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格攜米其林綠星餐廳推代謝餐飲 行政主廚徐兆麟設計「居家好代謝食譜」
【緯來新聞網】現代上班族三餐幾乎被外食佔滿,長時間久坐、缺乏運動,加上不規律飲食與高油高鹽的攝取習慣,使代謝健康成為職場族群的隱憂。為了讓忙碌的上班日常也能吃得輕盈、吃出好代謝,佳格食品攜手米其林綠星蔬食餐廳「小小樹食」,共同打造辦公商圈的「代謝友善餐飲」,以「好醣、好油、高纖與優質蛋白質」為訴求,結合健康、永續、美味兼具的概念推出一系列聯名餐飲與居家食譜,將「代謝健康」從概念變成真正能落地的日常選擇。
小小樹食行政主廚徐兆麟分享本次與佳格食品集團合作「代謝友善餐飲」。(圖/佳格提供)
此次聯名以小小樹食風味餐點——絲綢起司墨式蕃茄燉飯、糖醋脆雞佛陀碗為基礎,融入佳格多款代謝友善產品,並同步推出全新甜點「焦糖可可穀脆塔」也搭配推出「烤穀麥-水果口味」及兩款飲品「藍莓可可燕麥優格飲」與「毛豆堅果燕麥奶昔」。11月12日至12月31日期間限定,並且在小小樹食大安店、敦南店、忠泰店及微風南山店推出,邀請民眾在一口美味中,啟動代謝力。
不僅如此,佳格更深入與小小樹食行政主廚徐兆麟(Tim)合作設計「居家好代謝食譜」,讓民眾能在家中使用佳格代謝友善產品,輕鬆實踐代謝友善飲食哲學。從外食到居家,打造代謝健康生活儀式感。
「好醣」食譜 蘆筍燕麥舞菇起司燉飯:以「桂格原片原味大燕麥片」取代部分米飯,增添纖維及燕麥香氣,升級整體口感層次,並以「得意的一天極選酪梨油」拌炒佐料,吃燉飯也能攝取好醣、好油、高。(圖/佳格提供)
佳格食品集團陳文琪永續長指出,「佳格健康營養研究所」關心全台上班族的代謝健康,期盼能透過與小小樹食聯名合作,推廣攝取充足好醣、好油與高纖、優質蛋白質的代謝友善餐食,助力全民啟動代謝力,創造狀態很好的中壯世代。
佳格攜手設點於各大辦公商圈的米其林綠星餐廳「小小樹食」,共同推動營養與美味兼具的創新蔬食體驗。結合佳格營養研究成果與小小樹食的創意料理,由專業營養師參與設計,將科學營養概念融入每一道餐點,實踐「用一餐啟動代謝力」的理念。此次合作旨在為上班族打造時尚、健康的代謝友善飲食環境,讓美味與健康不再二選一,為都市生活注入強力應援。
絲綢起司墨式蕃茄燉飯 小小樹食人氣主食絲綢起司墨式蕃茄燉飯升級使用「桂格免浸泡7+纖蔬花米穀飯」,以多穀種子取代白米,全面提升膳食纖維、口感層次更豐富。(圖/佳格提供)
佳格啟動「全民好代謝運動」首波計畫,不僅推出與小小樹食合作的期間限定「好代謝經典餐」,更進一步攜手小小樹食行政主廚徐兆麟(Tim),以「好醣、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為四大原則,特別設計四道「居家好代謝食譜」。結合佳格食品旗下代謝友善產品與日常食材,讓代謝友善飲食更貼近生活,幫助民眾在家也能輕鬆實踐營養均衡。
藍莓可可燕麥優格飲 結合「桂格經典喝的燕麥飲」與「福樂頂級無加糖希臘式優酪」,加入藍莓與可可,打造出酸甜平衡的風味。結合優質蛋白質,讓代謝補給更順口。(圖/佳格提供)
佳格致力於成為「全家的營養健康夥伴」,期盼透過營養教育幫助民眾找回維持健康的核心力量。與小小樹食此次聯名攜手,希望讓民眾理解「飲食即是代謝的起點」,不論外食或在家,都能從一餐開始促進代謝力,吃出輕盈活力。民眾也能透過主廚的簡單食譜,讓忙碌生活也能充滿健康儀式感。
佳格X米其林綠星主廚徐兆麟 「居家好代謝食譜」。(圖/佳格提供)
更多緯來新聞網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黑米、白米、糙米、泰國米哪個好?「它」吃完血糖破220 比白米還恐怖
不吃白飯,改吃別的米對身體血糖有比較好嗎?醫師分享網路影片,由糖尿病患者實測白米、糙米、黑米、紅米、泰國米、壽司米等對血糖影響,結果超驚人,壽司米吃完血糖直接破220 mg/dL,比白米還可怕。
健康2.0 ・ 4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4 天前
甲狀腺亢進恐引發致命風暴!專家:高碘食物和咖啡應避免
甲狀腺亢進症嚴重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等急重症狀況,這個腺體負責調節全身能量代謝與體溫,一旦分泌過多賀爾蒙,身體代謝速度過快,就會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多汗、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等症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50歲男意識混亂是失智?醫揭缺1維生素!禍首是這習慣
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躁動不安、步態不穩,是失智嗎?南投一名男子被送醫檢查,竟是嚴重缺乏維生素B1引發的腦部病變!醫師提醒,酗酒和營養不良者是高危險群,應及早發現並補充高單位維生素B1,才能讓病情逐漸
健康2.0 ・ 1 天前
橄欖油、花椰芽、苦瓜有效護腎!她吃一個月改善蛋白尿
一名30歲女性出現蛋白尿與下肢水腫症狀,醫師建議她食用橄欖油、綠花椰芽與苦瓜等苦味食物,一個月後回診時不僅蛋白尿減少,連帶便祕和青春痘問題也獲得改善。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喝茶抗癌又降血糖!這種茶更有益健康 還能補充維生素C、B群
喝茶好處多!你知道喝茶也能補充維生素C、B群嗎?尤其綠茶好處遠超過紅茶,抗癌喝綠茶就對了。 茶葉含豐富礦物質 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指出,人體中含有86種
