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212萬人搶打流感疫苗」新高 怕缺貨!疾管署加購20萬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受到連假效應影響,國內流感疫情在連續九週上升之後,上週就診人次出現下降,降幅達到1成,但公費流感疫苗打氣仍因為今年疫情提早流行,再創新高,疾管署今(14)日公布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累計接種近212萬劑,寫下五年同期新高紀錄,更是去年同期的1.35倍,讓疾管署也宣布提早啟動開口合約,再加購2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以免11月1日第二階段開打時有人想打打不到。
今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10月1日正式開打,分二階段開打,第一階段自10月1日起,針對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學齡前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孕婦、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長照機構人員、醫事及防疫相關人員、幼兒園托育機構人員等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起進一步開放50歲以上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公布最新疫情監測數字,上週(10月5日至10月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3萬7988人次,較前一週的15萬3725人次,下降10.2%,分析原因,主要是受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影響。
不過,疾管署監測,目前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3.6%,仍處流感流行期;且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
公費流感疫苗打氣則仍十分旺,疾管署統計,10月1日開打以來,已累計接種近212萬劑,接種量為五年同期新高,為去年同期156.9萬的1.35倍,因此,疾管署也宣布啟動開口合約,再加購20萬劑疫苗,分別為國光8萬劑及GSK、賽諾菲、東洋各4萬劑,今年同樣在五家供應廠牌當中的高端則因沒有貨可供應未加購。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美國進口「春麥」驚爆毒素超標! 1228公噸波及全台十家進口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馬來西亞流感肆虐 6000學童染疫部分學校停課
(中央社吉隆坡14日綜合外電報導)馬來西亞教育部官員表示,國內約有6000名學生感染流感,部分學校已停課,以確保學童和教職員工的安全。
中央社 ・ 1 天前
流感流行季還沒結束!醫:速接種疫苗 不敢打針選「這款」
流感持續處於流行期間,衛福部疾管署也從10月1日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北醫大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提醒,現在接種的流感疫苗,是為了預防明年的疫情,符合公費資格的民眾務必儘快接種,才能降低重症、死亡風險,若小朋友比較害怕打針,也可以考慮選擇自費的鼻噴疫苗。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快訊/疫情高峰已過?流感急門診人次「大降1成」疾管署曝原因
流感疫情大降一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4)日表示,上週(10/5-10/1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3萬7988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0.2%,副署長曾淑慧研判,應受連假期間部分醫療門診休診影響;不過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3.6%,處流感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流感疫苗累計2週接種212萬人次
自十月一日左流右新公費疫苗開打至今已過二週,截至今年十月十四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則約二一二萬人次,為去年同期(一五六‧九萬)一‧三五倍。為因應民眾踴躍接種之需求,且考量近期流感疫情風險仍高,疾管署已依契約規定著手下訂額外之二十萬劑流感疫苗。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扣除原先預撥予花蓮縣光復鄉災區之需求後,其餘數量依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計畫實施對象需求比例進行分配,供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計畫對象使用。所有疫苗預計於十一月上旬完成配送,以確保地方接種作業順利推進。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年第四十一週(十月五日至十一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十三萬七九八八人次,較前一週下降一○‧二%,係為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上週增75流感重症「創本流感季新高」 疫苗打氣旺疾管署加購20萬劑
衛福部疾管署今日說明最新疫情,上週新增75例流感重症病例,創本流感季新高,另有10例病故。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上週就診人數下降可能因連假有關,疫情實際接下來2週是觀察重點;目前仍處流行期,且疫苗打氣踴躍,疾管署也啟用20萬劑疫苗採購開口合約,預計11月上旬前配送完畢。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馬來西亞6千學生感染流感 部份學校停課
