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吃鮭魚勝過魚油!研究證實:EPA、DHA吸收更好
最新研究顯示,攝取完整鮭魚比單純服用魚油膠囊,更能有效提升體內EPA與DHA濃度。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每週食用2至3份鮭魚,搭配適當烹調方式,不僅能護心養腦,還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
根據薛曉晶在臉書粉專分享的2021年研究結果,食用連皮帶肉、含脂肪的完整鮭魚,比起單獨服用魚油膠囊,更能顯著提升體內EPA和DHA的濃度。研究發現,僅有食用完整鮭魚的受試組別出現血液中Omega-3濃度明顯上升的現象,這歸功於鮭魚天然的脂肪與蛋白質結構能延緩胃部排空,促進脂肪分段消化。
在心血管保健方面,研究指出每週攝取2至3份魚類(每份約150克),可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平均下降10%。薛曉晶表示,鮭魚所含的Omega-3能降低三酸甘油酯,改善血壓和血管內皮功能,減少動脈硬化發生機率,對中高齡者的血管健康特別有益。
針對腦部功能,2024年的分析數據顯示,經常食用鮭魚等富含脂肪的魚類,可使失智症風險降低18至20%,若每日攝取量達150克,風險更可進一步降低30%。DHA的攝取有助於穩定神經傳導、減少腦部發炎,對各年齡層都有顯著效益。
在抗發炎效果方面,統合分析發現Omega-3補充不僅能降低發炎指標,還可使三酸甘油酯下降15%至20%,並顯著改善血壓,展現出全方位的健康效益。
薛曉晶建議,為達到最佳營養吸收效果,建議選購野生鮭魚或標示含Omega-3的冷凍鮭魚,採用蒸、煎、烤等烹調方式,避免高溫油炸。同時可搭配維生素E、橄欖油或全穀類食用,以提升脂肪酸的吸收效果。
延伸閱讀
影/弄丟作業!男童遭母責罵負氣離家 獨搭火車衝嘉義尋外婆
老Z調查線/被包養還耍狠!陳明峰勒斃大16歲女友 棄屍山區
受害者有罪?女大生晚外出遭侵犯 印度女首長竟稱凌晨外出要怪誰
其他人也在看

日本主廚掃貨台灣砂糖爆紅!特砂、二砂有什麼不同?3招挑對用對更內行
日本知名蘋果糖專賣店「東京林檎製飴所」老闆池田喬俊,日前購買精製特砂、細砂糖準備帶回日本,沒想到返日途中卻被海關「誤認成可疑白粉」,連日本緝毒犬都對他行李「特別...
早安健康 ・ 19 小時前
魚油不是唯一選擇!BMJ最新研究揭示健康族群該怎麼選?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最新《BMJ》研究揭示魚油對健康族群並非零風險,長期補充可能增加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相比之下,南極磷蝦油以更高吸收率與天然抗氧化力脫穎而出,成為護心、降三酸甘油酯與全方位抗發炎的理想Omega-3補充選擇。近年來,魚油被許多民眾奉為日常保健的必備營養補充品,特別是對於想護心、降三酸甘油酯的人,更是「幾乎人人都在吃」。然而,2024 年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 BMJ》的一項大型研究卻提醒我們,魚油對於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族群,並非百分之百的「零風險」選擇。研究團隊追蹤長期補充魚油的健康族群,驚訝地發現:心房顫動風險增加 13%,中風風險上升 5%。推測原因可能與魚油改變心律、降低凝血功能有關。這對於原本沒有心臟疾病的人來說,未必是值得承擔的副作用。專業醫師怎麼看?魚油不是人人都需要心臟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若是已確診心臟病患者,規律服用魚油仍有臨床價值,能降低病程惡化風險:讓心房顫動進展成心臟病的機率下降約 15%。降低心衰竭惡化導致死亡的風險約 9%。不過,即便是有心臟病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也建議在醫師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補充,而不是一股腦跟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6 小時前
洗花椰菜驚見「菜蟲破蛹」瞬間!苦喊:到底怎麼洗
