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歐洲對俄羅斯制裁為何總是失效?
楊聰榮/ESG碳減量聯盟理事長,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自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已陸續推出十八輪制裁,涵蓋金融、能源、科技等多個領域,目標是削弱俄羅斯經濟與戰爭能力。然而截至 2025 年,制裁不僅未達預期,反而暴露出結構性缺陷與執行漏洞。俄羅斯依舊維持穩定的出口與軍事供應,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未見停歇。這場制裁行動的失效,不只是歐洲的外交困境,更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深層警示。特別對於仍依賴俄油原料的台灣企業而言,警鐘已然敲響。
歐洲的制裁之所以無效,關鍵在於制度設計的不完整與執行力不足。歐盟雖於 2025年7月推出新的石油價格上限措施,但G7機制至今形同虛設。俄羅斯透過所謂的「影子艦隊」(shadow fleet),使用老舊且未投保的油輪,成功繞過西方監管體系,將石油出口至亞洲與中東市場,實際售價往往高於設定上限。制裁缺乏全球一致性,使俄羅斯能輕易找到替代買家。許多非西方國家未加入制裁陣營,使得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收入僅小幅下降,國家財政仍可支撐戰爭開支。經濟學者早已指出,沒有全面執行與全球協調的制裁,終究只是政治表態,而非有效手段。
歐盟內部的分歧與能源依賴,更進一步削弱了制裁的咬合力。以匈牙利為首的成員國長期反對加強制裁,導致歐盟在多次高峰會上陷入決策僵局。2025 年 3 月會議上,匈牙利甚至拒簽挺烏聲明,使歐盟必須採取妥協路線。這種內部分裂讓歐盟政策步伐遲緩,也讓俄羅斯有更多喘息空間。更現實的是,歐洲至今仍未完全擺脫對俄能源的依賴。雖然歐盟宣稱「去俄化」,但許多俄羅斯石油經印度、土耳其等轉口國重新包裝後,仍流入歐洲市場。即使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 8 月警告可能推出第十九輪制裁,專家普遍認為這只是重複過去的失敗模式。正如愛因斯坦所言:「瘋狂,就是一再做同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結果。」俄羅斯則透過與中國、伊朗等國的技術合作與供應替代,逐步重建其產業鏈,使戰爭經濟維持穩定運作。
這場制裁的破口同時揭示全球供應鏈的連鎖風險,台灣並非置身事外。根據 2025 年上半年資料,台灣已成為俄羅斯石腦油(naphtha)最大進口國之一,總額達 13 億美元。石腦油是石化產業的重要原料,而台塑集團被點名為主要進口商,進口量高達 190 萬噸,部分甚至可能再出口至其他市場。這樣的行為雖未必違法,卻在客觀上削弱了國際制裁效力,也可能讓台灣陷入美國及其盟友的「二次制裁」風險。美國總統在今年 9 月明確要求各盟國嚴格執行石油禁令。當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仍延續高能源依賴的生產模式時,勢必得重新評估成本、道德與戰略風險之間的平衡。
歐洲制裁的失敗並非源於缺乏政治意志,而是因為執行不力、制度分裂與全球協調不足。這場經驗對台灣具有直接啟示:若企業仍以短期成本為優先、忽視地緣政治風險,最終可能付出更高代價。台塑事件提醒我們,經濟決策不只是市場判斷,更是國際政治的一環。台灣若要維持道德立場與產業競爭力,政府應強化能源監管、完善貿易透明機制,企業則應逐步減少對高風險來源的依賴。當歐洲仍在補破網之際,台灣不應再重演同樣的錯誤。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宋國誠專欄:世界處於民主退化中─我對未來世局的看法(10之2)
紀永添專欄:紐澳軍團重出江湖 能補強第一島鏈的弱點嗎?
