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中風?四中全會召開 習近平宣讀工作報告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將審議《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聚焦未來5年經濟發展的「十五五」,與此同時,人事變動與遞補議頗受外界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宣讀工作報告。
綜合中港媒體報導,四中全會主要議程包括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的建議。
前一段時間盛傳已經中風或「被中風」的習近平,從目前官媒發出的書面消息看來,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做工作報告,並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向全會做了說明。
什麼是四中全會?
根據章規定,每屆中央委員會通常召開7次全體會議(即「一中全會」至「七中全會」),因此,四中全會就是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的簡稱,是中國共每屆中央委員會任期內的常規會議之一。
從過往歷史來看,四中全會的議題,通常聚焦「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著眼治理體系、制度建設、中長期規劃,具有承前啟後的戰略意義。
人事替換與遞補
由於本次四中全會召開前,中國國防部剛於17日公布,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衞東、中央軍委委員兼軍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苗華等9人,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籍、軍籍。
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央軍委委員從7人減至4人,政治局委員從24人減至23人,加上過去1年陸續也有10多名中央委員遭查處,外界高度關注本次是否增補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和副主席,研判四中全會至少會遞補12名中委。
什麼是十五五規劃?
「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定調「六個堅持」,包括堅持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中國官媒《新華社》19日發表6000多字長,文章首先說,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5年。
文章接著表示,2026年至2030年,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新華社》強調,中國將通過「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5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兩步走」戰略安排的第一步。「十五五」,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5年,也是踏上新征程後,中央著手制定的第一個5年規劃。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四中全會有大戲?習近平親信落馬 明居正曝「這人」可能挑戰他
四中全會前出大事!何衛東、苗華開除軍籍 習近平親信落馬
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 日媒:國民「對中傾斜更明顯」賴不樂觀
其他人也在看

20屆四中全會料遞補至少12中委 恐創8年來最大規模人事變動
20屆四中全會今天(10/20)在北京開幕,除聚焦規劃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方針,還涉及高層人事。在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等9名上將遭開除籍、軍籍後,港媒指出,過去1年有10多名中央委員「落馬」,預計四中全會將至少遞補12名中央委員。
太報 ・ 12 小時前
二十屆四中全會揭幕 習近平宣讀工作報告
據《央視》報導,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周一(20 日)上午在北京開始登場,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向全會說明《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
鉅亨網 ・ 10 小時前
連小粉紅都要習近平下台?明居正指「暴政必亡」:一情況發生,眾人將毫不猶豫動手
將於本月20日至23日召開第20屆四中全會,然而國防部17日公告,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政治工作部前主任苗華等9人遭開除籍處分,而這9人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嫡系。對此,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表示,中國經濟從結構跟資料各方面觀察皆不樂觀,習近平的領導威信和權力也會因此受到挑戰,但目前無人敢站出來反抗。一旦習近平健康......
風傳媒 ・ 1 天前

黃仁勳將出席APEC 全球AI要角同台2/台日韓企業與川普高球切磋 傳台積電因美中關係婉拒
南韓媒體透露18日包括台灣、日本和南韓的多位企業高層,受邀前往美國佛州海湖莊園,跟美國總統川普一起打高爾夫。這次邀約是由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所提出,南韓媒體指出,台積電雖然也受邀參加,但因中美緊張關係帶來的壓力婉拒出席。
鏡新聞 ・ 9 小時前川普:印度若不停止買俄油 將繼續支付「巨額」關稅
(中央社空軍一號機上1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重申,印度總理莫迪告訴他,印度將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他同時警告,若印度未履行此承諾,將繼續支付「巨額」關稅。
中央社 ・ 8 小時前
「連都幹不出這種骯髒事」 雪羊為氣話道歉:錯誤的愚蠢類比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17日監測堰塞湖形成,交通部公路局當天封閉中橫公路東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宣布封閉園區,不過,知名山林攝影作家「雪羊」痛批,為了燕子口堰塞湖封閉整個國家公園「離譜至極」,甚至於留言處補充「連都幹不出這種骯髒事」,隨即引來熱議,不過,雪羊一再強調是比例原則和程序正義問題,昨(19日)他針對激化留言致歉。
