不是25嗎?是不是漲價了?」隨後向後方排隊的她道歉,開始在口袋和書包裡翻找零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70歲韓柏檉靠2招抗癌17年!抗癌早餐曝光 每天必喝2杯加1食物
70歲北醫名譽教授韓柏檉,17年前罹患肝癌4期,靠著治療和自療,成功抗癌17年。他分享每天必吃抗癌早餐,就是一杯蔬果汁、一杯全穀雜糧飲,再加上1顆水煮蛋。 韓柏檉成功抗癌17年 建同文教基金會
健康2.0 ・ 22 小時前
花蓮光復鄉救災進度曝!清淤超過14萬噸 送醫百人未傳疫情
花蓮光復鄉洪災已過半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出,截至12日下午已撤離災區超過1000人、157人送醫治療,另清出廢棄物和淤泥逾14萬公噸,電力恢復率也已達9成,將持續修復水電、防治疫病發生。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山嵐號列車故障 58旅客受影響依契約賠償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2日電)觀光列車山嵐號今天發生車軸故障,台鐵另派列車編組載客,未影響其他列車通行。負責營運的雄獅旅遊指出,北上車次共有2團58名旅客受影響,將依照定型化契約辦理賠償事宜。
中央社 ・ 13 小時前填「最佳辯士」凸槌!成大醫學系學霸找家教 傳授最合法學習歷程心法
台中一名學測74級分的學霸,因學習歷程檔案一句「最佳辯士」涉及不實,遭5所醫學系撤銷申請入學錄取資格,後來以分科測驗考回成大醫學系,昨(11)日他在臉書家教社團發文找工作,稱除了可以教功課、分享讀書方法外,還能依個人經歷,幫忙看備審資料會不會出事,確保學生做出能得到高分又安全無虞的「最合法學習歷程」資料,引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浙江|2024年科技經費投入 創高
統計顯示,2024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逾人民幣(下同)2,000億元的省(直轄市)有6個,浙江以2,901.4億元居全國第四;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毛額之比)逾全國平均水準的省(直轄市)有7個,浙江以3.22%,創歷史新高。
中時財經即時 ・ 4 小時前
中年族心肌梗塞急增!戒菸、規律運動與善用科技健檢,守護心臟健康刻不容緩
一名42歲小吃店老闆娘日前因肚子劇痛、甚至冒冷汗送醫,經檢查確診為心肌梗塞,部分心肌已因壞死破裂出血。所幸在緊急心導管手術及葉克膜、左心室輔助幫浦的治療下,歷經三個多月才順利出院。然而,心衰竭後遺症仍使她必須終身服藥控制,醫師提醒,心臟功能一旦嚴重損壞幾乎不可逆,有時甚至需換心才能保命。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表示,根據衛福部113年統計,心血管疾病奪走國人23,276條生命,居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40至60歲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近五、六年呈上升趨勢,臨床上也出現無三高、無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而吸菸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共同危險因子。 吸菸是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則指出,吸菸者罹患心肌梗塞與心絞痛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2至4倍,但只要戒菸一年,心臟病風險即可降低一半;持續戒菸十年後,風險可回復至與非吸菸者相同。規律運動同樣能降低3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即可,無需激烈訓練。 此外,林俊立提醒,若走路時胸悶、稍微動就喘或無故冒冷汗,都可能是心臟缺氧或受損警訊,民眾不可輕忽。智慧型穿戴裝置雖可監測心律,但仍需醫院心電圖確認,如出現警訊應立即就醫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