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士「源頭打擊」反擊 李喜明:昂貴且缺擊殺鏈、實務上做不到
台灣大學學生社團「國安社」今天(9/09)舉行「兩岸衝突及政府危機決策兵推」,邀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美國前國防部官員胡鎮東、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等參與指導,兵推設計者為安全台灣協會副研究員湯廣正等人,解放軍專家溫約瑟也扮演共軍指揮官角色。由於學生提問用海馬士發射300公里的陸軍短程戰術彈道飛彈「源頭打擊」、反制攻台是否可行,胡鎮東認為源頭打擊是台灣一定要做的,但李喜明坦言「不是源頭打擊擁護者」,因為又貴、排擠其他項目,而且沒有完整擊殺鏈時無法落實打擊效果,也不會「笨到」把重要武器都放在300公里內,台灣要「源頭打擊」,在實務上做不到。
這次由台大學生社團「國家安全與戰略研究社」主辦的「台灣的下一步-兩岸衝突及政府危機決策兵推」,今天晚間在台大第二活動中心登場。這場兵推的基本想定為假想今年4月3日,共軍對臺的「海峽雷霆2025A」聯合演訓「由演轉戰」。中國高層已下令武力進犯臺灣,兩岸無協商談判空間。中國為了對臺動武,宣布臺灣周邊海空域禁飛、禁航,但也導致中國東南數省交通及經濟運作停擺。
這次兵推基本限制為中國對臺作戰至多只能持續21天;臺灣在中國停戰前若作戰意志降為0,即為戰敗,否則即為戰勝。臺灣與中國方內部如何決策及授權,可以自行決定。
而兵推雙方分別由台大學生扮演台灣與雙方政軍高層。台灣大學學生分別扮演總統、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各作戰區指揮官等角色,對抗由解放軍專家溫約瑟扮演的共軍指揮官與政軍隊伍。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美國前國防部官員胡鎮東、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等參與指導,兵推設計者為安全台灣協會副研究員湯廣正主持兵推進程。儘管1小時30分鐘的兵推到開戰第5天沒有最終結果,但此時台灣仍有53%的戰鬥意志,在「推演後回顧」(After Action Review, AAR 或稱訓後回顧)的環節,包括李喜明與胡鎮東等人都對學生認真投入予以肯定,但胡鎮東也提醒學生不能只在意戰鬥戰術上的勝負,而忽略了戰略上的思考。
有學生問到,是否能運用海馬士多管火箭武器系統運用美國售台的陸軍短程彈道飛彈(ATACMS)對進行「源頭打擊」,對此反制的作戰構想,專家們觀點有不同的看法。
前美國國防部中台蒙港事務辦公室高級主任胡鎮東認為,源頭打擊是台灣一定需要做的事情,台灣有海馬士還有雄風地對地飛彈(雄二E),當中國發射第一輪例如東風系列飛彈,大約6分鐘到達台灣,台灣的雷達可以在前10多秒就發現,因此這時台灣就可以發射包括陸軍短程彈道飛彈(ATACMS)等「源頭打擊」的武器反制,2-3分鐘後就到達對岸,讓無法發動第二、第三波飛彈攻擊。
丁樹範則指出,由於ISR系統的工具、數量都比台灣多,因此台灣除了把武器設施機動、地下化之外,還要考慮其他像是launch under attack(遭受攻擊時發射)的概念。儘管這概念是冷戰核彈反制而來,但兩岸即使發生戰爭也不會是核子戰爭,因此台灣若採取遭受攻擊時發射飛彈反制,較不會有道德上的問題。
不過,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直言,「坦白講,我不是源頭打擊擁護者」,從兩大原因分析,包括戰場外與戰場內的問題。首先,源頭打擊很貴,用的資源太多。「共軍的資源比台灣多太多,你打擊他的源頭,他也打擊你的源頭,你認為你會贏嗎?」
李喜明說,源頭打擊「理想上是不錯的,最主要太貴」,貴會造成你把錢花在這上面,排擠其他地方(項目)會變成沒錢 這是戰場外的事情。
李喜明進一步指出,在戰場內的問題,陸軍短程戰術飛彈ATACM 射程300公里,「你認為老共會笨到把源頭(武器)都放在(距離台灣)300公里以內嗎?假設有雄二E增程型之類的遠距武器 ,真正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做出一顆遠程的飛彈,而是有沒有完整的擊殺鏈?」
李喜明認為,要進行「源頭打擊」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擊殺鏈,「你要能夠偵測到敵人在哪裡、追蹤到敵人在哪裡、定位他在哪裡、鎖定他在哪裡。攻擊他在哪裡,攻擊完以後,你才能夠有能力評估我攻擊的效果怎麼樣,我需不需要再攻擊,這在戰場上是一套非常、非常複雜的東西,大概美國是沒有問題,台灣大概是做不到的,做不到。」
李喜明提醒,若沒有辦法完成上述做法,「大概就打到人家平民房屋,如果這這就是你的源頭打擊,然後再製造他們那邊的怨恨,然後再製造別人做一些心理戰宣傳戰。在實務上,我是覺得做不到。」
李喜明也說,當然是可以滿足一種心理上的那一種宣洩,這是這是ok的,但是,比較實際上來講,太難了。因為台海雙方的資源、科技的能力也是通通都不對的,所以,我並不是這方面的擁護者,但支持源頭打擊的人非常多,所以,大家就是相對了解、體諒。
更多太報報導
傳「怕大魔王」喊卡美日台兵推 國防院澄清:調整會期未取消
明年國防支出著重強化韌性 增購攻擊無人機、海馬士多管火箭等武器
遠程火力「海馬士」機動轉移陣地 中部進行戰力保存、模擬接戰射擊
其他人也在看


郝龍斌崩盤真相曝光!一個月掉15%支持 媒體人羅友志揭「四關鍵敗因」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意外掀起內震盪。這場 […]
