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車廂爭議裡的稻草人謬誤
黃致豪/律師,本文摘自作者臉書
在辯論的論證手法中,有一種偏門手法,通常是透過以下三步驟來操作:(一)曲(誤)解事實或對手論點;(二)針對曲(誤)解後的論述加以攻擊(此時也常見結合訴諸情緒的謬誤);(三)最後再宣稱自己已推翻對方論點。
這種手法,一般稱之為「稻草人論證」(straw man argument)或「稻草人謬誤」(straw man fallacy)。而值得注意的是:稻草人謬誤的操作,同時包含了刻意曲解(也就是有意「偷換概念」),以及非刻意的誤解(也就是無心之間對於事實或論證的理解錯誤,錯把馮京當馬涼)。
這種偏門論證手法或謬誤,在目前的台灣社會,尤其是以立法院為核心的政治舞台,相當盛行;甚至在民間有關公共政策的論辯過程當中,也絕非少見。
可惜的是:台灣社會的公民或許並沒有全面發展出辨識「稻草人謬誤」類型論述的能力,有時乃至於放任情緒溢流,彼此相互攻訐,論述上卻難以真正有效交鋒,自然也就難論什麼思辨邏輯周延與否的問題。
近日台灣社會有關高鐵「寧靜車廂」政策的情緒風潮,似乎便頗有此風,諸多反對此政策的論者中,在邏輯上犯下稻草人謬誤的,似乎也不乏其人。這類說法往往是以:「寧靜車廂勸導措施針對親子乘客規範-->造成親子乘客受壓力噤聲或造成恐懼,是一種「厭童」措施-->寧靜車廂勸導措施應該予以停止」作為典型論述結構。
不過,事實是如此嗎?
***
辨識乃至於破解稻草人謬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正是「反稻草人」三段論:(一)直接指出對方刻意曲解或無心曲解的事實或論述內容;(二)針對包含誤解或曲解內容的對方論述加以指摘,並指出對方訴諸情緒的手法;(三)主張對方宣稱「推翻論點」之舉根本是自說自話、無效論證。
以上報在2025年10月14日刊登的讀者投書「高鐵『寧靜車廂』 虛偽的『厚道』」一文(以下稱廖文)為例,論者便以:
(以下引號內為廖文引文)
「公共運輸,從來就不是所謂「成人專屬的安靜空間」,它是所有公民,無論年齡大小,都享有參與和發展權力的社會縮影」起頭,直訴「高鐵「寧靜車廂」的爭議,赤裸裸地撕開了一道傷口,台灣社會對於幼小生命及其照顧者的包容度,是否正處於一個令人擔憂的低點?」
之後繼而論證:
「要求兒童「不得發出聲音」,實質上就是排除他們參與社會的權力,這與我們身為《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所應保障的平等與包容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公共禮儀的標尺,常常朝向最無辜、最弱勢的群體下刀,形成了極端的道德雙重標中,孩子是犯人嗎?」
「厭童情緒的蔓延,是一種共感缺損,不僅僅是討厭孩子,它將生命最初、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徹底污名化,並拒絕看到他人的情緒和痛苦。」等語。
很可惜地,以上的論述方式,恐怕正是標準的「稻草人謬誤」示範。因此,我且以反稻草人三段論略對之:
一、廖文有關「寧靜車廂」政策的論述,與既存事實不符:
事實是:
(一)寧靜車廂的規範(不是「政策」),出自於台灣高鐵旅客運送契約第十一條第十款。規範對象,是「喧譁、以電子產品進行交談或視訊、播放通訊軟體提示音或影音媒體等其他明顯妨礙他人安寧之行為』的乘客。「經勸導不聽」的效果是「解除運送契約」。
(二)紀錄所及,高鐵已經多次「強調」:勸導措施「不包括嬰兒、幼童或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者」。換句話說:因年齡或疾病欠缺自主能力者,根本不受限制。
(三)現實中確實存在某些把上開寧靜車廂勸導措施予以「誤解」或「曲解」的乘客,但高鐵並沒有法律或契約上的權力去管制這些乘客「不要誤解或曲解」-- 一如公車與捷運的司機或其公司,基本上無力阻止老年人在公車捷運上羞辱、甚至辱罵使用優先座的年輕學子一般。(你可曾認為捷運公司或公車公司「厭年輕人」?)
