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找博通開發晶片
OpenAI宣布,將攜手博通打造旗下首批自研AI處理器,為期數年。這是OpenAI最新一筆大規模交易,該公司支出最多可能再增加5,000億美元。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在聲明中說:「與博通成為盟友,是打造釋放AI潛力所需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
根據共同聲明,OpenAI將設計並聯手博通開發晶片,目標新增10GW(10億瓦)AI資料中心算力,雙方2026下半年開始部署搭載新晶片的伺服器機櫃。
一旦大功告成,這樁交易將帶動OpenAI總算力提升至逾26GW,相當於約26座核能反應爐。
OpenAI繼9月同意向輝達採購總耗電量達到10GW的晶片後,上周又宣布將向晶片設計商超微進一步採購6GW晶片。
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OpenAI近月簽署的晶片與資料中心協議規模總計約1兆美元,大舉下單博通,意味OpenAI可能需要再花費3,500億至5,000億美元。
更多udn報導
長榮空服猝逝 傳患「史迪爾氏症候群」常見症狀一次看
北市馬路多了沒見過「紫、藍色標線」 違規最高罰3.6萬
狠甩5校退貨黑歷史!「最佳辯士」曬豐富經歷當家教
邀吳宗憲當證婚人 Lulu曝只有1女星早知她和陳漢典戀愛
其他人也在看

不是OpenAI!博通澄清100億美元神祕客戶傳聞
晶片大廠博通 (Broadcom)(AVGO-US) 周一 (13 日) 澄清,外界盛傳的「神祕 100 億美元客戶」並非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OpenAI。博通半導體解決方案事業總裁卡瓦士 (Charlie Kawwas) 在接受《C
鉅亨網 ・ 21 小時前
蘋果驚喜再現!M5版本iPad Pro、Vision Pro傳本週發表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蘋果9月iPhone發表後,秋季新品仍未全部登場。根據彭博記者Mark Gurman在最新一期《Power On》通訊中指出,蘋果最快將於本週透過線上新聞稿方式宣布,推出三款新品,包括兩款搭載M5晶片的裝置與一款新MacBook Pro。
壹蘋新聞網 ・ 23 小時前
長榮空姐抱病飛後猝逝「恐難認定過勞亡」 醫分析3件事籲:保障要「設想到」
長榮航空台北往返米蘭航班中,1名空服員抱病上班,返台後住院多日後離世,航班座艙長更被爆爆漠視空服員需求,長榮航空也證實,正對此事進行調查中。醫師姜冠宇昨(13)日也分析需要注意的3點,「要對空服員或國際旅遊、觀光工作這類人員的保障,我們千萬不要對『緊急就醫』的想像,是『碰到』就好,而是要設想到」。
鏡週刊Mirror Media ・ 9 小時前三星看好上季獲利將創2022年以來最高 AI熱潮帶動傳統記憶體價漲
三星電子14日表示,預期上季(7到9月)獲利將展現3年多來最高水準,原因是全球競相提高人工智慧(AI)晶片產能,帶動三星主力產品傳統記憶體晶片的供應吃緊並且價格上揚,挹注這家韓國科技巨擘的獲利表現。
中時財經即時 ・ 9 小時前OpenAI攜手博通 2026啟動自製AI處理器
(中央社舊金山2025年10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人工智慧公司OpenAI宣布,將與半導體大廠博通(Broadcom)合作,打造自家首款AI處理器。這是OpenAI力圖獲取所需運算能力,來迎接公司服務激增的市場需求。消息傳出後,博通股價大漲逾10%。雙方今天表示,OpenAI將負責晶片設計,博通則負責開發,預計2026年下半年啟動部署,以推出10百萬瓩(10 gigawatts)運算效能的客製化晶片,其耗電量約合800萬個美國家庭用電需求,或是胡佛水壩(Hoover Dam)發電量的5倍。對這起科技公司自研AI晶片的最新合作案,多數分析師認為,從設計、自製晶片到規模化過程,一切都從零開始,其難度極高,短期內仍難撼動輝達(Nvidia)在AI加速器市場的領導地位。OpenAI與博通的合作,正是最近全球科技業一連串巨資投入AI晶片的最新案例,他們競相建構最精密的AI系統,也凸顯產業對高運算能力AI的胃納正急速擴大。就在上週,OpenAI剛宣布與超微(AMD)簽訂一項規模達6百萬瓩AI晶片的供應協議。稍早消息也披露,輝達預計對OpenAI投資最高達1000億美元,並提供至少10百萬瓩的資料中
