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2種魚補氣助消化!吃蝦幫身體除濕 夏季用這些香料解倦怠
夏季氣溫上升,體內容易堆積熱氣,而且炎熱的天氣會讓人攝取過多的水分,導致水循環變差,進而因為食慾不振、身體不適導致夏季倦怠。日本藥膳料理家田村美穗香提醒夏季養生4要點,以及建議的食材和功效。
夏天養生要點
田村美穗香身兼橫濱幸食藥膳料理學校代表、自然療法研究家等身分,她表示,日本的夏季從5/6左右的立夏到8/7左右(立秋的前一天),是草木茂盛生長的時期。整個世界看起來陽光明媚,但容易因身體水循環變差而倦怠。她分享夏季養生要點如下。
食材的選擇法
身體過熱會導致腸胃虛弱、食慾不振。建議選用五性為「寒」、「涼」,會使身體冷卻的食材,或是香氣清爽的香料或香草。攝取苦、酸味
藉由攝取酸味食材,例如白醋、檸檬、梅乾來避免過度出汗,並利用苦瓜、青椒等苦味食材來冷卻身體。早上確實起床
夏天的白天很長,要配合太陽的節奏,避免熬夜。因為是水分容易攝取過多的季節,建議適度地做一些運動,促進水流。提高脾臟功能
炎熱會導致脾臟疲勞,推薦攝取具有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的香草,或是香料八角等來進行養生。
夏季養生食材選擇
夏季食材的重點在於防止因酷暑大量流汗而導致水分流失。此外,為了避免體內堆積熱氣,水流停滯,建議選擇促進水循環的食材。
選用能夠促進代謝的食材
選擇具有利尿作用或是能夠溫暖身體,促進水氣發散和出汗並刺激代謝的食材。
【蝦子】五性:平。五味:酸。歸經:肺、胃。
香料與香草:橘子皮、薄荷、魚腥草、菊花、洋甘菊等。選用能夠冷卻身體的食材
選擇能夠冷卻身體,促進水循環的食材,例如茄子、冬瓜、小黃瓜、苦瓜、大豆、紅豆等。
【茄子】五性:涼。五味:甘。歸經:脾、胃、大腸。
香料與香草:西芹、薏仁、鼠尾草、桑椹、梔子花、菊花、綠豆、番紅花、朱槿、玫瑰果等。選用能夠促進消化的食材
選擇有益於消化,讓營養順利運送到脾臟的食材,例如沙丁魚、鴨肉、肝臟、牛肉、芋頭、蒟蒻、紅蘿蔔等。
【沙丁魚】五性:溫。五味:甘、鹹。歸經:肝、腎、心、脾。
香料與香草:生薑、蒜頭、香菜、八角、小荳蔻、羅勒、山椒、紫蘇、橘子皮、薏仁等。選用能夠補氣的食材
利用鰹魚、紅蘿蔔、蕈菇類、馬鈴薯、鮭魚、蠶豆、空心菜和毛豆來補充體內的氣。
【鰹魚】五性:平。五味:甘。歸經:腎、脾。
香料與香草:茴香、鼠尾草、八角、紅棗等。
看更多:吃鯖魚降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吃什麼?降三高就吃這3種魚
◎ 本文摘自/《香草&香料 藥膳養生食材手冊》田村美穗香 監修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更多健康2.0報導
多項研究實驗揭示!柿子功效超狂 調血脂、控血糖、燃脂
更年期每天吃橄欖油+堅果居然這麼神奇!1吃法防失眠、煩躁、護心血管
芬普尼毒蛋風暴!石崇良:最高重罰2億元 不分批次全面預防性下架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拚周五復營運!計程車博物館慘淹 損失約2百萬
宜蘭蘇澳 災後慘況曝光!計程車 博物館,收藏 各種不同的計程車、骨董車,等許多模型、紀念品,因為大水,淹進博物館,造成損失 大約兩百萬元 #宜蘭蘇澳 #計程車博物館#復營運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貪腐風暴衝擊 澤倫斯基矢言全面改革國有能源企業
(中央社基輔15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攻擊重創能源部門、能源部門核心又爆發醜聞引發公憤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宣布,將對國有能源企業進行全面改革。
中央社 ・ 1 天前
吃薑母鴨暖身熱量恐破千大卡 營養師教5招降負擔
天氣逐漸變冷,許多民眾喜歡以薑母鴨進補暖身,不過營養師李宜樺提醒,一餐吃一份薑母鴨,可能攝取超過1000大卡的熱量,因此針對湯、鴨肉、其他配料和醬汁等方面給出建議,降低身體負擔。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衣索比亞南部爆「馬堡病毒」疫情!至少9人染病 專家:死亡率達80%
綜合外媒報導,非洲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Africa CDC)日前接獲通報稱,衣索比亞南部疑似出現出血性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也確認,當地至少有9名病例。報導指出,「馬堡病毒」是最致命的病原體之一,此病毒先是從果蝠傳給人類...
CTWANT ・ 1 天前
青汁功效超多!這樣喝養成易瘦、不容易生病體質
你有聽過青汁嗎?你是否也曾被青汁吸引,卻又擔心有沒有效?會不會太刺激腸胃?營養師表示,青汁在日本已有數十年歷史,是許多上班族與銀髮族的每日保養聖品,主要由大麥若葉、明日葉、桑葉等綠色植物粉末製成,富含
健康2.0 ・ 1 天前
泡水3小時!婦颱風前跌落水圳 13歲女兒機警報案救母
鳳凰颱風襲台前,11月11日已經有狂風大雨,當時花蓮卓溪鄉有一名婦人外出,疑似身體不適跌落住家旁的灌溉水圳,水流湍急,婦人一路被往下游沖了60公尺,所幸僅13歲的女兒,發現媽媽受困水中,機警打電話報案...