健康2.0 ・ 1 天前
上班族愛吃1類食物恐讓膽固醇狂飆 營養師5建議維持健康
現代人飲食選擇多且豐富,一不小心健康就會亮紅燈!營養師李婉萍直指,喜歡吃甜點、飲料,甚至以小吃當正餐的上班族,很容易膽固醇過高,直指降低膽固醇的飲食原則為以低脂的優質蛋白質優先,同時減少精緻澱粉比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6 小時前
比胖更危險!「1體型」恐增失智、中風風險 BMI正常也中鏢
現代人久坐、少運動,恐成為「肌少型肥胖」高危族群。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指出,肌少型肥胖是一種結合「肌少症」與「肥胖」的綜合症,健康風險比一般肥胖還高,不只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與慢性發炎,甚至提高代謝性、心血管疾病、失智的發生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4歲與60歲的身體關鍵轉折點:史丹佛最新研究揭示生理衰退模式與影響因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揭示人體老化有兩大關鍵轉折點:44 歲與 60 歲!44 歲起代謝機能與肌肉開始下滑,心血管風險升高;60 歲則進入免疫力與代謝全面衰退期,慢性病風險激增。研究指出,基因、人種、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老化速度。想延緩身體退化,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提前預防。近期,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針對108位年齡介於25至75歲的成人,進行一項跨越數年的縱向追蹤研究,透過高解析度分析體內高達13.5萬個生理特徵,包含血液成分、蛋白質表現、脂肪組織與皮膚細胞等,揭示出身體兩個明顯的生理衰退高峰:44歲與60歲。研究指出,44歲左右人體代謝機能出現首波下滑,酒精、脂肪、咖啡因的代謝能力逐漸下降,心血管風險增加,且肌肉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到了60歲,肌肉老化加劇,同時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與免疫力顯著降低,這些變化帶動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風險激增。人種差異是否會影響生理衰退時程?身體代謝與免疫功能受基因調控,而不同人種基因組成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生理老化軌跡有所不同。例如,東亞人與歐洲人在脂質代謝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表現上有一定差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吃2種魚補氣助消化!吃蝦幫身體除濕 夏季用這些香料解倦怠
夏季氣溫上升,體內容易堆積熱氣,而且炎熱的天氣會讓人攝取過多的水分,導致水循環變差,進而因為食慾不振、身體不適導致夏季倦怠。日本藥膳料理家田村美穗香提醒夏季養生4要點,以及建議的食材和功效。 夏
健康2.0 ・ 4 小時前
膽囊切除後狂拉肚子?醫揭真實原因 這樣吃才不會痛又不會拉
膽囊雖然小小一個,但在消化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詳細解釋膽囊切除後的飲食控制原理,幫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確調整飲食! 膽囊的重要功能 ? 首先要了解膽囊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膽囊主要負責「儲存」和「濃縮」肝臟產生的膽汁,當我們吃進油脂食物時,膽囊會收縮擠出濃縮膽汁到十二指腸,幫助分解和吸收脂肪。 切除後身體的變化? 膽囊切除後,肝臟依然會持續產生膽汁,但失去了「儲存槽」的功能,這意味著: .膽汁變成「細水長流」模式:不再有大量濃縮膽汁可以瞬間釋放,而是少量膽汁持續流入腸道。就像原本有個大水桶可以一次倒出大量水,現在只剩下細細的水龍頭慢慢滴水!.消化油脂的能力下降:當你突然吃進大量油脂食物時,身體無法立即提供足夠的膽汁來分解,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很多患者形容就像「身體突然不認識油脂了」! 常見的不適症狀? 膽囊切除後如果沒有做好飲食控制,身體會出現這些警訊: .腹瀉是最常見症狀:未完全消化的脂肪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瀉、油便或大便呈現油膩感。有些患者形容大便「浮在水面上」或「沖不乾淨」,這就是脂肪吸收不良的表現!.腹脹腹痛:尤其是右上腹部會有脹痛感,這是因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別再只靠睡覺!研究揭3種更有效的休息法:咖啡、奶茶竟上榜
