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人祥證實罹胃癌!名醫點名8成與它脫不了關係 快學會「這五招」保胃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昨日(10/4)深夜於臉書證實,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可以說是「祖上有燒香」,也特別感謝榮總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台大醫師李宜家指出,八成胃癌源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常透過家庭在20歲前傳染。為此,民眾應落實「保胃五招」,阻斷感染途徑,守護胃部健康。
根據《鏡報》報導,莊人祥罹患胃癌,已在榮總接受治療很長一段時間,知情官員透露,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快結束時,莊人祥身體可能就出現狀況,他仍拚命投入防疫工作,可以說是「用生命防疫」。莊人祥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我的確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跑疾管署的醫藥記者也都知道。」目前恢復的很好。許多網友紛紛湧入他的臉書,為他加油打氣。
胃癌「真凶」曝光 八成源於幽門桿菌感染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高達八成的胃癌是由幽門桿菌感染所引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幽門桿菌能在胃酸環境中生存,長期感染會導致慢性胃炎、潰瘍,甚至演變成癌前病變,最終導致胃癌。除了幽門桿菌,生活飲食習慣也是風險因素,例如抽菸、過度食用重鹹或醃製食物,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
看更多:唐玲吸菸25年後悔不已:讓我罹癌 切除胃、子宮、卵巢!
家族群聚感染最常見 從小就被傳染
李宜家表示,早期幽門桿菌感染多在家戶中發生,尤其在20歲以前最為常見。許多人都是在幼年時期,因家庭成員間的共食習慣,如共用碗筷、杯子,透過經口傳染而感染。
感染後,幽門桿菌會在胃中長期存在,引發慢性胃炎,並緩慢進展為癌前病變,好發年齡在65~75歲,平均約70歲時演變為胃癌。由於幽門桿菌長期居住在胃裡,主要藉由人與人之間的糞口或口對口傳染,因此,家戶成員間的感染機率會比一般家庭高出兩倍。
早期胃癌難察覺 貧血、體重下降已是晚期徵兆
早期胃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或是症狀與一般胃部不適難以區分,導致其發現率不高。李宜家提醒,當出現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比較嚴重的進行期胃癌。
早期發現與治療 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
李宜家強調,早期胃癌若能透過胃鏡進行黏膜下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然而,進行期胃癌若無法手術切除,則需仰賴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且通常需要持續治療。
明年國健署推全國性幽門桿菌篩檢
為積極預防胃癌,國民健康署明年將推動全國性的幽門桿菌篩檢計畫!這項計畫將與大腸癌篩檢同步進行,針對45歲以上民眾,透過糞便檢體一次檢測兩種疾病。
此外,國健署也從2018年起,已在55個原鄉地區針對20歲以上民眾提供幽門桿菌檢測。這些預防保健措施的投入,有望使胃癌發生率逐漸下降。
看更多:胃癌會傳染?名醫警示「這樣做」可預防幽門桿菌從口入 更要避免常吃1類食物
擺脫胃癌威脅 從「保胃五招」做起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落實「保胃五招」,共同守護胃部健康:
健康飲食:少吃醃製、煙燻食品及生食,多新鮮蔬果。
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共杯、共食,養成公筷母匙的好習慣。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最大心跳率計算方法:預估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遠離菸檳酒:拒檳戒菸少喝酒,健康能長久。
及時檢查: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若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誰是胃癌高危險群?這些人更需積極篩檢
李宜家建議,若有以下情況,應提早進行幽門桿菌檢測及追蹤:
胃癌家族史: 特別是一等親有胃癌病史者。
曾感染幽門桿菌且胃鏡檢查發現有癌前病變者:建議每兩到三年追蹤一次胃鏡。
除菌治療超簡單 兩周療程告別胃癌「元凶」
李宜家指出,幽門桿菌的治療其實非常簡單有效,僅需兩個星期的療程,九成以上都能成功除菌,且再次感染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三。早期除菌治療能有效阻斷病程發展,大幅降低胃癌發生率。若出現腸胃不適,請務必及早就醫,透過主動檢測與健康生活型態的結合,共同邁向健康「胃」來。
