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只是暖場!傳蘋果將推首款觸控螢幕MacBook,卻曾被賈伯斯吐嘈人體工學「行不通」?
重點一: 蘋果預計最快將於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推出首款觸控螢幕版 MacBook Pro,徹底顛覆創辦人賈伯斯長期反對的立場。
重點二: 新版 MacBook Pro 將採用 OLED 螢幕,機身更輕薄,搭載 M6 系列晶片,並改用類似iPhone動態島的打孔式鏡頭設計。
重點三: 觸控版 MacBook Pro 定價可能比現行高階機型貴上數百美元,蘋果將以其市場反應決定是否擴大觸控技術至其他 Mac 電腦。
繼蘋果於10月16日發表全新M5晶片,《彭博》知名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在最新報導中指出,蘋果首款配備觸控螢幕的MacBook Pro,最快將於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問世
根據報導,新款MacBook Pro將搭載蘋果 M6 系列晶片,並首度導入 OLED 顯示面板,與目前的 iPhone 和 iPad Pro 規格相同,同時機身將更加輕薄。市場預期,新款 MacBook Pro定價將較目前高階版本貴上數百美元。
延伸閱讀:蘋果突襲發表M5晶片版筆電與平板,可以直接在裝置運行大型AI模型!售價、效能一次看
MacBook新裝亮相:採用OLED、M6晶片,螢幕瀏海升級為動態島
這款全新 MacBook Pro 的升級重點,聚焦在「螢幕」與「性能」兩大方面。
在螢幕技術上,新機型將首次在 Mac 系列中採用OLED 顯示器,能提供更深沉的黑色、更強烈的對比度,以及更快的反應速度。目前iPhone 和 iPad Pro 等產品已使用OLED顯示器。
在設計細節上,這款筆電將會揮別過去幾年熱議的螢幕「瀏海」(notch)設計,改用類似 iPhone Dynamic Island(動態島)的「打孔設計」(hole-punch design)來放置網路攝影機,讓螢幕視野更完整。
此外,蘋果也特別為觸控功能開發了強化的鉸鏈和螢幕結構,目的就是避免用戶觸碰螢幕時,螢幕會像傳統觸控筆電一樣向後晃動或彈開。還保留實體的鍵盤和觸控板 (trackpad),用戶可以根據習慣自由切換操作方式,不必完全依賴觸控功能。
至於核心性能,M5 晶片版本被視為過渡階段,新機將直接跳到新一代 M6 晶片,因其製程與架構突破,才能完全承載 OLED 觸控螢幕、更輕薄機身和全新人機互動界面所需的龐大運算力。
根據《彭博》報導,由於搭載了更高成本的 OLED 螢幕和新零組件, 目前 14 吋高階版本起價為 1,999 美元(約新台幣61,331元),16 吋版本起價為 2,499 美元 (約為新台幣76,671元),新機價格預計將在此基礎上再增加 。
賈伯斯曾批觸控筆電「行不通」:手臂會掉下來
過去十多年來,蘋果始終在「觸控筆電」的進展路上背離甚遠,這項堅持可追溯到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理念。
蘋果長年來一直堅持人體工學的產品哲學,賈伯斯曾在 2010 年的iPad 發表會上,明確表示「我們針對 (觸控螢幕 MacBook) 進行了大量的用戶測試,結果證明它行不通。」他指出, 觸控表面不適合垂直設置,稍加使用就會開始感到疲勞,持續使用一段時間後,手臂甚至會「想要掉下來」,直言其「人體工學極差」(ergonomically terrible) 。
這與 2007 年 賈伯斯在發表 iPhone 時,脫口「誰想要觸控筆?」的評論如出一轍,儘管後來問世的 Apple Pencil 在 iPad 上大獲成功,更使 iPad 晉升為最佳繪圖平板。
而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則將平板和筆電的結合戲稱為「把烤麵包機和冰箱融合在一起」。2016 年,蘋果曾嘗試結合觸控列(Touch Bar)作為妥協方案,但該功能最終並不受歡迎,在近年被黯然移除。
迎合用戶行為轉變,走向「二合一」裝置融合
然而,時隔十餘年,隨著平板電腦的銷售成長放緩,以及觸控螢幕在 PC 領域逐漸成為必備功能,加上 Mac 和 iPad 在介面、處理器和應用程式生態系統方面的統一,蘋果產品策略顯然正朝向更靈活的方式發展。
