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不會崩「只會修正15%」? 他嘆太殘酷:血本無歸還倒貼
市場對房價走勢的觀點多元,近期有專家預估不會崩盤,還斷言只會修正10%到15%,這項說法令購屋族感到不開心,就有民眾質疑上述觀點「不切實際」,並且試算以貸款85%購屋,倘若遇到房價下修15%,不僅頭期款血本無歸,甚至還得倒貼仲介費與稅費,對此房地產部落客「賣厝阿明」直言,購屋族面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困境,正是當前預售屋市場最真實的寫照。
預售屋買家困境
阿明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根據房產業者試算,如果購買2000萬元的預售屋,貸款85%即1700萬元,自備款300萬元,當房價下跌15%,房屋價值僅剩1700萬元,此時若因個人財務壓力必須出售,不僅300萬元自備款全數蒸發,還需負擔約4%的仲介服務費(約68萬元)與相關稅費,總損失逼近400萬元,可見網友的擔憂其來有自,「這種『資產變負債』的狀況,正是預售屋買家最恐懼的噩夢。」
根據阿明說法,這波房市調整恰好碰上全球升息循環與經濟放緩的雙重壓力,許多在2023~2024年房市高點進場的預售屋買家,正面臨交屋前的資金壓力測試,當寬限期結束本利攤還的壓力湧現,一旦加上房價修正,恐將引發一波「獲利了結變停損出場」的賣壓。
市場專家盲點
阿明指出,專家們提出房價溫和修正的預測,建立在幾個關鍵假設,分別是低違約率、剛性需求支撐、建商惜售,但這些假設面臨挑戰,包括銀行業者統計顯示,2024下半年以來預售屋貸款的延滯率已出現微幅上升,雖然整體數字仍在可控範圍,但個案性的財務壓力正在累積。
根據他的說法,這波預售屋買家中有相當比例是投資客與首購族,投資客著眼於預售期間的槓桿操作,首購族則是被新青安貸款吸引進場,當市場反轉向下,這兩類族群的風險承受能力最為脆弱,可能成為市場最先鬆動的環節。
歷史教訓與當前差異
阿明提到,對比2016-2018年的房市修正,當時主要是投資客退場與供給過剩導致價格調整,反觀當前環境更加複雜,包括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央行持續升息、打炒房政策發酵,以及營建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一種「成本撐住房價,但需求無力承接」的僵局。
他還引述房產業者說法,部分重劃區已出現投資客「平轉」求售的案例,只是數量尚未形成氣候,但若市場信心持續疲弱,這些個案可能如滾雪球般擴大,最終恐衝擊整體價格體系。
政策面的兩難
阿明指出,政府部門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要維持金融穩定,避免房市硬著陸,另一方面又要實現居住正義,讓房價回歸合理水準,這種「既要又不要」的政策矛盾讓市場陷入不確定性,儘管央行近期頻頻示警,並要求銀行嚴控貸款成數與寬限期,但預警措施能否抵擋市場趨勢仍待觀察。
他總結表示,部分專家對房價提出10~15%修正預測,或許是基於總體經濟模型的理性推估,但對個別預售屋買家而言,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數字,與其糾結於預測準確度,不如務實做好風險管理,建議保留至少24個月的周轉資金、審慎評估未來收入穩定性、避免過度槓桿操作。
(封面示意圖/Pexels)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預售屋漲中古屋跌 新舊屋單價落差增加市場僅剩建商撐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金龍海嘯」席捲全台房市,不僅成交量出現萎縮,部分地區的房價也出現變動。永慶房產集團根據最新實價登錄數據統計發現,第二季七大都會區預售屋價格持續維持高檔或緩步上漲,成屋價格卻多已呈現修正格局,導致預售與成屋價差持續擴大。其中,七都除台北市之外,價差均有拉大情形,並以新北市最為明顯。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少年戶長」變多!全台戶長一年增加45萬人
房市冷風吹不停,但戶長卻變多還變年輕?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統計全國與六都的戶長人數及平均年齡,今年Q1全國戶長人數突破971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暴增近45萬人!房價相對高昂的六都,戶長人數也全面成長,其中以新北市增加8.2萬人最多,台北市僅增1.4萬人,居六都之末。
Yahoo奇摩股市 ・ 8 小時前
■如何避開新青安急凍危機?地政將軍關漢君:房市不會崩盤 但將迎來「15%修正期」!
這次有幸能專訪到人稱「地政將軍」的關漢君老師。他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從海軍軍官到地政士,再到用IP形象引領大眾關注資產安全。在還沒開始訪問時,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分享他對房地產的看法,讓我深刻感受到老師對「地政士」的熱情和專業。
理財周刊 ・ 13 小時前
數字背後的真相:台股站上兩萬七千點,但你的財富真的跟著漲了嗎?
