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到捨不得丟只是錯覺!過來人教你3步驟留下「真心喜愛的東西」
家裡總有一些捨不得丟的物品,該如何整理呢?購物狂女子兼漫畫家樋口聰子於《懂買,才能過上真正喜歡的生活》一書中,分享自身經驗,提出「10大選物哲學 × 4階段整理練習」,幫助讀者學會判斷真正需要的物品,釐清個人喜好,擺脫過度消費的惡性循環,進而打造更貼近內心渴望的生活方式。
「喜歡到捨不得丟」只是錯覺
雖然說過:「喜歡的東西,不必處理掉也沒關係!」但我心中不免也有個疑惑⋯⋯「被我當成『收藏品』而保留的東西當中,會不會其實也有些是多餘的呢⋯⋯?」就是這麼回事。我之所以會有這個疑惑,是因為我發現那些一直以來被我視而不見的「閒置的實用品」,數量遠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多上許多。
於是我有了這樣的猜測。混在「喜歡的東西」裡的「其實沒那麼喜歡的東西」,說不定其實還有很多,只是我自己沒發現而已⋯⋯我會不會在無意中,又把收納空間和金錢浪費在這些東西上了呢⋯⋯我決定從「喜歡的東西」裡,更進一步篩選出「真心喜愛的東西」,提升自己挑選收藏的精準度!
現在,就讓我以自己的例子來分享該如何進行分類和篩選吧!首先來看「喜歡的東西」的篩選標準。顧名思義,是以你「喜不喜歡」作為最主要的判斷依據。如果你手邊的東西無法以「有在使用」或「沒在使用」來判斷,那就根據自己「喜歡」與否,篩選要留下的東西吧!
這種時候,我建議各位先從自己「目前正在收集的東西」開始著手。因為,對於「以前很著迷的東西」或「充滿回憶的物品」,除了「喜歡」之外,還會有各種複雜的情感,像是「這個以後買不到了⋯⋯」「好不容易才收集來的⋯⋯」等等,而這些都會影響你做抉擇。因此,這類物品最好晚點再來整理。
以我的經驗為例,我是從胸針收藏開始整理的。我把平常收在不同盒子裡的胸針全部拿出來排在桌上,接著把自己覺得「喜歡!」的胸針挑出來,放到右邊。在篩選的過程中,我很快就發現到,即使所有胸針都被我視為「收藏品」,但我對每個胸針的喜愛程度有很明顯的差異。
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挑出最珍愛的,絕不想放手的收藏。這些對我來說就是真正的寶貝。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自己「喜歡」,就把它們留下來吧!然而,在陸續挑出心目中的幾個寶貝之後,我挑選的速度逐漸開始變慢⋯⋯當我拿起這些被挑剩的胸針時,我考慮的已不再是自己「喜不喜歡」,而是陷入了一種「該怎麼處理它們才好⋯⋯」的掙扎。
與真心喜愛的東西比較
舉例來說,挑到這個階段剩下的胸針,大多是這樣的:
根本忘記有這個胸針。
單純因為便宜而買。
生鏽或是褪色,明顯已經變質的。
只是因為習慣才留著,根本談不上喜不喜歡。
當初覺得「這個胸針充滿回憶,一定要留下來做紀念」。
很顯然地,即使它們都被我歸類到「喜歡的東西」當中,但其實還是摻雜不少根本「沒那麼喜歡的東西」。一直以來,我都把這些沒那麼喜歡的東西「姑且」收在某個地方,但從現在開始,我決定洗心革面。
想要提升收藏的精準度,就必須先狠下心來,處分掉這些「不上不下」的東西。雖然先前所介紹過的拍照存檔這招效果也很不錯,但還有個更厲害的絕招。把這些挑剩的東西,與先前挑出的「真心喜愛的東西」做比較。
例如,把我第一個挑出來、最愛的「陶瓷花卉胸針」,拿來和「為了湊免運而買的潮牌仿製胸針」相比,兩者的「喜愛程度」肯定天差地遠。單獨看這些不上不下的單品時,或許很難取捨,但如果與你最愛的收藏擺在一起,差異就非常明顯了。
你精挑細選的收藏此時看起來更加閃耀動人,而那些不上不下,稱不上是收藏的物品,看起來只會更黯淡無光。所謂收藏,是指你因為喜愛而擁有的物品。如果不是真心喜愛,就失去了擁有的意義。
3步驟留下「真心喜愛的東西」
接下來,我要和各位分享幾個篩選「真心喜愛的東西」時的重點。
