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新趨勢!研究觀察GIP/GLP-1有望帶來多重效益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引發三高、肥胖等慢性代謝問題,長期下來也增加了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近年醫界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凌旺業表示,新型的GIP/GLP-1藥物,除了有效控制血糖,還能明顯減重,甚至進一步減少重大心血管事件,成為心臟健康保護的一大利器。
GIP/GLP-1藥物獲研究證實 亦能控制心血管疾病
凌旺業醫師進一步解釋,過去人們認為這類藥物僅適合糖尿病患者,但近期國際大型臨床研究,如2023年公布的SELECT研究,以及SURPASS-CVOT試驗,紛紛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根據SELECT試驗結果,接受每週施打一次semaglutide(GLP-1類藥物)的患者,不僅平均體重成功減輕超過10%,更顯著降低了2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心肌梗塞和中風)。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項研究的病患甚至多數沒有糖尿病,代表GIP/GLP-1藥物能帶來超越控糖的保護效果。
而另一款備受矚目的雙重機制新藥tirzepatide(GIP/GLP-1雙效藥物),則在大型SURPASS-CVOT試驗中展現卓越的保護能力,並成功達成非劣性目標,證明其心血管保護效果與已證實有效的GLP-1藥物相比絲毫不遜色,更具雙重控糖、減重及改善代謝的優勢。
GIP/GLP-1藥物已納國際指引 未來將造福更多病患
凌旺業醫師說明,GIP/GLP-1藥物之所以能帶來心臟保護效果,主要原因在於這類藥物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以穩定血糖,還可透過減少身體脂肪、改善血脂與降低血管發炎,進而達到心血管保護的綜合效果。目前這些藥物已逐漸納入多國心血管治療指引,未來可能進一步造福更多病患。
GIP/GLP-1藥物可能有腸胃不適副作用 需經醫師評估使用
凌旺業醫師也提醒民眾,雖然GIP/GLP-1藥物在心血管保護與減重的成效令人振奮,但使用這些藥物仍須經醫師評估適應症及副作用,如少部分使用者可能出現胃腸道不適或食慾降低等症狀,因此應由專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與需求訂定治療計畫,才能安全有效地守護健康。
【延伸閱讀】
研究:治療糖尿病「瘦瘦針」不只有助減重,還減少25%腎臟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每天只要12分鐘!只是改變走路速度 血糖、壓力、體重都變好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緊湊,想運動卻總是抽不出時間?其實,只要每天花12分鐘快走,就能有效促進身體代謝、提升心肺功能,甚至改善情緒與睡眠,是忙碌生活中最實用的養生良方。 上班族的運動祕訣:善用
健康2.0 ・ 1 天前
牛蒡、木耳皆有助降低膽固醇 但要吃對才有用!營養師揭「10大控脂食物」正確吃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吃對食物,膽固醇就能維持在標準範圍之內。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豆類、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同時攝取適量的好脂肪,如橄欖油、酪梨與深海魚,可提升好膽固醇(HDL)。想要維持心血管健康,從飲食下手是關鍵。 燕麥 有助吸附多餘膽酸,幫助膽固醇代謝 燕麥屬於富含纖維質的主食類,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有助吸附多餘的膽酸,幫助膽固醇的代謝,長期下來,能夠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 不過,燕麥本身屬於主食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意味著在身體容易分解為葡萄糖,特別是煮過糊化後的燕麥,升糖指數(GI)值會增加。 過量食用,特別是將燕麥奶當成水喝,容易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多於的熱量便會被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反而導致三酸甘油酯(血脂)的問題;尤其是內臟脂肪的堆積,通常與攝取過量主食或水果有關。 如何正確吃? ➊燕麥應該要怎麼吃,才能達到既能降低膽固醇,但不會讓血脂異常呢?陳詩婷說,只要將燕麥片取代三餐當中任一餐的主食,就不容易有過量的問題。 ➋舉例來說,早餐若吃燕麥片,就不要額外吃其
健康醫療網 ・ 9 小時前
心臟支架非一勞永逸 醫提醒:支架再阻塞風險仍在,術後保養才是關鍵
