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垃圾食物越吃越涮嘴?「極樂點」設計讓人一吃上癮…減重醫揭恐怖真相:吃5天「大腦就變鈍」
炸雞、泡麵、洋芋片、汽水……這些令人難以抗拒的「垃圾食物」,不只是增加體重的元兇,更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影響大腦運作,讓記憶力受損、大腦反應變慢,甚至出現類似藥物成癮的戒斷反應。
據國外研究指出,健康男性連續5天額外攝取高糖、高脂零食,不僅肝臟脂肪明顯增加,大腦中負責情緒與獎勵的區域也受到影響。結果顯示,吃東西的快樂感下降,但對垃圾食物的渴望卻更強烈。
更糟的是,即使恢復正常飲食1週,大腦與記憶、認知有關的區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仍未完全恢復。換句話說,垃圾食物的影響遠比想像中來得快且深遠,短短幾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模式,長期下來會逐漸偏好高熱量食物,同時減少對低脂食物的選擇,陷入惡性循環。
為什麼停不下來?垃圾食品的「極樂點」設計
新竹「初日診所」院長魏士航醫師解釋,許多加工食品令人上癮,與食品工業設計的「極樂點(Bliss Point)」有關。糖、鹽與油脂的比例經過精密調配,讓食物入口時達到令人最愉悅狀態,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短暫快感,促使人一口接一口。
研究也發現,當受試者減少吃垃圾食品的過程中,可能產生類似藥物成癮的現象;尤其是在停止攝取後的第2到第5天,會明顯出現悲傷、煩躁、疲倦與強烈渴望等「戒斷症狀」,與藥物戒斷過程極為相似。
為什麼越吃越空虛?「大腦獎勵陷阱」惹的禍
不僅如此,大腦還會對垃圾食物產生「預期獎賞強烈、實際獎賞減弱」的矛盾效應。特別是對體重過重的人來說,看到高熱量食物時,大腦獎賞區域會強烈活化,讓人更難抗拒;但實際吃下去時,多巴胺反應卻較弱,快感比預期低,於是更容易不停進食,追逐那份缺失的滿足感。
魏士航也說,許多人都會發現,一旦自己壓力大或疲累時,會特別想吃高熱量的食物,而且吃一口就停不下來、越吃越想吃,其實也是大腦搞的鬼!他解釋,長期的壓力會導致HPA軸(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化,大量分泌皮質醇。這種生理反應會讓身體傾向攝取高熱量密度的食物,以儲備更多能量。
這也是為什麼壓力大的日子,許多人會特別渴望高油、高糖、高鹽的垃圾食品,因為它們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最多的能量。但是長期攝取這類食物不僅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影響血糖穩定,研究更顯示,多吃垃圾食物不會讓你更快樂,反而增加22%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嘴饞」其實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魏士航提醒,許多人突如其來對某些特定食物「嘴饞」,未必與心理因素或自制力差有關,也有可能是身體的求救訊號!他歸納出4種對特定飲食渴望所隱藏的健康問題:
●壓力過大
皮質醇分泌旺盛,讓身體渴望高熱量鹹食,如雞排、鹹酥雞、洋芋片、泡麵等,對甜食的渴望也上升。
●缺鉻
鉻是調節胰島素的重要微量元素,缺乏時會導致血糖波動,缺乏時可能會影響食慾,特別是讓人想吃甜食。建議補充糙米、燕麥、地瓜、馬鈴薯等優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火雞胸肉、牛肉、雞肉等優質蛋白質,維持血糖穩定。
●缺鎂、維生素B群
鎂與維生素B群參與神經傳導與能量代謝,缺乏時可能有明顯疲勞感,特別渴望巧克力或含咖啡因食物。建議補充菠菜、燕麥等食物,以及富含維生素B群的瘦肉、雞蛋黃與堅果,必要時適量攝取鎂液或鎂錠等保健品。
●缺鐵
缺鐵可能出現愛嚼冰塊的習慣。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者吃冰塊可能活化交感神經,提升腦部血流量,短暫改善貧血症狀。建議加上適量內臟食物與紅肉,吃深綠色蔬菜時搭配新鮮水果,來補充維生素C幫助鐵吸收,以改善貧血狀況。
延伸閱讀:
嗜冰成癮竟是病,「缺鐵性貧血」致頭暈、疲勞…嚴重恐心衰竭!日常補鐵這樣吃,配維他命C更好
別靠意志力硬撐,3方法守住健康
魏士航強調,垃圾食物影響的不只是體重,還包括大腦、自制力與情緒控制。想擺脫大腦的陷阱,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採購前先列清單:避免臨時起意買太多高熱量食品,更不要讓這些食物囤進零食櫃,否則等於把誘惑放在眼前。如果無法戒斷想吃東西的慾望,可以無糖茶、無調味堅果、海苔等取代洋芋片或汽水。
2、有意識地調整份量:如果知道自己會吃零食,就要記得相對減少正餐份量,並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幫助穩定血糖和控制食量,也能減少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3、規律作息與運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穩定食慾。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0多歲男「吃很清淡」卻膽固醇狂飆!他戒吃肉改吃「這些食物」血脂更高…醫嘆:觀念完全錯誤
住2坪房、5年只領過5次ATM…月薪36K護理師榨乾生活還清房貸,42歲存到2千萬:生來,就是為了改命
穿25歲女兒衣服、結交30歲朋友、週末喝小酒追劇…62歲媽染粉紅髮做自己:不被年齡束縛才有趣
其他人也在看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入秋養生這樣吃!中醫揭「4種水果」潤肺護喉又顧腸胃
近期天氣逐漸明顯轉涼,入夜後更是明顯,不少人紛紛出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中醫師推薦4種秋天水果,不僅能止咳化痰、改善便秘,還能提升免疫力,邀請民眾一起顧好健康、迎接舒心的秋天。
鏡報 ・ 1 天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6 小時前
「平民人蔘」白蘿蔔減肥、防癌又解毒!營養師揭7大功效 2種人別吃多