中央社財經 ・ 10 小時前
OpenAI攜手博通開發AI晶片 半導體股吃大補丸收復失土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晶片股週一強勢反彈,收復上週因美中貿易緊張與稀土爭端引發的重挫。根據《路透》報導,OpenAI宣布與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合作開發客製化人工智慧(AI)晶片,消息激勵博通股價飆漲近10%,帶動整體半導體板塊走高。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近期積極布局硬體供應鏈,除了與輝達(Nvidia)及超微(AMD)簽署合作協議,這次再攜手博通布局供應鏈,凸顯OpenAI正尋求分散AI運算晶片來源、降低依賴單一供應商的對策。市場對此解讀,此方針將推動新一波AI晶片設計競賽。市場回穩部分歸因於美國總統川普週末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緩解美中緊張情勢,上週五(10日)當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並擴大出口管制至「所有關鍵軟體」後,美股四大指數應聲重挫,科技巨頭市值更單日蒸發逾7,700億美元。美股週一(13 日)買氣回籠,Alphabet與特斯拉(Tesla)均成功收復上週交易日的失土,顯示投資人對短期衝突升溫的憂慮暫時緩解。分析師指出,OpenAI與晶片商的合作持續擴張,象徵AI生態鏈的「雙軌戰略」,即:
商傳媒 ・ 10 小時前
分析師擔心AI內容躍居社群主流、調降Meta目標價
MoneyDJ新聞 2025-10-14 14:45:47 賴宏昌 發佈MarketWatch報導,MoffettNathanson分析師Michael Nathanson週一(10月13日)將Meta Platforms Inc.投資評等維持在「買進」、目標價從930美元調降至890美元。Nathanson指出,人工智慧(AI)生成內容若成為社群媒體的下一個主流趨勢,Meta將被迫砸大錢強化AI能力、這將直接衝擊其營收成長與營業利潤率,Meta營收若低於華爾街預期、股價將出現明顯回檔。 OpenAI推出的全新短影音應用軟體Sora上架兩週的累計下載量突破100萬次、一舉衝上美國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排行榜冠軍。Nathanson提到,Meta推出的AI影片生成應用軟體Vibes在技術能力上仍落後於Sora,Vibes使用者無法讓個人影片與AI內容合而為一。 Meta(META.US)週一上漲1.47%、收715.70美元。自Sora 9月30日問世以來,Meta股價累計下跌2.5%。 Business Insider報導,Meta財務長Susan Li 9月表示,Meta
Moneydj理財網 ・ 5 小時前《產業》八大CSP資本支出 年增逾6成
【時報-台北電】大型CSP(雲端服務業者)持續採購輝達GPU整櫃式解決方案、擴建資料中心等基礎建設,並加速自研AI ASIC,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5年Google、AWS、Meta、Microsoft、Oracle和Tencent、Alibaba、Baidu等美、中八大CSP合計資本支出突破4,200億美元,年增高達61%,明年並將再以24%年增、達5,200億美元以上。 除北美前四大CSP和Oracle外,Tesla和xAI還有CoreWeave和Nebius等AI雲端運算服務業者需求,帶動NVIDIA的GB200/GB300成CSP今年重點布建的整機櫃式AI方案,需求量增幅亦高於預期。隨AI GPU迭代,2026年CSP將擴大布局GB300整櫃式方案,明年下半年起將逐步轉至NVIDIA Rubin VR200整機櫃式新方案。 台廠中,緯創、鴻海GB300相關產品已進入量產期,同時以整機櫃式出貨為主的廣達亦自本季起放量,於明年上半年明顯貢獻營收。華碩、技嘉兩OEM廠手上亦已掌握GB300訂單。此外,供應鏈業者透露,緯創及鴻海也已配合輝達,投入Vera Rubin新
時報資訊 ・ 11 小時前【公告】好德買回庫藏股執行完畢
