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台灣「刺蝟」戰略:已有雄風反艦飛彈,為何仍需千枚美製魚叉?
戰略風格/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主筆
隨著首批美製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Harpoon Coastal Defense System, HCDS)5輛發射車、1輛雷達車運抵台灣,象徵我國軍備發展迎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正式集齊了「岸射、艦射、空射、潛射」四位一體的魚叉飛彈家族。
有人提出疑問:台灣早已是全球公認的「反艦飛彈強權」,能自力研發世界上僅少數國家擁有的「倍音速長程反艦飛彈」雄風三增程型,加上近年強調國防自主,武器國造,那為何我軍仍需耗資數十億美元,外購大量飛行速度為亞音速的魚叉飛彈?
若僅從單一武器的性能數據比較,無疑會陷入迷思。事實上,這項決策背後,並非簡單的武器「誰優誰劣」之爭,而是一項深思熟慮的戰略佈局。
本文將從「戰術互補」、「系統整合」、「產業分工」、「國際協作」等四個關鍵維度,深入解析我軍採購魚叉飛彈背後的深層戰略邏輯,並闡明這為何是一項追求「1+1>2」整體作戰效益的關鍵決策。
一、戰術互補:打造敵軍無法應對的「複合式飽和攻擊」
現代海戰中,任何水面艦隊都建構了由遠至近、由高到低的多層次防空火網。從長程的防空飛彈、中程的點防禦飛彈,到最後一道防線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俗稱方陣快砲),其目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偵測、鎖定並攔截來襲目標。
因此若攻擊方的戰術過於單一,例如僅使用同一種導引方式、同一飛行模式的飛彈進行攻擊,將很容易被敵方的防禦系統預測並予以反制。
這正是我國同時部署國造雄風與美製魚叉系列飛彈的核心戰術價值所在,打造一個讓敵軍防空系統陷入混亂與癱瘓的「複合式飽和攻擊」體系。以雄三與魚叉為例,這兩款飛彈在飛行特性上存在根本差異:
A、雄風三型(超音速突防):其最大的優勢在於超過2馬赫的飛行速度,意味著從敵艦雷達偵測到它的蹤跡,到飛彈命中目標,防禦方僅有極其短暫的反應時間,極大壓縮敵方的決策迴圈,使其防空系統來不及反應或反應不及。
如果敵艦沒有空中預警,因為地球曲率的緣故,飛彈「躍出水平線」,才會被敵艦雷達偵測到,這個距離依照飛彈的飛行高度,而有所不同。假設飛彈在貼海10公尺的高度飛行,敵艦雷達在桅杆上的高度25公尺,則飛彈距離敵艦29.1公里時,才有可能被第一次偵測到。
此時敵艦的反應時間只有短短的34秒左右,這是理論值,在真實戰場上,這個時間會被以下因素大幅壓縮:
1、雷達掃描與確認延遲 (約5秒): 雷達天線通常需要連續捕捉到目標2至3次,並經過系統解算,敵我識別等流程,才能建立穩定航跡、確認是高速來襲的威脅,而不是海面雜波或友軍目標。
2、戰鬥系統決策與武器分配延遲 (約5-10秒): 確認威脅後,艦載戰鬥系統需要進行威脅評估、目標排序、分配最適合的武器(如用飛彈或近迫系統),並將指令下達給發射系統,直至武器發射,這個過程也需要數秒鐘。
3、武器發射與飛行時間: 防空飛彈或近迫系統的砲彈發射後,也需要時間飛行至攔截點,並且並非100%成功,若失敗還要重複攔截。
綜合以上因素,扣除必要的系統反應時間後,艦長與操作人員真正用來下達最終決策、並應對突發狀況的「有效防禦時間窗口」,可能僅剩下10至15秒。
B、魚叉飛彈(高亞音速掠海突防):魚叉飛彈的飛行速度雖不如雄三,相較於雄三飛彈僅給予敵艦約34秒的理論反應時間,飛行速度約0.85馬赫的魚叉飛彈,雖然會讓敵艦的反應時間拉長至120秒左右。但魚叉飛彈優勢在於成熟的、經過實戰考驗的掠海飛行彈道與電子技術等方面。
