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隨著科技發展,口腔顱顏重建技術已經愈來愈成熟,臺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吳政憲主任表示,透過電腦輔助設計(CAD)、導航系統、3D列印與個製化植入物,應用於頭頸腫瘤患者術後口腔顱顏功能重建,能精準重建外觀與口腔功能,大幅提升病人術後生活品質。 3大面顎重建手術 恢復口腔正常功能和病人自信 目前口腔面顎重建應用在哪些地方?大致做法為何?以下列舉3個面顎重建手術。 口腔癌模組化顳顎關節重建 一位口腔癌患者因腫瘤侵犯至大範圍下顎骨及顳顎關節,傳統手術往往難以同時兼顧外觀與功能。醫療團隊透過電腦輔助設計與模組化人工顳顎關節,結合顯微游離皮瓣重建,成功恢復面部對稱與咬合功能,展現數位醫療在複雜下顎骨腫瘤重建的臨床價值。 骨肉瘤下顎骨重塑 一位下顎骨骨肉瘤患者接受廣泛下顎骨截除。醫療團隊利用電腦輔助個別化植入物重塑臉部外觀,並以腓骨游離皮瓣結合人工植牙進行功能性重建,使患者得以恢復正常咀嚼與語言功能,外觀也變得比較自然和諧。 顏面外傷口腔重建 一名複雜顏面外傷患者合併嚴重上顎骨缺損,導致外觀變形與口腔功能受損。醫療團隊運用顴骨植體技術重建咬合與口腔功能,避免複雜之
一位年近50歲的患者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0.1,但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完全沒發現異狀,直到某次無意間遮住單眼才驚覺兩眼視野差異很大,就醫後才發現已罹患黃斑部病變超過半年。
「喝對水」才有助於健康!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喝水方式錯誤會讓身體出問題,一名女子平時很養生,每天喝下近3000c.c.的水,但因飲用時機不對,導致晚上頻尿、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不佳。對此,他分享「黃金喝水法則」,應少量多次、掌握時機。
衛福部核准14項加熱菸產品將於10月11日起陸續上市,台北市衛生局為防範加熱菸危害校園,已會同財政局針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周邊50公尺內的販菸店家展開專案稽查,首波稽查51家店家,目前尚無發現違規情事。
【記者張瑞振/台北報導】籃球運動員出身的44歲男星哈孝遠日前錄年代《聚焦2.0》分享身體變化,承認飽受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等病症所苦,光是1個晚上就打呼超過1700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尤其主持美食節目多年,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明目張膽的幸福肥帶來的是壓迫膀胱導致漏尿,令他相當困擾,減肥議題刻不容緩。
皮膚若突然出現大量斑點,可能是健康出問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分享案例,一名60歲男子發現,短短半年內,他的胸、背部長出大量老人斑,起初以為只是老化,為了美觀,遂到醫院打算除斑,未料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膠囊是1種常見藥品劑型,方便吞服,且可避免藥品氣味過於刺鼻,但部分民眾因吞嚥困難而將膠囊打開或咬破膠囊服用,食藥署提醒,這是錯誤的用藥方式,會破壞藥物釋放速率和作用時間,進而影響藥效,或是刺激胃部,引發腸胃不適。 膠囊咬破服用! 恐提前溶解引起問題 食藥署表示,膠囊可分為「緩釋膠囊」、「腸溶膠囊」等2大類,前者可在較長時間內逐漸釋放藥品成分,後者會在腸道釋放藥品成分,進而達到最佳的藥物治療效果。若將膠囊打開或咬破服用,藥品成分容易在口中、胃中提前溶解,除了會導致原來設計的藥效緩慢釋放的效果被破壞之外,也可能會導致其他服藥問題,例如增加對胃部的刺激。食藥署提醒,吞嚥困難的患者應諮詢醫師或藥師,選擇合適的劑型及服用方式。此外,膠囊劑型藥物在服用時應搭配足夠的溫開水或冷開水,否則在口腔乾燥的情況下容易卡在食道,服用足夠的水可以幫助膠囊順利進入胃部,但是要注意避免使用熱開水,以免高溫軟化膠囊外殼,造成服用上的不適。 吃藥配水多重要? 專家:水不足恐釀危害 前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服用藥物時,必須搭配足夠的開水,如果水份不夠,藥物可能黏附在食道黏膜,或是胃壁黏膜,造成黏膜表面灼傷,造成
衛福部國健署日前正式有條件通過2家加熱菸業者、共14個品項可以上市販售,最快10月上市。衛福部長石崇良今(9)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已通過條件的加熱菸陸續在10月下旬會上市。至於電子菸仍全面禁止,石崇良透露,近期會修正《菸害防制法》,上次僅針對使用電子菸者開罰,未來「持有者」也將一併開罰。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54歲的范先生(化名)是公車司機,長期睡再多都覺得沒睡飽,開車常精神不濟。太太更說他打呼像打雷,有時甚至整個人「不呼吸」,嚇得半夜驚醒。兩人到恩主公醫院求診後,經睡眠中心主任李君右醫師安排「居家睡眠檢查」(HSAT),結果發現他罹患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范先生依照醫師指示使用陽壓呼吸器,治療3週後白天精神變好,晚上睡得也更安穩,目前仍持續治療中。
七旬的林阿姨在十多年前發現手部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與關節疼痛等症狀,原以為是上了年紀、肌肉關節退化,或是過度勞累導致身體不適,只要稍作休息就會康復,但病情卻每況愈下,甚至出現左手捲曲、左腳拖行等症狀。直到就醫後確診為帕金森氏症,初步先以服藥方式控制,但四、五年後陸續出現藥效下降與副作用,嚴重時甚至會突然癱軟無法移動,得靠大聲呼救才得以脫困,也讓她害怕外出。