花椰菜因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膳食纖維及多種植化素,被公認為是極為健康的蔬菜!不過,近日就有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處理花椰菜時發現菜蟲很多,甚至還直接見到「菜蟲破蛹」瞬間,急問到底該如何清洗。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再擠也要去!訪日外國人史上最快突破3000萬、紅葉季挑戰4000萬
全球遊客都愛日本,疫情後觀光熱潮只增不減。據最新統計,今年訪日外國人已超過3000萬人次,是史上最快突破3000萬的一年。且接下來日本進入紅葉季,觀光人潮料將繼續增加,今年或有望挑戰4000萬大關。
太報 ・ 12 小時前
農主題遊戲學習 高科大第二年計畫 主打甘藷
由農業部農糧署雜糧特作科指導推廣國產作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結合遊戲化學習平台PaGamO,設計「優糧奇兵獵人」食農教育遊戲,並且每年巡迴北中南舉辦實體校園食農推廣活動,將國產雜糧價值烙印學童心中;「優糧奇兵獵人」今年已累積逾六‧七萬人次參與遊戲,遊戲也已累績到二百六十七萬次曝光,今年主打甘藷,這一波農主題遊戲學習任務將至十月廿六日截止。高科大水產食品科學系昨(十五)日在臺北市金華國小舉辦入校宣導活動,針對四年級約一百五十名學生規劃的活動,水食系教授侯智耀擔任主講人,分享有關紅豆、甘藷、大豆等雜糧農作知識,包含產地來源、產銷履歷及常見食品應用,結合現場有獎徵答環節,成功讓學童從遊戲中認識國產雜糧農作,深化對在地農業的支持。侯智耀表示,利用PaGamO平台數位化與遊戲化優勢, ...
台灣新生報 ・ 10 小時前
快去翻抽屜!3類「日常舊物」價值飆到嚇死人 這款曾賣破6千萬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柯普魯奇表示,有些過去隨處可見的物品,如今已成為收藏市場的熱門標的。例如2007年首代iPhone,當年售價僅499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如今未拆封版本在拍賣市場上已突破2萬美元(約新台幣61.5萬元),且預估到2030年,完美保存的機型...
CTWANT ・ 1 天前
三總首創AI系統 防骨鬆併發症
全台透析患者近9萬人,其中半數有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及時找出風險,提早預防是關鍵。三總15日正式發表全台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可即時預測血鉀異常、貧血或骨鬆等,還能設置開藥提醒,即時查詢其他科別的醫療處置。
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
不分年齡層!慢性便秘控是這些疾病徵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便秘不只是成人困擾!一名小學四年級孩童因便秘出現腹痛、食慾不振,媽媽以為挑食,兩週內體重急速下降,影響上課專注力。至新竹臺大分院胃腸肝膽科就醫後,才發現是慢性便秘造成腸道蠕動變慢,經藥物與生活習慣調整後逐漸改善。 全民困擾!便秘警訊勿忽視 新竹臺大分院胃腸肝膽科林弘堯醫師指出,早在民國99年研究即顯示,國小孩童便秘盛行率高達32.2%,女童比男童高約7個百分點,顯示便秘跨年齡層皆為「全民困擾」。慢性便秘可能是糖尿病、甲狀腺低下、大腸激躁症等疾病徵兆;部分藥物如鴉片止痛藥、抗憂鬱劑也會誘發;腸道腫瘤、外壓、神經病變或術後腸沾黏亦可能導致便秘;排除病因後,多屬「慢性非特異性便秘」,此時生活習慣調整是關鍵。 三大生活習慣:水分、纖維、運動 成人每日建議水量約為「體重(公斤)x 30c.c.」,兒童依年齡、體重與活動量調整。避免短時間大量飲水,應均衡分配全天。水溶性纖維如燕麥、水果、蔬菜、地瓜及全穀類可軟化糞便、促進排便。規律運動可刺激腸蠕動,縮短糞便停留時間,減少便秘機率。 飲食須留意 藥物治療需專業評估 常攝取高油、高鹽、少蔬果食物,易加重便秘。林醫師建議,可
健康醫療網 ・ 9 小時前
騎士停路中躲太陽 公車未注意撞上雙雙開罰
高雄鼓山區翠華路與華榮路路口,13日中午11點多發生公車撞機車事故,原來當時騎士疑似為了躲太陽,沒有騎進機車格等待,直接停在一旁樹蔭下,後方公車煞車不及撞上去,機車倒地,還好車速並不快,而騎士在右轉專...