它能長時間維持在距離海平面極低的高度飛行,利用地球曲率和海面雜波的掩護,大幅縮短被敵艦雷達發現的距離。此外,成熟的控制軟體、導引方式與電子反反制能力,也使其在飛行途中有更多的路徑規劃彈性,以及較不畏懼敵方的電子干擾。
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攻擊模式被組合運用時,其戰術效益便會以倍數增長,在想定的攻擊情境中,我軍可以發動一個精心設計的攻擊波次:首先發射多枚魚叉飛彈,配合雄風二型飛彈,利用其掠海飛行的特性,從多個不同方位悄然接近敵方艦隊。
當敵艦隊的防禦系統開始偵測到並手忙腳亂地應對這些來自低空的亞音速目標時,飛行速度更快的雄風三型飛彈此刻才從高空或另一角度切入戰場。
這將迫使敵艦的防空系統陷入一個致命的決策困境:其雷達與火控系統必須在同一時間,處理來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速度(超音速與亞音速)、不同雷達訊號特徵的多重目標。
近迫武器系統可能正疲於應對來襲的魚叉飛彈,而無暇顧及稍後才突入攔截範圍的雄風三型。這種無法預測的複雜攻擊波次,將極大地消耗並癱瘓敵方的防禦能量,從而為我軍的飛彈創造出更高的突防機率,達成真正的飽和打擊效果。
二、系統整合:美系平台的「唯一解」,避免高昂的整合風險
武器系統的整合,遠比外界想像的複雜,現代化的戰機或軍艦,更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整合體」,任何武器要能在此平台上順利運作,都必須與這套核心系統的軟硬體「無縫接軌」。
這正是採購魚叉飛彈最務實、也最無法迴避的技術現實:我國向美國採購的主力作戰平台,例如F-16V戰機、P-3C反潛機、紀德級與派里級軍艦,甚至由荷蘭採購的劍龍級潛艦,其作戰系統在設計之初,就是以美系的武器標準(如魚叉飛彈)進行開發與整合的。
換言之,這些平台的火控軟體、掛架的電路管線、飛行員或操作員的介面,都已為魚叉飛彈「量身打造」。
若要將國造的雄風飛彈掛載於這些美系載台上,即便假設美方同意,仍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不僅僅是修改掛架的硬體工程,更牽涉到最敏感、最核心的「火控軟體源頭碼」(Source Code)修改。這需要美方原廠開放其最核心的商業與軍事機密,再由我方與美方工程師耗費數年時間進行修改、整合、測試與驗證,整個過程不僅曠日廢時、費用極其高昂,更充滿了無法預知的技術風險。
因此,直接採購與這些平台原生相容、可謂「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魚叉飛彈,是確保武器系統穩定性、降低整合風險,並以最快速度形成完整即戰力的唯一務實途徑。這並非否定國造武器的價值,而是在認清技術現實下,所做出的最有效率的選擇。
三、產業分工:加速戰備存量,釋放國防研發能量
國防自主與武器國造,無疑是台灣必須堅持的道路,中科院研發的雄風系列飛彈,其性能已達世界頂尖水準,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然而,建立一支足以應對高強度衝突的嚇阻力量,不僅需要「質」的精良,更需要「量」的充足。
現代戰爭是高度消耗的,龐大的彈藥庫存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嚇阻力。
在此現實下,我們必須探討國防產能的物理限制:中科院雖然擁有優異的研發能力,但其生產線的產能終究有限,根據公開資訊與預算書推估,國造雄風二型歷年產量合計約400枚,雄風三型現役與增產計畫合計約300枚以上,再加上增程型雄三的產能,至2026年時,我國擁有的各型雄風反艦飛彈總數約在760枚左右。這個數量雖然可觀,但若要建構一個能應對全面衝突的龐大戰備庫存,單靠國內產能緩不濟急。
魚叉飛彈是一款歷經多場實戰驗證、生產線成熟、可大量供應的武器。這正是外購魚叉飛彈的第二層戰略意義: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極大化我國的飛彈總庫存。
