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老人:80歲擁有50歲的大腦,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她的海馬體非常美麗。」塔瑪爾·蓋芬(Tamar Gefen)博士回憶道。
這位神經心理學家被那位女性大腦中該區域的精緻結構吸引。
「她的神經元飽滿而健康。我當時心想,這樣一個令人驚嘆且精密的結構,竟然能夠承載如此可怕的記憶,真是不可思議。」她說。
蓋芬博士是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超級老化計劃」(SuperAging Programme)的研究人員,她所描述的是一位「超級老人」,這位女性在生前接受了她的研究,即使在去世後,她仍持續研究其大腦。
儘管這位「超級老人」是纳粹大屠殺的倖存者,研究人員仍難以忘懷她的快樂、堅韌與幽默。
「已經超過十年了,但我仍經常想起她。」她說。
這是蓋芬博士對《我們能從超級老人身上學到什麼》(What We Can Learn From SuperAgers)一文作者馬丁·威爾森所說的話,該文章刊登於《西北大學雜誌》(Northwestern Magazine)。
這項計劃已經進行了25年,意味著科學家與參與者之間的關係已建立許久,正如蓋芬博士的經歷所顯示,與那些捐贈大腦者之間的連結可以是深刻而動人的。
第一個研究對象
「SuperAging」(超級老化)這個術語出自西北大學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若要了解其「超級老化計劃」的起源,我們得回到1990年代中期,那時發生了一件純屬偶然的事情。
「我們收到了一位81歲女性的死後大腦解剖報告。」西北大學《超級老化計劃头25年》這篇科學文章的作者如此寫道。
這位女性曾參與另一項研究計劃,當時「並未顯示出任何功能障礙的跡象」。
事實上,在記憶測驗中,她的表現達到「優異」水準,與50歲左右的人相當。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在她的內嗅皮質切片中僅發現一個神經纖維纏結。內嗅皮質是與多個大腦區域相連的重要區域,對於空間記憶、情節記憶與自傳式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
神經纖維纏結是由tau蛋白(一種對大腦功能至關重要的蛋白質)形成的微小纖維堆積,會在神經元內部交纏。這些纏結在大腦中的擴散,與認知衰退密切相關。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在這位女性的大腦中僅發現一個纏結,「在這個年齡層中,即使是沒有已知認知異常的人,也屬於極為罕見的情況」。
在BBC節目《健康檢查》(Health Check)中,該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同時也是西北大學教授的珊卓拉·溫特勞布(Sandra Weintraub)博士回憶起這項研究的起點。
「我們第一位超級老人的大腦中只有一個纏結,我們當時想,『天啊!我們找到保持大腦健康的祕密了:就是不要產生纏結。』」她說。
「但下一位超級老人的大腦中,卻有和阿茲海默症死後診斷患者一樣多的纏結。」
超級老人的定義
「超級老化計劃」的科學家將「超級老人」定義為年齡80歲或以上,但在單字記憶測驗中,表現與比他們年輕20至30歲的人相當。
他們使用「雷伊聽覺言語學習測試」(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這是一項在神經心理學中廣泛應用的工具,用來評估記憶力及其他認知能力。研究人員還會使用其他工具來評估不同的認知功能。
研究人員選擇「情節記憶功能」作為主要指標,因為「這是一般老化過程中退化最明顯的能力」。
因此,為了將某人歸類為「超級老人」,研究人員設下了極高的標準——記憶力必須與年輕至少30歲的人相當。
而研究結果也令人印象深刻。
「最令人震驚的,就是看到一位90多歲的長者,竟然能記住大量新資訊,而我有時看到五、六十歲的病人,卻在面對更簡單的記憶測驗時感到吃力,」西北大學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莫莉·A·馬瑟(Molly A. Mather)在接受BBC西班牙語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們的大腦如何與眾不同?
超級老人挑戰了「認知能力隨年齡必然衰退」的傳統觀念。
研究人員發現,超級老人擁有一種在神經心理學與神經生物學上皆可區別於同齡人的特徵型態(phenotype)。
舉例來說,超級老人的大腦「皮質體積與年輕20至30歲的普通成年人無異」。
皮質體積是指大腦皮質(即大腦外層)的組織量,這一區域對於有意識的思考至關重要。
大腦皮質的多個區域與記憶、語言處理等功能密切相關。
另一個例子是,研究人員發現超級老人的大腦中,馮·埃科諾莫神經元(Von Economo neurons)的數量遠多於同齡人,甚至比年輕許多的人還多。
這類神經元被認為在社交互動與複雜社會行為的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項發現也與專家們在研究超級老人時觀察到的現象相呼應:他們對於維持強大社交關係有高度興趣。
「但我們仍不知道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馬瑟(Mather)說。
究竟是因為他們天生擁有較多這類神經細胞,才使他們更擅長社交?還是因為他們長期積極社交,才促使這些細胞增生?