日 期:2025年10月13日公司名稱:好德(3114)主 旨:好德買回庫藏股執行完畢發言人:李昆正說 明:1.原預定買回股份總金額上限(元):662,533,0112.原預定買回之期間:114/08/14~114/10/133.原預定買回之數量(股):700,0004.原預定買回區間價格(元):17.00~35.005.本次實際買回期間:114/08/14~114/10/136.本次已買回股份數量(股):700,0007.本次已買回股份總金額(元):17,177,5068.本次平均每股買回價格(元):24.549.累積已持有自己公司股份數量(股):700,00010.累積已持有自己公司股份數量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之比率(%):1.0711.本次未執行完畢之原因:12.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傳蘋果著手開發H3晶片與次世代AirPods,可能導入紅外線相機與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隨著AirPods Pro 3在上月正式推出,市場原本預期蘋果會在此款耳機導入新一代音訊晶片,但實際上卻僅維持沿用2022年推出的H2晶片,主要升級集中於更大的電池、全新泡棉耳塞與降噪演算法改進。不過,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內部已將研發焦點轉向下一代晶片與全新AirPods產品線。
Mashdigi ・ 1 天前COMPUTEX 2026 聚焦三大主題
2026年COMPUTEX將於6月2日至5日盛大登場,作為全球指標AI和新創展覽,明(2026)年不僅使用南港展覽館1、2館,更擴展至臺北信義核心地段的臺北世貿1館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並全新規劃AI機器人與科技體驗相關展區,完整呈現AI機器人在多元場域的最新應用,結合沉浸式科技體驗,讓參觀者親身感受AI如何重塑日常生活。
工商時報 ・ 16 小時前
新品貢獻 系統電9月獲利轉盈
系統電(5309)近期股價攀高峰,13日公告自結損益,9月營收3.11億元,年成長34.16%,稅後純益約22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01元,相比去年同期轉虧為盈。系統電看好第四季IPC、能源產品等傳統備貨潮展開,營收有望維持高檔水準。
工商時報 ・ 16 小時前高價IP股風水輪流轉 花旗環球升評創意
高價IP投資風向轉變,創意(3443)近期改寫波段新高,儘管13日受美股大跌影響拉回,跌幅仍有效縮減。花旗環球證券預料,創意明年可望恢復強勁增長,升評「買進」、推測合理股價1,850元,加上大和資本、摩根士丹利證券同步青睞,創意投資氣氛相當正面。
中時財經即時 ・ 21 小時前
服務移工拚上櫃1/銀行「一顧慮」放棄移工匯兌市場 東聯互動接手大商機
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移工匯兌金額約842億元,預估今(2025)年將逾千億;且隨著合法管道滲透率提升、來台移工人數攀高,市場成長空間潛力無窮。靠著讓移工「用一支手機就能跨境匯款」,以此賺取手續費的新創公司—東聯互動,是國內第2間取得移工匯兌執照業者,短短3年時間,憑藉著逾4成的市占躍升業者龍頭,也是唯一海外布局先行者。這家新創公司於本月16日上櫃,背後有國發基金、達盈創投、益鼎創投等大咖股東支持。日前,董事長吳侑勳接受本刊專訪,暢談後發先至的關鍵心法,並透露下一階段的成長引擎。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4 小時前OpenAI與博通達成10吉瓦AI晶片協議
OpenAI與博通達成策略性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部署由OpenAI設計10吉瓦(GW)的AI加速器。此利多消息刺激博通股價13日開盤後飆漲8%報350.39美元。
中時財經即時 ・ 22 小時前
用美國的魔法對付美國?雷倩分析中國稀土管制:跟晶片管制手法一模一樣
中國日前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全球所有使用中國稀土的產品出口,都得經過北京的逐案審查,打響新一波美中貿易戰。對此,前立委雷倩在《中天新聞》政論節目上指出,中國這次採取的管制措施,與當初美國的晶片管制幾乎一模一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雷倩表示,這一輪中國祭出的稀土措施,可以用兩個方向來分析, 首先是稀土管制的「全面化」,美國當初怎麼用晶片管制來卡中國脖子,現......