鏡新聞 ・ 8 小時前
「十五五規劃」:習近平「全面主掌中國經濟後第一個五年發展藍圖」的四個看點
BBC中文訪問不同背景的學者及分析人士,剖析領導人習近平如何透過「規劃」回應不同困境,估算對國內外造成什麼影響。
BBC NEWS 中文 ・ 9 小時前十五五的戰略探析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穆迪Zandi:美國經濟最大風險來自股市
MoneyDJ新聞 2025-10-20 06:53:55 賴宏昌 發佈Yahoo財經週日(10月19日)報導,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 10月17日受訪時指出,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美國股市、股價一旦下跌將衝擊高收入族群的消費信心。根據穆迪的預估,收入前10%族群約佔美國總消費支出的一半。 Zandi表示,相較於銀行系統、他對金融市場就沒那麼樂觀,因為估值過高、瀕臨泡沫化。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發布的2025年假期零售調查,整體支出預估將年減10%、所有收入族群都將縮減消費開支。 根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上週四公布的調查結果,55%的AAII受訪會員表示、美國股市整體估值過高。 MarketWatch 10月12日報導,根據Zandi近期進行的一項研究,美國目前已有22個州陷入經濟衰退,加州或紐約州景氣一旦惡化、全美經濟將會跟著溺水。 Fortune.com 10月9日報導,Zandi受訪時表示,紐約州財富與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度相關,加州景氣則是與科技股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有關。 CNBC 10月13日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
Moneydj理財網 ・ 16 小時前
四中全會 20日起在北京召開
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20日上午在北京開始舉行。大陸國家主席、總書記習近平會中代表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說明。
中時財經即時 ・ 8 小時前
鄭麗文稱曾待過綠營「知道怎收拾民進」 吳思瑤犀利反嗆了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國民近日改選主席,獲勝者為前藍委鄭麗文,掀起政壇熱議。外界不僅質疑她的立場過度親中,且媒體更陸續披露,當局公然干預藍營主席選舉、甚至動用龐大資源挺鄭。此外,鄭麗文的極端言論,更連連引發政壇憂慮,例如她之前聲稱,若當選主席,不僅將攻克民進執政的南部縣市,且自己曾出身綠營,「懂得如何收拾民進」。對此,民進立委吳思瑤今(20)怒嗆,鄭根本沒權利、資格,代表民進3個字發言。
民視 ・ 8 小時前
從改革開放到新質生產力!《BBC》分析:中國「5年規劃」如何重塑世界秩序
據《BBC》報導,美國非營利組織「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ASPI)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分析:「西方政策運作遵循選舉周期,而中國的政策制定則以規劃周期為基礎。5年規劃闡明了中國欲實現的目標,指明了領導層期望的發展方向,並...
CTWANT ・ 14 小時前李在明:韓國力求打造全球第4大國防工業
(中央社首爾20日綜合外電報導)韓國總統李在明今天宣布,韓國將於2030年前對國防及航太研究投入「超出預期的預算」,力求打造全球第4大國防工業。
中央社 ・ 7 小時前
從「台獨」到「親中」: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的啟示
55歲的鄭麗文以黑馬姿態當選,這位學運出身、曾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民進員,如今代表著國民的「戰鬥派」和世代交替,以及內「非中華民國派」勢力的崛起,外界也關注其「親中」立場將如何牽動兩岸關係和台灣政治。
BBC NEWS 中文 ・ 8 小時前
趙少康翻車!嗆鄭麗文「令不出中央」被媒體人戳破算計狠打臉
國民主席選舉昨(18)日登場,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勝選,引發外界關注,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在臉書發表選後感想,喊話「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中央」。對此,有位趙少康主持政論節目的忠實觀眾、媒體人在其粉專「文翔政論」發文表示,這句話殺傷力可不小,一句話給民進一把武器,另一把武器是自己握在手上拿來威脅鄭麗文,好像如果不聽話就要帶頭造反。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 桃園市34處積淹水多已排除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0日電)桃園市水務局表示,受東北季風及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共伴影響,桃園市從昨晚下雨,大小積淹水點合計34處,多在沿海4區內,以雜物阻塞及短時強降雨所致,目前積淹水情形已排除。
中央社 ・ 8 小時前
痰液堆積不是小問題!醫:新一代祛痰藥物成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 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 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
健康醫療網 ・ 13 小時前
食物香脆背後的「毒」 研究揭高溫烹飪的「焦化」恐誘發失智與心臟病
根據《unilad》報導,美國與德國多個研究機構分析不同烹調方式對人體的影響。核心是「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當糖與蛋白在乾燥高溫下反應,讓食物更香、上色、酥脆;但同時產生「終末期糖化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這些分子在體內代謝不易,...
CTWANT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