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常見3健康問題 過勞有特定定義
[NOWnews今日新聞] 有長榮航空空服員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爆料,指出一名空服員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當班座艙長未即時給予協助,下機時也忽視該組員身體狀況及需求,導致該組員返台後不幸離世。醫師指出,過勞在台灣定義的目標疾病,以腦、心血管疾病等,但要達到過勞的定義,必須先有其診斷,確認病因。而空服員常會因時差及輪班,出現荷爾蒙紊亂,還有宇宙輻射風險的可能。
有關長榮空服員傳出身體不適,甚至座艙長未第一時間給予協助的消息,下機後也忽略其身體狀況及需求,最終該組員返台後住院離世。長榮航空證實,該同仁不幸往生,將進行調查盡速釐清相關情形。
而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提到,空服員有許多特殊的承擔和風險,經常熬夜輪班過勞,高空的機艙中還有不同於地面的大氣壓力和紫外線,不少空服員都有免疫力偏弱或各種隱性病痛。
陽明交大附醫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受訪時說,目前台灣認定的過勞目標疾病,還是以心腦血管疾病,包括中風或心臟相關為主。醫師指出,過勞並非形容詞,而是一個診斷,因此要先定義「過勞」,診斷對應到中風等疾病。
空服員常有荷爾蒙、睡眠問題 醫:心血管疾病風險恐增
藍凡耘指出,對於空服員常會出現的疾病,因應時差及輪班,確實可能會造成荷爾蒙紊亂,另外也有研究提及宇宙輻射,若較嚴重的情況,可能會有癌症的風險,但若要確定為職業病,還是有一定差距。
藍凡耘表示,還有睡眠問題,為了調整其時差和輪班,長期影響睡眠,也導致荷爾蒙紊亂,進一步影響情緒、焦慮,也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不過,個案出現畏寒症狀,藍凡耘則說,這部分可能要透過解剖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因為較難單純以畏寒的症狀進行個案判定,包括急性感染、免疫、新陳代謝等都可能會有這類狀況。
長榮航空回應,對於同仁的離世深表哀悼與不捨,於同仁住院期間皆持續與家屬保持聯繫,主動表達關懷之意,惟於10月11日仍接獲同仁不幸往生消息。
長榮航空表示,針對此事件本公司正進行調查中,將盡速釐清相關情形,後續亦會盡全力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長榮航空爆空服員抱病執勤猝死 吹哨者:是長期「制度」問題
長榮航空服員抱病上班離世 工會揭請假制度嚴:應鼓勵代替懲罰
空服員生病上班返台後離世!座艙長遭控忽視 長榮航空回應了
其他人也在看


財劃法修法 文化部:9縣市預算分配恐低於往年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3日電)文化部今天召開「2025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表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9縣市整體預算分配可能低於往年,會持續盡力支持各縣市推文化政策,確保落實文化平權。
中央社 ・ 6 小時前屏東潮和國小科技輔助教與學 獲蘋果傑出學校認證
(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13日電)屏東縣潮和國小以創新數位教學為核心,結合iPad與多元教學應用,落實以學生為中心學習環境,成為全台第4所蘋果傑出學校認證,展現縣府推動數位學習成果。
中央社 ・ 8 小時前
優質ROTC的專業大學 大中華記協、新北市記協拜會南亞技術學院
(記者林富貴/桃園報導)今(13)日上午,大中華記者友好交流協會、新北市記者友好交流協會理事長林富貴率名譽副理 […]
引新聞 ・ 8 小時前


嘉義縣校園反毒成效卓越 獲教育部績優單位殊榮