翁履中專欄:抗中想獲支持 台灣先要有向美國據理力爭的勇氣
其他人也在看

買太多俄國輕油遭點名!龔明鑫:與台塑化溝通不簽新約獲正面回應
[Newtalk新聞] 俄羅斯侵犯烏克蘭持續超過3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俄軍至今仍不斷對烏克蘭各地發動空襲,造成平民死傷。外界關切台塑化持續購買俄羅斯石腦油(輕油),經濟部已與台塑化溝通,廠商表達願意配合歐盟規定後續進度。經濟部長龔明鑫9日表示,台塑化舊約已快告一段落,也和業者溝通先不要簽新約,以符合歐盟相關規範,並獲其正面回應。 台灣遭點名是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台灣進口高達190萬噸的俄羅斯石腦油,總價值高達13億美元(約新台幣396億元),這與2022年全年僅57.4萬噸的進口量相比,平均每月進口量激增6倍。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石腦油是台灣石化產業鏈的關鍵起點,用於生產塑膠、化纖,更是半導體製造中高階光阻劑等精密化學品的重要原料,這種對單一來源的極度依賴正衝擊台灣的經濟韌性。台灣每年有95%的能源仰賴進口,俄羅斯已取代阿聯和印度,成為台灣石腦油最重要的供應商,更加劇這種結構性風險,台灣企業的採購行為也面臨國際壓力和潛在的制裁風險。 對於經濟部是否維持「道德勸說」或者考慮強制規範廠商不得進口俄羅斯輕油,龔明鑫9日下
新頭殼 ・ 1 天前
鏡評/盧特尼克的夢話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電視專訪中放話「台美晶片五五分」的產能目標,立刻引起海嘯般的口水戰。不過,台灣政府談判代表鄭麗君直言我方從未提出這項承諾,也絕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而台積電股價則不受威脅照樣上漲。
鏡報 ・ 3 小時前
人物側寫》記住他的名字!國王驚奇菜鳥熊祥泰首秀驚艷全場 主帥透露緣分
TPBL新北國王休賽季經歷不小的變動,團隊迎來「後林書豪時代」,新任主帥約翰在首戰就大膽起用新血,除旅外好手林彥廷外,來自夏威夷的前鋒熊祥泰初登場展現不俗膽識,攻下12分在本土球員中僅次一哥林書緯。熊祥泰今首節就獲得上場機會,第二節連飆2記三分球向新莊體育館球迷自我介紹,該節獨拿8分,他表示,「投進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台鐵便當大縮水?乘客控漲價還變少「別人吃排他吃骨」 官方回應了
旅客搭乘台鐵時,幾乎都會順帶點一個排骨便當,60元有1肉3菜,CP值高,更多人習慣吃一個復古味,儘管近年來不敵通膨壓力,調漲至80元,仍是旅客首選。但近日有乘客不滿,痛批漲價就算了,排骨卻大縮水,面對控訴台鐵官方緊急出面解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美國「鬧鬼小鎮」居民離奇死亡 遭徹底廢棄禁止進入
根據外媒的報導,達德利鎮始建於18世紀40年代,最初由一個名為達德利(Dudleys)的家庭定居於此,鎮址位於被稱為「黑暗入口森林」的山谷中。19世紀初,鎮上開始以農業為主,但隨著土地貧瘠與疾病蔓延,居民紛紛外遷。歷史記載顯示,搬入小鎮的納撒尼爾卡特(Nathaniel Carter...
CTWANT ・ 1 小時前
愛吃白飯、麵條?專家警告:血壓恐像雲霄飛車 改吃「這3種主食」更穩定
你是不是每餐還是離不開白飯、麵條、白麵包?雖然這些主食吃起來很療癒,卻常常讓你的血壓「上上下下」,像在坐雲霄飛車。其實,這些精製澱粉不只升糖快,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還可能提高代謝症候群與高血壓風險! 高升糖指數 與代謝、血壓息息相關 根據《Cereal Foods World》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高升糖指數的精製澱粉與代謝症候群和高血壓息息相關;相對地,富含纖維的全穀類食物,像是藜麥、糙米,則對穩定血壓有明顯益處。想遠離高血壓,不是少吃,而是要「換得聰明」! 那該怎麼換? 快看這些高血壓友善主食選擇 1、藜麥(Quinoa):小小一顆藜麥,卻藏著大大的營養!它富含鉀、鎂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血管放鬆與排鈉降壓。根據《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6年研究,全穀類飲食能顯著降低舒張壓(約-5.8 mmHg),對於體重偏高的族群特別有益。2、糙米(Brown Rice):別再小看這粒「褐色米」,它比白飯更耐嚼,升糖指數也低。攝取糙米能減少餐後血糖波動,減少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穩定血壓。根據《FASEB Journal》2014年的研究,全穀類比精製穀類更
常春月刊 ・ 47 分鐘前
女網友誘騙18歲少年發生關係 事後坦承巨大祕密!他噁心乾嘔
據《METRO》報導,沃特金自我認同為女性,而她跟18歲少年在住宅共度一夜,2人在社群平台 Snapchat上認識。沃特金當時跟男方說,因為月經來,所以他不能觸碰腰部以下部位,隨後2人發生關係,事後她傳訊息給男子,稱自己有秘密,她出生時是一名男性,少年感到噁心並開始乾嘔。...