在細胞層級上,超級老人的大腦也顯示出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變化較少。
「我認為超級老人最令人驚奇的一點是,他們許多人已經八、九十歲,甚至超過百歲,但他們大腦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卻非常少,遠低於我們對這個年齡層的預期。」馬瑟解釋道。
科學家們仍無法解釋這個現象,並懷疑是否有某種機制阻止了纏結的形成。
至於那些雖然有纏結但仍能保有記憶力的超級老人,他們的記憶力如何得以保存,至今仍是一個謎。
生活習慣各異
拉爾夫·雷博克(Ralph Rehbock)生於1934年,是這項研究的志願參與者之一。
「我為自己是超級老人感到非常自豪。」他在一段由西北大學製作的影片中表示。
自該計劃創立以來,已有290位超級老人參與研究,其中77位在去世後捐出了大腦,供研究人員進行解剖,以了解他們為何能抵抗認知衰退。
目前,仍有133位活躍參與者。
威爾森在文章中指出,並不存在「典型」的超級老人。相反地,這是一群生活方式各異的人。
「有些超級老化者似乎遵循了所有可想而知的健康生活建議;但也有人飲食不佳、喜歡抽菸喝酒、排斥運動、經歷壓力重重的生活,甚至睡眠品質也不好。」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這當中並沒有一個簡單的公式。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知道,但我認為我們距離那種可以開出處方的公式還很遙遠。」
蓋芬博士也提醒:「生物學、基因與其他因素之間總是會互相影響,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是否具有抗衰退的韌性。」
「你不會因為開始吃得健康、睡得好、治療憂鬱症、戒酒等等,就突然變成超級老人,」溫特勞布博士告訴 BBC。
「但我們知道,這些行為都能降低你隨年齡增長而出現認知衰退的風險。所以我們的建議是:盡你所能地降低風險。如果你這麼做了,再加上你有那樣的基因組成,那麼你就有機會成為超級老人。」
那麼,我們有可能擁有像超級老人那樣的大腦嗎?
「正如我們所展示的,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超級老人大腦』,」溫特勞布在接受BBC西班牙語記者採訪時說。「真正超級的,是他們的記憶力與對生活的態度。」
她解釋,有些人在死後解剖時發現其大腦幾乎沒有與年齡相關的損傷;但也有些人雖然大腦中存在阿茲海默症的異常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通常會導致健康神經元的喪失,進而引發認知障礙與失智症,但他們卻未出現這些症狀。
「某種原因讓超級老人要麼不會像大多數老年人那樣產生這些蛋白質,要麼即使產生了,也能以某種方式對其對健康腦細胞的影響產生免疫反應。這正是我們感到興奮的地方。」她補充道。
其他人也在看

美AI算力燒到電力 這檔引爆新商機投資人搶翻!
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貝萊德(BlackRock)旗下基礎建設投資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已接近敲定收購公用事業集團AES,交易規模高達380億美元,如果合併成真,將成為美國公用事業領域今年最大併購案之一。全球AI基建當紅、核能股發燙,帶旺AI電力基建需求,連美國金融巨鱷也來聞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積電1.4奈米廠將動工!外媒曝不用ASML「最新曝光機」原因 研發靠一招土法煉鋼
台積電將於2025年底啟動2奈米製程量產,同時也持續往更先進的1.4奈米邁進,根據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台積電將在台灣本地展開1.4奈米生產線的初步建設,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不打算採用艾司摩爾(ASML)最新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曝光機,讓台積電在研發A14時,必須不斷採行試錯法來改進製程。報導指出,台積電計畫於今年底在台中......