當台股加權指數衝上兩萬七千點歷史高位,市場一片歡騰,卻有另一個冷靜的現實正被掩蓋,扣除電子與金融股的「未金電指數」已從高點下跌超過2600點。這個看似專業的指標,反而更貼近多數台灣人的投資現況。當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政策風險加速電子業波動時,這場資本市場的狂歡,與普通民眾的財富增長之間,存在著明顯落差。
賣厝阿明 ・ 12 小時前
聯發科攜達發 推AI光纖網路閘道器
[NOWnews今日新聞]在全球電信網路加速邁向AI化與雲端化的浪潮中,聯發科技與其子公司達發科技在10月14日至16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NetworkX2025展會上,首次聯手發表推出專為電信業者打造...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全國戶長逾971萬人、年增45萬人「3政策」助攻青年分戶潮
房市冷風不減,全台戶長卻暴增還變年輕!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今年Q1全國戶長人數突破971萬人,年增近45萬人。六都中以新北市增加8.2萬人最多,台北市僅增1.4萬人居末。更特別的是,全國戶長平均年齡逆勢下滑0.25歲,台中市最顯著降0.46歲,僅台北市仍持續老化,微增0.14歲。(陳韋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台南房市驚現「窒息式下跌」!交易量慘崩35% 賣厝阿明:交屋潮後恐現拋售潮
台南房市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風暴!最新數據顯示,交易量年跌超過三成,創下驚人跌幅。當新屋交屋潮的保護傘逐漸消失,市場真實的殘酷面貌正緩緩浮現。 【M傳媒 房產中心】「一個月賣不掉一間房,這在過去的台南根本不可能!」一位資深房仲的嘆息,道出台南房市當前的殘酷現實。根據地政局最新統計,114年第3季台南土地買賣筆數較去年同期慘跌35.5%**,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也年衰超過三成,這種「窒息式下跌」正在全市蔓延。
賣厝阿明 ・ 1 天前

新青安、台積電、建商倒閉都上榜 網路房市聲量年減1成
政府近一年來緊盯打炒房議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根據雲端資料中心調查,並於今(9/13)日公布最新「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報告,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達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8%,可以看出整體房市討論熱度,受政策影響而降溫;至於討論議題,包括台積電設廠、新青安、銀行貸款成數縮減、建商倒閉等,都是輿論焦點。
太報 ・ 2 小時前
哈佛首當其銃 川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 積極去除大學「覺醒、社會主義和反美意識形態」
美國總統川普正全面升級對高等教育體系的改革行動,矛頭直指他口中的「覺醒、社會主義和反美意識形態」。他在10月12日透過Truth Social發表聲明,誓言將恢復以功績為核心的制度,並改造他形容已被腐蝕的美國大學環境。川普在貼文中指出,美國的大學過去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產」,如今卻淪為「腐化年輕人和社會的工具」。他承諾將「快速」推動全面改革,透過廢除他認為具......
風傳媒 ・ 8 小時前
「三胎房」能不能買?專家揭關鍵三步:查餘額、設信託、拿塗銷同意書
「房價好便宜,但怎麼有三個抵押權?」這是許多購屋者在查謄本時最驚訝的瞬間。近期有民眾看上一間標榜「急售還債」的物件,卻在謄本上發現「三胎最高限額抵押權」與「預告登記」,讓人懷疑這到底是撿便宜,還是撿到麻煩。 在房價高漲、資金緊縮的市場環境下,這類「債權物件」正悄悄增加。從表面上看,屋主似乎只是急需現金套現;但實際上,背後可能是一連串債務糾紛與法律風險的冰山一角。
賣厝阿明 ・ 10 小時前
300 坪毛胚屋透天別墅豪宅訂製|專屬健身房 × 奢華更衣室 × 人文娛樂共融場域展現中台灣低調奢華新高度
嶄新的豪宅新建案雖然吸引人,但從毛胚屋開始全然客製化的獨棟豪宅,更是奢華生活的頂級指標!這間位於中台灣、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總坪數 300 坪的透天別墅,從毛胚狀態開始規劃,不僅水電管線可以達到理想配置外,內部樓層與隔間更依照居住人口與需求,規劃八間星級臥室外,還有私人健身房與國際精品級獨立更衣間,以及頂層多功能室。裝修設計以塗料、天然石材、大板磚和木皮等等精緻建材建構出的白系現代風,讓這間毛胚屋訂製的透天別墅寫下台中豪宅新高度。
設計家 ・ 12 小時前
高雄男買840萬透天「入住無法正常用電」 法院:建商須賠107萬
判決指出,2020年1月,何男與建商簽約,以850萬元購入南高雄一處透天住宅與土地,3月完成過戶並交屋,入住時才發現沒有電表,家中用電是從隔壁工地,拉了一條臨時電線進屋:但建商承諾供電系統很快可恢復正常,何男卻遲遲等不到正式供電。直到當年11月,他洽詢台電公司,收到...