教育部日前公布113年防制學生藥物濫用績優教育行政單位獲獎名單,嘉義縣政府教育處榮獲此殊榮,成為非六都縣市唯一獲獎的教育行政機構,此項肯定亦凸顯嘉義縣在校園反毒宣導方面的卓越成效。縣府教育處指出,近年來教育處攜手公部門及民間機構,共同建立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守護網。在社會變遷及毒品形式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教育處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推動防毒工作,除了原有的嘉義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與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外,還引入了慈濟的「名畫遇見毒品暨袖珍3D反毒特展」以及教育部的「紙風車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等藝術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中,從識毒、防毒到拒毒,全面防範藥物侵害校園。教育處長李美華表示,慈濟「無毒有我」教育宣導團所提供的「名畫遇見毒品暨袖珍3D反毒特展」巡迴展覽,已成功走進本縣87所學校,深受學生與師長們的喜愛與支持。此外,教育部的「紙風車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也持續深入校園,將反毒理念傳遞給更多學生。李美華說,為進一步強化反毒宣導效果,相關單位合作建立反毒資源雲端資料庫,提供各校豐富的宣導材料,不僅使學校的宣導工作更加順暢,也讓師生、家長及社區共同參與,提升對藥物濫用防制的整體意識
台灣好新聞 ・ 5 小時前
控中網軍上億資金介選藍魁 趙少康:至少900部影片稱讚鄭麗文
前立委邱毅指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指控中國網軍介選國民主席選舉卻拿不出證據,趙今(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TikTok最近一個月與國民主席選舉相關影片共1790部,稱讚或評論鄭麗文高達900部,每日平均30部,評論他與郝龍斌的分別400部與250部,自己又不選主席,卻與郝龍斌挨罵。
太報 ・ 12 小時前
光復2校泡水重建估逾億 教育部允經費會快速到位
花蓮923洪災重創光復市區,身為重災戶的光復國中及光復商工,經國軍、志工投入大量人力清淤,校園雖已陸續恢復原形,但重建經費初估至少1至2億。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二度到災區視察校園復課情形,強調教育部會從速從簡讓經費快速到位,協助學校用最快時間幫助重建。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空服員上班逝世 長榮今年勞檢遭裁罰上百萬
[NOWnews今日新聞]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返台後住院離世,甚至被踢爆,當班座艙長未及時給予協助,下機時也忽視該組員身體狀況。對此,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顧問林佳瑋今(13)日...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全球罕見!53歲女腫瘤緊扒心與肝 北榮「取出肝臟再種回」奇蹟救活
一名53歲潘姓女子體內長出一顆「惡性平滑肌肉瘤」,盤根錯節緊緊扼住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直抵心臟,經過數次傳統化學與放射治療,仍無法一勞永逸,且腫瘤位置險惡,求助多家醫院皆沒有醫師敢動刀。最終由台北榮總「肝心」團隊聯手拆彈,完成全球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超高難度手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一般人從飲食中就能補充到鈣質,但很多族群可能因為吃素、不喝牛奶、不愛曬太陽、更年期前中後,容易引發缺鈣危機,醫師建議,適時補充鈣的保健食品,可以維持體內需要的營養素。現代人飲食常常高鈉、高磷,或是過量咖啡因、又怕曬太陽,缺乏維生素D,隨著年齡增長、賀爾蒙改變,連國建署都年年提出國人缺鈣問題,你知道缺鈣會出現哪些症狀嗎?民眾:「有骨質疏鬆啦骨質疏鬆失眠,現在老年人不是說不要缺鈣嗎,心悸亂猜有嗎,牙齒(有感覺變軟),因為我本身有碰到這個事情,還有腳,有時候走一走都會這樣(軟腳)蹲下去。」醫療節目裡,大家也在討論,包含孩童、孕婦、老年人,以及有骨骼疾病患者,都屬於缺鈣高危險群,其實全年齡層都得留意日常補鈣,否則危及身體運作,嚴重的話可能有大腸癌風險。