我國採購的各式魚叉飛彈總數,包含新購的400枚岸射型,總數將超過1000枚。這意味著,透過外購,我們能迅速將反艦飛彈的總庫存提升至1700枚以上,達到世界名列前茅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這項採購實現了國防資源的「戰略分工」:將部分需求透過外購滿足,能讓中科院寶貴的研發能量與有限的產能,從相對成熟的反艦飛彈生產中釋放出來,轉而專注於更具突破性、更符合不對稱作戰思維、且無法假手他人的尖端武器研發上,例如射程更遠的陸攻型雄二E巡弋飛彈、性能更強的增程型雄三飛彈,乃至於下一代的高超音速武器。
這種「該買的用買的,該做的自己做」的務實策略,才是兼顧短期戰備與長期發展的最佳途徑。
四、國際協作:一把無形卻關鍵的「盟邦作戰鑰匙」
在現代戰爭中,單打獨鬥已不復存在,戰場的勝負,往往取決於情報的精準度與友軍的協同程度。魚叉飛彈不僅僅是一款飛彈,它更是一張進入美軍及其盟邦聯合作戰體系的「門票」:作為美軍與日本、南韓、澳洲等盟邦海軍的標準反艦武器,魚叉飛彈採用了共通的作戰系統與數據鏈。這意味著,我軍裝備魚叉飛彈,在戰時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將遠超國造武器。
這種互通性的實質戰略意義,體現在被稱為「協同作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或俗稱「A射B導」的先進戰法上。
省略過多的技術流程,最簡單來說,就是由B單位(可能是飛機、船艦或無人機)負責偵察與鎖定目標,再將目標方位與射控數據,透過數據鏈傳遞給A單位,由A單位發射飛彈,而後續的飛彈中繼導引與路徑修正,也是由B單位處理,A單位發射完飛彈,即可轉移陣地。
前述戰法在台海防衛作戰中,具有極大的戰術彈性,一個假設的想定場景是:我國的F-16V戰機在自身雷達未開機、保持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接收到來自友軍(例如美軍或日軍的P-8A反潛巡邏機或RC-135電偵機)透過加密數據鏈傳來的敵艦目標資訊。我方飛行員僅需依據這些「餵到嘴邊」的精確數據,按下發射鈕射出魚叉飛彈,飛彈便會自動飛向目標。
在此過程中,我方戰機的暴露風險降至最低,而提供情資的友軍單位則遠在數百公里之外,並未直接參戰。
這種模式並非空想,正如俄烏戰爭中,俄軍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被擊沉的戰例所揭示的,烏克蘭發射的飛彈背後,極可能有北約提供的精確實時情資使其位置曝光,並伴隨電子干擾支援,以致俄艦無法反擊,才會被烏克蘭反艦飛彈輕易擊沉。
採購魚叉飛彈,正是我國將這種先進協同作戰模式納入實戰選項的關鍵一步,它提供了一種無形卻極具嚇阻力的戰略潛力。
從軍備數量到戰略思維的全面升級
總結而言,「有了雄風還買魚叉」從來不是一個零和賽局的選擇題。大量部署四款不同構型的魚叉飛彈,並非對國造雄風飛彈的重疊投資,而是一種基於「戰術彈性、系統整合、戰備存量、盟邦協作」四大深層考量下的高瞻遠矚之舉。
此舉的意義,遠不止是將我國反艦飛彈總庫存推升至世界前列的規模。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台灣的建軍思維,正從單純追求個別武器性能的「平台中心戰」,朝向一個更宏觀、更具彈性的「體系作戰」概念演進。
透過這兩種飛彈系統的互補搭配,台灣不僅大幅提升了反艦火力的數量與打擊的複雜度,更是在無形中強化了與民主陣營的軍事互通性,並確保了國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這是一場從軍備數量到戰略思維的全面升級,真正構築了一道讓任何潛在敵人都必須嚴肅面對、難以跨越的制海屏障。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機場守備部隊擋得住中國空降裝甲車嗎?
