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審議「十五五」規劃,「整肅」高層及歷史角色等幾大看點
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官方公告显示,其中一項主要議程是審議重要的經濟規劃。
但外界更多將目光放在內人事調整,並籍此找到蛛絲馬跡,推測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會為其接班人做出某種安排。
有分析認為,坊間對接班人的猜測為時過早,四中全會不太可能就此發出明確訊號。
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精英政治專家牛犇(Neil Thomas)對BBC指出,習近平正通過相關人事調整肅高層,意在展現權力。
「在他看來,清除貪腐或不忠幹部是的『自我革命』,旨在打造一個廉潔、有紀律且高效的組織,以實現長期執政。」
召開時間釋放戰略信號
四中全會通常在中國轉型的關鍵期或內權力不夠穩定時召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治的未來走向。 除高層人事安排外,會議議程亦聚焦經濟與社會民生政策,最終影響到中國民眾的就業、財產安全等方方面面。
中央政治局早在今年七月底召開會議,決定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五五」規劃)的建議稿提請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 會後公佈通告稱,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但與此同時,「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通常來說,五中全會才是審議中長期發展計劃的主要平台,但本次四中全會提前聚焦經濟議題,顯示對當前經濟壓力的高度重視。 觀察人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已達到迫切需要政策回應的程度。
「政權感受到緊迫感,顯示出經濟發展已重新成為政權的首要任務」,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政治學教授陳澄對BBC說。
事實上,四中全會聚焦經濟議題也並非首次。 早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十四屆四中全會召開,核心議題為經濟改革和發展; 1999年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也同樣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四中全會的召開時間,恰逢美中兩國關係突然因北京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等議題趨緊,讓將於十月底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及期間備受期待的美中首腦峰會蒙上陰影。
陳澄教授表示,「鑒於貿易戰可能成為習川會的焦點,政權亟需提出一套全面的發展戰略,以確保在持續動盪中實現經濟與科技增長。」
為何此次高層整肅如此廣泛
四中全會的召開正值中央委員任期過半之時,這屆領導班子在2022年二十大中產生,任期將在2027年屆滿。 四中全會可能釋出人事變動的初步信號。
「按照慣例,人事安排會在明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基本敲定,因此四中全會需要提前部署。 這次會議有兩個工作重點,一個是對前半任期檢討成就和問題,另一個是對下一步人事任免做前瞻規劃」,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對BBC表示。
目前中央委員已經出現重大調整信號,包括前外交部長秦剛、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前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內的許多重要官員已被除名。
「目前公開公佈的中央委員有十幾人落馬,加上候補委員,已經將近20人,可能有人還在接受調查階段,有人已經出了問題,這表明習近平配備的人員面臨重大危機」,夏明說。
「這反映習通過愚忠、派系關係和自己的政治標準選的人,一旦坐上大位之後才發現德不配位」,夏明說,「恐怕很多人對他來說是忠誠的, 沒有政治上的挑戰,但是在中國面臨問題時,以及處理具體工作上無法得到他的滿意。」
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牛犇對BBC說,四中全會將為坊間高官落馬傳言提供具體數字——出席人數將反映有多少中央委員會成員已遭調查。
「除去病假和出差部分,如果與去年相比空席人數大幅減少,將清楚反映近期紀律整肅的力度。如果出席率驟降,將成為迄今最明確的公開信號,顯示整肅範圍之廣。」
牛犇認補充,整肅有助於強化紀律,但也可能抑制主動性,使治理趨於僵化、反應遲緩,更易出現如武漢早期疫情隱瞞等失誤。「這是習權力的代價:體制變得更乾淨、更服從,但也更謹慎——有時甚至更脆弱。」
軍内高層暗湧不斷
與此同時,軍內出現重大人事變動。多位高級將領許久沒有公開露面,引發外界關注。