分析師郭明錤觀察,決定開發觸控螢幕 MacBook Pro,似乎反映了蘋果對 iPad 用戶行為的長期研究。他指出,在某些情境下,觸控控制確實可以增強用戶的生產力及整體體驗。這項設計的轉變,也符合市場對蘋果可能推出某種 iPad/MacBook 混合式裝置的傳聞,並讓蘋果有機會加入到二合一筆電(2 in 1)的競爭行列。
此外,將觸控功能加入 MacBook Pro,能吸引現有 Windows PC 的用戶轉投陣營,也有望推動現有 MacBook Air 等用戶升級至更高階的產品,從而創造新的營收賽道。
延伸閱讀:蘋果首款摺疊iPhone要來了!全機eSIM、售價上看8萬元,規格、發售日期一次看
資料來源:Bloomberg、Creative Bloq、MacRumors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XXX
其他人也在看

霍華・馬克斯:AI 雖貴但未瘋! 真正的泡沫還沒來
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最近接受CNBC專訪時,針對AI熱潮與市場估值給出了冷靜而深刻的觀察,提醒投資人如何在熱潮中保持理性。這位被譽為「債券之王」與「市場週期教父」的投資人,一向以逆向思維與對人性週期的洞察聞名。這次,他再度強調:「昂貴,不代表明天就會下跌。」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台灣屋齡愈老能做的生意愈多!特力屋興櫃,30年修繕DIY老牌如何靠老屋找新商機
特力集團(2908)子公司特力屋(7867)16日將登錄興櫃,集團總裁何湯雄表示,預計三年內完成上市櫃計畫,未來也放眼東南亞市場,首站鎖定越南、馬來西亞。30年DIY老牌如何從賣商品走向賣服務?又搶進哪些修繕新商機?「第一目標是滿足每年13萬件的到宅服務,新商模和舊生意不衝突,」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所
遠見雜誌 ・ 1 天前
台灣經濟成長率今年直衝5.45%,中經院:3大關鍵加持超乎預期!但為何專家憂恐陷「冰火二重天」?
中經院公布最新景氣預測,2025年經濟成長率衝上5.45%,大幅上修2.4個百分點,遠超預期,全年通膨率則擺脫連續3年高於通膨警戒線,僅1.81%。 只是,美中近期又因為稀土政策關係緊張,不僅撼動市場,更讓兩國關稅談判恐陷僵局。中經院長連賢明預期,美中談判起起伏伏、走走停停,即便極端事件的實現機率不高,但勢必不會這麼順利。 遠雄人壽風控長儲蓉則警告,台灣景氣雖然看似溫和成長,但實質產業陷入「冰火五重天」,股市雖然創高,但也讓部分族群更加陷入「相對剝奪感」的感受,值得政府注意。
今周刊 ・ 21 小時前
花蓮災後》這群災民家被淹,卻得不到政府幫助!誰的錯?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頂,進而引發潰壩,泥水衝進光復鄉等下游地區,吞噬災民住了一輩子的家園。事發後,花蓮許多旅宿業者主動對災民免收住宿費,旅館公會更受政府委託,配合中央推出「安心住、政府付」政策,補助災民住宿7天,必要時得延長7天。但是部分災民無法適用這項方案,陷入無家可歸,卻得不到政府幫助
遠見雜誌 ・ 10 小時前
看好GB300出貨挹注營收增長 和碩17日股價爆量收漲3.6%
台股17日受美中貿易衝突加劇影響,加權指數開低走低並收低,終場指數下跌345點,指數保住27300點,收盤時整體盤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塑膠、油電燃氣及觀光餐旅,電子相關類股僅其他電子類股是上漲,而輝達概念族群股中伺服器ODM廠和碩(4938)輝達GB300 NVL72伺服器順利出貨,帶動營收成長,17日股價帶量開高走高,開盤前1小時股價逆勢拉上半根漲停以上,隨後雖拉回,但股價仍平穩保持上漲2.6元且直至收盤,股價最收在74.5元,成交量達26640張。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中小企業淨零轉型,三大痛點一次解決!「2025淨零永續關鍵行動論壇」限時報名
當全球邁入碳治理強制揭露時代,企業經營規則正被重塑,各國將氣候合規納入貿易與投資核心,台灣企業同步面臨制度錯位與資源斷層的雙重壓力。
今周刊 ・ 21 小時前
政大EMBA校友會號召500萬災後重建募款 為花蓮孩子重築書香家園!