王丹專欄:習近平的稀土管制是一場宣傳戰而非持久戰
宋國誠專欄:中國末路突圍 美國極限反制──美中稀土大戰正式開打
其他人也在看

首批岸置魚叉反艦飛彈年底接裝 濱指部明年元旦成立、編裝7月生效
我國向美採購100套、400枚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現由海軍海鋒大隊進行先導接裝訓練,因應明(2026)年編成濱海作戰指揮部;對此,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昨(20)日接受質詢時證實,濱海作戰指揮部明年元旦成立後、編裝預估7月生效,至於首批魚叉飛彈彈體及相關裝備,預計今(2025)年底、明年初接裝,依節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澳機侵入西沙領空!陸罕見四字表述警告 專家:下次或遇殲-20
澳洲一架P-8A「海神」反潛巡邏機19日未經大陸政府批准,非法侵入大陸西沙領空,遭到解放軍南部戰區海空兵力跟蹤監視及警告驅離。大陸軍事專家指出,解放軍在此次聲明中使用「有力反制」四字表述極為罕見,顯示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徐榛蔚災區神隱…卻現身飯店吹冷氣!燦笑證婚畫面曝光
生活中心/楊佩怡報導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發威,北部與東半部首當其衝,部分地區雨勢猛烈;先前花蓮因堰塞湖溢流,導致光復鄉遭洪水吞沒,發生至今已一個月,每天仍有志工來到光復鄉協助恢復家園。然而,如今再度遇上強勁風雨,花蓮縣長徐榛蔚卻被拍到現身飯店為45對新人證婚,畫面曝光後,網友全看傻。
民視 ・ 1 天前
台灣大賽》韋禮加好投加詹子賢開轟! 中信兄弟2比0完封樂天桃猿扳回一城
中職中信兄弟今天在台灣大賽G3出戰樂天桃猿,兄弟在先發投手韋禮加投出6.2局無失分好投,加上「詹皇」詹子賢開轟,終場以2比0贏球,在系列賽扳回一城,目前以1勝2敗落後。
TSNA ・ 1 天前
國軍恆春聯訓火力全開!陸戰99旅標槍飛彈、AAV7展精實戰力
國軍今日在恆春三軍聯訓基地展開「聯勇操演」,由陸戰隊99旅擔綱主力,展現精實戰力。操演科目涵蓋標槍飛彈射擊、AAV7水陸兩棲戰車及各式輕兵器,火力全開,模擬實戰情境,為國人展現保家衛國的鐵血決心。基地內操演氣勢如虹。標槍飛彈發射車鎖定目標,飛彈精準命中數公里外靶標,威力震懾全場。隨後,AAV7戰車轟
自由時報 ・ 1 天前中國發射火箭 菲軍方撈起疑似殘骸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21日專電)菲律賓海軍19日在西南部海域發現疑似中國火箭殘骸,已交由相關部門評估及處理。軍方表示,將堅定執行保護海事安全與捍衛國家主權的職責。
中央社 ・ 1 天前空軍飛訓部、雷虎小組新坐騎 「勇鷹」高教機9月底已交49架
空軍今年8月在高雄岡山的飛訓部舉辦「雷虎」特技小組交接典禮,特別安排AT-3和「勇鷹」高教機同場飛行,傳達承先啟後精神;日前甫落幕的國慶大典上,新雷虎小組更駕駛著勇鷹高教機飛越總統府上空,以嶄新面貌向國人致意,揭開國機國造新章。國防部最新業務報告揭示,空軍截至今年9月已接收49架同型機,明年要全數交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美軍火商:打造台成超多刺豪豬
美國軍工新創公司Anduril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透露,自家有一項「中國27」指導政策,所有的武器研發與製造都以「中國可能在2027年入侵台灣」為想定。他反對美國介入戰爭,不必為他國捐軀,而是把台灣打造為「超多刺的豪豬」。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風評:全區封山?2起堰塞湖看官僚的無能、推諉、卸責
近來東部出現兩個堰塞湖,政府的處理方向或有不同,但同樣都顯示了官僚單位的特性:無能、無所作為、出事推諉卸責。今年7月時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雖然有專家呼籲正視其潛在災害,但官僚單位認為「暫無危機」,結果9月下旬多次溢流造成重重災害,結果讓花蓮光復受災嚴重,除了造成19人死之外,光復幾乎毀滅。可嘆可悲的是悲劇發生至今,中央地方、藍綠之間還是吵不完,彼此互推責......