外界最為關注的中央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何衛東上將已長達數月沒有公開露面,官方未作任何解釋。 他曾是中國軍方高層的重要人物,被視爲習近平主席的親信。 如果被調查或撤職的消息屬實,這將是改革開放以來,首位在任期内落馬的中央軍委副主席,」陳澄說。
這一方面反映出習近平的反腐運動已深入軍方高層,但也暴露出內部裂痕,引發對「定於一尊權力」穩定性的質疑。
陳澄認為,鑒於目前尚未有任何官方宣佈,因此何衛東案「不太可能在此次四中全會上迅速結案,尤其考慮到他是中央軍委中排名第二的現役軍官。」
「習一向高度重視軍隊的忠誠,而其中一些軍官,比如何衛東,正是由習親自提拔。 如今這些人接連出事,對習而言必定是極大的憤怒,也可能促使他對軍方領導層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去年11月,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上將主任苗華因「涉嫌嚴重違紀」被停職檢查。他的處罰進展也受到關注。
今年9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宣佈罷免4名解放軍及武警將領的全國人大代表職務,包括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上將、火箭軍軍書記汪志斌中將、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張林中將、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政委高大光中將。
這些人的正式處罰決定可能會在本次四中全會上宣佈。 除此之外,中央軍委的職位會不會被填補,被誰填補,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夏明指出,即便本次四中全會對何衛東等人的職務作出安排,大概率也不會公開發佈資訊,官方「很可能低調處理,或者在公報中寫上討論相關問題等字眼」。
他補充說,「還有一種情況是,把對這些人的處理當作是反腐業績的一部分,避免外界認爲存在用人失察或本身領導班子有問題的印象。」
這些人事安排進而牽扯到總書記的接班問題,外界希望從微小的變化中猜測信號。
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已經過半,至2027年人大會議時將屆滿。 過去幾個月來,外界流傳著對於習近平健康狀況不佳的傳言,認為其嚴重程度雖尚不足以到立即啟動接班程式,但也許足以促使悄然為未來做出準備。
不過,陳澄認為,「儘管外界有所揣測,目前可能仍為時過早,尚難期待在接班問題上出現明確訊號。」
她指出,「穩定仍然是首要考量,關於此次會議的政治討論很可能會延續整個習近平時代所強調的加強紀與治理的方向。」
歷史角色
在歷史上,四中全會常稱爲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轉折的節點。 自1979年以來的幾次四中全會,不僅重塑了領導層的權力架構,也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時間回到文革結束,當時的中國需要走出混亂,1979年的四中全會確認了時任領導人華國鋒的「兩個凡是」路線,隨著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這次會議成為中國從「毛時代」過渡到「改革時代」的關鍵節點。
1989年春夏之交,派兵鎮壓北京天安門廣場和平示威爭取民主的學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六四」流血事件。 事件之後,內出現權力真空,國際上受到空前的孤立。
當時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在此背景下召開,決定推舉没有中央治理經驗的江澤民為中央總書記,接替黯然失勢的趙紫陽,標誌著江時代開端,也凸顯在危機中優先維穩的策略。
到了習近平時代,2014年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但同時強調「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確立了法律制度服務于領導的原則。 五年後,面對中美關係緊張以及香港抗議運動的挑戰,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制度自信」,向內部傳遞穩定訊號,向外部展示體制優勢,進一步鞏固了習近平的核心地位。
順應歷史規律,本屆四中全會預計將進一步保障政權的穩定,並在此框架下討論如何實現經濟發展。
夏明說,當前中國政策中心已經從「發展是硬道理」轉向「安全是硬道理」,甚至安全凌駕一切。 「這意味著的全面領導將持續貫徹,並可能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
經濟:國內外雙重挑戰下的五年計劃
根據官方報導,本次四中全會將審議的「十五五」規劃,涵蓋2026年至2030年的發展藍圖。
該規劃通常概述關鍵經濟指標的發展目標,例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收入水準和外掛率,並根據國內外形式調整的戰略發展方向,列出需要重點發展的領域與產業。
除了經濟層面,「十五五」規劃也將反映北京在技術創新、產業政策與地緣政治上的優先事項,巨集觀上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貿易,以及中國在新興領域的策略和定位。