心血管疾病長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更是引發心肌梗塞與猝死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透過心導管手術置入心臟支架,可有效打通阻塞血管、恢復心臟供血,被視為救命的關鍵治療。不過,專家提醒,支架並非永久解方,術後仍可能出現「支架再阻塞」的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振宇指出,支架再阻塞是指血管在置入支架後數月至數年內再度變窄。其原因包括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動脈硬化持續惡化,以及抽菸、血糖控制不佳等生活習慣因素所造成的血管傷害。 雖然藥物塗層支架(DES)已將再狹窄率大幅降至5%至10%,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廖振宇提醒,若術後出現胸悶、胸痛、運動耐受力下降、呼吸急促,或夜間胸口不適等症狀,都可能是再阻塞或再次心肌梗塞的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 「置放支架只是治療的第一步,日常保養才是長遠之道。」廖振宇強調,患者術後應做到以下四點: 1.規律服藥:依照醫囑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與降膽固醇藥物。 2.控制三高:維持血壓、血糖、血脂於正常範圍。 3.健康生活:戒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4.定期追蹤:透過心臟超音波與回診追蹤,及早發現問題。 此外,醫界近年也持續研發新技術,如
常春月刊 ・ 11 小時前
54歲男股動脈95%狹窄 「創新技術」成功打通阻塞血管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一名54歲男性,長期受周邊動脈閉塞疾病(PAOD)困擾,右下肢股動脈出現 95% 狹窄並伴隨嚴重鈣化,且有慢性潰瘍與感染風險。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潘恆宇醫師表示,經血管超音波與血管攝影確認後,心臟血管內科團隊進行「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技術,手術過程中使用多款氣球,包括 IVL 氣球,在右股動脈進行多次脈衝碎石與擴張,成功恢復血流,無明顯再狹窄或併發症。經外科清創與抗生素治療後,病人出院時傷口穩定,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血管內震波碎石術 更精準處理複雜鈣化病變 潘恆宇醫師表示,IVL 屬於近年引進的創新血管介入技術,可更精準處理複雜鈣化病變,避免傳統方法可能導致的血管破裂或不完全擴張。這項技術為 PAOD 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特別適合無法耐受外科手術的高風險族群。IVL 不僅適用於下肢動脈,還可擴及其他周邊血管疾病,預期將惠及更多心血管病人。 IVL是一種創新血管介入 可改善頑固鈣化狹窄降低併發症 潘恆宇醫師說明,IVL技術是一種創新血管介入方法,利用專門設計的氣球發射高頻聲波脈衝,精準碎裂血
健康醫療網 ・ 5 小時前

《單身即地獄》文世勳台中開燒肉店!每月現身寵粉 帥歐巴親自桌邊烤給你吃
韓流攻占台灣,不只是韓劇、偶像與時尚,連飲食文化也正夯。因韓國戀愛實境節目《單身即地獄》走紅、深受台灣觀眾喜愛的文世勳(문세훈),如今化身餐飲總監,跨海來台打造最韓、最潮的燒肉餐廳「BAY Korean BBQ Club」。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0 小時前


20歲新手媽無心跳倒地 植入體內去顫器保命
一名年僅20歲的阮姓女子,在產後4個月突然在家中昏倒,當場失去呼吸與心跳,所幸家人立即施行CPR並撥打119,緊急送往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即時搶救,成功恢復心跳與意識,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具有遺傳性的「肥厚性心肌症」。豐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建銘表示,該疾病雖常無徵兆,卻可能在運動、情緒波動或產後荷爾蒙變化時,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為預防再次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醫療團隊安排植入「體內去顫器(ICD)」,目前病人已順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也能安心照顧新生兒。衛福部豐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建銘指出,「肥厚性心肌症」是一種心肌異常增厚的遺傳性疾病,常見於青壯年族群與運動員,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疾病在情緒起伏、劇烈活動或如本案例中的產後荷爾蒙與循環變化影響下,可能突發心律不整,甚至引發心室顫動與猝死,這位年輕媽媽當時發病極為突然,若非家人當機立斷實施CPR爭取黃金搶救時間,後果恐難以想像。程主任提到,醫療團隊風險評估後,為避免再次發作,依據病人心律,決定施行「體內去顫器(ICD)」植入手術,這種體內去顫器是一種可長期監測心律、當心律異常時自動施以電擊復律的裝置,能有效預防心因性猝死再次發生。程建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向家爆沉迷賭博輸掉2000億身家!火大重金登報開記者會 向太再爆:造謠者是香港通緝犯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香港影視大亨向華強及其太太陳嵐近日遭網瘋傳因沉迷賭博、輸掉500億港幣(約台幣2000億)身家,欠債百億等消息,並直指夫妻...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董事長辛杰傳失聯24天 萬科:因個人原因請辭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13日電)中國大型房產商萬科集團董事長辛杰,先前傳出於9月被帶走調查,失聯24天,引起議論。萬科企業今天發布公告稱,辛杰因個人原因提交辭職報告,董事會已改選黃力平任董事長。