引新聞 ・ 12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魁!民進「兩期盼一提醒」惹火國民 美女發言人「超嗆4字」回應了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剛出爐,藍營新任魁鄭麗文尚未正式展開布局,就迎來民進的「開場警語」。民進發言人吳崢在選後火...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7 小時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8 小時前
國民主席開票大勢已定?鄭麗文得票率過半一路領先郝龍斌得票33%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於今日進行投開票,根據中央開票資訊顯示,開票結果由候選人鄭麗文一路保持領先。本次選舉人數共有331,145...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舉 陳文茜選前感性表態挺郝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內出現「世代交替」之爭,形勢看好鄭麗文,起步較晚的郝龍斌緊追在後。近來疾病纏身,政治歷練豐富、熟識鄭麗文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昨晚臉書發文,細數郝龍斌的人格特質與優點,感性的表達力挺郝龍斌之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滿鄭麗文當選?趙少康發表千字文:得票數最低、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對於鄭當選似乎仍不接受,他今(19)天表示,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沈榮欽評鄭麗文當選:紅統派崛起是結構必然 洪秀柱當年改費制度埋下禍根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勝出,引發外界對中國介選疑雲的熱議。不過,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指出,外界多半只關注中國介入選舉,卻忽略了讓中國介選能成功的「結構性關鍵」。他認為,紅統派能在今日奪下中國國民主席寶座,早在洪秀柱於 2016 年接任主席時就已註定。 沈榮欽在臉書撰文指出,2016 年朱立倫總統選舉失利辭去主席,由洪秀柱補選當選,成為中國國民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也同時是首位紅統派領袖。洪秀柱當年注意到低收入戶可免繳費的制度,遂於上任兩個月後,即在 5 月 25 日推動修法,將「齡滿 40 年且年滿 70 歲」的免繳規定,放寬至「齡滿 40 年且年滿 65 歲」,以比照公務員退休年齡為由放寬條件。 沈榮欽指出,這項修正案從根本改變了中國國民的員結構,使內人口組成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卻為紅統派創造了長期優勢。2017 年起免繳費員與繳費員比例從 1 比 1 快速擴大至 7 比 3,內高齡選民成為主導主席選舉的關鍵族群。沈榮欽說,吳敦義在隔年參選時曾抗議此制度,但因內既得利益盤根錯節,最終無功而返。 沈榮欽強調,許
新頭殼 ・ 8 小時前
軍系支持成鄭麗文勝選關鍵 蔡育輝:親中路線恐引內分裂
國民主席由鄭麗文當選,台南國民團發言人蔡育輝表示,鄭麗文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路線認同。蔡育輝說,鄭麗文獲前黃復興部員支持當選,路線很明顯往親中靠攏,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的路線認同。蔡育輝強調,自身就是本土派,「我就不支持她!」「反攻大陸是不可能,我們希望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藍營新魁出爐!郝龍斌致賀鄭麗文 籲員「做這事」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全台約有33萬名員可行使權利,由於天氣晴朗,投票率超過5成,意即有逾16.5萬員出門投票。下午4時開票後,候選人鄭麗文的票數一路領先,成功當選下一任主席。稍早,候選人郝龍斌也發話恭喜鄭麗文,並親自致電祝賀,盼所有的員可以支持新任主席,「一起為國民的未來而努力。」
民視 ・ 1 天前
挺鄭麗文有功者一起入主中央 李乾龍將任副主席回鍋秘書長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18日確定由鄭麗文勝出,11月起將上任成為新主席,外界關注鄭團隊中央人事安排,目前已傳出曾任秘書長的先...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國民主席選情冷!郝龍斌本命區北市投票率「不到四成」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當中候選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本命區的台北市投票率並不高,北市國民部初步估計不到4成。國民主席候選人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國民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國大代表蔡志弘,以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根據國民中央部開票統計,4點開票迄今鄭麗文票數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國民選主席:不意外的牛椆內戰爭