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圖/民視新聞)民眾:「女生來經期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缺鈣,有時候可能30歲以後,就比較容易缺鈣,攝取鈣喔吃那些保健食品吧,喝牛奶應該是沒有什麼用了,吃保健食品吧應該比較快,不會特別因為要攝取鈣,而去吃什麼東西吧,正常飲食,睡眠補充很重要,不然現在的人都很常睡不到6-8小時。」數據統計,台灣大腸癌位居主要死因之一,最新研究,每日攝取300毫克的鈣,可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日常補鈣市售產品錠狀、粉狀,還得擔心食安問題、腎臟負擔。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圖/民視新聞)骨科醫師陳鈺泓:「超過9成的人其實都是缺鈣的,我們腸胃道吸收鈣片,鈣質的能力是有限的,好的補鈣產品必須要有天然的鈣質來源,是否好吸收,以及有沒有國際認證。」藝人白家綺也在節目分享,擔心孩子發育、家人健康,自己挑的是娘家每天鈣,粉劑設計,孩子、長輩都容易接受,而且娘家每天鈣在網路聲量,引起熱烈討論,Google熱門搜尋趨勢,一度衝上熱搜榜,人氣竄升增加200%,每天鈣,更是台灣首支通過國際認證的100%無添加鈣粉,想幫家人維持健康,娘家官網、專屬APP,或是康是美、屈臣氏、大樹、杏一等通路,甚至不用出門,各大電商、購物平台,就能輕鬆補充體內所需養分。原文出處:全年齡都須警惕 「缺鈣」恐增罹癌風險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鈣質補充新選擇 「娘家每天鈣」獲國際100%無添加認證,便利好吞獲消費者熱烈迴響娘家保健生技針對橘世代設計全方位"行動靈活關鍵保養術"橘世代行動力升級!娘家保健生技「GO好健康.健走派對」打造黃金三大行動力:靈活關
民視影音 ・ 5 小時前鳳山水庫設光電 經部:未列重要濕地、水質檢測達標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3日電)有立委質疑鳳山水庫設置水面型光電,經濟部說明,水面型光電不占用土地,是水域多元利用的常見做法,國際案例多。至於鳳山水庫屬未列入重要濕地,屬於工業用水庫,所設光電僅占水庫面積約2%,且定期水質檢測均符合標準。
中央社 ・ 7 小時前
通緝犯拘留所自殘血濺警局 撿回一命北院裁定收押
新北市洪姓男子因過失致死、妨害公務等等案件遭到通緝,員警在國慶日那天將他逮獲,關至拘留室留置,豈料洪嫌趁員警不注意,拆下天花板上的輕鋼架鐵片,試圖割腕輕生,當場血濺四處,員警發現後立即制止,送醫後已無大礙,出院後被押解歸案,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收押。
鏡報 ・ 13 小時前
極端節食當心反彈!營養師:穩定減重才能遠離復胖危機
許多人透過極端節食快速減重後,往往會面臨體重反彈的困擾。根據《Obesity》期刊研究顯示,快速減重不僅會降低基礎代謝率,更會啟動身體的生存防衛機制,導致能量消耗減少、脂肪保存率提高,這就是所謂的「代謝適應」現象。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放鬆脖子一聲「喀」恐奪命!血管撕裂恐引發中風、死亡
許多人在長時間工作或姿勢僵硬後,為了紓解緊繃,除了伸懶腰外,也會扭脖子放鬆筋骨,尤其是聽到「喀」一聲後,不只身體舒暢,就連心情也好了起來。但醫學專家警告,這個看似無害的小習慣,可能潛藏嚴重健康風險,甚至導致中風或死亡。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男稱「要洗澡」進入魚塭身亡 高市警報驗釐清死因
(中央社記者張已亷高雄13日電)黃姓男子今天在高雄岡山區一處魚塭,向魚塭旁工作人員稱「要洗澡」即自行進入魚塭,經旁人察覺黃男久未出現便報警求助,黃男後續被尋獲、已無生命跡象。警方後續將報驗釐清死因。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呂士軒自嘲「最沒有名金曲歌王」 得獎後快閃原因曝光
由於呂士軒得獎時已經是典禮尾聲,他趕著要去後台拍其他東西,加上現場實在太吵,沒有聽到媒體請他留下來訪問的聲音,而他也沒有舉辦慶功宴,原因是他的媽媽在典禮前中風,「我覺得當天的情況不適合開慶功宴,只有稍微去一下朋友請吃飯的地方。」關於媽媽的身體狀況,他表示...
CTWANT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