比睡覺更好的休息法有很多,其中三個爲:喝咖啡、午睡前喝奶茶、吃好吃的食物。咖啡提升精神狀態 喝2杯可降四成輕生風險咖啡因不僅能活化交感神經、提升注意力與專注力,也能擴張末梢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刺激大腸的蠕動,幫助改善腸道環境。由此可知,咖啡對疲憊的身心有多種益處。此外,它也能促進腸壁分泌俗稱幸福荷爾蒙的血清素,以及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進而達到舒緩壓力的效果。喝熱咖啡暖和腸道,促進幸福荷爾蒙分泌。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一天喝2杯至3杯咖啡,可以降低45%的自殺風險,憂鬱症風險則可以降低13%。心情低落時,咖啡就像是一種提振情緒的能量飲料。還有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可以降低30%至60%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的風險。咖啡別過量 熱咖啡取代並咖啡腸道不受涼不過要注意,一天喝7杯以上就算是過量,可能導致咖啡因上癮或咖啡因中毒。根據歐盟食品科學專家委員會評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建議在300毫克以下,對健康不致造成影響。最後,為了不讓腸道受涼,建議選擇熱咖啡取代冰咖啡。先喝奶茶再午睡?睡得更快、起來更清爽鮮奶茶加30分鐘的午睡,能讓你神清氣爽。常有人建議,中午時在學校或公司可以睡個午覺。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長輩吃得慢、易嗆到小心!延緩退化「這樣顧營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家庭面臨同樣的困擾:長輩吃得慢、容易嗆到、甚至必須依靠鼻胃管進食。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秀怡指出,這些情況往往與口腔功能退化有關。口腔功能衰退會影響咀嚼、吞嚥與表情,若未及早發現,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 三道防線 維持長輩進食安全與尊嚴 為延緩口腔功能退化對健康的影響,進食照護可從「預防、發現、調整」三道防線著手。 第一防線:預防或延緩吞嚥困難 賴秀怡營養師建議,長輩每日進食量若少於平常的七成,或體重、小腿圍持續下降,就要懷疑營養不足。應定期量體重與小腿圍,及早發現問題。同時可透過「健口操」訓練臉頰與舌頭肌肉,改善唾液分泌、發音與吞嚥能力,延緩退化。 第二防線:早期發現與即時處理 若懷疑吞嚥困難,可使用「簡易自我評估表」觀察,如吃飯時食物常卡喉或容易咳嗽,即建議就醫評估。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會依據國際 IDDSI 食物質地分級,調整飲食形態:從軟化、切碎到泥狀、增稠液體等,確保進食安全並維持營養。 賴秀怡營養師提醒,許多照護者擔心「吃泥狀食物會讓咀嚼功能退化」,其實質地調整的目的,是為了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甲狀腺亢進症警訊:心悸、手抖、體重下降別輕忽!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形狀如蝴蝶,是調節全身能量代謝與體溫的重要腺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當甲狀腺分泌過多賀爾蒙時,身體代謝會過快,可能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 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出現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屬於急重症狀況。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多樣吳佳潔指出,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氏症(Graves’ disease),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持續刺激賀爾蒙分泌。此外,過度活躍的甲狀腺結節或腺瘤、甲狀腺發炎、攝取過多含碘食物或藥物也可能造成病情。治療上,甲狀腺亢進主要目標是控制賀爾蒙分泌,減少對身體的刺激。初期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合併心臟用藥以緩解心悸與手抖,並需定期抽血監測甲狀腺及肝功能。若藥物無效或病情反覆,醫師可能建議放射性碘治療,透過破壞過度活躍的細胞來恢復賀爾蒙平衡。部分患者治療後可能轉為甲狀腺功能低下,需補充賀爾蒙藥物;若腺體明顯腫大或懷疑腫瘤,則可能採取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喝水就能瘦?日本機能水爆紅 專家揭減少內臟脂肪關鍵
近期日本飲料大廠SUNTORY推出一款名為「特水」的機能飲品,主打外觀與一般飲用水無異,卻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在日本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這款產品瞄準日本上班族普遍面臨的腰圍超標問題,標榜只要像平常一樣喝水,就能輕鬆管理體態,讓不少想減重卻難以改變飲食習慣的人躍躍欲試。但「喝水減肥」的概念和功能性飲水的健康幫助,的確還有待商榷。
NOW健康 ・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