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低頭族必學!「夾肩胛」、「下巴內收」兩招救頸椎
現代人沉迷3C產品,長時間低頭姿勢已成為生活常態,陳顥文醫師提醒,長期低頭與頸肩痠痛、頭前傾姿勢及頸椎退化息息相關,嚴重者可能出現手部精細動作變差、步態不穩等神經症狀。
「特定姿勢後的『手麻』,可能是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的前兆!」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顥文表示,頸椎退化與神經壓迫初期常出現脖子僵硬、肩膀痠痛、手麻或手臂無力等症狀。其中,手麻與上肢無力多見於神經根受壓,而走路不穩、扣扣子困難等則可能是頸髓受壓(頸髓病變)的警訊,應及早就醫評估,避免狀況惡化。
長期低頭姿勢對原本椎管較狹窄或已有退化改變的人,更可能誘發神經壓迫症狀,形成俗稱「烏龜頸」或「犀牛背」的外觀變化,這些屬於「頭前傾姿勢」與「上位交叉症候群」的表現。陳顥文醫師特別提醒,若合併明顯大小便功能改變,屬緊急就醫警訊。
為預防頸椎問題惡化,陳顥文醫師教導兩個簡單且安全的自我訓練動作。第一招是「夾肩胛」,要想像背後兩塊肩胛骨往中間靠攏,肩膀後縮夾緊,胸口自然打開,脖子也會變得挺直,可搭配呼吸吐納。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
第二招是「下巴內收」,在肩膀後縮的基礎上,保持目視前方,將下巴輕輕往喉結方向收,想像「後腦勺往後長高」,不要抬頭或仰頭。每次維持5–10秒,重複10次。若要增加活動度,可在「中立位」下做緩慢左右轉、前後點頭與側彎,各10次,但應避免在過度仰頭時左右擺動。
陳顥文建議,低頭族應養成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一次的習慣,即使只是轉轉頭、伸伸手臂,也能讓頸椎「喘口氣」。使用電腦時,螢幕高度應與眼睛同高、鍵盤滑鼠置於手肘約90度的位置,避免頭部前傾。睡眠時枕頭高度以能支撐頸部、維持自然曲線為原則,仰睡時讓下巴與鼻尖大致呈水平,側睡時以肩寬補足高度。
在自我照護之外,臨床上醫療團隊會依病情搭配個別化治療,包括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短期頸圈、物理治療與訓練。特定狀況可評估神經根或小面關節注射以緩解症狀。若影像顯示明顯神經壓迫且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頸髓病變的危險徵象,醫療團隊會與病人討論合適的手術方式。
陳顥文提醒,若曾接受頸部手術、罹患嚴重骨質疏鬆、容易暈眩(疑似椎動脈不穩)、近期有急性外傷或出現進行性神經症狀,請先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再進行上述運動與訓練。一旦出現手麻、行走不穩、長期肩頸僵硬或抬頭困難等情形,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台股重挫近千點!創史上第6大跌點 國安基金回應了
日本男籃不敢輕敵! 渡邊雄大點名中華隊兩後衛要注意
前警所長勾結台版柬埔寨詐團 最高院判13年8月定讞
其他人也在看

視界扭曲 及早手術是解方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北榮團隊研究發現,黃斑部皺褶的嚴重度與薄膜中細胞的組成息息相關,而「膠質細胞」的大量增生是視力惡化的主因,會導致黃斑部增厚與結構扭曲,進一步造成病人視線模糊、影像變形。透過及早手術,有助避免不可逆的破壞。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
確診到離世僅1月!44歲陸網紅膽囊癌逝 曾嘆:好多心願沒完成
大陸湖北一名44歲網紅「巧手花藝」因罹患膽囊癌於11月18日凌晨病逝,從確診到離世僅僅一個月。該網紅的女兒透過母親的社群帳號發布訃聞後,廣大網友紛紛留言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中國對日本祭旅遊禁令 觀光百貨零售類股下跌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言論,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論」,讓兩國關係跌到2012年以來的最低點。北京當局呼籲民眾避免前往日本,在短短幾天就有50萬張機票被取消,東京股市在觀光旅遊、百貨零售類股,也應聲走跌。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野田紀美,18日被問到這件事,她也直接回擊,並且提出警告,認為「經濟發展應該要考慮降低風險,避免對單一國家依賴過重。」
公視新聞網 ・ 20 小時前
《經濟學人》揭「台灣病」引爭議...張景森緩頰「富貴病也是病」!獻策「3招」推動經濟:建立機制、超額利潤課稅成果「分配給全民」
張景森認為,真正符合正義與經濟效率的作法,應該是把錢優先分配給所得較低、處境較弱勢的族群,「高所得、高資產者根本就不應該發!」
放言 Fount Media ・ 19 小時前
遊日注意!流感人數「達警報層級」 厚勞省籲三件事必做
日本今年入冬以來季節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厚生勞動省表示,全國醫療機關平均患者數已達37.73人,暴增1.7倍,已達全國警報層級。
太報 ・ 19 小時前
慢性疼痛找不到病因?是不是身體太敏感?醫提醒:可能是「這」問題悄悄找上門
45 歲的韓先生,多年飽受慢性肩頸痛與偏頭痛困擾,四處求診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病因,甚至被認為是「太敏感」所致。後來,經新竹...
Heho健康網 ・ 11 小時前