風傳媒 ・ 1 天前中國「造太陽」搶能源主導權 美加速核融合商轉發電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4日專電)中國核融合實驗的「人造太陽」持續發展,引發美國政、業界焦慮。美國能源部長今天表示,中國不太公開成果,因此「有理由對此感到憂心」。他將協助民間打造具競爭力的核融合能力,矢言讓美國核融合發展動起來。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下一座護國神山!外泌體崛起 「台日聯手」搶攻再生醫學版圖
外泌體(Exosome)技術被譽為「下一個AI產業」,國際研究機構指出,2024年全球外泌體市場規模已達45.8億美元,2034年更將成長至24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3%。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Exosome Company, TEC)宣布與百年企業集團日本豐田Holdings株式会社(簡稱豐田控股公司)共同成立「日本外泌體株式會社」 (日本エクソソーム株式会社),正式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皮膚最誠實!外觀黑又厚、摸來粗糙 醫曝:恐是癌症早期徵兆
皮膚異常可能暗示體內潛藏重大疾病危機。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指出,皮膚是人體最誠實的警報器,某些皮膚的異常變化可能是癌症的早期警訊,民眾不應輕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沒碰海鮮卻過敏?醫曝「這些料理調味料」最常中招 沙茶醬上榜
聚餐中,海鮮類很可能是許多菜餚中隱藏的成分,民眾如果不小心吃錯食物,很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疾病發作,飲食上必須多加留意。 哪些食物暗藏海鮮陷阱? 醫師提醒留意這些細節 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指出,很多人愛海鮮的肉質甘甜,但舉凡對蕁麻疹、濕疹、玫瑰糠疹、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等皮膚病患來說,所有海鮮如魚、蝦等皆屬寒性,其中又以螃蟹最寒,最是忌諱。「許多食物暗藏海鮮的陷阱。」鄭愛蓮醫師分享,前陣子在診間遇到1位年近50歲的女性,有慢性濕疹病史,皮膚已治療復原,因為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加上又下雨,所以濕疹復發而回診,加上她已安排到赴日遊玩,問到味噌湯是否能喝?答案是不行。原因是日本味噌湯的湯底多用魚骨、魚肉加上昆布熬製,再撒上柴魚片,皮膚病患忌食。此外,冬天最常圍爐吃火鍋,調味料是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例如沙茶醬的成分多以魚蝦製成,辣椒也忌食,建議可選擇和風醬油、蔥蒜。若皮膚病嚴重者,單鍋食用較安全、不可共鍋,至於在選擇火鍋湯底時,要特別留意,應避免海鮮、昆布湯底,麻辣鍋也不行。鄭愛蓮醫師曾收治1名玫瑰糠疹的患者,也是因為不忌口吃了牛肉,結果當天晚上就在大腿內側爆發皮疹,癢到難以入眠。 體內無法正常排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日本只適合旅遊「不適合生活」?鄉民揭外國人「最難適應的5件事」
日本近年來也是台灣人出國的首選,不僅是因為地理位置相近,飲食文化、自然景觀、主題樂園都是吸引國人的亮點,就有網友好奇,日本是否只適合旅遊,不適合長居生活。PO文曝光後頓時引發熱議,許多網友指出,日本職場文化壓力大,恐讓外國人難以融入,但也有網友認為,日本連假多、生活便利、治安好,雖然不適合工作,但可能很適合生活。
鏡報 ・ 1 天前
退化性關節炎有救了!翁靠「高頻熱凝治療」重新站起來
台灣約有半數60歲以上長者受到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台北慈濟醫院一名85歲黃姓病患,因嚴重膝關節炎長期需仰賴輪椅代步,經「高頻熱凝療法」治療後,疼痛減輕七至八成,成功恢復行走能力,為不適合手術的長者提供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事倍功半?吃得健康卻瘦不下來!醫曝關鍵在食材「加工」程度
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餐盤」飲食,有些人能輕鬆瘦下來,有些人卻努力許久仍看不到明顯成果?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指出,關鍵往往不在餐盤比例,而在於食物的「加工」程度,讓效果大打折扣。(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蛋白界「藍色瓶子」竄紅!營養師推薦:無加糖X20.6克蛋白質,運動補給首選
運動健身風氣盛行,從重訓、跑步到瑜伽,越來越多人將「規律運動」視為日常。但運動後該如何快速補充蛋白質,卻常讓人陷入選擇困境。營養師趙函穎指出,市面上不少蛋白質補充品有額外糖分與添加物,長期攝取恐造成熱量過剩或飲食負擔。
Yahoo奇摩新聞訊息快遞 ・ 1 天前
AI揭腦部危機!醫師曝「這些症狀」要警覺 失智預防關鍵在生活習慣
