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獨」到「親中」: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的啟示
中國國民主席改選落幕,55歲的鄭麗文以黑馬姿態擊敗郝龍斌當選,成為洪秀柱後第二位獲全國員投票選出的女性主席。鄭麗文的勝選被視為國民內部路線出現重大轉折。
這位曾參與學運、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民進員,如今代表國民內主張改革與世代交替的「戰鬥派」。她在兩岸立場上強調「中國認同」,選戰期間曾被批評為「親中」、「紅統」,引發內外高度關注。
選前包括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等多位地方首長皆表態支持穩健派代表郝龍斌,鄭麗文的勝選被外界解讀為內「非中華民國派」勢力的崛起,挑戰國民長期以來的路線與權力結構。
鄭麗文當選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提及「推進國家統一」。她的回應引起各界解讀,外界關注她上任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以及是否能整合內派系,帶領國民迎戰2026年地方選舉與2028年總統大選。
上任後會延續「親中」路線嗎?
在上周六(10月18日)進行的國民主席改選,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65122票當選,得票率50.15%,比排第二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多14.3%。
鄭麗文的出線引發台灣政壇高度關注。多位學者指出,她主張內改革與世代交替,為國民注入一股「破舊立新」的能量,其對抗民進的戰鬥形象有望帶動內團結,但也象徵內長期隱伏的路線衝突浮上檯面。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泉忠投書媒體指出,鄭麗文是國民首位非建制派(亦稱「非中華民國派」)出身的主席,其政治論述高度意識形態化,強調「中國認同」,其更為「親中」的鮮明立場與對手郝龍斌所代表的「兩岸穩健派」明顯區隔,內將迎來「艱巨的路線之爭」。
選前包括蔣萬安、侯友宜等多位地方首長皆表態支持郝龍斌。
鄭麗文的兩岸立場在選舉期間即備受討論,她選前曾說台灣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主張恢復與中國大陸的制度性對話,「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也表示若當選主席願與習近平見面,「不要說見一次,見一百次都願意」。
外界因此格外關注北京對此次選舉結果的表態。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賀電指出,多年來兩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成效積極」。他期望兩深化合作交流,「推進國家統一」。
鄭麗文覆電感謝習近平,表示「海峽兩岸於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她同意兩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她認為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為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
鄭麗文勝選後也向國際承諾,國民未來對外關係將秉持對等、尊重、互惠原則,堅持三大方向: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不成地緣政治犧牲品、積極為區域和平努力。
台灣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教授分析,中央總書記向國民主席發賀電並非首例,早在2021年朱立倫當選時,習近平也曾以賀信形式表達「在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共同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立場。
然而,相較於朱立倫時期「台海情勢複雜且嚴峻」的警示語氣,此次鄭麗文所收到的賀電顯得更為積極與親切,字句中強調「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甚至提及「推進國家統一」,使外界格外關注其中的政治訊號。
至於鄭麗文的回覆,李忠憲認為她未設防線,顯得立場更為親中,使得「習鄭關係在媒體眼中被放大為一種『親密』的象徵」。
他也指出,鄭麗文不再以「統一」為口號,而以對話、理性、務實作為包裝,打造出一種國際社會可以接受的「溫和版親中」形象,對北京而言也能降低對台「統戰」的成本,成為北京「政策輸入」的新管道。
「鄭麗文比立法院長韓國瑜更懂得包裝,比朱立倫更懂得權衡,是一位可被國際社會接受、卻又對北京有用的『理性親中』代表。」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則對BBC中文分析,雖然鄭麗文在選舉過程中展現出對北京友好的姿態,但她應該清楚台灣主流民意對「親中」的警覺性仍然強烈, 因此預期她上任後會採取「語言上和緩、政策上穩健的方式來經營兩岸議題」,延續「交流而不附和」的路線,口頭上維持善意,實際上避免過度靠攏中國。
「她若要帶領國民回到主流政治舞台,勢必要在論述上調整,作為主席她需要淡化『統一』相關語言,強調和平、穩定、交流,以避免引發中間選民疑慮,這樣的調整不僅是戰術考量,也是國民在未來選舉中生存的必要。」
「綠轉藍」爭議人物,為何獲勝?