花蓮地震重創校園,學生的學習場所嚴重受損。國立政治大學EMBA校友會秉持「政大人的力量、回饋社會」的精神,正式啟動「花蓮災後重建捐款專案」,設定募款目標新臺幣500萬元,專款專用。
今周刊 ・ 1 天前
月領3萬退休金的奶奶,活得比有錢人還幸福!她的生活哲學點醒所有人
我們總想著擁有新房子、奢華生活就會更快樂,但其實真正渴望的是「滿足感」。暢銷書《花錢的藝術》作者哈蒙德(Morgan Housel)研究6位億萬富翁後,發現一個驚人真相:沒有一人比他月領3萬元台幣退休金的祖母更快樂。 祖母的生活極其簡單:在小花園裡種花、到圖書館借書閱讀。但她是哈蒙德見過最快樂的人之...
商業周刊 ・ 1 天前
拓銷歐洲市場!高市府助扣件產業進軍波蘭螺絲展 爭取訂單上看50萬歐元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為協助高雄螺絲扣件業者突破國際關稅挑戰,積極拓展海外新佈局,高雄市政府攜手金屬工業
台灣好報 ・ 9 小時前
北北基桃共抗關稅挑戰 「智慧科技就業博覽會」展現企業韌性與希望
圖▲四市勞政首長視訊連線齊聚畫面。(圖/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提供)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守產業、護就業、穩 […]
民眾日報 ・ 9 小時前
台積電法說/魏哲家釋出7大重點,陸行之大讚「喜歡神山的保守」:明年每季配息7元沒問題吧?
台積電週四(10/16)下午舉行法說會,會中除了繳出亮眼的營運成績與展望,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也針對在美國擴產進度、市場AI需求動能,以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口中的「摩爾定律已結束」,作出說明與回應。
今周刊 ・ 1 天前
■市場一致看好台積電Q3財報 外資券商目標價上調1600元以上
美中貿易戰再升級重創美股,台股國慶假期結束後開盤首日(10月13日),加權指數開盤即重挫539點,5日均線失守,10月14日指數開高走低,所幸10日線未破。台積電(2330)第三季法說會將於16日登場,雖然台股當前面對美中貿易衝突的不確定因素干擾,但市場仍一致看好台積電Q3獲利表現,投顧法人預估Q3每股盈餘(EPS)將上看16.5元,外資機構亦上調台積電目標價至1600元以上。
理財周刊 ・ 1 天前
桌面版 Messenger 應用程式 12 月 15 日起關停,建議開啟「安全儲存」確保聊天記錄完整
Meta 今日無預警宣布將從 2025 年 12 月 15 日起關停 Windows 和 macOS 版本的 Messenger 應用程式。
Yahoo Tech ・ 1 天前
傳蘋果將為MacBook Pro加入觸控功能,預計2026年底亮相
根據消息指出,蘋果似乎正準備改變長期以來的傳統,為MacBook Pro產品線加入觸控螢幕功能。這項重大變革預計將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登場的M6晶片MacBook Pro上實現,標誌著蘋果筆電產品的重要轉折點。
Mashdigi ・ 23 小時前
■建構法人投資思維 突破散戶盲點 不再追漲殺跌!