中央社 ・ 1 天前

「211餐盤」怎麼吃最有效?醫揭3大重點:便當火腿、香腸換滷豆干
連假剛過,許多人大吃大喝完要開始認真減重,但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餐盤」飲食,有些人能輕鬆瘦下來,有些人卻努力許久仍看不到明顯成果?醫師指出,飲食關鍵往往不在餐盤比例,而在於食材的加工程度,研究指出,即使是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減肥效果仍遠不及原型食物,以下整理餐盤「3大重點」吃對不怕胖。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彰縣消局準高級救護技術員獲到院前心肌梗塞救護大作戰全國第1名殊榮
彰化縣消防局三名正在接受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的學員:彰化東區分隊潘建民、陳羽雙以及和美分隊陳韋妮,組隊參加社團法人台灣心肌梗塞學會辦理二0二五「到院前心肌梗塞救護大作戰」,在全國二十八組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第一名殊榮!彰化縣長王惠美肯定消防同仁們的用心與努力,守護縣民的健康。消防局今(十三)日表示,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每年藉由辦理競賽活動來提升醫療及救護人員針對心肌梗塞診斷及處置的專業,本次競賽內容包括CPR操作準確度、十二導程心電圖機操作與心電圖判讀以及心肌梗塞專業知識考詢等,參賽隊伍需在限時內完成三大關卡任務,考驗參賽隊伍的救護專業及團隊默契。本次共有二十八組隊伍參賽,參加者大多具有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而彰化縣這三名尚在訓練期間就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讓其他參賽者都甘拜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全麥吐司非人人適合!腎臟病患吃多小心「動脈鈣化」
全麥吐司雖以高纖維、低升糖指數聞名,但林軒任醫師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腎臟病患者若過度攝取全麥吐司,可能引發高磷血症,進而增加腎性骨病、動脈鈣化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孕婦的救星!長庚證實:阿斯匹靈降子癲前症風險46%
長庚醫院與亞洲18家醫療機構合作,針對東方孕婦服用阿斯匹靈預防子癲前症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懷孕16周前開始服用,可降低32周前出現子癲前症相關併發症風險達46%,更能延後高風險妊娠分娩時間2至3周,大幅減少早產及母嬰死亡威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68歲婦手抖步伐變慢疑巴金森氏症 竟是「藥物副作用」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68歲的阿琴姨除了高血壓及偶爾頭暈外,身體都很健康,但最近兩三個月,她除了動作和步伐變得越來越緩慢及僵硬之外,開始手會顫抖了。一位朋友告訴阿琴姨和她的家人,阿琴姨看起來很像她一位有巴金森氏症的家人,建議阿琴姨去看一下神經內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禛看了阿琴姨和她的病歷、用藥資料後說明,阿琴姨看起來的確像是有巴金森氏症的表現,但是她最近因為頭暈,在其他醫療院所有使用新的頭暈用藥,其中有一種藥物可能引起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先停掉該藥物再觀察。果然,把那個藥物停掉後兩三週,阿琴姨的僵硬、手抖都開始減少,步伐和動作都不再那麼緩慢。 用藥不當致類巴金森氏症 停藥過慢症狀恐終身殘留 王毓禛醫師指出,此類因藥物引起的「類巴金森氏症」案例,其實在神經內科門診並不罕見。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與巴金森氏症極為相似,有時就被其他醫師當作巴金森氏症在治療,讓患者多吃了不必要的藥物,而且還延誤治療時間。藥物引起的「類巴金森氏症」,若停藥過慢,拖延太久,有些患者的症狀將會終身無法消除。民眾應對此現象提高警覺,並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以確保用藥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健
健康醫療網 ・ 23 小時前
5億高中生遺產賴母恐僅拿200萬 地政士:將成兩岸經典判例
轟動社會的「五億高中生」遺產繼承案出現新進展。法院已判定賴姓高中生與夏姓男子的婚姻關係無效,夏男無權繼承遺產。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蕭琪琳指出,由於賴母身分及家庭關係特殊,此案可能成為台灣遺產繼承特殊案例的經典判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