鄭麗文這次擊敗郝龍斌當選,外界都好奇這位「非典型國民員」,為何能大勝傳統藍營政治人物。
她在雲林出生、台南長大,是外省二代,就讀台大法律系期間參與野百合學運,曾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她畢業後加入民進,代表該於1996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即是依中華民國憲法設立的民意職位,負責選舉總統、副總統、修改憲法及罷免元首,她也曾任民進青年部副主任等職。
但在2002年,她因批評時任衛生署代署長塗醒哲涉嫌「舔耳案」,因不符事實,違反內「不得亂發言」規定遭民進停權,鄭麗文後來稱因「理念不合」退。
離開民進後,2004年泛藍陣營在凱道集結抗議總統大選選舉不公,鄭麗文擔任主持人被視為正式挺藍,2005年正式「綠轉藍」獲時任國民主席連戰延攬加入國民,隨後擔任國民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發言人等職務,也擔任過不分區立委及行政院發言人,因口才及組織能力有「藍營最強辯手」的稱號。
台灣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對BBC中文說,鄭麗文的背景能更了解民進,從而「凝聚泛藍和中間選民」。她優於其他候選人是在於她更加「戰鬥」,這是國民員期待的,反映了國民員的危機感,「失去中央政權已經12年,希望能重返執政」。
鄭麗文選舉期間積極提出革新內制度,例如要找回長期未參與務的年輕員,鼓勵新世代參與決策,這讓她在年輕員間支持度高,並獲軍系與部分地方議會支持。選舉期間,曾獲國民前黃復興部主委季麟連、桃園市議長邱奕勝等人支持。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向BBC中文分析,鄭麗文勝選代表國民內希望改革的聲音,「年青人覺得國民太老派,但鄭麗文比較敢衝撞」,這個結果反映世代交替、穩健過渡的一個選擇,「應該有助於國民拓展年青人的選票」。
候選人郝龍斌與趙少康曾公開指控介選,意指鄭麗文是「同路人」。翁履中對BBC中文表示,有關議題在選前被大幅渲染,反而產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應,「許多國民員對於這類外部干預與『抹紅式』指控反感,激發了內部團結心理」。
其形象塑造也是關鍵之一,台灣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向BBC中文說,鄭麗文懂得以「開放、理性」的語言包裝自己,使她在國際媒體面前顯得「兼具理智與現代感,與傳統藍營僵化、守舊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鄭麗文獲過半數支持當選,但整體投票率遠低於上一屆,只有不足四成。比對近年國民主席得票數,鄭麗文也是最低,較得票率不過半的朱立倫還要少兩萬多票。
翁履中認為這反映了員的冷感與無力感,「選舉過程中內部爭議不斷,讓員選擇觀望」。劉必榮則引述國民員朋友分享,指他們感到陷入兩難,因為鄭麗文及郝龍斌都有支持的理由,「每一個員投票都要算好幾步,第一個錢的問題、第二個藍白合、第三個大陸問題、第四個選舉能否選贏的問題,各有利弊,所以大家不知道怎麼選,大概就沒有選」。
能否改革國民和團結派系?
當選後,鄭麗文發表勝利感言說,「國民會努力成為第一大,在我任內完成2028年完全執政的政輪替,還有兩岸共榮共和,這是我最重要的使命」。
林泉忠投書指出,鄭麗文更為親中的立場,在此次選舉獲得國民內軍系與黃復興系統的支持,但可能失去與與中間選民對話的空間,選後新任中央如何與原建制派整合,將是鄭麗文上任後的首要挑戰。
73歲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選戰期間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強調「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呼籲中國大陸正視並尊重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象徵內穩健派的集結。
劉嘉薇教授分析,鄭麗文標誌著對抗民進的大旗,將有助於國民內部改革和派系團結,「因為內有共同的目標,就是下架民進,重返執政」。
鄭麗文選後「用最深的誠意」向民進說,台灣不能再內耗,不要在自己內部找敵人,要把台灣的政政治從惡鬥、內耗拉回正軌,期望民進不要再仇恨、撕裂,不要再打「仇中牌」。
身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並未發文恭賀鄭麗文當選,僅送花籃致意。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期望朝野政領袖「共同目標都能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民進發言人吳崢也說,希望國民「將台灣利益置於政之上」,共同面對當前的國安挑戰。
至於國民內的聲音,這次選舉過程中因為傳出「介選風波」,候選人一度激烈互打,內擔心影響日後團結。選舉結果出爐後,屈居第二及三名的郝龍斌及羅智強也都祝賀鄭麗文。
郝龍斌說「希望未來要放下這次選舉中的紛擾以團結,共同為國民的未來奮鬥」。羅智強同樣表示,「選舉結束就是團結的開始」,相信國民在鄭麗文的帶領下會開創新局,「打贏2026及2028大選」。
現任國民主席朱立倫也祝賀鄭麗文,說即將到來的「九合一」及總統大選是大家最關注的,他希望國民團結、讓國民更強。
鄭麗文曾提出國民要走向集體領導,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認為,她是以什麼方式、被納入的人是有多大決策權,「這些都會決定未來鄭麗文能否團結各個山頭,未來國民能否繼續整體作戰」。