華視 ・ 17 小時前
中低收僅50萬人?王世堅示警主計長:台灣貧窮黑數恐達250萬人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15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民進立委王世堅在質詢時指出,台灣「貧窮黑數」可能高達250萬人,與政府官方統計數據有極大落差,恐造成社會安全網漏洞。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吃螃蟹配橘子等於吃砒霜?營養師:理論上成立但吃不到中毒量
大陸知名的陽澄湖大閘蟹今年因極端高溫導致生長緩慢,賞味期延後約兩週至一個月!蟹農表示,高溫會讓螃蟹可能缺氧甚至死亡,往年此時公蟹已經起白膏,但今年品質尚未跟上,導致優質螃蟹價格上漲,品質差的則乏人問津。專家也提醒,螃蟹配啤酒可能會導致立即不適,血尿酸可能在兩小時內升高至痛風發作閾值,建議任何食物都適量即可,不宜過量食用。
TVBS新聞網 ・ 12 小時前
白蘿蔔6大功效 營養師:適量食用助消化、防感冒
隨著秋冬來臨,白蘿蔔進入盛產期,營養師林俐岑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指出,白蘿蔔熱量低、營養高,日常食用也不怕囤積熱量,尤其連續假期聚餐後,喝白蘿蔔雞湯可以幫助消化。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10 小時前
美容院洗頭恐引發罕見中風症候群!研究:8成患者為女性
根據《美國急診醫學雜誌》2025年5月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美容院洗頭時若頸部姿勢不當,可能引發罕見的「美容院中風綜合症」(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 BPSS)。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38歲女「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暈倒 緊急繞道手術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38歲的林小姐是追星族,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但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於捷運站內突然喪失意識,立即送醫院急診,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表示,由於三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更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她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為主因 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宋鎮宇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年的統計,冠狀動脈疾病在大於65歲的族群為20%,極少數發生於18至45歲者,機率仍有1.8%,是值得被關切的一群。 為減少缺血休克時間 需緊急施行繞道手術 宋鎮宇醫師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毛孩便便藏玄機!排便異常要小心 「這顏色」恐是胃出血
犬貓健康常藏在日常細節中,尤其是排便狀況,異常排便可能反映疾病或壓力,從便便就能看出健康訊號。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寵物犬的腸道健康與飲食、運動及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留意排便情況可及早發現腸道或潛在疾病,若發現嚴重腹瀉,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由專業人員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規畫治療計畫,維持毛寶貝健康。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不是糖!研究證實:「這1調味料」吃愈多,糖尿病風險愈高 超多人中
不僅是糖類,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最近1項研究表示,頻繁攝取鹽分,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攝取過多的鹽分易患糖尿病? 研究:攝取愈多風險愈高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杜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了長期攝取鈉與第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根據《梅奧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過量的鹽分,將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9%。杜蘭大學公共衛生暨熱帶醫學學院的教授Lu Qi博士表示,目前已知限制鹽分攝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風險,但這項研究首次顯示,減少日常飲食中的鹽分攝取,也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研究小組隨後追蹤了約40萬名在英國生物庫註冊的參與者,以評估他們的鹽攝取量,在平均11.8年的隨訪中,有超過13,000名參與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研究發現,與從不或很少食用鹽的人相比,有時、經常或總是添加鹽的參與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3%、20%和39%。 高鹽飲食也會提高BMI值 以低鈉調味品取代鹽才健康 研究人員解釋,這項研究首次表明,更頻繁地將鹽添加到食物中,由於這是1個人長期以來的鹽味偏好和攝取標記,可能與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吸菸 頭頸癌風險亦大增
菸害防制法一一二年三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國民健康署沈靜芬署長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建立之全球癌症統計資料庫(GLOBOCAN)資料顯示,二○二二年全球頭頸癌新增逾九十萬例、有超過四十萬人因此死亡。這類癌症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呼吸、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另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五至二十五倍,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三支菸,風險也會增加五○%。電子煙多變的產品設計讓許多青少年沒有意識到電子煙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且大部分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不只可能引發成癮問題,更會造成肺部傷害及影響大腦發 ...
台灣新生報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