CTWANT ・ 12 小時前
長榮空服身體不適返台病逝!座艙長7點聲明「這點惹怒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一名空服員日前在長途飛行抵台後,因身體不適送醫,但仍於10日不幸病逝。消息曝光後座艙長應對以及有無職場霸凌情況,引發熱烈討論。如今在社群上出現當事航班座艙長回應,對方寫下7點聲明,強調自己只是一個小CP,若將對方的死加在她身上,實在太過沉重。
民視 ・ 8 小時前
2025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出爐 上半年降溫政策限貸與市場觀望成主因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李衣綸/台北報導 根據意藍資訊及彥星•喬商廣告傳播事業群合作之最新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達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 10.8%,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 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指出,央行限貸令、新青安補貼刪減與多項打炒房政策,讓民眾購屋信心趨於保守,房市進入...
匯流新聞網 ・ 8 小時前
50坪毛胚屋異材質搭配,高樓層城市景觀宅的現代質感與溫潤生活
50坪毛胚屋坐落於新北市高樓層,擁有俯瞰城市景致的優勢,日夜交替之間,燈火與雲霞映照天際,成了空間設計的靈感起點。設計團隊將兩戶合併為一長向的格局,重新編織生活的秩序,使形式與功能在對話中找到平衡,讓居所既回應都會的俐落,也蘊含家的溫潤。
設計家 ・ 12 小時前
基隆新市政大樓圖利建商?謝國樑臉書發文、廉政平台記者會釐清
基隆市長謝國樑昨天(12日)深夜在臉書發文,針對外界關切、民進議員質疑的新市政大樓澄清說,他已經主動成立廉政平台,召開2次會議,確保新市政大樓開發案合法、公平招商。今天下午3時再開記者會,由基隆市政風處長李國正說明、都市發展處科長凌家斌列席,希望釐清外界疑慮。相關公辦都更案進度,可到基隆市政府都市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高雄預售屋滿為患 去化要花三年...
受到政策打房衝擊,高雄今年前九月預售屋銷售僅2,928戶,平均每月只賣出325戶,按此銷售速度推估,高雄既有超過1.2萬戶的預售屋庫存,至少要賣三年才能消化完畢,若再加上即將公開的5,495戶,恐要等近四年半才能完銷。
工商時報 ・ 20 小時前全台上半年房市聲量降溫,政策限貸與市場觀望成主因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雲端資料中心服務商意藍資訊(6925)與彥星喬商傳播合作之最新「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房地產相關討論聲量達289萬則,相較2024年下半年減少約10.8%,整體聲量熱度急降顯見政府政策干預成效。整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社群聲量呈現「政策壓抑、區域分化」態勢。彥星喬商董事長劉安立認為,雖然政府持續以限貸與抑制炒作為主軸,但科技產業選址、南移效應與地方建設仍是支撐市場討論的重要力量。展望下半年,若利率環境趨穩、剛性需求回溫,房市討論熱度有機會回升。不過,意藍資訊總經理楊立偉認為,房價高漲與青年購屋壓力仍是長期結構問題,如何在政策與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半年房市輿情變化的關鍵。調查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房市聲量的波動分為三個階段。在1至2月間台積電南北設廠選址帶動熱度,尤其高雄與台中周邊地區也成為討論房產相關話題的熱議地區;在3至4月間隨著新青安預算刪減、銀行縮減房貸成數、提高利率,購屋族群壓力增加,引發大量討論;而5至6月間受限貸令衝擊,市場傳出部分區域中小型建商面臨資金鏈緊繃甚至倒閉,成為輿論焦點。在區域聲量分
財訊快報 ・ 9 小時前《金融》新壽T17、T18開發期只到2027年?彭金隆語帶玄機
【時報-台北電】北市府與新壽的「北士科T17、T18基地」合意終止走向,攸關輝達總部是否落腳在台灣,立委關注。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指出,壽險公司投資不動產,有完整的規範,不過,土地投資不可能立刻有收益,地上權案也有很多,有關地上權的案子,前面的「都審期」不算,要「都審過後」才開始起算五年內要有即時利用且有收益。 立委賴士葆指出,新新金控可直接轉讓繼承?新壽在2022年就取得地上權,迄今四年未開發,是否有五年期限?合意解約是最佳解決方式? 彭金隆指出,金融監理機關是監理金融制度,至於個別的契約糾紛,主管機關不會介入,有關壽險不動產投資都有完整的規範,各公司都要遵守,新壽2022年取得地上權,卻四年未開發要問雙方,都審期不算,「五年內要即時利用且有收益」。 至於新壽跟北市訂定的合約是否能解約,彭金隆指出,壽險買地上權案很多不是只有這個案,據保險不動產投資規定,投資要即時利用且有收益,但土地不可能立刻有收益,前面都審不算,要取得後才開始算。(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魏喬怡 鄭妤安)
時報資訊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