華視 ・ 1 天前
墾丁旅遊團9人嘔吐送醫 團員懷疑涼拌河豚皮導致
屏東有旅行團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一個來自台南的百人公司旅遊團,昨(15)日中午到墾丁一家海鮮餐廳用餐後,到傍晚陸續有8名成人及1名孩童團員因嘔吐、身體不適而送醫,由於當時還沒吃晚餐,團員懷疑問題可能出在中午餐點。衛生局獲報後,今日上午也前往餐廳採檢,要釐清是否為食物中毒。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藝人愛雅跨足餐飲賣「素食麻辣鍋」 創業契機為思念母親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藝人愛雅多年前跨入食品業,賣素食麻辣鍋,連續2年營業額破億,接下來還將進軍東南亞!當年創業契機,是因為太思念罹癌過世的母親,愛雅復刻媽媽好手藝,不會下廚的她親力親為研發,分享她創業辛酸過程。
民視 ・ 1 天前畫面曝光!美軍魚鷹機加勒比海夜間起降 「南方之矛」行動啟動
軍事新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引述美國南方司令部(USSOUTHCOM)的消息,美國陸戰隊第22遠征支隊(22nd MEU)的MV-22B「魚鷹」傾斜旋翼機,正於加勒比海從「硫磺島號」兩棲突擊艦(USS Iwo Jima)上執行夜間飛行任務。此一活動的時機,正值委內瑞拉周邊區域持續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模仿中國外交部發文! 吳釗燮狠嗆霸權署名「垃圾話發言人」
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在社群平台X,模仿外交部發文,痛批中國聲稱愛好和平,其實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威脅台灣、霸凌菲律賓和騷擾日本,還署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垃圾話發言人」。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表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胡宇威舊愛變「核彈級前女友」 認了「相處超煎熬」4字吐心聲
姚以緹在公視+影集《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於雨中落淚、深情望向車內的胡宇威,直追《麥迪遜之橋》的經典橋段,讓觀眾一秒墜入純愛電影宇宙。李玲葦以為胡宇威選擇姚以緹時,情緒潰堤、痛哭,胡宇威心疼將她緊緊擁入懷中,真情流露瞬間超催淚;李玲葦坦言,這場哭戲拍完後久久難以平復:「當時彷彿掉到外太空,後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醫揭「慣性脫臼」5大成因!先天體質也可能中 教你4招讓關節更穩
很多人以為「脫臼」只是一次性的意外,復位後就沒事。但臨床上常見的「慣性脫臼」,才是真正讓人困擾的問題!只要一個動作、甚至沒有明顯外力,關節就可能再次滑出去,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對此,新竹東元綜合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分享,慣性脫臼常見原因與預防守則,幫助大家更清楚認識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有慣性脫臼? 1、先天性關節鬆弛有些人天生關節鬆,韌帶缺乏足夠支撐,遺傳體質讓關節容易反覆脫位。2、外傷或舊傷未癒曾經受過外傷或脫臼,韌帶、肌肉、關節囊、關節盂唇受損後,穩定性下降,更容易再次發生。3、重複性運動或壞習慣像是籃球、棒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出力的運動,或長期反覆同一動作,關節會逐漸失去穩定。 4、肌力不足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持,關節就像少了護欄,一個不小心就跑位。5、年齡與退化隨著年紀增長,韌帶彈性下降、關節結構退化,脫臼的風險也會增加。 如何預防慣性脫臼? 1、強化肌群透過肩膀外旋、內旋練習,或深蹲、腿部伸展等運動,建立肌肉保護罩。2、避免高風險動作避免過度伸展或突然大力出手,降低不必要的風險。3、護具保護在運動或搬重物時,佩戴護具能提供額外支撐。4、規律復健若有脫臼史,應在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胡宇威前女友回歸!他無奈陷兩難 自曝表面冷靜卻超想逃
[FTNN新聞網]記者黃鈺晴/綜合報導公視+自製食療系影集《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簡稱《好好吃飯2》)迎來劇情最高潮。劇中,姚以緹在雨中落淚、深情...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中日關係緊張 中公告17至19日黃海實彈射擊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表態的言論,讓中日關係緊張情勢升高。中國海警今(16)日派出艦艇編隊在釣魚台海域巡航,更公告17至19日要在黃海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同時共機艦也加大力度侵擾台海。學者認為,中日關係接下來會進入一段冷卻、甚至冷凍期,而台灣也應謹慎因應。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台中親子活動充氣城堡突洩氣 1童右腳輕傷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6日電)「翔童樂馬戲團」親子活動昨天在台中安和公園登場,充氣城堡突然洩氣,孩童驚嚇哭嚎,民眾形容像是「絕命終結站」。協辦的立委廖偉翔說,1名孩子右腳輕傷,將加強管理。
中央社 ・ 1 天前

黑米、白米、糙米、泰國米哪個好?「它」吃完血糖破220 比白米還恐怖
不吃白飯,改吃別的米對身體血糖有比較好嗎?醫師分享網路影片,由糖尿病患者實測白米、糙米、黑米、紅米、泰國米、壽司米等對血糖影響,結果超驚人,壽司米吃完血糖直接破220 mg/dL,比白米還可怕。
健康2.0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