台灣AI新技術成功預測認知損傷!透過分析大腦皮質層萎縮區域計算出「腦齡」,與實際年齡的差距可顯示認知問題。專家提醒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定期運動、多攝取蔬果,並持續維持平時的生活活動,對預防失智症至關重要。北醫附醫醫師林俊甫強調,若出現計算金錢變得困難、思考時詞不達意、無法記住熟人姓名等2、3個以上症狀,建議及早篩檢。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全家APP今早大當機!上班族買不到咖啡氣炸 網揭一招解決
全家便利商店APP今(10/14)傳出大當機,隨買跨店取、寄杯、全盈pay、line pay等功能都無法使用,令許多趕上班買咖啡的民眾只能原價購買,當場氣炸,店員只能瘋狂道歉。對此,全家表示:「設備臨時維護,已調整完畢,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太報 ・ 1 天前
不只老化!狂長老人斑=發炎了 醫揭「2招」去斑、助肌膚回春
老人斑不只是皮膚問題,也是全身發炎與代謝異常的信號。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長期攝取高糖、高溫烹調的蛋白質,容易促使黑斑與皺紋的形成,另外,他也引述美國醫師的發現,透過低糖化飲食與調整腸道健康,有助於消除黑斑,讓皮膚恢復年輕狀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台灣年賣「9億包泡麵」!熱銷TOP 5首公開 維力炸醬麵排第3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WINA)統計顯示,台灣2024年泡麵年銷售量高達9.3億包,等於一天販售包數約254萬包,位居全球第17名,且已連續2年突破9億包,愛買量販今(15)首次公布近30天「熱銷泡麵TOP 5」,拿下銷售冠軍的是統一肉臊泡麵(包),接著依序為科學麵、維力炸醬麵(包)、來一客鮮蝦魚板麵、味味A排骨雞麵。(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保溫杯用錯恐「吞細菌」!譚敦慈揭「多1動作」 降低發霉機率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不少人外出自備環保杯,但使用時須注意,以免吃下細菌。無毒教母譚敦慈提到,長期飲用瓶裝水,一年會喝進10幾萬顆塑膠微粒,建議還是自備環保杯,但水杯裝有含糖分或蛋白質的飲料時,應盡速喝完並清洗、瀝乾,避免細菌孳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54歲男股動脈95%狹窄 「創新技術」成功打通阻塞血管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一名54歲男性,長期受周邊動脈閉塞疾病(PAOD)困擾,右下肢股動脈出現 95% 狹窄並伴隨嚴重鈣化,且有慢性潰瘍與感染風險。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潘恆宇醫師表示,經血管超音波與血管攝影確認後,心臟血管內科團隊進行「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技術,手術過程中使用多款氣球,包括 IVL 氣球,在右股動脈進行多次脈衝碎石與擴張,成功恢復血流,無明顯再狹窄或併發症。經外科清創與抗生素治療後,病人出院時傷口穩定,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血管內震波碎石術 更精準處理複雜鈣化病變 潘恆宇醫師表示,IVL 屬於近年引進的創新血管介入技術,可更精準處理複雜鈣化病變,避免傳統方法可能導致的血管破裂或不完全擴張。這項技術為 PAOD 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特別適合無法耐受外科手術的高風險族群。IVL 不僅適用於下肢動脈,還可擴及其他周邊血管疾病,預期將惠及更多心血管病人。 IVL是一種創新血管介入 可改善頑固鈣化狹窄降低併發症 潘恆宇醫師說明,IVL技術是一種創新血管介入方法,利用專門設計的氣球發射高頻聲波脈衝,精準碎裂血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最具責任感&最沒責任感」星座TOP3!處女座的責任感名副其實,這星座說得比做得多!
在日常生活裡,責任感真的能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差異,有的星座天生使命感強,工作或感情上都把承諾看得很重;但也有些星座比較隨性,容易給人一種不夠穩重的印象。這篇就來盤點「最具責任感」與「最沒責任感」的星座TOP3,快看看你或身邊的朋友有沒有上榜吧!
BEAUTY美人圈 ・ 1 天前
中國稀土管制 童子賢:別小看美國生產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祭出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含稀土成分產品出口須事前獲准,也引發美中貿易衝突升級。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15)日表示,稀土管制不會對和碩造成影響,但也強調「不要小看美國」,...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