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史迪爾氏症」 當免疫系統對自己開戰恐猝不及防
【NOW健康 辰蘊如/台南報導】高燒不退、全身痠痛、皮膚冒出紅疹,這些症狀聽起來像是普通感冒,卻可能是罕見免疫疾病「成人型史迪爾氏症」的警訊。近期一名空服員短時間內病情急轉直下離世的案例,讓這個陌生的疾病名稱浮上檯面。這種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5的罕見疾病,也是現代人需要面臨的健康危機。
看似感冒背後 卻可能潛藏致命免疫風暴
當長期壓力、作息紊亂與免疫失衡交織,身體的防禦系統在某個瞬間失控崩潰,這場發生在體內的「免疫內戰」就會悄悄威脅著看似健康的年輕族群。
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陳宏安指出,史迪爾氏症是一種自體發炎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就像失控的風暴,在沒有真正病原菌入侵的情況下全面啟動攻擊模式。患者體內的發炎激素會相互影響並放大發炎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反覆高燒、全身性皮疹、關節腫痛等症狀。而最危險的狀況是當這些發炎反應失控時,所引發的「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這種致命併發症,會造成多重器官在短時間內衰竭。
陳宏安主任強調,此疾病真正關鍵是當免疫調控機制遇上某些事件,如長期壓力、或感染刺激、或作息混亂等因素時,身體防線就可能在某個臨界點徹底崩潰。
長期處於高壓生活 成為免疫系統隱形殺手
若是職場型態多有長時間工作打亂生理時鐘、輪班制度干擾睡眠品質、身體過度勞累等因素,就可能成為誘發免疫失衡的推手。陳宏安主任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特定職業與史迪爾氏症的關聯性,但從免疫學角度來看,慢性壓力會使身體長期分泌壓力荷爾蒙,影響免疫調節能力。當一個人持續處於過勞狀態,原本潛藏的慢性發炎傾向就可能被激化。
陳宏安主任進一步說明,現代人普遍存在「輕度免疫失衡」的警訊,包括睡眠品質差、飲食不均衡影響腸胃道健康、空氣汙染影響呼吸道及皮膚過敏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症狀其實都在提醒我們,免疫系統正在受到危害。
民眾應重視規律作息、採取抗發炎飲食、維持適度運動習慣、照顧腸道菌相健康,有症狀時檢測發炎指標。若出現反覆發燒、不明原因皮疹或關節腫痛,務必盡早就醫,因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阻止病情惡化的關鍵。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其他人也在看

3歲童「穿尿布」獨自逛街遭警帶回所 母:「孩子睡了我才出門」
台中太平一名3歲男童深夜上半身穿衣服,下半身僅穿尿布獨自在街頭遊蕩,所幸遇熱心民眾發現報警協助。警方調查,男童母親誤以為孩子睡著便外出,不料其自行開門走失,已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恐須接受4至50小時的親職教育。同時,高雄左營也傳出疑似阿公將幼童置於機車腳踏墊籃內載送的危安情事。兩起事件凸顯幼兒安全問題,引發各界關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易喘、易累揪出42公分極罕見血管肌瘤 醫療團隊不放棄助患者走出鬼門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48歲蔡女士罹患紅斑性狼瘡十多年,平時稍微活動就容易喘,原以為只是慢性病帶來的副作用,沒想到去年九月發高燒40度送醫,急診檢查卻意外發現下腔靜脈一路延伸至右心房有巨大血塊,竟揪出一顆長達42公分、發生機率僅千萬分之一的血管平滑肌瘤! 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直言,這樣的案例幾乎實在罕見,一旦腫瘤阻塞心臟出口,可能瞬間猝死,必須立刻開刀。經歷兩次驚險手術,蔡女士最終奇蹟走出鬼門關。 血管平滑肌瘤極為罕見 二次驚險手術切下長長腫瘤 黃振銘主任提到,一般心臟腫瘤十分罕見,發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但從下腔靜脈延伸至心房的血管平滑肌瘤又更罕見,綜觀全世界文獻也僅上千例,發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2024年12月,手術正式展開,當打開心房時,醫師們才驚覺腫瘤不像一般腫瘤脆弱易碎,而是一條實質化、宛如香腸般蜿蜒的組織,往下無止境地延伸。 黃振銘主任回憶,當時病人出血嚴重,除了「緊急移除體外循環機器」,必須立即大量輸血,還使用多種凝血藥物,才總算把病人救回來。術後病理證實,這不是血塊,而是罕見的血管內平滑肌瘤。 半年後,追蹤影像顯示殘餘腫瘤依舊存在,蔡女士只能面對第二次大手術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百萬粉吃播網紅體重飆到175公斤 !動切胃手術保命 專家說話了
綜合陸媒報導,近年來獵奇型吃播內容在平台演算法推波助瀾下爆紅,但背後的健康代價令人憂心。據業界人士透露,部分主播為吸引流量,不僅長期暴飲暴食,甚至有人為了更快吞食大量食物而切除味覺神經,嚴重危害身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師李曉翠指出,長期過量進食會造成...
