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永續 慈濟醫院榮獲"ESG傑出實踐獎"
一連兩天,在北市華山文創園區 舉行 蔬食生活市集 也結合頒獎典禮,一共有28家獲獎醫院 共襄盛舉,包含花蓮、台北、大林慈濟醫院,都獲得 健康永續 傑出實踐獎的肯定。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邀請徐榮源副院長 代表受獎。」
健康永續的行動,慈濟醫院不缺席,包含花蓮、台北、大林,都榮獲傑出實踐獎肯定。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 徐榮源:「我們每一年的素食在節能減碳,他的碳減下來的是2470公噸,相當於6個大安(森林)公園,碳足跡盤查大概只有2萬多,所以我們從素食就可以,超過十分之一的節能減碳。」
花蓮慈濟醫院高級專員 藍陳淯:「花蓮慈濟醫院全部,已經有27項的廢棄物都有回收,那我們希望接下來能夠,跟大愛感恩科技合作,然後把這些醫療廢棄物,可以變成比較像說衣服,或者是一些我們醫療,可以使用的東西,再循環回到醫院去做使用。」
頒獎典禮,由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厚生基金會與花蓮慈濟醫院等等共同協辦,而評選標準緊扣,全民健康,永續、減碳節能,目標都是指向,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全台一共有28家獲獎醫院,共襄盛舉。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 林名男:「今天我們28家醫院,我們台灣400家 500家醫院,我們就是那個1 去影響我們的同仁,影響周邊的醫院 很快地,能夠在環境永續 扮演到我們可以,扮演的角色讓台灣更好。」
現場也結合蔬食市集,還有醫療院所帶來醫學知識、寓教於樂,一連兩天的活動,讓永續能簡單貼近民眾的生活。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手指包退熱貼助眠 醫師:無科學依據
愛要說出口!王文生的悄悄話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廣東江門屈公病疫情趨緩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8日電)中國廣東江門屈公病疫情趨緩,每天新增通報病例數量下滑。廣東江門官方表示,儘管屈公病疫情有趨緩態勢,單日新增病例基數仍偏高,社區傳播風險尚未完全解除。
中央社 ・ 1 天前

亞洲流感疫情示警 連假出國先「超前部署」打疫苗
「光輝十月」的出國旅遊與商務人潮攀升,適逢連假在即,預料將有新一波出入境人潮高峰。鄰近亞洲國家的流感疫情正快速升溫,公衛專家提醒,民眾出國前,最好「超前部署」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特別是19至49歲非公費疫苗族群,應先做好預防工作,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中幼童與長輩。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2025 好食好事 Demo Day 8 AI食農科技帶來價值鏈?新篇
2025 好食好事 Demo Day 8價值鏈?新篇,匯聚 17 家來自台灣、日本、新加坡 的新創團隊,從農業科技、生技檢測、冷鏈物流,到餐飲科技與創新食品,展現科技如何驅動市場進場與國際布局。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假日輕急症新選項!健保署推UCC:精準分流 解決急診壅塞第一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長久以來,民眾在假日期間若出現輕度急性症狀,常因基層診所休診而只能前往大醫院急診,不僅造成急診壅塞,也增加醫療體系負荷。為解決此問題,健保署自11月2日啟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讓民眾在假日也能獲得即時、適當的醫療服務。 假日急症中心定位於「非重大急症但需即時處理」的醫療據點,主要收治輕中度急性症狀患者,如發燒、呼吸道感染、腸胃炎、輕度外傷等。健保署說明,透過分流機制,UCC期望能減輕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急診壅塞現象,讓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獲得即時處理。 建立「假日不中斷」照護網 解決急診室壅塞問題 根據健保署規劃,假日急症中心將優先於人口密集且假日急診量高的地區設置,採「區域試辦、逐步擴點」方式推動。首波試辦院所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具備一定急診量能的地區醫院,並依照各縣市實際需求配置。 UCC的設計強調「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理念,提供週末與國定假日的延續性醫療服務。健保署表示,民眾若於假日出現輕急症,可就近前往假日急症中心就醫,不必再擔心診所休診或急診人潮擁擠。 這項制度亦將透過健保署「醫療服務地圖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如何正確使用耳滴劑?一篇搞懂滴耳藥的正確步驟與注意事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耳滴劑是常見的外用藥物,在治療中耳炎、外耳道炎、耳垢阻塞、耳朵搔癢或感染等情況都很常使用到。雖然耳滴劑操作看似簡單,但若使用不當,不僅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引發耳道刺激或感染。耳滴劑的作用是什麼?耳滴劑根據藥品所含的成分不同有不同的局部作用效果:消炎止痛:減緩耳道紅腫、疼痛與壓痛。抗菌抗黴:治療細菌或黴菌感染,如外耳道炎。止癢抗敏:舒緩因過敏或濕疹引起的耳朵癢感。軟化耳垢:幫助溶解過多耳垢,避免耳塞或聽力受影響。哪些情況下需要使用耳滴劑?耳滴劑常用於治療耳部相關的局部症狀或感染,主要針對特定疾病進行局部藥物治療。常見適應症包括急性或慢性中耳炎,此類患者可能出現耳痛、耳脹、聽力減退,透過耳滴劑可協助控制感染與緩解症狀;外耳道炎則是外耳道受細菌或黴菌感染,導致紅腫、搔癢、分泌物增加,此時使用含抗菌或抗黴成分的耳滴劑,有助於改善病灶;若耳垢過多造成耳道阻塞、聽力模糊,使用軟化耳垢的耳滴劑可輔助清除耳垢,避免進一步影響聽覺;此外,若有耳部搔癢、滲液或輕微感染症狀,經醫師診斷後,也可能會開立適當的耳滴劑進行處理。不過民眾需要注意,耳滴劑仍屬於藥品,並非所有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加熱菸首日開賣就出包!衛福部追查:將公布尼古丁檢驗結果
國內加熱菸在昨(17)日首度合法開賣,沒想到上架不到一天就出包!稽查人員發現產品外包裝未標示尼古丁含量,衛福部隨即要求8款產品全面下架。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8日)說明,市售包裝與當初送審樣品不符,已要求業者通通下架並追查責任,同時將送驗尼古丁含量,檢驗結果預計下週出爐。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哪種咖啡豆最健康?醫曝各大研究 咖啡最好的喝法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歷年來各大期刊曾經刊登不少有關咖啡的研究,結果有的研究顯示喝咖啡會保護心血管,有些則說咖啡會增加認知障礙風險,這到底怎麼回事?醫師分享最完整、最健康的咖啡喝法。 每天喝咖啡越多
健康2.0 ・ 8 小時前
入秋養生這樣吃!中醫揭「4種水果」潤肺護喉又顧腸胃
近期天氣逐漸明顯轉涼,入夜後更是明顯,不少人紛紛出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中醫師推薦4種秋天水果,不僅能止咳化痰、改善便秘,還能提升免疫力,邀請民眾一起顧好健康、迎接舒心的秋天。
鏡報 ・ 1 天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