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明治族群」好發乳癌! 醫曝抗癌雙塔助存活更久遠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衣綸/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且國內統計發現,台灣乳癌病人的確診年齡比歐美提早10至20年,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壯年族群。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郭雨萱臨床經驗,這些同時肩負家庭經濟支柱與主要照護者角色的「三明治族群」,常背負著「不能倒下」的壓力,即使身體不適,仍心繫著家庭,此時唯有醫療與親友陪伴雙管齊下,才能打造抗癌「雙塔」。
郭雨萱強調,中壯年的乳癌病人病人若能有親友陪同治療和回診,不僅能幫助理解治療內容,也能穩定情緒,降低治療風險。
郭雨萱門診中就有一位年輕乳癌病人,總是由婆婆陪同回診,不僅幫忙分擔家務,也讓病人能更安心專注於治療;但她也觀察到,許多年長病人「怕孩子擔心、影響工作」,常婉拒孩子陪診,其實子女應該主動關心、參與,不要等父母開口,陪伴是治療過程中最珍貴的支持。
馬偕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張源清說,根據傳統乳癌分型,HER2強陽性病人約占總體乳癌的15%、三陰性約占10%,而荷爾蒙陽性病人則超過7成。而三陰性和荷爾蒙陽性病人,約有4至6成的癌細胞可偵測到少量HER2表現,推估總體乳癌患者中,超過一半屬於HER2弱陽性。
張源清指出,過去HER2陽性乳癌患者可受惠於標靶治療,HER2陰性的患者則主要依靠荷爾蒙治療、化療等,而目前健保已有給付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為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也帶來新的治療可能。
張源清強調,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乳癌治療新選擇不斷問世,疾病存活率與早期發現密不可分,建議符合公費篩檢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及早面對、接受、處理,才是打贏抗癌戰的關鍵。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鏡爆焦點/老母疑遭監視報警 陳德容姊妹為房產起糾紛
曾被封為「瓊瑤女神」的陳德容,近年多在中國大陸發展,雖淡出演藝圈一線,私生活仍受矚目。她先前突然更換合作多年的經紀人、也是親大姊的陳雅容,外界議論不斷。近日又傳出陳家三姊妹因母親照護與房產問題意見不合,二姊帶著高齡母親報警,指控有人監視,引起家中氣氛緊繃,陷入家庭糾紛。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生技界護國神山?「這檔」新藥被Google點名看好創抗癌新契機 週漲幅飆13.1%
[FTNN新聞網]記者何亞軒/綜合報導Google近期點名讚生華科(6492)開發中的新藥Silmitasertib(CX-4945),據了解,GoogleDeepMind發現CX-4945啟動冷腫瘤免疫...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微波食品吃多恐致癌?中醫曝「2大關鍵」是隱形殺手
有些人會買微波食品快速解決一餐,不過也經常會聽到「微波食品不健康、吃多會致癌」等傳言,對此,醫師羅珮琳解釋,在正確使用下,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以為很健康!38歲女愛吃「這類食物」確診乳癌 醫曝風險恐增6成
乳癌持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數據,我國婦女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至69歲,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至194人確診。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死亡率為12.0(每十萬人口),換算下來,平均每天有31名婦女確診乳癌、6人因乳癌失去性命,藝人朱俐靜、李玟也都因乳癌病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5 小時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天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8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愛咬冰塊恐是身體在求救!5症狀暗藏警訊要小心
許多人習慣在炎夏嚼食冰塊消暑,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動作,背後可能隱藏著重要的健康警訊。藥師陳雨亭鄭重提醒,對冰塊的強烈渴望,恐是身體「缺鐵」的求救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醫療加速崩壞 醫沉痛示警:未來5年,請不要生病!
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體系,其核心的「救命醫療」品質正亮起史無前例的紅色警訊!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今(19)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沉重發文,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價格長期凍結且不合理,與高報酬的醫美、健康管理等自費市場形成巨大落差,導致醫護人力與藥物等核心資源正從健保體系中「加速」流失。他對當前「醫療寒冬」的窘境表達強烈憂慮,並向全民喊話:「在環境改善前,未來五年內,請盡量不要生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秋天吃南瓜!營養師:抗癌營養多在「皮、籽」 蒸熟煮湯都美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天一到,市場上各式南瓜陸續上市,不只顏色亮眼,更是營養滿分的食材。南瓜不僅口感甜美,還富含多種抗氧化營養素,是秋冬養生與抗癌的好選擇。 南瓜營養滿分,連皮帶籽吃效果更佳 南瓜含有79.8%水分,還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銅、硒等礦物質,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多種胺基酸如天門冬胺酸、麩胺酸和白胺酸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表示,南瓜中的維生素C與E具強抗氧化力,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硒則能防止癌症發生及惡化。 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 此外,南瓜含多種植化素,包括β-胡蘿蔔素、黃體素酚、葫蘆素、木酚素及甘露醇,其中β-胡蘿蔔素含量為瓜類之冠。研究顯示,南瓜有助預防乳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大腸癌、子宮體癌及皮膚癌。 徐桂婷建議,南瓜的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因此最好連皮帶籽食用。食用方式可將南瓜刷洗乾淨後切塊蒸熟,打成南瓜濃湯;南瓜籽則可蒸熟或煮湯後剝開食用,既方便又營養滿分。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入秋後口乾舌燥、皮膚乾癢 樂生醫院營養師教你靠「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50歲男午睡醒來「右眼無法轉動」!以為中暑竟是腦中風
一名50多歲黃姓男子日前午休後醒來視力模糊頭暈,原以為是中暑,但因眼球活動異常,就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視力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