風傳媒 ・ 1 天前

豪雨放假淡水都沒!藍議員親回「出不出門自己決定」炎上 網怒「要你有屁用」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這兩天為台灣帶來明顯的降雨,昨一早(20日)台北就可以感受到強烈雨勢,有民眾在Threads抱怨淡水每每強風大雨都沒放假,批評議員沒作為,沒想國民市議員陳偉杰竟回嗆「出不出門自己決定,不是什麼都推給政府」。
鏡報 ・ 1 天前

徐國勇稱有送賀電!開嗆鄭麗文很悲哀「她會繼續悲哀下去」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前立委鄭麗文日前當選國民主席,身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送上花籃祝福、未致上賀電,被鄭批評沒禮貌、沒格局,是台灣...
FTNN新聞網 ・ 5 小時前
LINE要收費了?「月付165元」進階功能曝光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LINE要收費了?官方今天(22日)在LINE CONVERGE 2025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在台推出全新訂閱制會員計劃「LINE Premium 」,該方案目前在日本和泰國等地已經率先推出,預計2026年上半年在台上線,每月訂閱費用165元,若順利上線台灣將成為第三個導入此服務的市場。
民視 ・ 4 小時前
黃安被爆台灣戶籍被取消!他火大發文嗆:憑什麼?
娛樂中心/周孟漢報導62歲男星黃安近來將工作重心移往中國,過去主打「熱愛祖國」口號的他,經常講出親中言論,導致許多台灣人反感,不過黃安近年因為罹病關係,讓性格有所轉變,幾乎完全沒在談政治。不過,近日外界卻傳出他「台灣戶籍遭取消」,讓他氣得發文再嗆台灣「憑什麼呀?」,甚至直喊「和平要送人了」,引發眾人揣測。
民視 ・ 13 小時前
「投手大谷」球速、轉速再突破 道奇投手教練解密進步原因
大谷翔平自6月起重返大聯盟投手丘後,每次出賽都成了外界矚目焦點,他的直球球速和轉速比起手術前又更加優異「遠比從前更強」,日媒《體育報知》近日訪問了道奇投手教練之一的Connor McGuiness,一探究竟「投手大谷」進化原因。
太報 ・ 5 小時前
台男星閃兵「全因4字」!網紅籲封殺不忍了:沒膽的人幹嘛看他作品?
藝人閃兵案21日新北檢發動第三波行動,警方拘提帶回涉案4名藝人,修杰楷、陳柏霖、Energy成員張書偉分別以50萬元交保,棒棒堂小杰(廖允杰)35萬元交保。另Energy同團成員坤達也涉案,因工作出國,警方上門時撲空,今(22)日清晨6點30分返抵桃園機場準備面對。對此,網紅「飛鳥7年級大叔的冷笑話」直言,這些閃兵藝人多半是因為覺得「浪費時間」4字而逃兵,就他而言,自己不會再想看這些人的作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比含糖飲料更恐怖!每天喝「1無糖飲料」 脂肪肝風險增60%
代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近日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含糖飲料早就被認為會引發新陳代謝的問題,但最新研究顯示,代糖飲料雖然沒有糖分,但還是可能會損害肝臟代謝,甚至風險還會比含糖飲料高。
鏡報 ・ 8 小時前
于朦朧案延燒!美術館又多「1真人標本」酷似趙英俊 生前曾挺喬任梁
大陸演藝圈再度傳出詭異傳聞!繼于朦朧與喬任梁離世事件後,近期網路瘋傳「798藝術館」出現疑似藝人趙英俊標本,引起外界震驚與討論,雖然相關畫面真偽尚未獲官方證實,但多位藝人的過往紀錄與失聯時間點再度被翻出,讓「藝人命案連鎖疑雲」一度成為網路熱搜焦點。林宜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