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腰感覺「卡卡」就醫竟是肝癌! 驚見15公分腫瘤
肝病為台灣國病,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目前推估約有200萬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也未穩定追蹤與及時治療,導致進展為肝硬化、甚至進一步演變成肝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醫師表示,「肝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度有10,433人 確診肝癌,佔據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四名,於最新十大癌症死因順位更排名第二,平均每小時便有1.2人因肝癌死亡。而慢性B型肝炎是國人罹患肝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故要預防B肝進展成肝癌,推動全國性B型肝炎篩檢是重要的第一步。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暨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醫師說,曾有一位B肝帶原者,60歲前長期規律追蹤、病情穩定,甚至未出現肝纖維化。後續檢測中因發現表面抗原檢測轉為陰性,就誤以為不用再追蹤。直到65歲時因彎腰時感覺身體卡卡的,就醫檢查才發現肝內已產生肝癌,腫瘤更已大至15公分。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醫師表示,篩檢與追蹤率要能有效提升,除提升民眾對B肝的重視外,還必須強化基層醫療,改善就醫可近性,同步建立有效的追蹤機制。
余明隆分享高醫的長年經驗,針對已確診為B肝帶原者的民眾,都會邀請其加入「B肝定期追蹤計畫」,「因病毒的狀態是『會變動』的,隨時存在著反覆發作的可能性,故一旦民眾同意加入,只要錯過定期追蹤的日期,醫護端便會聯絡逾期未回診者,透過『主動出擊』提高追蹤率!」
此外,余明隆也曾在外展肝炎篩檢計畫中,在5千多位民眾參與BC肝篩檢時,就直接篩出6位肝癌,其中一位就是因為慢性B肝所導致,一位是慢性B肝合併C肝所導致,沒有任何症狀、也不知道自己帶原,但一發現時腫瘤竟已超過2公分。
健保署於上月公開承諾最快於明年一月放寬B肝用藥給付規範;國健署也已自今年8月1日起,推動擴大肝炎篩檢年齡政策,提供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終生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藉由早篩早治,達到病毒穩定抑制,甚至邁向功能性治癒之目標,降低肝癌風險。
延伸閱讀
國1血滴子!小貨車「蓬架掉落」 害8輛車輾壓受損
民調高漲!高市內閣支持率69% 近半日人挺首相台灣有事論
她臉部遭愛犬撕裂4公分險毀容 靠「PRP療法」修復
其他人也在看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試辦審核數少 醫療團體盼落實知情權
癌症患者因部分療程可能破壞患者的生育能力,近期國健署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統計今(2025)年9月1日至10月底,僅43名癌友通過審核。醫療團體認為,因為多數病患不一定知情,治療過程可能破壞癌友生殖能力,建議現行治療計劃書,應將生育環節納入評估,落實患者知情權。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嘉義東石蔦松社區長輩穿婚紗圓夢(2) (圖)
嘉義縣東石鄉蔦松社區「長者圓夢婚紗日」17日溫馨登場,10名長者梳妝打扮、穿上美麗禮服,圓了年輕時未實現的夢,縣長翁章梁(中)受邀到場見證。
中央社 ・ 23 小時前免費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發生率降逾七成
今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全球首次「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WorldCervicalCancerEliminationDay),世界衛生組織(WHO)希望喚起全球重視子宮頸癌防治。國健署昨(十七)日表示,我國自一九九五年推動免費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降逾七成。國健署指出,部分民眾可能不瞭解,子宮頸癌是一種可以透過接種HPV疫苗與定期篩檢有效預防的癌症,若是錯過篩檢或延遲就醫,可能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黃金時機。建議國中生透過HPV疫苗公費接種,從校園起建立預防保護力。另外,不少女性認為年紀大就不需篩檢,甚至不熟悉檢查流程,有些人以為沒有性行為就不需要檢查。根據國內數據顯示,六十五歲以上女性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全年齡層的二‧四倍,但篩檢率卻是相對偏低。建議年滿二十五歲以上女性定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普丁與川普新峰會 克宮盼條件成熟後儘快舉行
(中央社莫斯科17日綜合外電報導)克里姆林宮今天表示,希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能在必要準備完成後,儘快再度舉行峰會。
中央社 ・ 1 天前
《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系列活動 從韓國經驗看不義遺址如何重生 透過策展與創作探討人權
《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系列活動 從韓國經驗看不義遺址如何重生 透過策展與創作探討人權 【記者蔡富丞/綜 […]
民眾日報 ・ 23 小時前澎湖115年初辦冬季路跑 完賽選手可獲1條石斑魚
(中央社澎湖縣17日電)澎湖縣政府今天宣布為推動冬季運動觀光,明年1月18日將舉辦「年年有魚」主題路跑活動,活動最大亮點是完賽的選手,都能獲得1條1公斤重的石斑魚。
中央社 ・ 1 天前