簡單講:寧靜車廂的勸導措施,根本與嬰幼兒、親子乘客無關。該措施更不能代表高鐵「要求兒童不得發出聲音」或者「厭童」。
二、因此,廖文當中所謂「要求兒童不得發出聲音」、「成人專屬的安靜空間」、「厭童情緒」等描述,在社會當中某些角落容或存在,但這卻與高鐵的「寧靜車廂勸導措施」無關。廖文的描述方式,除了可能涉及稻草人謬誤外,也可能涉及過度放大(以偏概全)的謬誤與訴諸情緒的謬誤。
三、綜上,該文的論證可能對於「寧靜車廂勸導措施」的相關討論(包括:要不要從民事契約的性質推廣成為公共政策?的利害權衡與實證研究)以及理性思辨,並沒有幫助。
***
本文一出,我料想諸多家長或將鳴鼓攻之,把本文與作者誤解成「成人沙文主義者」或「厭童者」。
不過,我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與高鐵常態乘客,除了向來峻拒體罰與貶抑未成年人尊嚴的行為外,在高鐵上或其他大眾運輸工具上,從來也就只針對大聲播放影片音樂者提出勸導或投訴。至於若有寵物、未成年人,乃至於精神或神經發展疾患朋友(例如妥瑞氏症)發出任何聲響,我既能理解,自然從未感覺半絲不快。甚若遇到有人對這些弱勢群體「說教」,我多半也是上前勸導說教者。
至於本文之評論,以及引用廖文為例,也純為社會制度公論目的,與廖女士個人更無絲毫關聯。
事實上,廖文所述有一點我完全同意:台灣社會容有相當程度的「厭童情結」(君不見:台灣贊同體罰以及對非行少年重刑之聲,高唱入雲?),也應該對症下藥,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但那「症」,卻不是在高鐵的寧靜車廂勸導措施上,而是在公民教育裡,在我們如何理解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與最佳利益裡。
憑情緒追打、抨擊高鐵的寧靜車廂措施,或者厭恨支持寧靜車廂勸導措施的人,並不會對未成年人在我國的地位與利益有任何幫助。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高鐵被「噤聲文化」綁住了
寧靜車廂挨轟!高鐵急撤標語、不再舉牌提醒 曝發乖乖用意「不是施壓」
高鐵寧靜車廂成哭聲禁令?2寶媽哄娃「大女兒座位上默默掉淚」心碎經歷曝光
其他人也在看


寧靜車廂上路逾3週!勸導成人1.7萬件「講電話最多」 高鐵即起改採柔性宣導
台灣高鐵自9月22日正式實施「寧靜車廂」措施以來,截至10月13日為止,共執行3,736車次,勸導案件達1萬7,146件,平均每車次約勸導4.58位旅客。高鐵指出,近9成旅客支持推動車廂寧靜文化,並強調嬰幼兒及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的旅客不在勸導範圍內。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1 小時前

變相貼標籤?高鐵寧靜車廂讓爸媽壓力大 史哲的亮點新政出了什麼問題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特稿最近高鐵推出寧靜車廂政策,反而卻驚動了整個社會的寧靜;這項新制原意是為了打造更舒適的乘車環境,卻讓日益減少的育兒族備感...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高鐵線上旅展開跑 精選行程0元起
旅遊界年度盛事ITF台北國際旅展即將於11/7至11/10登場,台灣高鐵即日起搶先推出「美好進補 癒用慢遊計畫」線上旅展,多項高鐵假期超值優惠,包括「搭高鐵.送住宿」、「搭高鐵.送租車」、「升等有禮」、「金馬迎春預購」等行程,最低0元起。即日起訂購、立刻享受優惠,購買高鐵假期任一行程,前200筆訂單加送ITF旅展門票2張,2025年底前出發,還有機會抽中來回機票乙張;另外還有「國旅聯票7折起」、「飯店聯票7折起」等專案,旅客於合作旅遊平台下單、或直接在飯店官網訂房,都可享受加購高鐵車票優惠。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真正在「裝瞎」的是傅崐萁夫妻倆
台灣的災害防救體制在2010年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翻修,原因就在於前一年的莫拉克風災。這場風災對高雄、台東及南投都造成極具破壞性的傷害;特別在高雄,雖然當時的地方政府已接獲中央災變中心的紅色警戒,但從縣府到村長都沒有(無法)執行撤離命令,最後導致小林村遭掩埋的慘劇。有鑑於這種「中央難以指揮,地方無法負責」的亂象,2010年的修法案開宗明義就是以「強化地方政府應負責地方災害防救事項」為宗旨,目的是建立一套「地方主責,中央支援;地方指揮,中央協調」的災害防救體系。
鏡報 ・ 1 天前
