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皮下注射藥物問世 重度血友病患者翻轉人生
血友病治療現曙光!一名罹患全台罕見、發生率僅約五萬分之一的B型重度血友病患者傅先生,因體內產生抗體使常規治療無效,長年飽受自發性出血與嚴重併發症折磨,包括消化道大出血、兩次腦出血與拔牙後出血,甚至一度出現休克、癲癇,多次命懸一線。然而,自去年起他成為全台首位接受健保給付「新型再平衡藥物」的病友後,已連續一年多達成「零出血」,成功擺脫過去動輒住院的陰影。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病中心主任翁德甫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因凝血因子缺乏而造成的遺傳性出血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容易瘀青、關節腫脹疼痛及傷口癒合緩慢。血友病分為A型與B型,B型約佔兩成患者,其中僅3%至5%會產生抗體,但一旦出現,常伴隨劇烈過敏反應,使治療選項受限、風險大幅提升。
他指出,傅先生正是台灣極罕的B型重度血友病合併抗體與過敏的患者,童年起無法補充第九凝血因子,只能依靠短效、昂貴且需頻繁施打的繞徑藥物維持生命。儘管有健保支持,他仍不斷面臨自發性出血危機,最終因長期關節受損而需以輪椅代步。
治療關鍵在去年九月出現,中山附醫團隊引進國際創新療法「新型再平衡藥物」,並成功爭取納入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翁德甫說明,該藥物採皮下注射方式,操作模式與糖尿病胰島素筆針相似,患者可在家每日自行施打。治療後,傅先生不再發生自發性出血,甚至拔牙手術時僅需少量輔助止血藥即可安全完成,過去「輕微碰撞就住院」的情況已成過去式。
醫療團隊指出,此案例證明新型治療在合併抗體的高風險血友病患者中具高度效益,不僅改善病情,更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主性,象徵血友病治療邁入全新階段。
其他人也在看

打造友善行人與永續商業環境 中市商圈徒步區規劃辦法通過審議
為促進商圈永續發展並營造行人友善空間,台中市政府今(14)日市政會議通過《台中市商店街區徒步區劃設及管理維護辦法》,正式建立徒步區的申請、核定與管理流程。經濟發展局表示,過去地方對徒步區需求日增,多位議員也提案要求市府訂定明確規範,因此參考其他縣市經驗研擬本辦法,未來商圈如欲設立徒步區,將有清楚程序與責任機制,可兼顧行人安全、交通秩序與商業活絡。
全國廣播 ・ 1 天前

不靠意志力!婦改飲食、生活習慣 狂瘦50公斤不復胖
一名家庭主婦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在一年四個月內成功減重50公斤,更令人驚豔的是,她維持理想體重已超過一年未曾復胖。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這位女性的成功關鍵並非依賴意志力,而是建立了穩定的飲食模式與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48 分鐘前
42歲女減重51kg!只靠「3個基本原則」1年多就變苗條:身體年齡回春到27
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激勵人心的減重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400多天內成功減去51公斤,從原本104公斤瘦到53公斤,不僅身材明顯改變,連身體年齡也從69歲回春到27歲,驚人轉變讓鄰居差點認不出她。
姊妹淘 ・ 18 小時前
「猛健樂」能瘦掉四分之一個自己?費用、副作用、復胖率一次看
近期減重藥物「猛健樂」在台灣引發關注,被醫師譽為目前最有效的減重藥物之一,持續使用68週,約31%的人可以瘦下四分之一個自己。但仍有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嘔吐、食慾下降,而且目前價格昂貴,停藥後一年的復胖率可達一半,醫師建議要維持減重效果,需搭配正確飲食和建立運動習慣。
鏡報 ・ 3 小時前
趁醫生媽接電話…12歲女兒闖手術室「替病人開頭骨」!離譜醫療事故曝光
奧地利格拉茲(Graz)曾發生一起離譜的醫療事故,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在為一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緊急開刀時,竟讓她12歲的女兒進入手術室旁觀,還讓女兒協助操作鑽病患的顱骨。事件經匿名檢舉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不過這名女醫生及參與手術的同事均否認違法行為,全案仍待調查釐清。
鏡報 ・ 2 小時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11月以後週日輕症別衝急診!「假日急症中心」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過去拋出「假日急症中心(UCC)」,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健保署今(16)日宣布,UCC將於11月2日試行,六都已申請14個地點,並規劃僅在週日開診,服務時間從上午8點至晚間12點,UCC部分負擔僅收150元,至於掛號費則由各地衛生局協調統一。
太報 ・ 2 小時前
不能只靠「煮飯少加水」!農糧署揭3招飲食法控血糖
農糧署今(16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許多人為了控制血糖,嘗試透過「煮飯少加水」來達到效果,但這樣的作法並非萬靈丹。該署說明,米飯在烹煮時的加水量確實會影響澱粉結構,進而改變血糖反應:若水量較多,澱粉會完全糊化,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使升糖指數(Glycemic In...