CTWANT ・ 55 分鐘前
影/國民主席辯論會最終場 蔡正元拋「舔共跪美」提問全給90分
國民主席選舉辯論會11日在中天電視台舉行最終場,5位候選人張亞中、蔡志弘、羅智強、郝龍斌、鄭麗文齊聚一堂。前立委蔡正元在「犀利提問」環節中,拋出「不舔共」與「不跪美」的界限問題,引發關注。蔡正元評5位候選人的答案,認為郝龍斌從個人角度詮釋這議題的表現不錯。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災民咳出「混雜泥沙的痰」!醫:嚴重度恐比SARS更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重創光復鄉,一名62歲災民在洪水中多次遭泥流沖擊,送醫後除了左腳外傷,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更發現他咳出的濃痰中混雜泥沙細石,立即以支氣管鏡為其進行肺部「清淤」治療。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北漂小資女曝省錢招數 同事跟風慘挨罵 她也不敢了
北部工作機會較多,外縣市民眾為了工作來台租房子,高物價加上房租讓不少人只能省錢度日。一名女網友表示,她平常為了省錢都會在公司裝水回家喝,結果聽說其他樓層有人因此被罵,全公司飲水機更貼上「勿濫用水資源」的公告,讓她很傻眼。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人物側寫》從3月的淚水到10月的光芒 朗希在季後賽締造日本第1紀錄
今年1月追隨前輩大谷翔平、山本由伸腳步,23歲的佐佐木朗希頂著「令和怪物」盛名加盟洛杉磯道奇隊,但他在大聯盟的起步並不順遂,除了在東京海外賽初登板3局就曝露5次保送的控球不穩,3月底回到道奇主場的首秀僅投1.2局就退場,場下的沮喪神情更引來熱烈討論:「那是淚水嗎?」如今的朗希在季後賽舞台發光,他今天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與立院正副院長「饅頭論政」 郝龍斌:昔與江啟臣選魁絕不惡意攻擊
即時中心/顏一軒、李美妍報導國民主席即將在10月18日改選,11月1日第22屆全代會中進行交接,候選人郝龍斌昨(11)日晚間釋出一段與立法院正副院長韓國瑜、江啟臣「饅頭論政」的畫面。郝龍斌表示,他跟江啟臣回憶起2020年參與主席補選的往事,雖然選戰偶有火花,但兩人絕對不用惡意攻擊,所以一直都是好朋友。
民視 ・ 28 分鐘前
不只能控糖!GIP/GLP-1藥物助減重、護心血管,研究證實降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
現代人飲食西化、久坐少動,讓「三高」與肥胖成為常見的健康隱憂。長期下來,不僅增加代謝症候群,還可能演變成心肌梗塞、中風等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醫界近年出現重大突破!GIP/GLP-1藥物 不僅能有效降血糖,還能幫助減重,甚至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成為守護心臟的新利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凌旺業指出,過去大家以為GLP-1藥物只適合糖尿病患者,但近年大型國際研究顯示,它的保護力遠超想像。 例如,2023年公布的 SELECT研究 發現,每週施打一次GLP-1藥物 semaglutide 的患者,平均體重減輕超過 10%,同時 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 20%,包含心肌梗塞與中風。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參與者大多沒有糖尿病,代表GLP-1藥物的好處並不侷限於糖友。 另一項 SURPASS-CVOT試驗 也證實,雙效藥物 tirzepatide(GIP/GLP-1雙重機制),在控糖、減重與心血管保護上都展現亮眼成效,與已驗證的GLP-1藥物相比毫不遜色。 這類藥物為什麼能護心?凌旺業解釋,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外,它們還能: *減少體脂肪 *改善血脂 *降低血管發炎 多重作用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83歲拜登抗癌中!罹患攝護腺癌 最新治療曝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前總統拜登(JoeBiden)在今年5月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aggressiveprostatecancer)。最新報導指出,拜登的發言人表示,拜登已經開始接受放...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產經解析-中國股市五大潛藏投資亮點
在近期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之際,中國股票值得投資人重新審視。儘管面臨貿易壓力與經濟挑戰,中國股市似乎正展現韌性。截至9月25日,MSCI中國指數(以美元計)年初至今上漲31.7%,MSCI新興市場指數(其中中國占比約29%)同期也上揚28.1%。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財劃法衝擊》原住民族教育明年預算占比達標 補助地方減列億元
依「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中央政府應寬列預算專款辦理原住民族教育,其比率合計不得少於中央教育主管機關預算總額1.9%,教育部和原民會共商相關預算編列,明(2026)年度原住民族教育預算總經費,教育部編列44億7045萬9000元,原民會編列22億8806萬2000元,共編列67億5852萬1000元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共軍封鎖兵推 限電7成 全台能源可撐1年
華府智庫日前兵推中國封鎖,台灣天然氣存量11天耗盡成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案,一旦國安危機頒布緊急命令,可以限電7成,僅保留3成民生與基本民生產業用電。如此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可拉到30天以上,加上煤炭、綠電、水力發電,評估島內能源存量可支應供電1年,並無外媒推估緊張。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
世界最長名字男現身!名字有2253個字創紀錄 打贏官司才准登記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的報導,勞倫斯起心動念想成為紀錄保持者,於是從頭到尾翻讀《金氏世界紀錄》,尋找能挑戰的項目。他說「我一直對那些古怪又特別的紀錄著迷,很想成為其中一員。我能做的,就是把名字加得比當時的保持人還多。」勞倫斯出生於紐西蘭(New Zealand),後以...
CTWANT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