◎ 圖片來源/莊人祥臉書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李宜家醫師.國健署
更多健康2.0報導
台灣「金融教母」侯金英逝世!95歲仍上班 養生祕訣靠1招
女星「失聲」竟在水中猛加24匙鹽漱口!醫提醒「這樣做」少受罪
麻辣香鍋吃出「大木魚」! 業者坦承夾子掉落 衛生局將重罰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秋冬留意多重感染!疾管署籲:「左流右新」儘速接種 降低群聚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疾管署於日前提醒,隨著十月份多個連續假期到來,民眾外出旅遊與聚餐機會增加,群聚感染風險相對上升。疾管署呼籲,民眾應落實基本防疫措施,包括以肥皂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時配戴口罩並在家休息等良好習慣。同時,符合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者,應盡早完成接種,以降低感染流感、新冠、腸病毒及病毒性腸胃炎的機會。 國內流感進入流行期 以A型H3N2為主 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2025年第41週(10月5日至10月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超過13萬人次,雖較前一週下降約10.2%,但主要是受到連假門診休診影響。目前國內仍處於流感流行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主要流行的呼吸道病毒為A型流感,其中以H3N2型為主,其次為A型H1N1與B型流感。 此外,第41週新冠相關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659人次,較前週下降16.7%,主流變異株為NB.1.8.1。雖短期下降,但仍須防範季節轉換期間的交叉感染。 全球疫情概況 流感與新冠雙升溫 疾管署表示,全球近期流感疫情以A型為主流。日本於10月初宣布進入流感流行期,時間較去年提前5週;香港則處於疫情高峰期,主要流行型別為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好運來》陳曉剛最後會是什麼結局?會發病領便當?還是哉在誰的手裡?
四季線上 / 陳夙芳編輯保外就醫的曉剛(王燦 飾)得知自己罹患肺腺癌後,對人生似乎也更看開了。只是他出來之後,那些被他得罪過的人,真的會放過他嗎?你覺得陳曉剛最後會是什麼結局呢?a...
四季線上 ・ 1 天前
顏正國離世10天!《角頭》全現身 高捷靈堂淚崩 孫鵬痛喊:太突然
演出《好小子》爆紅的演員、導演顏正國,去年11月確診肺腺癌,病情在今年9月底急遽惡化,最終於10月7日病逝,享年50歲。他曾以《角頭》系列創造破億票房的他,據《鏡報》報導,《角頭》監製張威縯16日率領高捷、喜翔、孫鵬、黃騰浩、懷秋、林道遠、阿Ben、林真亦、王宣等演員,一同前往靈堂致哀,場面哀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準風神颱風逼近!花蓮明啟動實兵演練災區清空 籲志工先不要來
花蓮縣長徐榛蔚終於現身!在外界質疑她「人去哪裡了?」之後,終於在準風神颱風逼近之際,出現在中央協調所外,強調自己沒有消失,每天都在召開會議、密切關注災情。隨著風神可能帶來強降雨,中央協調所也在今(17)日宣布,18日下午將啟動全縣大規模實兵撤離演練,動員村里全面清空,也呼籲志工18日先不要前進災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水淹台8線
台8線中橫公路立霧溪燕子口河段17日上午發生崩塌,驚見新堰塞湖形成,且水位快速上升,傍晚5時已溢淹到台8線中橫公路的路面,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隨即宣布關園,交通部公路局已封閉天祥至太魯閣路段,秀林鄉公所緊急撤離民有、民樂2部落近千人,花蓮縣政府也宣布2部落18日停班停課。賴清德總統表達高度關切,第一時間立即指示行政院相關部會與花蓮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全面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採取即時且必要的因應措施,全力確保民眾安全。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30多歲婦女竟生11胎 這縣市未成年懷孕全國之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皮下植入避孕器衛教/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台東因民族性及地域關係,意外懷孕情況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哪種咖啡豆最健康?醫曝各大研究 咖啡最好的喝法
喝咖啡是好還是壞?歷年來各大期刊曾經刊登不少有關咖啡的研究,結果有的研究顯示喝咖啡會保護心血管,有些則說咖啡會增加認知障礙風險,這到底怎麼回事?醫師分享最完整、最健康的咖啡喝法。 每天喝咖啡越多
健康2.0 ・ 3 小時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23 分鐘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