[NOWnews今日新聞]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篩檢也首度迎來百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直言,要達成「早篩、早治」目標,目前面臨最大瓶頸為乳癌篩檢率仍偏低,儘管已從4...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陳嘉思聽力師說明,聽力退化並非單純自然老化現象,只要及早發現,可透過專業介入而有效改善。高齡者常見的聽力損失,不僅影響人際溝通,還可能增加憂鬱、社會孤立甚至失智的風險,更需及早診斷與處置。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秋冬流感提早流行,新冠恐緊跟在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理事長提醒,50歲以上要注意,慢性病患不要僥倖,都是最需要打疫苗的族群。專家呼籲感染流感或新冠絕不是小感冒,長者、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依照政府建議儘快完成「左流右新」疫苗接種,
每年十月十日是國慶日外,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MentalHealthDay)。今年的主題為「災難、逆境下的心理健康與韌性」,提醒民眾災難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多元且深遠,因此覺察與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相當重要。為此,南投縣府衛生局響應此主題,以「聊療心.心投愛」為標語,推出十月十八日「心旅行驛站」、十月二十九日「心旅樂章」、九-十月【南投動起來,全民打卡趣】等心理健康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邀請民眾認識心理自我照顧,並一同建構自我心靈韌性。近年臺灣頻繁遭遇地震、颱風等災害,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災民與救援人員皆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專業心理健康資源的介入格外重要。以劉先生為例,他在某次地震中失去至親,長期陷入低落與失眠,對生活失去信心。在朋友陪伴及鼓勵下,他接受身心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經常日夜顛倒,免疫力下降同時,帶狀疱疹也跟著找上門,一旦確診帶狀疱疹,將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衝擊,但其實可以透過接踵疫苗提前預防、醫師更提醒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高,一定要多加留意。台灣每年罹患帶狀疱疹的人數,高達12萬人,且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凸顯帶狀疱疹與糖尿病有極大關聯性。醫師 李淳權:「那糖尿病人免疫力通常會比較低,所以其實就是容易產生帶狀疱疹,而且是一般人的兩倍。」帶狀疱疹症狀。(圖/民視新聞)糖尿病患者一旦罹患帶狀疱疹,出現不良預後可能性大,因為根據美國研究,一旦發病後,容易出現神經疼痛的機率,相較於非糖尿病族群高出50%,如果真的不幸罹患帶狀疱疹,恐對日常生活帶來嚴重衝擊。醫師 李淳權:「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那種痛就是可以形容到,比分娩痛還嚴重的痛,這種痛可以持續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眼睛旁邊的帶狀疱疹,這種嚴重的話,也是會導致一些失明。」糖尿病患者應隨時監測血糖。(圖/民視新聞)更令人憂心的是,如果長在眼睛的話,恐造成失明,醫師指出,若出現頭痛、疲勞、食慾不振,伴隨患部皮膚異常、畏光、皮膚刺痛搔癢,這都可能是帶狀疱疹初期的前兆,一定要多加注意,但該如何預防。醫師 李淳權:「多運動均衡飲食睡眠充足,同時也可以施打疫苗,這個也是一個可以預防的一個選擇。」除了維持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完整接種疫苗,才能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原文出處:「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高 醫師:接種疫苗可預防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帽送女童挨罵「真相」被揭!阿兵哥「懇請1事」發聲了世界健身-KY公告9月營收年增17.9% 達9.67億元 巴西墨西哥也將拓點Joeman親曝變帥真相!「進廠維修8次」全招了 強調1習慣才是根本原因
屏東百威公司被爆出使用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豬大腸,3.7公噸流向全台4縣市,除了北市知名阿宗麵線,寧夏夜市攤商「林記麻辣臭豆腐」也遭受波及。林記麻辣臭豆腐今(10/9)發出最新聲明表示,黑心豬腸已經封存,暫時不供應大腸品項,並向消費者致歉。
慢性呼吸道疾病每年奪走超過6千條人命,由於這些疾病涉及免疫、發炎、感染等多重因素,難以單靠傳統治療達到良好控制。台中榮總今天(9日)成立「呼吸道疾病整合照護中心」,提供多專科整合性精準診斷和治療中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