CTWANT ・ 22 小時前
校園悲劇!特教師阻14歲少女出宿舍 下秒遭「狠踹胸口」送醫亡
Abc報導,事件發生於15日晚間,地點是位於斯旺西的「梅多里奇學院」(Meadowridge Academy)。該校主要收容12至21歲學生,提供治療性住宿教育服務。布里斯托郡地方檢察官辦公室說明,53歲女職員莫瑞爾(Amy Morrell)當時與其他工作人員,正試圖阻止該名學生未經許可離開宿舍...
CTWANT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陳喬恩自爆被好友告知「老公有私生子」:你婆婆默許了!她親揭真相
女星陳喬恩2022年與馬來西亞富二代藝術家Alan(曾偉昌)結婚,小倆口去年9月在定情地馬來西亞蘭卡威海島酒店補辦婚宴。近日陳喬恩在節目上自爆,被好友告知「老公有私生子」,她無奈道出公眾人物婚姻經常受謠言之苦,陳喬恩也與老公在節目上親自闢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養老新提案2/550萬買退休宅還能月收1.5萬 教授超前部署:我買的是老後安全感
面對長壽風險,退休規劃不只是存摺數字的累積,更是一場對生活品質的超前部署。相較於傳統養生村,台中沙鹿的好好園館走出一條新路,採「先買後住、包租代管」模式,退休前尚未入住,可先收租,老後享居住權、直接入住,讓原本可能沉睡的養老金,轉化為源源不絕的現金流,也預約老後的安身之所。大學教授顏瓊芬花550萬元買下1戶當包租婆,她說,「退休不只是孤獨終老,更要好好過生活,我買的不是一間房,而是老後的安全感。」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6 小時前
台灣醫療加速崩壞 醫沉痛示警:未來5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體系,其核心的「救命醫療」品質正亮起史無前例的紅色警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沉重發文,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價格長期凍結且不合理,與高報酬的醫美、健康管理等自費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導致醫護人力與藥物等核心資源正從健保體系中「加速」流失。他對當前「醫療寒冬」的窘境表達強烈憂慮,並向全民喊話:「在環境改善前,未來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從椅子站起來會頭暈?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它」作祟!恐害中風、腎臟病
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會頭暈眼花?小心不是低血壓,而是姿勢性高血壓作祟!醫師表示,目前普遍將從坐姿站起來的時候,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並將其視為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
健康2.0 ・ 13 小時前
不是汗水!醫揪出「老人味」禍首 「常做1事」減少體味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容易散發體味,常被稱為「老人味」。中醫師黃敬軒提到,老人家的皮膚菌叢與年輕不同,當菌叢接觸到油脂與空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氣味,若想減少老人味,可嘗試經常洗浴,有助於降低體味,但老人家洗澡時需特別注意跌倒及溫差問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抗老化的「神級飲品」!研究證實:滿滿蛋白質、控血糖、還護腸道
想要逆齡、護腸道,黑豆漿能幫上忙。今年新發表的研究指出,用黑豆漿取代部分肉類,能大幅降低體內的糖化終產物,有助減緩老化速度,防止代謝異常,甚至可以讓腸道菌變健康,穩定血糖、減少發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UCC上路反成災難? 醫師工會:大家搶顧發燒腹瀉、老人繼續塞急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仿照日本開設「假日急症中心(UCC)」專看輕症病人,比直衝大醫院還便宜600元,預計11月正式在六都試行上路,石崇良日前更透露醫事人員反應相當踴躍,光台北市「假日班表都填滿了」。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20)日質疑,UCC不但無法解決急診無床可住的問題,更可能導致醫院的正規急重...