路透社今天(14日)報導,馬來西亞教育部官員表示,約有6千名學生感染了流感,有些學校已經基於學生與員工安全而停課。 根據地方新聞媒體發布的談話影片,教育部總監阿邁德(Mohd Azam Ahmad)13日表示,大馬已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吸收因應傳染病的大量經驗,已提醒學校遵從這些指導方針,鼓勵戴口罩並減少學生的大型群體活動。 阿邁德並未具體說明有多少學校停課,但表示在全國各地的好幾個區域發現到病例。 大馬衛生部上週通報,全國有97處流感群聚,高出先前一週的14處,而且大多數出現在學校與幼兒園。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孩子怕打針 鼻噴流感疫苗、發炎微量採血新選擇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走進醫院、看到針頭就瑟瑟發抖,是很多人的童年噩夢,鼻噴式流感疫苗與發炎白血球微量採血等技術應運而生,減輕兒童就醫壓力,也讓家長不需忙著追著哄著怕打針的孩子。
中央社 ・ 1 天前
新北女遭群毆致死棄屍花蓮山區 一年後全案曝光僅找到「一顆頭+部分白骨」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昭濱/綜合報導 新北市一名23歲的金姓女子,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一名住在花蓮的莊姓女友人,之後又透過莊女,再結識另外3名朋友,金女在去年搬到花蓮與莊女等人住在一起;結果同年7月間,金女與莊女等人感情生變,眾人也懷疑金女偷拿手機,竟聯手將金女活活打死,事後再以棉被、麻袋、塑膠袋等裹屍,再裝入木櫃中,然後棄屍在六十石山區,直到莊女的姊姊察覺...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流感疫苗開打2週累計212萬劑 疾管署加購20萬劑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4日電)公費流感疫苗10月開打,不到半個月已接種近212萬劑,創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今天宣布,將加購20萬劑,部分供花蓮光復災區使用,剩餘按比例分配各縣市,預計11月上旬完成配送。
中央社 ・ 1 天前
網傳接種流感疫苗會變糖尿病 疾管署澄清謠言:國際研究證實兩者無關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澄清,網傳「接種流感疫苗會導致第一型糖尿病」是謠言,她指出,國際研究證實兩者無相關,打疫苗反而有助降低感染、重症跟死亡機率,呼籲高風險族群快接種。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美暫扣令未解 巨大零招聘費擴至現職移工、遷新宿舍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5日電)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日前對自行車廠巨大集團發布暫扣令,最關鍵指標包括移工招聘費、宿舍環境等問題。巨大今天宣布「零招聘費政策」擴及所有現職移工,規劃補償過去所支付的招聘費用;此外,並完成400多位移工全面搬遷至新宿舍。
中央社 ・ 5 小時前「待嫁」的三商壽發債36.4億元 票面利率曝光
「待嫁」的三商美邦人壽14日於證交所發布重大訊息,針對三商壽在今年9月18日公告以公開募集方式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第一次發行新台幣36.4億元,票面利率為固定年利率3.8%。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美容院洗頭恐引發罕見中風症候群!研究:8成患者為女性
根據《美國急診醫學雜誌》2025年5月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美容院洗頭時若頸部姿勢不當,可能引發罕見的「美容院中風綜合症」(Beauty Parlor Stroke Syndrome, BPSS)。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38歲女「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暈倒 緊急繞道手術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38歲的林小姐是追星族,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但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於捷運站內突然喪失意識,立即送醫院急診,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表示,由於三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更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她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為主因 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宋鎮宇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年的統計,冠狀動脈疾病在大於65歲的族群為20%,極少數發生於18至45歲者,機率仍有1.8%,是值得被關切的一群。 為減少缺血休克時間 需緊急施行繞道手術 宋鎮宇醫師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
健康醫療網 ・ 4 小時前
一天3顆奇異果改善便秘!研究:提升腸道含水量並軟化糞便
現代人因飲食不均、作息不規律與生活壓力大,常出現排便不順的情況!對此,英國飲食協會(BDA)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奇異果是改善便秘的關鍵食物之一,每天食用約3顆即可促進腸道蠕動。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邵雨薇曝壓力型人格害荷爾蒙失調!經期大亂、全身過敏,6警訊看懂身體在求救
女星邵雨薇日前現身高雄電影節,坦言自己屬於壓力型人格,在拍攝電影《人浮於愛》期間,因為抓不到角色的感覺、累積了不小的壓力,導致她荷爾蒙失調,經期大亂、全身過敏、...
早安健康 ・ 8 小時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