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是對抗便祕最有效飲食!可增加排便次數、軟化糞便
英國營養師協會一份針對成人慢性便祕的飲食管理指南指出,車前子殼纖維是改善便祕效果最穩定、證據最強的選擇,每日攝取超過10克車前子可顯著增加排便次數、軟化糞便,且效果在短時間內即可感受。
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許多人服用車前子無效的關鍵在於「劑量不足」。「市面上一小匙的粉末大概只有3至5克,效果可能不明顯。臨床上建議從每天兩小包(約12克)開始,搭配大量水分,腸道很快就會給出回應。」張醫師說明。
除車前子外,該指南也證實三種天然食物對改善便祕有明確效果:奇異果、梅子及高礦物質水。奇異果富含天然酵素與獨特果膠,能溫和促進腸道蠕動;研究顯示,每天食用兩顆奇異果可明顯增加排便次數,改善糞便質地。
梅子含有天然山梨醇,具輕微刺激腸道作用,被證實能增加排便頻率,但張醫師提醒,腸躁症患者可能不適合食用,因為可能造成脹氣。
張家銘醫師特別強調高礦物質水的療效:「只要含有較高的硫酸鹽與鎂,天然礦泉水就能明顯提升腸道的水分吸收,幫助便便濕潤滑順地通過。我會建議病人選擇標示含鎂量高的氣泡礦泉水,取代日常飲水,很多人不到一週就感受到差異。」
針對便祕問題,張家銘醫師提出三步驟改善方案:首先是補充「對的纖維」而非大量纖維,建議每天至少攝取10克車前子;其次是建立「腸道節奏」,每天早餐後給自己3至5分鐘安靜坐在馬桶上,讓大腦與腸道重新建立對話;最後是適當補充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平衡。
「便祕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腸道與我們對話失聯的結果。」張家銘醫師表示,這不是因為年紀或壓力,而是未給身體適當的工具與節奏。他強調,照顧腸道就是照顧身體裡最誠實的一段路,透過正確的飲食管理,可讓身體更順暢,生活更輕盈。
延伸閱讀
影/台裔網紅又吃霸王餐!點3道菜坐5小時「一口沒動」 業者氣炸
Google士林新據點揭幕 打造美國總部外最大AI研發中心
銀行寄刷卡異常「取消交易」按鈕 網一查驚:是詐騙
其他人也在看
WBC》日媒爆料大谷翔平表態參加經典賽! 但看不到二刀流只擔任打者
依據日媒《產經新聞》報導,洛杉磯道奇隊大谷翔平已表達出賽將會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的意願,但只會以「打者」身分參賽,而不是二刀流。
TSNA ・ 1 天前
便祕多吃菜沒用?醫師揭生活黃金3步驟 「4食物」不到1週就有感
便祕並不是單純的「幾天沒排便」而已,而是腸道節奏被打亂的身體訊號。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英國營養師協會2025年最新發表的「成人慢性便祕飲食管理指南」,指出已有科學證據支持的4大真正有效飲食策略,包括車前子纖維、奇異果、梅子與高礦物質水,並提出改善腸道節奏的3大生活步驟。
鏡週刊Mirror Media ・ 9 小時前東京聽奧》克服腿傷困擾 沈彥汝奮勇奪下羽球女單銀牌
參加2025年東京第25屆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簡稱聽奧)的中華代表團,21日靠著羽球好手沈彥汝在女子單打的好表現,再進帳1面銀牌。賴清德總統聞訊後,立即拍發賀電向選手、教練表達祝賀,也恭喜聽奧代表團近日奪牌喜訊不斷,並請各代表隊把握後續賽程,再接再厲,享受每一個上場爭取榮譽的機會。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高慧君甲狀腺異常致斜視!醫:女性罹病風險為男性7倍
歌手高慧君2021年首次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狀,引發眼睛斜視及重影問題,曾2度手術治療單眼斜視,但術後視力僅恢復8成。甲狀腺功能低下較常出現在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多噴3萬醫藥費!他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竟感冒藥惹禍
流感季旅日服成藥竟導致插尿管!近期日圓持續走貶掀起日本旅遊熱潮,不過當地正值流感高峰,泌尿科醫師顧芳瑜提醒,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男性在出國前應先控制好病情,以免感染感冒後服用含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造成急性尿滯留。(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要中國旅客也好?日本人曝「池袋車站空蕩蕩」大讚:好舒服
日前中國與日本關係緊張,中方呼籲國人不要去日本旅遊,影響到赴日民眾人數,先前陸媒指出,機票訂單至少減少破50萬。至於日本當地狀況,有民眾PO出知名旅遊景點之一的「池袋」街頭照片,只見車站前空蕩蕩、沒幾個人。原PO進一步詢問「中國人都消失了嗎?」不少人紛紛回報,近期各景點人潮確實少了些,覺得舒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下班經濟學】抗發炎+解毒最強食物!名醫曝5大超級營養素:提升免疫、抑制癌細胞!
慢性發炎、癌症、免疫下降…這些問題該怎麼補最好?今天邀請到名醫劉博仁來告訴大家,營養素=身體代謝與修復的「零件」,這些零件平常該怎麼保養才能讓它不生病? 5類抗發炎天然食物超簡單,看完你一定也會做!台灣人90%缺鈣!鈣不只預防骨鬆還能抗癌!劉博仁醫師指出,大部分人都是缺鈣的,我們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也容易有血管緊繃的問題,也可能會造成失眠,鈣質最重要的還具有......