北模作文「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惹議 教育局:擬增審題機制
北北基公立高中學測模擬測驗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爭議,因代理孕母在台灣還未合法,議題也存有爭議,引發各界反彈。對此,雙北教育局今(21日)表示,未來將增加審題機制,並針對出版社訂定相應罰則。
鏡新聞 ・ 20 小時前
他讚「羊肉爐勝過薑母鴨」網掀兩派討論:薑母鴨的重點是湯
隨著天氣轉涼,許多人會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想藉此驅寒暖身,有網友也分享,在自己心中羊肉爐勝過薑母鴨,貼文一出,很快便掀起許多網友討論,在網上掀起熱議。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20 小時前
跌倒傷頸加上頸椎椎間突出 竟無法舉手、行走
68歲旅泰商人劉先生一年前跌倒造成頸椎挫傷,出現四肢無力、雙手麻木及右手無法上舉,晚上痛到無法入睡,今年初接受頸椎融合手術仍未改善,後來發現病灶在頸椎第5、6、7節椎間盤退化、突出,嚴重壓迫脊髓神經,上周進行頸椎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症狀即緩解,能舉手、行走,一週後返回工作崗位。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台南榮獲「強韌台灣計畫」特優肯定 跨局處民間齊力打造安全韌性城市
內政部今(21)日舉行「114年災害防救科技韌性成果展」暨「113年強韌臺灣計畫績優單位頒獎典禮」,表揚在防救災領域表現優異的縣市、區公所、企業與防災士。台南市政府再度榮獲特優,由消防局副局長楊宗林代表受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縣府明年推免費營養午餐 鍾東錦籲鄉鎮同步接軌政策
苗栗縣議會21日舉行第20屆第6次定期會縣政總質詢,縣議員鄭碧玉質詢營養午餐政策及校安等議題。縣長鍾東錦宣布,因中央補助款調整導致午餐與設備經費刪減,縣府將自行編列預算,明年9月起推動全縣免費營養午餐,每名學生補助至30元、午餐標準提升至60元,涵蓋縣立高中及私校國中小.。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外送員專法要來了!未來時薪有望「這數字起跳」
生活中心/徐詩詠報導台灣外送員至今約有15萬人,但在就業保障與法令規範上,仍未有明確制度規範,導致過往在外送員報酬保障、停權申訴、契約關係與保險屢屢出現爭議。對此,勞動部今(21)日稍早預告外送員專法草案,內容指出提及外送員接平台提供訂單至完成期間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時薪245元),且不得低於交通部所定運費;在外送員保險、停權保障草案中也做出明確界定,且平台業者不得拒絕。
民視 ・ 20 小時前

快速篩選健康胚胎!「AI選胚」準確率75%助攻受孕率
在AI醫療浪潮下,臺灣生殖醫學迎來新突破。TFC臺北生殖中心醫師與胚胎師團隊領先研發「可解釋人工智慧(Explainable AI, XAI)」模型,導入胚胎評估流程,結合完整臨床數據與影像資料,成功預測胚胎染色體是否健康,準確率達 75%。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為全球領先具可解釋性的AI胚胎預測模型。
NOW健康 ・ 21 小時前閃兵案徹查3複檢醫院 衛部要求2週內實地查核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曾以寧台北21日電)藝人閃兵案受關注,衛福部日前下令徹查三總、台大、北榮等指定兵役複檢醫院,是否有不實開立診斷情形。衛福部近日再度行文台北市衛生局,要求2週內完成實地查核。
中央社 ・ 20 小時前漢康-KY報喜!HCB101拚2027年申請藥證 明年上半年登創新版
漢康-KY(7827)營運進轉折點,董事長劉世高21日表示,將全力推動廣譜抗癌新藥HCB101的全球上市與國際授權,預期明年可望取得美國FDA治胃癌孤兒藥資格,並申請中國大陸突破性療法認證,力拚2027申請上市,2028年取證。
中時財經即時 ・ 20 小時前
李明璇稱「不投降不是政府該做的」 林飛帆:不知道暗示什麼想法?
即時中心/潘柏廷、黃彥翔報導新版「台灣全民安全指引」1,100萬份全民國防手冊已經分批發放,不過,手冊中提到「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國民前發言人李明璇竟覺得好笑,還宣稱「不投降從來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對此,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今(21)日下午視察發放情形時受訪回應,不知道對方在影射、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暗示什麼樣的想法?
民視 ・ 19 小時前興大團隊揭秘腫瘤抑制蛋白被失效關鍵 登國際期刊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1日電)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耗時7年,研究證實PAD4酵素會對腫瘤抑制蛋白p53進行瓜胺酸化,讓p53失去抑癌功能,為癌細胞逃脫基因監控的重要關鍵,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癌末不再走入困境!CAR-T細胞治療納健保 為難治血癌再開一扇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癌末也有機會拚痊癒!自2023年11月起,台灣正式將CAR-T細胞治療納入全民健康保險,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B細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有條件給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指出,這兩類疾病長期以來都是血液惡性腫瘤中最具挑戰性的類型,一旦復發,傳統治療選擇極為有限,患者往往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而CAR-T細胞治療是一項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能讓原本幾乎沒有治療選項的病人重新燃起希望。 CAR-T細胞治療是什麼?解析免疫細胞客製化療法原理 CAR-T細胞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被視為近年血液腫瘤治療最重要的突破之一。CAR-T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再打一種藥」,而是一種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醫療團隊先由患者體內採集T淋巴球,經過基因改造與活化,使其能夠辨識並主動攻擊惡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細胞,之後再回輸患者體內,形成具精準標靶能力的長效抗腫瘤戰力。 值得強調的是,CAR-T細胞治療的成功,並非僅僅在於「將改造後的細胞輸回體內」。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必須經過嚴謹的臨床評估,包括整體體能
健康醫療網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