[FTNN新聞網]文/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史上最令人看不透的國民主席選舉終於落幕,過程雖然驚濤駭浪,但鄭麗文出線並不意外,在選前聲勢...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鄭麗文沒打通張亞中電話 黃國昌聯繫上了
即時中心/顏一軒、謝宛錚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國民主席之戰中,獲得6萬5122票,得票率為50.15%,順利當選新任主席,不過,她昨(18)日在勝選之夜發表感言時,自曝沒打通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電話,只能透過留言方式致意。對此,民眾主席黃國昌今(19)日受訪時表示,他有向除了前國代蔡志弘以外的其餘5名候選人致意;黃同時盛讚這次國民選舉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民主風範,期許未來能與鄭準主席共推聯合政府的理念。
民視 ・ 13 小時前
影/王世堅開金口:郝龍斌會「從從容容」選上國民主席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候選人郝龍斌引用綠委王世堅爆紅的質詢語,表示他會「從從容容」當選。王世堅今日出席活動,媒體聯訪時對此回應,「從從容容」是郝龍斌的優點,看好郝龍斌當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快訊/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出爐!鄭麗文獲6萬5122票 50.15%得票率勝出
國民主席選舉投票今(18 日)登場,此次主席選舉,有投票權員約33萬人,投票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全台將有383個投票所,而在下午4點後,中央也設置開票中心。稍早,國民主席選監小組召集人、副主席連勝文正式宣布鄭麗文當選,但正式選舉結果還是得依照作業細則規定送至中央選監委員會審定後,由中央委員會公告於國民全球資訊網。選舉結果,鄭麗文共獲得6萬5,122票,以50.15%的得票率當選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合作?鄭麗文稱2026新北市長「必國民」 黃國昌:不會固執己見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國民魁選舉落幕!民眾主席黃國昌昨天不僅送花籃也致電鄭麗文祝賀,還和前主席柯文哲碰面談聯合政府,眼見2026大選在即,參戰新北市長的他更表示明年2/1就要成立競選辦公室,但日前鄭麗文才說新北市長必是國民,過去也批評過柯文哲弊案,為藍白合投下變數,黃國昌則稱本於最大誠意、不會固執己見。明明是幫子弟兵站台,布局新北議員選戰,反倒黃國昌自己成了主角,要參戰新北市長連開設競選辦公室的時間點、也已經想好。民眾主席黃國昌:「我1/30,離開立法院以後,2/1我的競選辦公室,就會正式成立。」新北市長侯友宜:「我們多做少說努力做事,多了解新北市,才能夠創造新北市未來的願景。」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10.12):「我們長期在新北市的執政,歷久不衰,只有國民才有真正治國的能力。」民眾主席黃國昌角逐新北市長,宣布明年2月1日將成立競選辦公室。(圖/民視新聞)國民還有李四川新北最強母雞,2026藍白合是鄭麗文首道考題,但她曾經一度喊該讓就讓,又轉變成新北必是藍營,路線搖擺搖擺不定,而且過去對柯文哲弊案,她是這樣批評。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024.08):「為什麼要第三勢力?,是一股不同於兩大垃圾政治勢力的清流,所以人們對你寄予多高的期待,結果呢,結果你連垃圾都還不如。」民眾主席黃國昌:「其實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為了台灣為了人民,沒有什麼事情放不下,那一頁早就翻過去了,站在台灣民眾的立場,我們就是本於最大的誠意跟善意,但是我們也不會固執己見。」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揆,藍白合動向引發關注。(圖/民視新聞)藍營魁選舉結果一出,黃國昌又是打電話、又送花籃祝福,釋出善意,還透露昨天已經和前主席柯文哲會面,談到聯合政府、會本於最大誠意,但眼看2026大選在即,兩位主席剩沒多少時間培養默契,整合似乎沒有蜜月期。原文出處:合作?鄭麗文稱2026新北市長「必國民」 黃國昌:不會固執己見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網突問「呂秀蓮過世了嗎」!釣出陳水扁親打臉11字真相鄭麗文接國民主席 她獻策綠營「1招」提前布局2028連任趙少康節目批評國民!王鴻薇「臉色大變」畫面全被拍
民視影音 ・ 4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 趙少康: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腿
國民主席選舉昨(18)日結果出爐,鄭麗文以65,122票勝出,確認成為新任魁。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今(19)日po文,強調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腿。」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