借助「福星定」抑酸力把幽門桿菌殺絕 減少治療副作用
「台灣胃酸相關疾病暨微菌叢聯盟(TARD-M)」完成「神力小餐包幽門桿菌治療」的大型研究,降低抗生素造成的環境汙染,避免多重抗藥菌產生,可謂「綠色醫療新典範」!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許秉毅副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前副校長吳登強教授利用新藥「福星定」(鉀離子競爭性胃酸抑制劑) 的抑酸力,將胃內的pH值從2.0拉高到7.5,誘導幽門桿菌進入複製期,大幅增強抗生素「阿默克西靈(Amoxicillin)」抑制幽門桿菌細胞壁合成,殺死細菌的能力,發明了「小餐包治療(BAP therapy)」,除菌率高達98%,且副作用極低,同時可減少抗生素造成之環境汙染。「台灣胃酸相關疾病暨微菌叢聯盟(TARD-M)」是由安南醫院許秉毅副院長與高醫、高榮、高長、台大、奇美、慈濟、新光、國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榮、中醫大附醫、屏東安泰、屏榮、屏基等15家醫院之醫師群合組之研究團隊。TARD-M所完成的全球第一個「小餐包治療」大型研究一共收錄390人,隨機給予小餐包治療、標準三合治療與福星定二合治療,結果顯示3組患者的除菌率分別為98%、88%與88%,小餐包治療之療效遠優於標準三合與福星定二合治療。此成果已發表於今
台灣好新聞 ・ 14 小時前
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 (圖)
衛生福利部、外交部與中央健康保險署共同主辦的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17日在台北登場,論壇以「台灣健保30 共創永續未來」為主題,吸引10國40名國際專家到訪。前副總統陳建仁(前排左5)、衛福部長石崇良(前排左4)出席,與各國專家合影。
中央社 ・ 1 天前
東北季風影響 北台灣濕冷、早晚涼低溫16度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氣溫逐漸下降,整日溫度介於攝氏16到19度,感受濕冷,外出注意保暖並記得帶雨具。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國泰人壽外溢保單 5年拚200萬戶 (圖)
國泰人壽17日舉行「讓健康有力於你」記者會宣布,今年7月起健康險全外溢、明年7月改為全發小樹點方式,外溢保單從80萬戶,5年達到200萬戶。圖左起國泰人壽協理劉明達、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總經理劉上旗、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與資深副總經理吳俊宏。
中央社 ・ 23 小時前台東體中棒球場遭颱風毀損 教育部核定全額補助3438萬
今年8月,楊柳颱風重創台東,國立台東體中棒球場多處設施嚴重毀損,訓練被迫中斷。對此,立法委員莊瑞雄、陳瑩、黃建賓等人,共同會同中央與地方單位前往勘災,全力要求中央以專案方式啟動重建。經校方提報計畫後,教育部已於昨(17)日正式核定3438萬7257元,全額補助本次修繕改善工程,確保台東體中棒球場能如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蘇格蘭台灣影展 部分場次完售、觀眾意猶未盡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7日專電)2025年蘇格蘭台灣影展(TFFS)目前正在蘇格蘭第一大城格拉斯哥(Glasgow)熱烈舉行,部分場次達成完售佳績。有觀眾在問卷調查表示,意猶未盡,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活動在蘇格蘭舉辦。
中央社 ・ 17 小時前B肝停藥不代表治癒 醫提醒慎防第1年猛爆性復發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國內B型肝炎診斷率僅66%,穩定追蹤治療者更僅約30%。醫師提醒,B肝可能發展成肝癌或肝硬化,治療要看時機,免吃藥不代表沒問題,治療後停藥首年更要小心復發成猛爆性肝炎。
中央社 ・ 1 天前嘉義市千人熱力健走鐵馬道 健康出發 代謝症候群OUT
(記者廖建智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響應「11月11日全民健走日」,(15)日於「嘉油鐵馬道」舉辦「健走鐵馬道,健康嘉義到,代謝症候群OUT!」活動,邀請嘉義市民、轄內多家醫療院所及糖尿病病友揪...
自立晚報 ・ 1 天前
54歲男血糖狂飆險亡!做錯1事害「血像檸檬汁」 醫:死亡率達20%
糖尿病患者別自行停藥,以免造成病情惡化。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分享,一名54歲男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痛風,長期使用高劑量的胰島素,未料由於工作繁忙,他竟自己停藥一周,未料在家中昏倒,送醫發現血糖值高達850 mg/dL,確診糖尿病酮酸中毒合併高滲高血糖狀態,就像是血液變成檸檬汁,經搶救後撿回一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羽球》澳洲公開賽明開打 周天成、麟榤配出擊
2025年澳大利亞公開賽明天開打,臺灣頂尖好手齊聚雪梨,單打一哥周天成、一姐邱品蒨,李哲輝/楊博軒、王齊麟/邱相榤、謝沛珊/洪恩慈等雙打組合都要在年度BWF(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世界羽球聯盟)世界巡迴賽最終站力拚佳績。
TSNA ・ 1 天前
秋冬肺鏈威脅升溫!10歲女童竟重症敗血症 「血清型3」易突破性感染 家長應留意「這症狀」
【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隨著近期氣溫下降,秋冬呼吸道疾病開始活躍,肺炎鏈球菌的威脅也悄然升高。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千裕提醒,肺炎鏈球菌是肺炎的重要致病因子,每年造成全球逾百萬人死亡,「血清型3」更是其中容易導致突破性感染的高危險型別,千萬不可輕忽。
華人健康網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