風傳媒 ・ 23 小時前
身材不胖,體脂卻減不下來?小秘訣曝光:高鉀飲食搭配「碳水後置法」更穩定控制
許多小基數族群在減脂時常遇到瓶頸,體重變化緩慢、稍不注意又容易回彈。近期有減重者分享,透過「高鉀飲食」搭配「碳水後置」的飲食順序調整,成功從60公斤下降到50公斤,體重更維持得相對穩定,日常飲食不再需要強烈節制,相對容易執行,負擔也更小。
姊妹淘 ・ 1 天前婦人被控偷傘還清白 法院罕見質疑檢警這件事
有一位婦人赴戶政事務所處理事情,卻被指控偷竊一把米其林大傘。高等法院認定,大傘遭竊取時,婦人有不在場之事實,駁回檢方上訴。高等法院罕見於判決「附論」質疑檢警偵辦有違比例原則,使被告婦人無端耗費近百倍於雨傘價格的律師費用。高院嚴肅指出,檢察官應勇於承擔裁量權限,不應上訴時就不該上訴,以維人權、節約訴訟資源並確保司法公信。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吃油其實不可怕?醫揭血管真正殺手竟是「它」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認為,吃「油」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導致血管堵塞。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真正的凶手並不是油,而是精緻澱粉與糖。大量攝入不只會傷害血管內壁的「保護膜」,更會進一步提高三酸甘油酯,讓血管發炎更嚴重、內皮更脆弱!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料理時割傷?長輩壓瘡不癒?醫師提醒:錯誤處理反而更嚴重!ft羅世倫醫師
生活中難免碰上大小傷口──不論是料理時不小心被刀割傷,還是長輩長期臥床產生壓瘡,若處理不當,小傷也可能變成大問題!究竟傷口該怎麼分類?哪些需要立即就醫?為何有些傷口拖了好久都不見好?今天特別邀請國泰綜合醫院燒燙傷病房主任羅世倫醫師來解答,教你從急性到慢性傷口的正確照護方式,避免錯誤觀念延誤治療,讓「癒合」真正發生。 https://apple.co/4rjQKYz https://bit.ly/4nWXAjJ https://bit.ly/4pmRj1S https://bit.ly/486ozn0 https://bit.ly/3WIf6hC https://bit.ly/43JTG6B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液體OK繃傷口瞬間防水、止血! 皮膚科醫曝「使用原則」...用錯小心傷口爛 .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會變薄? 食藥署破解NG觀念
常春月刊 ・ 1 天前
《LINE散步趣》來了!「走路」、「移動」成為高CP值累點方式
LINE GAME推出全新生活類服務《LINE 散步趣》,以「走路」、「移動」和「完成任務」為核心概念,結合健康、娛樂和賺點回饋機制,打造兼具趣味與實用的生活創新體驗。只要在日常中行走、移動或完成指定任務,即可應用程式內的票券與金幣來兌換LINE POINTS點數,邊走邊賺、輕鬆拿點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楊宗緯不滿遭爆料! 秀三聯單提告前社區保全妨害名譽洩個資
長期於中國發展的藝人楊宗緯,近日因表演時摔下舞台骨折返台養傷,卻被媒體爆料是個「惡鄰居」,遭指任社區主委「德不配位」。楊宗緯認為聲譽受損,昨晚前往新北市林口警分局提告,控訴社區前保全王男洩漏個資,以不實言論詆毀名譽,警方受理報案並著手調查。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楊宗緯全家遭控惡鄰行徑!暴怒曬報案單提告 「所有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
[FTNN新聞網]記者吳雨婕/綜合報導歌手楊宗緯今年8月在開唱時發生舞台意外受傷,因此返台休養,回台期間還當上了自家大樓的社區主委,日前卻被指控楊宗緯一家...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山老鼠出獄再犯 盜8塊牛樟木判1年3月、罰金120萬
廖姓男子曾多次因盜伐國有地貴重林木被判刑,仍於2022年3月某日早上,與另2名不詳共犯前往苗栗縣一處由原住民族委員會管領國有林地盜伐8塊牛樟木,廖男被逮後,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併科罰金120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罰金總額與1年之日數比例折算。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比新冠更可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台 示警更具威脅性的大流行「流感」威脅與解方
中央研究院「台灣橋梁計畫」系列講座昨(11/20)邀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教授發表演說,他提到,比新冠肺炎(COVID-19)更具威脅性的大流行「流感」極可能已在醞釀,「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可能是預防及治療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若開發成功,可望用於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
太報 ・ 1 天前
高度加工食品與巴金森氏症風險大增?最新研究:恐提高 2.5 倍
一名六旬的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老翁,積極服用左旋多巴類藥物控制病情,有鑑於隨著用藥時間拉長,藥效波動變得更為劇烈,患者藥效存在時候可以很好,但藥效漸退(Wearing-Off)可能會像是「機器人斷電」一樣,身體瞬間就會無法動彈。為了避免危險的藥效漸退現象,該個案積極記錄自己每日用藥時間點與反應,與醫師共同打造個人化療程。然而,某次患者在結束重量訓練後,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生藥物漸退現象,雙腳無法控制、一步也無法踏出,僅能在人行道上等待家人來救援。於美國及加拿大進修回國,現為臺北榮民總醫院助理教授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俊宇醫師提到,面對仍有出現藥效漸退現象的病患,可考慮在療程中加入具有藥效漸退適應症的新藥,以減少左旋多巴類藥物的損耗,根據研究有機會延長on time時間將近1.5個小時。上述個案的療程在適當調藥後,至今沒有在外出時「斷電」,大幅減輕外出、運動的心理壓力,也減少了照護者的照護負擔。誰會發生巴金森氏症?陳俊宇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台灣高齡族群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好發於50至60歲以上長者,男性高於女性。因基因突變而發病的患者接近一成,其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