首先,已經「磨損變質」的東西,如果可以透過適當的維修保養改善,就請花點時間好好照顧它們。即使是變色或鍍層剝落程度已經無法改善的物品,如果你依然覺得「喜歡」,那麼留下來也無妨。
但是,看著那些無法修復的收藏,回想起過去它們還很漂亮的時候,心裡難免還是會有點沮喪⋯⋯如果看著收藏時,心中「磨損成這樣,真令人不捨⋯⋯」的情緒已經多過於「喜歡」,那麼就該是它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出於習慣而收集的東西」。這類物品與「因為喜歡所以收集了一大堆」,或者「收集時覺得很開心」有點不同,它比較像是「都已經收集那麼久了,這個不留著好像說不過去⋯⋯」不曉得各位注意到了嗎?這時候的收集似乎已經變成一種責任和義務。
對我來說,糖果點心的包裝紙、紙袋、包裝緞帶就是這類物品。當你逐一檢視是否「喜歡」這些東西時,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的佔了大多數。只留下「真心喜愛的東西」,每次打算新增收藏時,都先拿來與精選的收藏做比較,就能有效防止過度收集。
再來就是最容易陷入判斷困難的「充滿回憶的紀念品」。回顧信紙、相簿還有和朋友一起塗鴉的筆記本,對我來說是件非常愉快的事。不過我認為,不需要有「因為回憶很珍貴,所以每樣東西都要留下來」的想法。
應該像處理其他收藏一樣,只留下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當你能從大量「喜歡的東西」中,去蕪存菁選出「真心喜愛的東西」時,肯定也能磨練出「挑東西的好眼光」。現在的你不僅對自己擁有的物品瞭若指掌,還擁有挑選優質好物的眼光。以前那種隨便購物、買過頭或買錯東西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如果不確定該不該留,就和「真心喜愛的東西」比較看看吧!
(本文摘自/懂買,才能過上真正喜歡的生活:不必斷捨離!用10大選物哲學×4階段整理練習,讓心靈金錢更富足的生活提案/墨刻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丟東西,錢就會增加!極簡達人「斷捨離」4類物品:讓財富有空間累積
不必斷捨離!丟掉不如一開始就買對!過來人揭「1購物原則」過好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喜歡到捨不得丟只是錯覺!過來人教你3步驟留下「真心喜愛的東西」
其他人也在看

俄駭客成功滲透國防承包商!英軍機密文件在暗網被看光光
據《BBC》報導,此次事件核心指向國防部合作廠商「多德集團」(Dodd Group),該企業證實其系統曾遭勒索軟體攻擊,並發表聲明強調「以極嚴肅態度處理相關指控」。集團發言人進一步說明:「我們確認近期發生未經授權的第3方暫時入侵內部系統的事件,已立即採取封鎖行動、強化...
CTWANT ・ 1 天前防汛管制衍生停車需求 北市部分疏散門外可供停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台北市交通局今天表示,配合防汛,傍晚5時起中山、松山、士林、萬華、大同區部分疏散門及越堤道路只出不進,並開放疏散門周邊8公尺以上道路紅黃線停車,紓解原停堤外者的停車需求。
中央社 ・ 1 天前
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現代人為何睡不好?從「芝麻素+3個日常習慣」找回好眠
夜深人靜的夜晚,明明很累卻怎麼樣都睡不著?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每四位成年人,就有一位長期受睡眠障礙困擾。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加班滑手機、半夜又醒來,讓睡眠變成現代人最奢侈的健康夢。到底,我們為什麼越來越難睡?