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調整和外部壓力的雙重挑戰。
國內方面,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信心不足、地方財政壓力加大。 根據路透社,2025年前五個月,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了11.9% ,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更加緊張,壓縮了以往支撐GDP快速增長的公共支出空間。
國際上,中美關係持續緊張,貿易摩擦加劇。 雙方在關稅及高科技產品領域的分歧仍然很大,談判前景不明。 領導層面對一系列關鍵問題:哪些領域可以妥協,哪些問題可望達成協議,以及如何回應美方要求等等。
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外賣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也帶來通縮壓力。 儅過剩產品出口海外時,貿易夥伴的不滿情緒上升。 歐盟已對中國出口補貼展開調查,美國也暗示加強對高科技產品進口管控。
「美國試圖透過制裁和出口管制來遏制這些產業,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推動發展,將成為(四中全會)討論的重要部分,」陳澄說。
北京已經意識到挑戰的複雜程度。 中央政治局在7月底會議指出,「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
是次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 這些方向都可能在四中全會上得到更具體的政策方案。
其他人也在看

連小粉紅都要習近平下台?明居正指「暴政必亡」:一情況發生,眾人將毫不猶豫動手
將於本月20日至23日召開第20屆四中全會,然而國防部17日公告,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政治工作部前主任苗華等9人遭開除籍處分,而這9人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嫡系。對此,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表示,中國經濟從結構跟資料各方面觀察皆不樂觀,習近平的領導威信和權力也會因此受到挑戰,但目前無人敢站出來反抗。一旦習近平健康......
風傳媒 ・ 7 小時前四中全會將登場 何衛東落馬軍委變動與否受矚目
(中央社台北19日電)20屆四中全會明天登場,在政治局委員兼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證實被查且被開除籍後,中央軍委委員人數將從7人減為4人,政治局委員也將從24人減至23人。外界預測,四中全會有可能增補軍委委員,但政治局委員是否遞補則須視軍委副主席是否有人遞補而定。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陸委會痛批以懲獨惡法威嚇台灣企業 強調政府有能力堅定保護台灣產業與國人安全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針對近期福建廈門公安局宣稱對我國軍人員發出懸賞通告,今日官媒並威脅懲罰我5家關聯
台灣好報 ・ 1 天前同志舞台劇被投訴「詆毀」香港 開賣前突遭取消演出
法新社報導,香港一部關於LGBTQ主題的舞台劇「We Are Gay 我們最快樂」在今天(18日)開賣的幾小時前接獲演出取消通知,此前有投訴指出該劇「詆毀」香港。 據香港01報導,舞台劇「我們最快樂」今早在開賣前約兩小時,主辦團體稱收到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通知,指演出被取消,而有關通知信中並未提及演出需要中止的原因,主辦團體稱會積極與有關當局繼續溝通。 「我們最快樂」由香港著名編劇莊梅岩張文靜創作,描述了3個男人之間的三角戀故事。 該劇於2022年在香港首次上演,原定於11月重返西九文化區劇曲中心大劇院,但在今天早上開賣前約2小時被取消。 繼立法會在9月否決了一項旨在賦予同性伴侶有限權利的法案後,此次演出遭取消對0香港LGBTQ群體帶來又一次打擊。 該劇團隊在聲明中表示:「團隊將繼續排練,並探索其他演出方案,因為這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快樂。」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由一個法定機構管理,其成員由政府任命。 負責管理香港文化活動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CSTB)官員今天告訴法新社,他們支持該場館取消售票的決定。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表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收到「大量投訴」,指控該劇「煽動對抗,詆毀香港」。 北京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美政府停擺恐成史上最長 不確定性升高將衝擊經濟
美國政府這次停擺,以目前的態勢看,有可能成為史上最長,恐怕會一直拖到11月27日感恩節。美國財經媒體調查發現,近半受訪者...