白蘿蔔不僅是減肥聖品,更是冬季養生的代表蔬菜。營養師指出,白蘿蔔能幫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甚至具有抗發炎、防癌潛力,被譽為「平民人蔘」。但別以為人人都適合吃,若是脾胃虛弱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吃多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營養師狂推的櫛瓜料理!抗氧化、調解血壓、修復細胞 跟著吃健康又美味
台灣市場越來越常見到櫛瓜的蹤影,除了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更是輕食族的首選,也是一種兼具美味與健康的蔬菜。營養師廖欣儀認為,櫛瓜不只好吃,更富含多種營養素,是現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選擇。 櫛瓜屬
健康2.0 ・ 16 小時前
早餐只吃水果? 營養師示警「這6種水果」空腹吃易胃痛、血糖飆
有些人早餐只吃水果,不論是為了減重或是單純食量小,營養師蔡濰安在粉絲團《濰濰營養師 認真生活》提醒,只吃水果當早餐也沒有不行,只是要注意某些水果比較不適合空腹吃。 1、鳳梨:鳳梨裡面的鳳梨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然而,若空腹吃鳳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有些人會引發胃不適或胃灼熱感。2、荔枝:空腹吃荔枝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過多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3、柿子:柿子也是含醣較高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的水果,因此不建議空腹吃,另一方面若是未成熟的柿子更是不能。未成熟的柿子有較多的單寧酸容易與胃液融合出現胃脹、胃痛。相信大家應該遇過水果切下去或是咬下去的時候才發現還沒有熟的情況,建議大家某些水果沒熟還是先不吃了。4、木瓜:與鳳梨一樣的道理,木瓜也有木瓜酵素適合飯後吃,尤其是正餐吃較多肉類的,飯後可以來點鳳梨、木瓜幫助消化。5、甘蔗: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台灣就已經開始種植甘蔗作為蔗糖的主要原料,再強調一次:「甘蔗是蔗糖的主要原料」可見甘蔗也是糖分高的水果。空腹吃容易血糖飆升。也會促進胃酸分泌。6、檸檬:說到檸檬應該不會有人直接啃檸檬,但是會做成檸檬水每天早上來一杯,
常春月刊 ・ 1 天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平民人參」白蘿蔔含硫化物可防癌!脾胃虛弱者需慎食
隨著白蘿蔔產季到來,營養師林俐岑指出,白蘿蔔具有協助肝臟解毒、降低血脂血糖等多重功效,甚至能減緩癌症發生機率,堪稱「平民人參」。不過她也提醒,脾胃虛弱及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應避免過量攝取。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愛咬冰塊恐是身體在求救!5症狀暗藏警訊要小心
許多人習慣在炎夏嚼食冰塊消暑,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動作,背後可能隱藏著重要的健康警訊。藥師陳雨亭鄭重提醒,對冰塊的強烈渴望,恐是身體「缺鐵」的求救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人靠「這豆」長壽!醫讚:降血脂、護腸道、不生病
日本以長壽聞名,納豆是其長壽飲食的一部份。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是以黃豆為原料,經過納豆菌發酵而成,經冷藏熟成,豆子會黏稠化並產生黏液,能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排便、提升免疫力,且能保護血管健康、幫助鈣質回到骨骼中,降低骨折發生率。部分研究指出,它也能降低膽固醇、血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嘴巴乾不一定是火氣大!醫:免疫系統恐出問題 曝常見「3警訊」
常覺得嘴巴乾嗎?不一定是火氣大。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嘴巴乾原因包括「喝水太少或環境太乾、常用嘴呼吸、藥物副作用」,若同時伴隨眼睛乾澀、異物感、關節僵硬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免疫系統出問題;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也都可能造成口乾。(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搭雲霄飛車後腎結石排出!男驚喜「黑點掉出」醫:勿模仿
一名大陸男子在日本環球影城搭乘雲霄飛車後,竟意外排出了0.5公分的腎結石!專家解釋,雲霄飛車產生的震動與體位變化,可能形成物理性刺激幫助結石排出,但強調這只是小機率的偶然事件。醫師提醒,0.5公分以下的結石雖然自行排出機率較高,但如果表面過於粗糙尖銳,反而可能刮傷尿道,建議民眾切勿模仿,應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以免造成腎功能受損的嚴重後果!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高齡爸爸「精子壞光光」 醫分享權威期刊驚人研究
女性卵子的數量及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尤其在35歲後更為明顯,會導致不孕、流產等風險,因此有了「高齡產婦」等詞彙,但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分享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最新研究,內容指出男性的精子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變異」,導致生出來的孩子自閉症、罹癌風險增加,引起討論。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