三大法人,尤其是外資和投信,常左右大盤及個股的漲跌,跟著法人節奏操盤,往往能提高勝算,經濟學博士余適安(余博)在法人圈十多年,洞悉法人的操盤模式,他整理出一套法人的交易心法,讓散戶能輕易跟上法人的腳步。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專家:50種指標白學了,這「2種」才是投資決勝關鍵
投資市場技術指標百百種,許多投資人常陷入多學多賺的迷思,導致指標訊號相互衝突、決策兩難,最終徒增虧損機會。針對廣大投資人的痛點,理周教育學苑特邀請投資公司董事長李澤澄老師親授「大道至簡」的投資哲學,協助投資人從上百種指標中精選出準確性最高的兩三種關鍵指標,一舉突破投資瓶頸,實現股市常勝的目標。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國產智農設備翻轉酪農產業 提高競爭優勢
為解決臺灣農業面臨的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等挑戰,農業部自106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所產出的194項研發成果中,整合成13個智慧農業技術套組以因應不同場域需求。其中,「牛轉乾坤包」是針對乳牛產業所面臨之高溫熱緊迫與人力依賴等問題提出4項解方,協助酪農精準掌握乳牛健康與飼養環境數據,提升其產乳效率與品質,為國產酪農產業創造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農業部表示,氣候變遷帶來高溫效應,使乳牛受熱緊迫影響進食與泌乳量,以往會採取噴水降溫,但卻可能造成牛舍潮濕,增加乳房炎等疾病風險,因此該部畜產試驗所透過智慧農業計畫開發多項技術,以增進牛隻健康,提高泌乳量,期促進乳牛產業穩健發展。乳牛健康監測方面,發展「牛乳房炎熱影像檢測辨識技術」,應用紅外線熱像儀拍攝牛隻乳房,以評估該部位是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通網股》獲利報喜亮燈漲停!合勤控Q3毛利創14年高點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合勤控(3704)第3季財報報喜,單季毛利率29.88%創下14年新高、每股盈餘(EPS)1.37元,成功彌平上半年匯損造成的虧損。利多激勵下,今(17)日早盤股價跳空直攻漲停,報35.75元,漲停與市價委買合計逾8,000張,成交量明顯放大。 合勤控第3季營收64.17億元,季增3.7%、年增約0.2%;毛利率29.88%優於上季24.3%及去年同期22.7%,營業利益4.82億元、稅後淨利5.55億元,單季EPS達1.37元,創近年高點。市場解讀,公司產品組合優化、國防產品出貨增加、新台幣貶值,以及部分保固準備金迴轉,均推升毛利表現。 就後市看法,法人分析表示,第4季合勤控南亞市場客戶拉貨動能略有調整,預期第4季營收將較第3季微幅減少,但高毛利產品出貨動能可望延續。法人並將2025年營收預估上修至258億元,EPS預估為1.59元。 中長期方面,法人維持合勤控2026年成長展望不變,預期歐洲與南亞需求續揚、北美逐步回溫,且國防相關(含無人機、無人艇等)通訊產品組合更趨完整、能見度升高,帶動毛利率進一步走揚。不過,記憶體漲價恐壓抑部分毛利率表現。法人現階段維
時報資訊 ・ 1 天前
■第六屆海外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出爐
海華文教基金會為表揚海外各領域有傑出表現或重大貢獻的青年,自104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海外十大傑出青年選拔活動」,並廣獲僑界熱烈迴響,迄今已辦理五屆。
理財周刊 ・ 1 天前
■美中稀土戰 激活補漲股
中國於10月9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反擊,宣布對中國輸入產品徵收100%關稅。10月13日台股開盤崩逾800點,AI股逢高脫手,生技、製鞋等防禦股受資金青睞。
理財周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