「寧靜車廂」政策引家長反彈 史哲: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Newtalk新聞] 台灣高鐵9月22日起推出「寧靜車廂」政策,引發外界認為對育兒不友善。高鐵公司董事長史哲今(15)日接受Yahoo TV《齊有此理》網路節目專訪時坦言,寧靜車廂政策宣布時,已說明排除兒童、無自制能力者,對於造成誤解,就要說「對不起」,「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將調整執行的方式。 史哲說,從現實面來看,高鐵無法設立親子車廂,民調仍有高達9成支持管制講手機、不戴耳機,因此,寧靜車廂政策沒理由要停,但會調整執行方式以親子感受為優先。談到寧靜車廂為何不集中在特定幾節車廂,史哲回應,寧靜車廂是乘車文化再提升,並沒有特別強制性,是自律而非透過罰則,若能以自律達到共識,對台灣在整體國際上文化素質也是加分的。 根據客服客訴統計,史哲指出,有7成是講電話太大聲、看影片不戴耳機,寧靜車廂從9月22日上路至今,每日車上勸導案件有7、800件,但高鐵一天運量有170至200班次,平均每班客訴約5件。若從客訴案件種類來看,勸導講手機有將近5成、看影片不戴耳機約2成,兩者就占將近8成,剩下的2成則是講話太大聲,抱怨小孩吵鬧則為個位數案件。 史哲強調,寧靜車廂政策在8月宣布時,就已經講得很清楚
新頭殼 ・ 1 天前【重磅快評】從日本男足首度擊敗巴西看中華男足被泰國血洗
國際足壇昨天有一場舉世矚目的賽事:日本男子足球隊在東京舉行的國際友誼賽裡,以3:2的比數逆轉「五星巴西」,拿下歷史對戰巴西14場比賽的首勝。這場比賽,讓日本舉國歡騰。西班牙的專業足球報紙「馬卡報...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 天前
馬祖國際藝術島,戰地政務結束後的期中考
金秋十月,許多人飛往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在小島與海風之間體驗藝術進入生活。然而,離基隆不到兩百公里的馬祖,也正在上演一場屬於自己的藝術實驗。「馬祖國際藝術島」自2021年起舉辦至今已第三屆,從試探性展演到逐步成熟,它不僅重塑了戰地島嶼的空間想像,也讓再造歷史現場成為可持續的文化實踐。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 天前
嚇壞!美國防部長專機「高空玻璃出現裂痕」 成功迫降英國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美國國防部表示,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從比利時返回美國途中,乘坐的軍機擋風玻璃出現裂縫,掛出緊急代碼7700後,成功在英國迫降,沒有人員傷亡。
民視 ・ 1 天前高鐵運量持續攀升 史哲擔心12組新車不夠用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5日電)台灣高鐵向日本採購12組新世代列車,預計2027年8月起陸續投入營運。面對高鐵運量持續攀升,董事長史哲今天說,搭乘人數成長率比當初評估高,擔心新車不夠用,已在未雨綢繆。
中央社 ・ 1 天前
竹縣新豐鄉民請注意! 廢棄家具堆置場火警濃煙及異味飄向下風處
【記者張沛森/竹縣報導】新竹縣新豐鄉一處廢棄家具堆置場今天(15日)中午發生火警,經消防局出動前往灌救後控制火勢,正持續灌救中。惟因現場燃燒物多屬廢棄家具與泡棉材質,濃煙及異味飄散,消防局也請下風處民眾緊閉門窗並暫時避免外出,以減少空氣污染影響。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青年團營隊授課「延時」、「喝嗨」上陣 前務人士:鄭麗文重視青年個鬼
國民主席選舉後天投票,選戰末期陷欠繳公職責任金、領反罷車馬費爭議的候選人鄭麗文再遭投訴,號稱重視青年,但2018年8月任青年團營隊講師時,不僅臨時延後授課時間,還「喝嗨」上陣,對參與營隊青年極不尊重。
太報 ・ 1 天前八點檔女星孤單婚宴坐一桌!爆陳美鳳「私下1舉動」至今難忘
徐千京在民視八點檔《好運來》中表現亮眼,近日受邀登上陳美鳳的招牌節目《美鳳有約》,兩人一同下廚做料理,她更現場展現多年苦練的武術才藝,錄影過程笑聲不斷、氣氛溫馨。徐千京受訪時感性表示能再度與陳美鳳相見,對她而言不僅像是一場圓夢之旅,更是一段「被溫暖包圍」的珍貴回憶。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綠廉政會未處分 林岱樺喊公平初選
民進廉政會15日晚間處理參選高雄市長初選的立委林岱樺捲入助理費詐領案;廉政會主委邱駿彥會後表示,林岱樺案涉及案情甚廣,還有一些需要查證,檢察官針對政治獻金案也還在偵查中,不曉得何時會有新事證,因此廉政會目前仍無法做出結論;林岱樺則發表3點聲明,強調期盼能有一場公平的高雄市長內初選。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荷蘭接管Nexperia前 美國就其中國CEO施壓
安世半導體( Nexperia)母公司為中國聞泰科技,CEO為聞泰科技實控人張學政。法院文書顯示,美國與荷蘭官員的一次會晤中,提及須更換這名CEO。
德國之聲 ・ 1 天前
遭控背骨嗆侯友宜「混吃等死」 鄭麗文:從未這樣做過
國民主席選舉將於18日投票,選前倒數兩天,媒體爆料候選人鄭麗文在2023年擔任不分區立委時,不但不支持國民已提名侯友宜參選總統,甚至批評藍白候選人侯友宜、柯文哲「奄奄一息、混吃等死」。對此,鄭麗文今(16)日回應表示,「太抬舉我了,我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並強調自己從未批評過侯友宜。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