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正在「慢性燃燒」?名醫:必做5件事預防癌症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會加速老化,還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慢性發炎就像星星之火,會逐漸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不僅加速老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他建議從「吃、補、睡、動、心」五個面向著手改善,這也是長壽的關鍵之道。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當人體遇到感染、受傷或毒素刺激時,免疫系統會啟動修復程序,造成身體發炎,這原本是一種防衛機制。然而,若刺激因素持續存在,如熬夜、壓力、加工飲食、肥胖或環境暴露等,就會導致慢性發炎,長期下來會加速老化、擾亂免疫系統,並提高罹患癌症或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劉博仁引述的2024年研究顯示,從「吃、補、睡、動、心」五個生活面向改善,都能有效抗發炎。發炎程度降低後,可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速度、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過敏體質,進而幫助抗老與預防癌症。
在飲食方面,劉博仁建議每天至少攝取五色蔬果,特別是深綠葉菜、莓果及十字花科蔬菜;食用橄欖油、酪梨、堅果油等好油脂,每週食用二至三次深海魚;並增加糙米、燕麥、薏仁、鷹嘴豆、黑豆等全穀與豆類的攝取,這些食物有助調整腸道菌相、抗發炎。
此外,劉博仁提醒可適量使用薑黃、肉桂、迷迭香、薑等香料,因為這些香料含有天然多酚與萜類,有助阻斷發炎路徑。同時,應減少食用加工肉品、油炸食物、高溫烹調食物、精製糖食物與含糖飲料。
在營養補充方面,劉博仁建議在醫師與營養師評估下,適量補充魚油、薑黃萃取物、鎂、鋅、維生素D與益生菌。而在作息方面,他強調規律的作息與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固定入睡與起床時間可幫助免疫系統與荷爾蒙節律同步,臥室應減少藍光,溫度控制在攝氏18至22度間,並避免睡前吃大餐。
運動方面,劉博仁建議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車或游泳,並至少進行二至三次阻力訓練。餐後走路15分鐘,有助穩定血糖與減少身體發炎。最後在心理層面,他建議每天進行5至10分鐘的腹式呼吸,早晨曬太陽、維持人際互動,並記錄壓力觸發點,如熬夜、過勞、情緒性飲食等,辨識導致自身發炎的情境,日後盡量避免。
延伸閱讀
高鐵奇景!靠窗乘客「整排睡姿神同步」 全網共鳴:有磁鐵
「3星座」天生富貴命!貴人接力相助 不必勞碌就能享福
張景森:以前民進「大辯、小辯」 現在網軍「大便、小便」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9 小時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4 小時前
「這時間」吃早餐最健康!研究:延後1小時增11%死亡率
許多人為了遵循168斷食法,會延後或不吃早餐,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新研究發現,早餐早一點吃比較好,早餐太晚吃者,較容易早死。專家也建議,依照現有資料顯示,起床後一小時內進食是好的。若早餐時間從7:30延後1小時,則在這34年間的研究期間死亡率將增加8%至11%。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社畜都中招!醫揭上班族「3習慣」加速老化 容易出現體重增加、腦霧
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假日常以大吃大喝、熬夜追劇來犒賞自己,卻忽略了健康的重要。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許多人「長期高壓、熬夜」、「三餐靠速食、炸雞、含糖飲料」、「缺乏運動與放鬆時間」,雖然賺到了錢,卻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一吃早餐就停不下來、愈吃愈想吃? 營養師揭「關鍵元兇」:少了這1類食物
早餐不僅是一天的第一餐,更是啟動身體代謝與大腦運作的重要時刻。營養師陳珮淳表示,若選擇錯誤的食物,可能導致血糖波動、精神倦怠,甚至影響整日的專注與效率。不同的早餐組合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能量表現,因此正確搭配營養素,才能讓身體維持穩定狀態。 高油高糖早餐 會帶來負面效應 若早餐以油炸食物、含糖飲料或精緻澱粉為主,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隨後迅速下降,導致腦部短暫缺乏能量而出現疲倦感與注意力下降。此外,陳珮淳營養師指出,過多油脂會使消化速度變慢,讓人精神遲滯、氣色黯沉;若僅依靠飲料充飢,則缺乏足夠營養,不僅無法維持飽足感,也使工作效率下降。 補充優質蛋白質 是啟動身體鑰匙 蛋白質是維持代謝與穩定血糖的重要營養素,能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大幅波動。若早餐缺乏蛋白質,例如僅吃白吐司或饅頭,容易出現疲倦與飢餓感。陳珮淳營養師建議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無糖豆漿、優格、毛豆、鮪魚與雞胸肉,這些食材能有效提供大腦與肌肉所需的能量。 適量健康油脂 有助情緒與腦部運作 適量攝取優質油脂,不僅能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還能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陳珮淳營養師指出,早餐若能加入酪梨、堅果、橄欖油或亞麻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53歲維持47公斤不復胖!更年期瘦身4招曝光:「1時間」深蹲燃脂又助眠,醫師也推爆!