姊妹淘 ・ 1 天前
鏟子超人展現強健骨力 恩主公醫教你這樣吃「顧骨本」
花蓮災後的「鏟子超人」行動感動全台。來自彰化的78歲楊阿公,為了協助災區重建,從家鄉騎著鐵馬啟程,輾轉抵達花蓮投入清淤;另一位90歲老翁帶著鏟子,在火車站月台等車準備前往災區支援的畫面,也在社群瘋傳。 兩位長者以體力與愛心展現台灣人的韌性,他們穩健的骨力與持久的行動力令人敬佩,靠的其實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新壽再提三方協商 凌濤轟:見好就收否則恐成最大輸家
新光人壽與台北市政府從表示合意解約,至今遲遲不發函,也不提出條件,除了拿翹拖延,外界看不到誠意、最近又提出「三方協商」,就是補償金額一定要參一筆,全台灣人民只看到財團的嘴臉,有夠扯。 凌濤表示,前幾天他一再點名前經濟部長、現任防長顧立雄的太太王美花,至今沒有任何說法,不是躲起來就可以。看到過往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杜蕾金鐘初露光 媽媽柯淑勤:「很爽齁」
【警政時報 司徒/臺北報導】由製作人余政憲首次操刀的戲劇作品《在光裏的人》,以靜謐節奏與細膩筆觸,描繪一對母女 […]
警政時報 ・ 1 天前
痰液堆積不是小問題!醫:新一代祛痰藥物成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 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 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易喘、易累揪出42公分極罕見血管肌瘤 醫療團隊不放棄助患者走出鬼門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48歲蔡女士罹患紅斑性狼瘡十多年,平時稍微活動就容易喘,原以為只是慢性病帶來的副作用,沒想到去年九月發高燒40度送醫,急診檢查卻意外發現下腔靜脈一路延伸至右心房有巨大血塊,竟揪出一顆長達42公分、發生機率僅千萬分之一的血管平滑肌瘤! 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直言,這樣的案例幾乎實在罕見,一旦腫瘤阻塞心臟出口,可能瞬間猝死,必須立刻開刀。經歷兩次驚險手術,蔡女士最終奇蹟走出鬼門關。 血管平滑肌瘤極為罕見 二次驚險手術切下長長腫瘤 黃振銘主任提到,一般心臟腫瘤十分罕見,發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但從下腔靜脈延伸至心房的血管平滑肌瘤又更罕見,綜觀全世界文獻也僅上千例,發生率只有千萬分之一。2024年12月,手術正式展開,當打開心房時,醫師們才驚覺腫瘤不像一般腫瘤脆弱易碎,而是一條實質化、宛如香腸般蜿蜒的組織,往下無止境地延伸。 黃振銘主任回憶,當時病人出血嚴重,除了「緊急移除體外循環機器」,必須立即大量輸血,還使用多種凝血藥物,才總算把病人救回來。術後病理證實,這不是血塊,而是罕見的血管內平滑肌瘤。 半年後,追蹤影像顯示殘餘腫瘤依舊存在,蔡女士只能面對第二次大手術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啡嚐嘉義」飄香日本大阪近鐵百貨人潮聞香而來
(記者廖建智嘉縣報導)嘉義精品咖啡進駐大阪近鐵百貨神農生活專區,縣長翁章梁率莊園業者前往大阪,18日上午在日航酒店「台灣風味文化日 in 大阪」活動舉行分享會,提供免費試飲介紹給日本咖啡業者,下午...
