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李富城讀碩士克服失智 每天騎車13公里!醫師都佩服他做到大腦活化6關鍵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保持心智健康、頭腦清晰,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議題。90歲高齡的氣象專家李富城,用行動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人不老」的真諦。
跨越90高齡的學習熱情 李富城重返校園讀碩士
曾是氣象主播的李富城在喪親之後,自曝出現失智症現象,但他並未因此而氣餒。90歲高齡的他選擇重返校園讀碩士,用不斷學習克服失智困擾。《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特別請教李富城,年紀大了為何還要讓自己承受讀書的壓力?李富城堅定地表示,人要學習,任何時間都要學習,在這個社會中,不學習就會退步。
看更多:阿茲海默症治療契機!陽明交大找到關鍵基因 竟與傳染病發炎機制有關
即使班上同學都只有二十多歲,比他的孫子還小,李富城仍然毫不畏懼。他的考試和成績都是99分,面對AI世界、DeepSeek等新知識,他也積極學習,從民國69年開始用電腦至今,從未在科技進步中落後。
李富城90歲讀碩士,動腦+擴大社交 延緩失智超有效
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90歲還能保持如此學習能力的長者並不多見。根據統計,65歲失智比例約5%,到了90歲則高達33%。WHO提出延緩失智的六大面向包括:主動學習、多動腦、多運動、健康飲食、增加社區活動、充足睡眠和減少壓力。李富城不僅重返校園學習新知,還積極參與社區網路活動,完全符合這六大延緩失智的方式。
醫學期刊Lancet在2017年也提到九大可控制因素以預防失智,包括改善聽力、視力,增加教育程度和運動等。李富城先天條件優異,又能維持足夠的活動量和社交,才能有機會在高齡時重返校園。
李富城每天騎車13公里+走路數公里「3動」活化老年
振興醫院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進一步指出,50歲以後的生活方式,會決定第三人生是否健康。她提倡「三動」概念,包括運動(Exercise)、活動(Activity)和互動(Interaction),是打造優雅後半段人生的三大要素。
第一是運動,有助控制三高等慢性病;第二是參加或舉辦各種活動,藉此動腦;第三是人際互動,透過網路社交平台,可以跨越時空限制,隨時與人互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幫助。李富城除了每天騎腳踏車13公里,還會走路好幾公里,同時透過YouTube與網友互動,展現新世代的溝通方式。
看更多:8食材是「補腦、健腦超級食物」!再搭配4運動 刺激神經迴路防腦退化
走出喪偶悲傷 醫師提醒: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
面對喪偶之痛,許多人會出現暫時性的記憶力衰退,甚至被誤認為失智症。蔡佳芬醫師提醒,若是因悲傷或憂鬱所引起的「假性失智」,是可以透過治療恢復的。除了藥物治療,親友陪伴、多參與活動、走出戶外、運動等,都有助於重建生命重心。
陽明交大附醫胸腔科醫師陳秀丹也建議,老伴的概念可以更廣義,不侷限於配偶,也可以是摯友、球友或興趣相投的夥伴。退休人生要具備「五老」:老身、老居、老伴、老友、老本。老伴不一定是配偶,可以是參加不同的活動結識的有共同話題的新朋友,老友則要努力結交新朋友,讓生活有了新的視野而更加豐富。才能保有熱情參與感興趣的活動、持續學習新事物、廣結良緣,活出精彩第三人生。
老居方面,陳秀丹建議不要死守老宅,可以選擇方便、舒適、無障礙的居住環境,甚至嘗試用輪住的方式,在不同城市Long Stay幾個月,體驗更自由的退休生活。
看更多:才24歲就可能失智?研究顛覆想像!醫:失智預防不能再等到中年
◎ 諮詢專家/甄瑞興醫師.蔡佳芬醫師.陳秀丹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腎臟有水泡,會變癌症嗎?院長警告:泌尿系統「最致命殺手」,等到血尿就晚了!
楊千霈摘除扁桃腺嗅覺與味覺喪失!中醫師:這些中藥和漱口方是解方
四百萬人失眠!助眠瑜伽來救援 一招輕鬆入眠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雙11便宜溫泉券限時開搶:大眾湯、湯屋、客房泡湯...買1送1、下殺49折、美食飲料加碼送|北投、烏來、礁溪、谷關通通有!一次囤起來就對了
天氣漸冷,又到了泡湯療癒的季節啦!小編這次不僅幫你整理出「全台人氣溫泉勝地」清單,還找到了雙11購物節「溫泉超值優惠」,泡湯券限時限量買一送一之外,還有延長時數、加碼飲品、下單再送美食現金券等多重好康!趕快把握這波難得的優惠,把口袋名單的溫泉券一次買好買滿!
Yahoo夯好物 ・ 1 週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8 小時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4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22 小時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3 小時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2歲女咳嗽、大笑就尿失禁!醫曝原因喊很常見 3族群高風險
更年期到了,不少過去沒有的症狀都會跑出來,有時候還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泌尿外科醫師曲元正就分享一起個案,有位52歲的林小姐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令她感到尷尬又煩躁,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身上還發生許多更年期的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身體正在「慢性燃燒」?名醫:必做5件事預防癌症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會加速老化,還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慢性發炎就像星星之火,會逐漸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不僅加速老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他建議從「吃、補、睡、動、心」五個面向著手改善,這也是長壽的關鍵之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鄭伃書身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卻在35歲正值事業高峰時,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有「最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抗癌成功後,她深刻反思每天熬夜趕報告、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就是
健康2.0 ・ 1 天前
76歲「硬朗老翁」手術後突倒下!醫列「5警訊」示警:身體早透支
醫師廖繼鼎近日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表示這位長者平日生活規律、天天運動、體檢正常,卻在一次手術後突發高燒與器官衰竭,最終發現為癌症。對此,廖繼鼎指出,這樣的狀況並非突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健康儲備力早已見底的結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