誰說過了更年期就一定會發福?健身部落客Junka用行動打臉這句話!她今年53歲,體重常年維持在47公斤,不靠節食、不熬夜,整整5年都沒反彈。她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4大「更年期瘦身儀式」,關鍵在於讓身體循
女人我最大 ・ 23 小時前
防肺癌不只戒菸!新研究:多吃「3類食物」 罹癌率降35%
預防肺癌除了戒菸、遠離空污,飲食也能降低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食物品質」是防癌關鍵,例如多攝取全穀、高纖蔬果等,少碰精緻糖、白麵包、甜飲料,選擇好油如橄欖油、魚油、堅果油,蛋白質以白肉為主,有助於降低罹肺癌的機率35%,肺癌死亡率少29%。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紅肉吃怕了!她靠「1杯汁」竟補血成功 營養師提醒3種人慎喝
補鐵除了吃紅肉,還有別的選擇嗎?有一名洗腎患者靠每天少量甘蔗汁來補鐵,竟改善了血紅素不足的問題。甘蔗汁真能補血嗎?甘蔗汁有哪些功效營養?什麼人喝甘蔗汁要注意? 洗腎加經血過多長期貧血 改喝甘蔗汁
健康2.0 ・ 23 小時前
「萊爾團隊」交接! 藍空戰將由「抖音一哥」接掌
國民推出萊爾校長影片,掀起空戰的新里程碑,引起社群高討論度,但如今朱立倫時代文傳會交棒,4號正式交接給新團隊,而藍營未來空戰,將由基隆市議員宋瑋莉的兒子,人稱"國民抖音一哥"的林益諄接任副主委,更強調未來會推出level up的萊爾校長系列,除了有更接地氣的短影音,也會配上音樂讓他更有律動感。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引發癌症 名醫曝:從5點下手抵抗
發炎是身體的防衛機制,而免疫系統處在低度但長期啟動的狀態,就成了慢性低度發炎。名醫劉博仁說,慢性發炎會慢慢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影響細胞訊號與線粒體運作。久而久之,加速老化、擾亂免疫系統,並與許多癌症風險相關!他建議從5件事下手,可以抵抗慢性發炎。
鏡報 ・ 1 天前
比水煮更健康!網友實測「微波爐煮青菜」 驚嘆:營養不流失
微波爐除了能加熱剩菜,竟然還能烹調出口感清脆、營養豐富的青菜。一名女網友在社群平台分享,她嘗試用微波爐處理青菜後發現,這種方法不僅省時便利,還能比傳統水煮方式更好地保留蔬菜的營養和脆度,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與實測。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排尿出問題恐是警訊!7旬翁驚罹「攝護腺癌晚期」 醫列4症狀:3族群最危險
75歲旅居國外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縱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偏高,但兩度接受傳統隨機切片皆未發現癌細胞。直到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鐘伯恩建議以核磁共振(MRI)與尋找可疑病灶影像,最後並在MRI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確認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鐘伯恩表示,由於評估腫瘤已突攝護腺包膜,醫療團隊與家屬商議後,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徹底切除病灶,......
風傳媒 ・ 1 天前
謝侑芯猝逝、黃明志驗毒呈陽性!名醫揪「疑點」示警:複合用藥恐致猝死
台灣網紅、被封為「護理系女神」的謝侑芯,10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驚傳猝逝,享年31歲,由於謝侑芯平時身體健康,死因引發外界質疑。事發後,馬來西亞籍歌手黃明志被爆人也在現場,且對4項毒品呈陽性反應,引發關注。台灣醫師蘇一峰對此表示,「謝女這年紀沒有特殊病史,自然死亡機會很低,應檢驗她對毒品的反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她「早餐不吃這物」輕鬆甩7公斤!醫揭首要關鍵:1類要吃足...不是蛋白質
許多人為了減重、減脂,常常將餐食改以水煮,或是少吃減少熱量攝取,不過長久下來,不僅沒有飽足感、瘦的不營養,也難以持續;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就指出,事實上只要「微調」生活習慣,不需要靠意志力硬撐,也能長期維持健康。
鏡報 ・ 1 天前
他做檢查恐得「肝硬化」!醫推多吃「2食物」 6年後奇蹟逆轉
喝咖啡不只提神,還能保護肝臟。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一名B型肝炎帶原者每年做檢查,發現肝硬化指數逐年升高,擔心惡化成肝癌,遂向醫師求助。江守山建議他每天喝4杯咖啡,並攝取富含褪黑激素的食物,後續追蹤約6年,指數未再上升,甚至達到「逆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是口乾=缺水?醫示警「1重病警訊」:晚點治療恐釀憾事
許多人常覺得口乾,以為只是缺水。醫師張家銘表示,事實上,唾液腺的一群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不只在打仗時才出現,而是平常就在幫助身體修復、保養。他表示,當人常覺得口乾,不一定是水喝太少,也可能是身體免疫發出的第一個警訊,此時人開始會覺得口乾、唇角破、舌頭麻、味覺變怪,甚至刷牙時牙齦流血。這些現象反映了身體整體的「修復力」正在下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賣預售屋慘賠5億 他堅持實打實「先建後售」
房市走了近20年大多頭,多數建商採預售形式銷售。已成立40 年的加茂機構,卻堅持了20年「先建後售」銷售模式,源自於加茂機構董事長邱志揚在20多年前,遇上金融風暴無法順利交屋的慘痛教訓。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不是吃藥or喝酒!研究揭「1事」最能助眠:睡得沉又香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許多人在入睡時會出現大腦轉個不停、難以入睡的困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是典型的「情緒相關失眠」,它往往伴隨焦慮、情緒不穩、自律神經失衡、壓力荷爾蒙過高。很多人試過安眠藥、冥想、助眠茶,但真正能讓腦子慢下來的,不是外力,而是「運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