聯合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庫克訪中已將近一周 推動蘋果AI進入中國
蘋果CEO庫克自10月13日開啟訪中行程以來,已經在中國停留近一周,期間到訪北京,與開發者進行交流,並參加政府會面。庫克18日現身上海蘇河灣參加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表示蘋果AI(Apple Intelligence)正在努力進入中國市場。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Meta可能使用你手機的影像訓練AI!Facebook新照片拼貼功能引隱私擔憂
Meta 在 Facebook 推出全新 AI 照片拼貼與編輯工具,使用者可從手機相簿生成趣味照片作品。分享內容將用於 AI 訓練,了解如何保護隱私與管理相簿設定。
鉅亨網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魁!民進「兩期盼一提醒」惹火國民 美女發言人「超嗆4字」回應了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剛出爐,藍營新任魁鄭麗文尚未正式展開布局,就迎來民進的「開場警語」。民進發言人吳崢在選後火...
FTNN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12 小時前
國民主席開票大勢已定?鄭麗文得票率過半一路領先郝龍斌得票33%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於今日進行投開票,根據中央開票資訊顯示,開票結果由候選人鄭麗文一路保持領先。本次選舉人數共有331,145...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14 小時前
國民主席選舉 陳文茜選前感性表態挺郝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內出現「世代交替」之爭,形勢看好鄭麗文,起步較晚的郝龍斌緊追在後。近來疾病纏身,政治歷練豐富、熟識鄭麗文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昨晚臉書發文,細數郝龍斌的人格特質與優點,感性的表達力挺郝龍斌之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沈榮欽評鄭麗文當選:紅統派崛起是結構必然 洪秀柱當年改費制度埋下禍根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勝出,引發外界對中國介選疑雲的熱議。不過,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指出,外界多半只關注中國介入選舉,卻忽略了讓中國介選能成功的「結構性關鍵」。他認為,紅統派能在今日奪下中國國民主席寶座,早在洪秀柱於 2016 年接任主席時就已註定。 沈榮欽在臉書撰文指出,2016 年朱立倫總統選舉失利辭去主席,由洪秀柱補選當選,成為中國國民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也同時是首位紅統派領袖。洪秀柱當年注意到低收入戶可免繳費的制度,遂於上任兩個月後,即在 5 月 25 日推動修法,將「齡滿 40 年且年滿 70 歲」的免繳規定,放寬至「齡滿 40 年且年滿 65 歲」,以比照公務員退休年齡為由放寬條件。 沈榮欽指出,這項修正案從根本改變了中國國民的員結構,使內人口組成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卻為紅統派創造了長期優勢。2017 年起免繳費員與繳費員比例從 1 比 1 快速擴大至 7 比 3,內高齡選民成為主導主席選舉的關鍵族群。沈榮欽說,吳敦義在隔年參選時曾抗議此制度,但因內既得利益盤根錯節,最終無功而返。 沈榮欽強調,許
新頭殼 ・ 14 小時前
軍系支持成鄭麗文勝選關鍵 蔡育輝:親中路線恐引內分裂
國民主席由鄭麗文當選,台南國民團發言人蔡育輝表示,鄭麗文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路線認同。蔡育輝說,鄭麗文獲前黃復興部員支持當選,路線很明顯往親中靠攏,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的路線認同。蔡育輝強調,自身就是本土派,「我就不支持她!」「反攻大陸是不可能,我們希望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鄭麗文將帶KMT向中國靠攏? 柯志恩:我並不擔心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前立委鄭麗文橫掃逾6.5萬票,順利當選國民主席。對此,身兼高雄市部主委、智庫執行長的不分區藍委柯志恩今(18)日指出,這次主席選舉競爭激烈、員高度投入,顯示內仍有相當活力與期待;但選後更重要的是團結一致,畢竟員與社會結構仍存有一些落差,未來新主席一定要跟社會對話,在中央與籍縣市首長、立法院團進行三方溝通,並於接下來2026、2028年的選舉中,呼應主流民意。
民視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情冷!郝龍斌本命區北市投票率「不到四成」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當中候選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本命區的台北市投票率並不高,北市國民部初步估計不到4成。國民主席候選人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國民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國大代表蔡志弘,以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根據國民中央部開票統計,4點開票迄今鄭麗文票數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挺鄭麗文有功者一起入主中央 李乾龍將任副主席回鍋秘書長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18日確定由鄭麗文勝出,11月起將上任成為新主席,外界關注鄭團隊中央人事安排,目前已傳出曾任秘書長的先...
FTNN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