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魚、鯊魚、旗魚含汞高!長期食用恐傷神經增失智風險
台灣四面環海,魚類是民眾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但並非所有魚類都適合經常食用。蕭捷健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鮪魚、鯊魚和旗魚等深海魚類含有高濃度重金屬,長期食用可能傷害神經系統,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魚肉特別是深海魚,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並具抗發炎效果。然而,在選擇深海魚類食用時,消費者需特別注意其重金屬含量。他指出,鯖魚、鮭魚等深海魚類的重金屬含量較低,相對安全。
根據蕭捷健引述美國心臟協會發表在《循環》期刊上的研究,適量食用低重金屬含量的深海魚類,如每周食用2到3次鯖魚或鮭魚,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約20%至30%,對健康有明顯助益。
然而,蕭捷健提醒,某些深海魚類的重金屬含量較高,民眾應避免經常食用,例如鮪魚、鯊魚和旗魚。這些魚類因為在食物鏈的位置較高,體內可能累積較多的汞和其他重金屬。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這些魚肉中平均含有0.5至1.5毫克的汞,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失智症的風險。
蕭捷健針對魚翅愛好者提出警告,由於魚翅來自於鯊魚,而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其體內容易積累大量重金屬,特別是汞。因此,經常食用魚翅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避免攝入過多有害物質,危及健康。
延伸閱讀
影/又見高齡暴衝1死8傷!楠梓菲籍老闆斷魂 73歲翁移送
《難哄》章若楠藉夢遊吃白敬亭豆腐 事後竟反問:要收錢?
普發1萬元入帳要註記「行政院發」? 國民諷:不要割賴清德稻尾
其他人也在看

不起眼小物掀網熱議!小吃店常用束帶竟叫「這個」
生活中心/李筱舲報導庶民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物,往往最能引發共鳴。近日,一名網友在 Threads 上分享了一張常用於小吃店或早餐店的「紅色塑膠束帶」照片,並詢問大家是否知道它的正確名稱。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看了照片後竟然都答不出它的名稱,還笑稱「應該連小吃店老闆都不知道。」
民視 ・ 1 天前

外送美食出包!4家不合格共罰12萬 這店「紅茶」腸桿菌超標85倍
美食外送平台興起,食藥署今日公布「114年度美食外送平台暨雲端廚房餐飲業稽查專案」,餐飲業者及雲端廚房業者共計稽查343家,有4家違規,包括基隆市人从众厚切牛排和川崎拉麵、台南市早安美芝城台南西門概念店,以及台東縣六扇門時尚湯鍋,共計裁處12萬元。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嘉義癌末男遭裁定羈押後離奇身亡 法院證實了
即時中心/顏一軒、黃彥翔報導嘉義一名涉嫌槍砲案件、癌末的57歲羅姓男子,昨(16)日遭嘉義地檢署聲押禁見,嘉義地院裁准羈押。孰料他被往看守所前,突然於嘉檢拘留室內昏倒,經急救後仍不治;至於死因是否與癌症病情或其他因素相關,檢警預計將於後(19)日解剖釐清。嘉義縣民雄警分局15日晚間10時30分許獲報,羅男於當晚10時在大林鎮一處民宅開槍,隨後警方依涉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罪嫌將羅男逮捕;並於翌(16)日凌晨零時許,在他駕車經過的產業道路邊,扣得槍枝1把、霰彈與空彈殼等證物。警方隨後將羅男移送嘉檢偵辦,並依涉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嫌,向嘉院聲請羈押禁見羅男,法院隨後裁定羈押禁見,不過16日晚間要把人送進看守所前,他突然在嘉檢的拘留室中昏倒,法警隨即撥打119將人送醫,但最終仍宣告不治。嘉院今早發布文字聲明證實,羅男在完成羈押庭訊問並裁定收押後,於後續交付作業時身體突發不適,雖然緊急送醫急救,但仍宣告不治;至於猝死是否與癌症病情相關,或有其他原因導致,仍需司法及醫療單位進一步釐清,預計將於19日解剖。原文出處:快新聞/嘉義癌末男遭裁定羈押後離奇身亡 法院證實了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高雄楠梓車禍釀1死! 73歲翁開車衝撞機車待轉區疑慶生喝到茫? 男闖紅燈穿越馬路遭轎車撞飛73歲駕駛違規右轉 高速衝待轉格撞8車1死8傷
民視影音 ・ 23 小時前厄瓜多掃蕩犯罪 總統稱販毒集團「狼幫」首腦落網
(中央社基多16日綜合外電報導)厄瓜多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今天宣布,該國最大販毒集團「狼幫」(Los Lobos)的首腦賈瓦利亞(Wilmer Chavarria)已經落網。
中央社 ・ 1 天前
糖尿病為何常伴隨高血脂? 醫:與遺傳、肥胖等原因有關
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使得慢性病問題日益嚴重,其中糖尿病與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是兩個最常見且密切相關的代謝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飲料店在美國滿地開花!恐威脅星巴克優勢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星巴克正面臨經營危機,今年總計關閉全球約600家分店,並裁減約900名非零售員工。準紐約市長曼達尼(ZohranMamdani)呼籲市...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天然抗癌大軍!綠花椰菜「菜梗與葉」抗氧化力是花球10倍
在營養醫學的世界裡,「十字花科蔬菜」幾乎可以說是天然界的抗癌大軍,而在這類抗癌選手當中,綠花椰菜無疑是抗癌力最強的代表之一,因為它含有一種研究最多、效果最明確的蘿蔔硫素。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適任教練處置不完善 運動部承諾積極面對
運動部今年9月成立,包括體育班存廢、運動教練制度和特定體育團體的改革都是運動部被期待的推動內容,今天立法院第11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舉行「如何汰換不適任教練,建立完善運動教練查核制度」...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5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 天前
「日常4毒」養出癌細胞!醫:少碰降50%罹癌風險 多聊天助排毒
罹患癌症並非偶然,除了基因因素外,飲食與生活習慣同樣決定風險。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台灣每3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多數人都很懼怕癌症,不過其實只要避開癌細胞最喜歡的4種養分,分別是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有助於降低一半的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