風傳媒 ・ 21 小時前英特爾豪賭18A,320億美元押注先進製程,6-8個月後見真章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本土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美股代碼INTC)在亞利桑那州斥資約320億美元打造的新廠已投入量產,矢言以18A製程重奪先進製造領導地位。英特爾代工業務負責人Kevin O’Buckley稱18A為「目前地球上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技術」,但也坦言仍需「贏回客戶信任」。接下來6-8個月,包括蘋果、輝達與高通在內的關鍵客戶將完成測試並決定是否下單,結果將左右英特爾代工轉型的成敗。產能與建廠進度方面,園區內Fab 52已投產、Fab 62持續建設中;廠房採用ASML極紫外(EUV)曝光設備,單機價值高昂、土建體量龐大。英特爾工程團隊表示,早期良率問題已獲改善,PC端「Panther Lake」與伺服器端「Clearwater Forest」兩顆18A新晶片將陸續亮相,用以驗證製程可量產的節點。資本結構與外部支持亦備受關注。據報,美國政府已把原擬補貼轉為股權投資,持股約一成;其後輝達與軟銀的投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帶動英特爾股價近月強彈。外界預期,若18A測試分數亮眼並獲得大客戶採用,英特爾可望為後續14A(預計2028年)爭取預訂單;反之,若未能吸引足夠量產訂單,
財訊快報 ・ 11 小時前
台股再刷歷史新高後翻黑 爆量6847億收跌130點/黃金行情急轉直下 黃金王子示警「超漲陷阱」/美中互收港口費點火 「航海王」飆風再起|Yahoo財經掃描
美國總統川普淡化美中貿易對峙情勢、並釋出「一切都會沒事」的訊息,市場避險情緒降溫,加上博通宣布與OpenAI結盟打造首款自有AI處理器,激勵美股全面反彈,道瓊指數大漲587.98點收46,067.58點,標普500指數勁揚1.56%,那斯達克漲2.21%,費城半導體指數則飆升4.93%。博通股價暴漲近10%,晶圓代工夥伴台積電ADR同步大漲7.92%,其他AI概念股如邁威爾、美光、安謀ADR漲幅亦達4%至11%。市場聚焦本周金融股財報登場,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花旗與富國銀行等將陸續公布業績。亞股今日表現疲弱,日股在三天連假後重挫1241點,韓股同步下跌,港股下跌448點,上證指數小跌。台股今(14)日開盤延續美股漲勢,盤中一度大漲近600點、衝上27,507點刷新盤中歷史新高,但盤中獲利了結賣壓湧現後漲勢急轉直下,終場下跌130.27點、收26,793.15點,成交金額則放大至6,847.51億元。 權王台積電(2330)早盤大漲45元觸及1460元新高,終場收斂至1425元,漲幅0.7%;不過AI與半導體族群全面走弱,南亞科(2408)重挫6.79%,華邦電(2344)跌5.34%,世芯-KY(3661)大跌8.75%。鴻海(2317)、台達電(2308)、南電(8046)等電子權值股同樣走跌。 市場資金因美國課徵中國港口稅而轉進航運族群,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全數強彈;記憶體族群則因漲多獲利了結短線回檔,但基本面支撐仍在。分析師表示,整體來看台股今日呈現「開高走低」格局,技術面仍有反彈機會,但後續能否擺脫震盪整理,將取決於成交量與權值股走勢。
Yahoo奇摩財經編輯室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