自立晚報 ・ 20 小時前
感恩聖誕節宅家辦趴 台北萬豪火雞禮籃、50盎司肋眼牛排禮籃11/17前訂有早鳥優惠
年末迎接感恩節與聖誕節,台北萬豪酒店即日起至12月26日限量推出兩款「感恩聖誕禮籃」,為歲末聚會增添儀式感。經典不敗「美式烤火雞禮籃」,內含整隻噴香誘人的美式烤火雞,搭配香濃火雞肉汁與酸甜蔓越莓醬。份量澎湃「爐烤美國肋眼牛排禮籃」,重達50盎司,附含紅酒醬與蘑菇醬自由搭配。兩款禮籃皆含四道西式配菜,適合四至六人享用。每組售價4,980元。凡於11月17日前完成預訂並支付訂金,即享九折早鳥優惠。
中時財經即時 ・ 12 小時前
新北捷運三鶯線工程進度達95% 侯友宜公布好消息:明年初通過履勘就正式通車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新北報導新北三峽、鶯歌地區民眾引頸企盼的捷運三鶯線整體工程進度已達95%,目前進入「全線全系統整合測試」階段,新北市長侯友宜今...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降噪耳機一戴好幾個小時!聽覺過度補償嗡嗡作響 醫師警告恐影響聽力
28歲男子每天都到圖書館拼公家考試,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
中廣新聞網 ・ 10 小時前吳念軒接演媽祖化身 有地緣巧合
民視短劇《媽祖在人間》20日舉行啟動祈福記者會,現場請來北港朝天宮等10間宮廟的媽祖安座祈福。除了飾演千里眼和順風耳的王品澔、黃登楷,每單元都有不同的「媽祖化身」,王滿嬌、吳念軒、陳冠霖、睦媄、楚宣、王中平及女兒韓菲等演員將接力飾演媽祖的凡人樣貌,在凡間行善守護眾生。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如何預防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挑?台大醫教「這樣選」:關鍵在多1劑
秋冬季節流感、新冠雙疫情夾擊,更要小心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肺炎鏈球菌也趁虛而入,其中以「血清型3」威脅性最高。醫師指出,近期一位8歲男童僅發燒2天、呼吸急促就醫,X光一照肺部竟已全白,顯示肺炎鏈球菌病程進展極快,所幸最終以高濃度氧氣治療成功救回,呼籲幼童與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建立免疫保護力。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川普擬派國民兵進駐金山 華人反應兩極 有人憂恐讓移民社區恐懼
19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福斯新聞(Fox News)節目中再次拋出引發爭議的言論,強調國民兵隊...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聯新國際醫院30週年慶 將力推AI醫療、國際交流
桃園市深耕南桃園30年的聯新國際醫院,為全國首座客家醫院,昨(19)日下午在桃園會展中心舉辦「2025聯新文化節暨聯新國際醫院30週年同樂會」,院長許詩典宣布,隨時代演變、持續創新,該院積極推動AI醫療與國際交流,即使現在社會面臨少子化與人力短缺等挑戰,仍將堅守初衷,攜手同仁邁向下一個30年。
自由時報 ・ 1 天前第2家加熱菸將上市 民團籲加強稽查、違者立處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0日電)合法加熱菸標示違規,上市首日就全面下架,民團說,面對第2家跨國菸商加熱菸品即將上市,應持續加強稽查行動,從包裝、展示到廣告促銷,違者立處,以免嚴格管制淪為空談。
中央社 ・ 1 天前
《泥娃娃》票房逆襲奪冠!周采詩發狂「血漿吃到飽」自己都不敢看
恐怖片《泥娃娃》票房突破5313萬,逆勢奪下全台周末票房冠軍,今(20)日特別釋出周采詩的幕後花絮,她這次不僅挑戰演鬼,還要發狂殺人,從頭到腳淋滿血漿,她表示:「拍攝過程又累又黏,真的是血漿吃到飽,我吃了各式血漿,好甜好好吃,最推黑色糖漿。」並興奮喊話:「未來還想挑戰更多這類角色,我已經演出心得來了。」
許瑞麟|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放鬆從日常開始! 新北心理健康月推Podcast陪你減壓養心
面對現代生活壓力,新北市衛生局在114年心理健康月以「打造減壓心生活指南」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放鬆活動與線上資源,邀請心理師林萃芬帶領民眾透過「沉浸式紓壓體驗」學習與自己對話、釋放壓力,並攜手「哇賽心理學」推出Podcast節目,教大家在日常中實踐減壓心法,從「內耗管理」到「情緒價值運用」,打造屬於自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