匯流新聞網 ・ 9 小時前
養寵物的人較不會生病?不只療癒心靈 還能增強免疫力
貓貓狗狗不只是提供情感支持的好朋友,它們可能也正在默默守護我們的健康。《BBC》報導,與動物同住會改變人體免疫系統運作方式,降低罹患氣喘、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強硬要求澤倫斯基讓出烏東 傳川普當面咆哮咒罵丟地圖
英國《金融時報》19日援引多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7日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晤時,強硬要求烏克蘭必須放棄烏東。據說,川普在會談時,一度還出現對澤倫斯基咆哮,以及丟地圖等場面。(葉柏
中廣新聞網 ・ 10 小時前統合土庫教保服務資源 土庫鎮立幼兒園新建工程動土
土庫鎮立幼兒園新建工程於十八日舉辦動土奠基典禮,由張麗善縣長與陳特凱鎮長共同主持,祈求工程順利推動,工作人員一切平安。目前土庫鎮立幼兒園本園及分班共計七班,暫借後埔里、新庄里、馬光里、大荖里、埤腳里、南平里及扶朝里等地之活動中心或國小教室辦理收托服務,由於分校散布各區,行政人員及教保服務人員時常於各分校奔波,增加人力與行政成本,故土庫鎮公所合作規劃新建園舍,以整合資源,俾提供更好的教保服務。土庫鎮立幼兒園新建園舍建築立面設計由塗料與金屬沖孔版構成其外觀,跳脫傳統校舍室外走廊開放式的量體設計,改採內走廊較勻稱的矩形型體,讓整塊基地有更多的開放空間,這些空間則形成幼兒園所需的戶外教學環境,輔以綠化後更能與周邊自然情境相互融合。張麗善縣長表示,歷經多年的努力,今天由土庫鎮公所陳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爆紅睡前「倒掛運動」是什麼?越躺臉越小越緊致、還能伸展肩頸防駝背,改善體態又助眠 | ELLE
社群爆紅的「倒掛運動」,躺在床上就能做!只要十分鐘,就能舒緩肩頸酸痛、改善駝背與姿勢不良,還能緊緻瘦小臉、提升紅潤好氣色,搭配2招變化式更有感
Elle ・ 12 小時前
「小學時最高,長大卻沒再長」醫曝1原因惹禍! 常吃番茄醬、水餃注意
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小學2、3年級時,班上總有1位個子很高的女同學,臉上長粉刺、痘痘,還泛著油光,看起來比同學們成熟許多,但10、20年之後,她還是維持和當初一樣的身高。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表現。 中樞性早熟大多無病因 遺傳、腦部創傷皆有可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牛道明部長表示,性早熟的定義是指女生8歲以前、男生9歲以前開始出現第2性徵,女孩的乳房漸漸長大,這時乳房有小硬塊,摸起來會感到疼痛,男生則是睪丸漸漸長大,以醫院門診測量儀器來看,體積大於4c.c.以上的程度代表發育了。一般性早熟分成周邊型及中樞型2種,牛道明部長說明,周邊型一般較為少見,約佔性早熟的10%可能的病因子包括患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等疾病,或是孩子擦了含女性賀爾蒙的化妝品、誤吃到避孕藥而造成。而中樞型性主要是下視丘、腦下垂體慢慢的發育所引起的性早熟,有些人可能是家族遺傳,也可能是小時候有過頭部創傷,但絕大多數患者是沒有原因的。 臨床觀察發現: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楊佳鳳發現,這3至5年來,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增加了,尤其是10至12歲這個年齡層,雖然還沒發現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長壽專家「絕不吃高糖早餐」 逆齡15歲!就靠減少發炎
比利時長壽專家維丁醫生聲稱自己成功將生理年齡逆轉約15歲,並分享了他為了健康長壽絕對不碰的早餐類型。這位專門研究健康老化的醫生表示,高糖分的早餐可能會導致血糖急速升高,長期下來恐加速身體老化。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每天偷偷幫脂肪加班!醫揭變胖10生活陷阱:無糖飲料、熬夜滑手機全都中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吃很多」,但體重計卻無情地往上爬?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讓你「悄悄變胖」的生活陷阱,他說,不是你吃太多啦!胖,不一定是嘴巴的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