CTWANT ・ 3 小時前
34歲就開始!斷崖式衰老3階段 營養師:多吃「4食物」防腦老化
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可透過飲食和習慣延緩。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斷崖式衰老三大階段」,分別是34歲、60歲、78歲,最初從外表出現衰老痕跡,最終恐導致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甚至與失智相關。她建議,平時多補充「Omega-3好油脂、深色蔬果、優質蛋白質、B群與葉酸」,有助於延緩大腦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乳鐵蛋白成阿茲海默症新希望 國際研究證實功效
心臟科權威名醫林芳郁罹患失智症的消息引發關注,而在連鎖藥局、電商平台都能購得的乳鐵蛋白,可能成為阿茲海默症早期發現與治療的關鍵。目前已有多項公開發表的研究和人體實驗支持此觀點,更多相關研究正持續進行中。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日行萬步才健康?研究:每天達「這數字」大降5成死亡風險
現代人需要運動來維持健康,但又常以「沒時間」為理由,而不運動。醫師蔡明劼表示,其實只要透過走路即可達到健身效果。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每天走超過7千步的人,死亡風險比走少於7千步的人低5成以上。他個人則是藉由每天遛狗,來維持每天走路步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昆凌生3胎仍超苗條!公開好身材秘訣「3餐聰明分配」 專家揭關鍵在這3招
昆凌和周杰倫婚後生下3個孩子,然而身材一直保持健康窈窕,近日她受訪分享自己的瘦身祕訣,關鍵之一就是「晚餐戒澱粉 […]
姊妹淘 ・ 6 小時前
入秋迎戰小肉肉看這篇!白腎豆、藤黃果、肉鹼、非洲芒果、綠原酸...8大熱門纖體成分吃法和禁忌 iHerb熱銷品這樣買8折!
進入秋冬,又到了最容易放縱食慾的時節。市面上超多纖體營養補充品,成分五花八門讓人看得霧煞煞?白腎豆、藤黃果、肉鹼、綠原酸、兒茶素、膳食纖維...這篇帶你看懂8大熱門成分,再推薦你iHerb站上熱銷榜明星商品,現在輸碼再享限時折扣,想撿便宜趕快看下去!
Yahoo夯好物 ・ 2 小時前9顆子宮肌瘤最大有拳頭大 OL快結婚憂不孕
台中一名35歲粉領族即將結婚,擔心罹患多顆子宮肌瘤造成不孕,就醫檢查,發現體內子宮肌瘤又多又大,是年輕型的子宮肌瘤患者,因體質及年紀輕,血中雌激素刺激讓子宮肌瘤快速長大,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由肚臍開刀取出9顆肌 瘤,從1到9公分不等共9顆,最大肌瘤大如拳頭般,但手術沒有明顯傷口,把傷口隱藏在肚臍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創作歌手黃小玫鼻型細胞淋巴癌病逝!易誤診為鼻竇炎或過敏
34歲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近期因罕見疾病「鼻型NK/T細胞淋巴癌」病逝,震驚歌迷。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種淋巴癌初期症狀容易被誤認為鼻竇炎或過敏,如鼻塞、流鼻血、喉嚨痛,甚至臉部腫脹,若不及時診斷,癌細胞可能擴散至顏面骨、皮膚及消化道,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高燒、貧血及血球異常的血球吞噬症候群。
鏡報 ・ 5 小時前
退休教師罹失智症三年前即有狀況 直到忘記回家路才被家人驚覺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74歲游女士是退休老師,三年前開始出現不斷重複問問題的狀況,家人起初並未察覺異狀,並不知道這樣的症狀是阿茲海默症,因此並未帶她就醫。游婦的記憶障礙持續一至兩年,直到游婦忘記回家的路、忘記家人、不敢出門,家人才驚覺求醫,到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劉競雄醫師診間檢查。 接受失智症新藥治療 家人盼重拾快樂生活 今年六月失智症新藥上路,日前家人伴游婦到羅東博愛醫院接受失智新藥治療,成為宜花東首例。她於九月份接受第一次藥物施打,目前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同步進行,同時也調整生活型態,規律飲食、作息與適度運動,穩定情緒。游女士家人坦言,只希望媽媽重拾外出騎單車的生活樂趣,再多快樂過幾年。 失智症新藥完整療程18個月 可減緩約三成惡化速度 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醫師表示,一般失智症退化病程約八至十年,目前衛福部已核准兩款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治療用藥,此類單株抗體藥物能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斑塊。臨床數據顯示,用藥18個月可延緩約五至七個月的認知功能退化,約等於減緩病程三成左右的惡化速度,為病人帶來全新希望。 監測神經心理及副作用 作為後續療程個別計畫 治療藥物一般完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台大醫示警RSV 死亡風險高流感5倍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雙寶媽分享,自己得孩子在11個月大時,原本和先生以為只是小感冒,但病情在短短幾天內急速惡化,孩子呼吸時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隨著凹陷起伏,緊急送到急診室,確...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