短期而言,學者李忠憲認為國民的派系衝突會緩和,因為鄭麗文擅長透過資源與位置的再分配換取支持,「然而這種『和諧』的背後並非真正的改革,而是『資源再分割』的延續」,長遠來說只是將國民從「理念共同體」進一步轉化為「權力交換所」。
李忠憲續分析,這種作法會使內改革不再關乎方向與信念,而是誰能分得更多政治利益,恐導致國民失去公共性與道德說服力,因為「政不是為了特定派系、利益集團或個人升官而存在」,未來能否在社會中獲得價值認同成疑。
劉必榮則指出,很多地方派系其實是支持郝龍斌,因為他代表穩定、可預測、不會有積極變化,所以鄭麗文擔任主席後,將要整合這些地方勢力。但鄭麗文當選勢必把中央部年輕化,而競選地方選舉方面因資源有限,就會出現分配的問題。
「本來鄭麗文上來,可能一些年青人覺得有機會到我來競選了,但跟民眾合作過程中又要讓一些(地方席位)位置給他們,原本給年青人的變成給民眾了,是否這樣?」
國民預料11月才進行新舊任主席交接,劉必榮提醒在藍營選舉的時候,民進很多準備參選地方選舉的候選人「隊已經站好」,但國民還要整理團隊、跟民眾討論如何合作和提名等,「等一切搞定都明年了」,「這個時候再搞個分裂就完蛋了」。
對藍白合作的影響
下一步主席要帶領籌備選舉,除了兩岸論述會影響選情,在明年地方選舉國民與民眾兩個在野,如何協調提名與資源分配,也是對鄭麗文的考驗。
在鄭麗文當選當晚,民眾隨即發布新聞稿,主席黃國昌表示,台灣民眾致力推動「聯合政府」,透過跨派力量打破民進「一專擅之僵局」,期待未來民眾與國民在政策與理念上持續深化交流,逐步累積互信,「建立聯合治理典範」。
鄭麗文也感謝黃國昌,表示知道社會有多麼高的期待,一定要用最大誠意與決心,完成在野團結,「為台灣撥亂反正」。
事實上,鄭麗文早在當選前已組成「外在野大聯盟」,說要連結所有統治者、執政之外的聲音,發揮制衡力量。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支持民眾的網紅「館長」陳之漢等也是發起人之一,被視為要整合藍白勢力。
如今鄭麗文成功當選國民主席,左正東分析藍白合要成功,不只主席願意促成合作,還有的基層群眾能否接受,「特別涉及可能要禮讓的選區裡原本準備參選的候選人」,以及未來組成政府的行政部門職位分配。
「這些需要是主事者本身有協調內各個山頭的威望」,左正東認為目前鄭麗文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要視乎她這一年的各項表現。
翁履中認為,鄭麗文擅於運用媒體的能力,能讓藍白對話透過媒體產生合作氣氛,但要讓「藍白合」更順利,地方選舉願意配合多少民眾的要求,會是民眾對鄭麗文是否有合作誠意的觀察指標。
據國民規劃,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後,將於10月21日公告主席當選名單,並翌日將主席選舉結果陳報中常會核備,11月1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進行新舊任主席交接。
其他人也在看


賴清德:和平不能有幻想 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不可能得到和平
年度僑務委員會議今天(20日)開幕,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和平固然要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不可能靠一紙和平協議就得到和平」;所謂九二共識、接受一中原則就可得到和平,「這是不可能的事」。政府將持續強化國防力量,讓國防產業在供應鏈占有一席之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5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感言 明確闡明國民未來路線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昨天在中央發表當選感言,明確闡述未來國民的對外關係路線,他說,中國國民未來的對內外關係,一定秉持著對等、尊重、互惠的原則,我們絕對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
自立晚報 ・ 1 天前
趙少康節目批評國民!王鴻薇「臉色大變」畫面全被拍
政治中心/楊佩怡報導國民主席選舉昨(18)日宣告落幕,確定由前藍委鄭麗文當選;其中,戰鬥藍精神領袖、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因先前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當主席,加上選舉期間指控中國網軍介選,使外界相當關心他的看法。就有網友挖出趙少康16日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上怒吼:「以後民進說介選,藍營沒話講」,然而鏡頭卻拍到在場嘉賓無人在聽,且自家立委王鴻薇的微妙表情更是被特寫,畫面曝光後,再度引發網友熱議。
民視 ・ 1 天前
人生最愛的「商業書」曝光 比爾蓋茲:巴菲特借我的那本
根據《Benzinga》報導,這本讓他念念不忘的作品,是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於1969年出版的《Business Adventures(商業冒險)》,裡面有收錄12篇來自《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商業長篇報導集。比爾蓋茲最早聽聞這本書,是在1991年首次與巴菲特(Warren Buffett)...
CTWANT ・ 12 小時前
鄭麗文不排除與習近平會面! 王婉諭憂台民主危機:希望她只是逢場作戲
鄭麗文當選新一任國民主席,連習近平都發來賀電「期望兩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推進國家統一。」鄭麗文回應,不排除赴中,與習近平會面,此消息曝光引發熱議。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今(20)日po文,指不再「謀」統一了,而是明確寫出「推進」統一。「從『規劃』走向『行動』,這封賀電的文字,絕對是有意義的。」王婉諭認為,現在是台灣民主的危機,「我仍希望,她(鄭麗文)只是逢場作戲」。
鏡週刊Mirror Media ・ 8 小時前市長候選人曼達尼喊凍結房租 房東急賣穩租房
隨著紐約市租金近年來持續攀升,租金凍結政策備受選民青睞,也一路將進步派政客曼達尼(Zohran Mamdani)推到距市...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美軍再襲哥倫比亞反叛組織船隻 川普宣布將加徵關稅
(中央社華盛頓1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今天宣布再次對一艘據稱載運毒品的船隻發動攻擊,這次攻擊疑為哥倫比亞左翼叛亂組織的船隻,顯示美軍在南美洲沿岸的軍事行動有擴大趨勢。
中央社 ・ 12 小時前紐約州籲停用計時測驗以「減輕學生焦慮」 數學教學指南挨批
紐約州教育廳日前推出新版數學教學指南,其中建議教師停止以計時測驗評估學生解題速度,理由是「會造成學生焦慮」。教學指南還指...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

光復鄉水溝蓋遺失疑被偷 季連成怒:勿發災難財 最重可處無期徒刑
花蓮光復鄉上月23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災,經過半個月努力,市區約40公尺長的側溝完成清淤,沒想到近日卻傳出多處側溝蓋...
聯合新聞網 ・ 11 小時前
中國軍中反腐大動作:何衛東、苗華等9人被開除軍籍籍
落馬的9人中,何衛東曾是軍界的第二把手,官至軍委副主席。苗華曾任軍委5人委員會的委員、政治部主任。他們均被移送軍事檢察機關。
德國之聲 ・ 11 小時前
國民要大開倒車!民進緊急警報:「反年改」又回來了!
緊急警報:「反年改」又回來了!民主進步今(20)天一早在臉書發文,國民立委翁曉玲先前預告,本會期將優先推動公教年金「停砍」法案。今天就要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正草案。一句話解釋,就是反年改又來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羅浮宮驚天竊案疑有內鬼!4嫌喬裝工人破窗而入 「9件王室珍寶」7分鐘全搬光光
據法國月刊藝術雜誌《Beaux-Arts》的報導,10月19日上午9時30分至9時40分之間,4名身穿黃色反光背心、頭戴安全帽的男子,從停在密特朗碼頭(Quai François-Mitterrand)的1輛貨車中展開行動。他們在眾目睽睽下透過雲梯車,直通阿波羅長廊窗戶,這是珍藏法國王室珠寶的名廳,...
CTWANT ・ 12 小時前
沒中風?四中全會召開 習近平宣讀工作報告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將審議《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聚焦未來5年經濟發展...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喬任梁爆遭虐殺!「觀禮名單」驚見多位一線頂級藝人 熟面孔震撼曝光
繼中國男星于朦朧於今年9月墜樓離世後,多項疑點讓大眾認為案件並不單純,進而翻出當年中國男星喬任梁於2016年9月離世的各種疑點,雖然官方說法為「長期憂鬱症輕生」,但隨著網路流言不斷、甚至爆出「虐殺現場大咖名單」,讓該案各種疑點再度被擺上檯面。林宜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90歲北大教授父突發心梗去世 王丹悲發訃告「無法給父母送終是極大遺憾」
中國知名學運領袖、民運人士王丹自從1998年後開始流亡海外,今(20日)透過社群媒體發布訃告,指出父親王憲曾在昨天深夜突發心梗,今天凌晨過世,享壽90歲,他的父親自從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畢業後就留校任職,直到退休,而且始終支持自己的政治選擇,「無法給自己的父母送終,當然是人生中極大的遺憾和悲哀」。但是王丹轉念一想,「有這樣的父母,我又是無比幸福的。」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3 小時前
趙少康喊「消除親中力量」 陳文茜5點分析
[NOWnews今日新聞]前立委鄭麗文日前成為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女性國民魁。事實上,藍營主席改選前,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就質疑「中國介選」,他昨(19)日更發文喊話新魁,應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對此,...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