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警告 歐洲不能讓美中主導科技創新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之一的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今天警告,歐洲不能讓美國和中國主導科技創新。
阿吉翁等人因「闡明了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成長」,今天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他在公布得主的記者會上透過電話告訴媒體:「我認為歐洲國家必須意識到,我們不應再讓美國和中國成為科技領袖,並且落後他們。」
阿吉翁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與歐元區的財富差距已然擴大。他指出,在二戰到80年代中期之間,歐洲在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一度追上美國,如今兩者之間的差距再度擴大。
阿吉翁指出:「最大原因就是我們未能實施突破性的高科技創新。」
阿吉翁也警告,去全球化與關稅等因素恐阻礙經濟成長。他稱「開放是成長的動力」,並直言自己「不樂見美國的保護主義浪潮」。
除了阿吉翁,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另外兩名得主為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和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
其中,一半獎金頒給莫基爾,表彰他「識別出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另一半則由阿吉翁與郝伊特共同獲得,以肯定他們「提出透過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實現持續成長的理論」。
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深入探究持續經濟成長如何成為「新常態」的成因。
阿吉翁和郝伊特也研究了持續經濟成長背後的機制。他們於199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用以解釋所謂的「創造性破壞」:當新的、更優質的產品進入市場時,販售舊款產品的企業勢必會被淘汰。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恩福洛(Kerstin Enflo)告訴記者,「過去200年間,世界經濟成長的速度超越了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然而,「與我們過去見到長期停滯的歷史相比,200年依然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
恩福洛說:「這些桂冠得主的研究提醒我們不應該把進步視為理所當然。相反地,社會必須持續關注那些創造並維持經濟成長的要素。」
79歲的莫基爾是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教授。69歲的阿吉翁任教法國法蘭西學術院(Collège de France)、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與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79歲的郝伊特則任教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央行紀念艾佛瑞德•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是今年諾貝爾獎的壓軸獎項。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573萬元)。若有數名得獎者共享獎項,他們將分享獎金。
諾貝爾獎是由19世紀瑞典炸藥發明家、企業家艾佛瑞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創立,他透過遺囑將大部分財產用於頒發物理、化學、生醫、文學與和平5類獎項。經濟學獎則是在1968年才由瑞典央行設立。
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頒發,歷年得主包括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和克魯曼(Paul Krugman)等深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學者。(譯者:劉淑琴/核稿:楊昭彥)1141013
其他人也在看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美法加3學者獲殊榮
CNN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年總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4100萬元),也是今年最後公布的諾貝爾獎項。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位得主的研究提醒世人,持續的經濟成長並非理所當然。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期經濟停滯才是常態,他們的研究顯示,人們必須警覺並積極防範威脅...
CTWANT ・ 1 天前
空姐猝逝告別式!長榮航送「音容宛在」花籃 座艙長未現身
長榮航空一名34歲孫姓空服員,日前執行米蘭返台勤務期間身體不適,返台後就醫,卻在16天後於本月10日不幸逝世,引發社會關注。今(14)日上午,家屬在台中東海殯儀館舉行告別式,長榮航空派代表到場致意並送上花籃,但被指涉事件的楊姓座艙長則未現身。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創新驅動經濟成長 學者:呼應 AI 變革挑戰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13)日公布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歐美學者贏得。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認為,今年得獎組合結合理論...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美英3學者享殊榮
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台灣時間今(13日)下午5時45分揭曉,由美國學者莫科(Joel Mokyr)、英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美國學者霍威特(Peter Howitt)共享殊榮。
鏡報 ・ 1 天前AI恐衝擊職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籲規範
(中央社華盛頓2025年10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今天警告,人工智慧(AI)雖帶來驚人的契機,但也可能摧毀大量工作機會,亟需加以規範。法新社報導,現為美國布朗大學(BrownUniversity)榮譽教授的郝伊特,今天之所以發出這番警語,是因為有愈來愈多人日益關切AI將如何衝擊社會與勞動市場。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今天即不顧白宮主張AI應自由發展的立場,把一起規範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的法案簽署成州法,創下全美先河。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3位學者共享殊榮,除了郝伊特,另外兩位分別是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和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Aghion)。郝伊特在記者會上表示,誰會成為AI領導者還有待觀察,「我們還不知道創新性破壞會帶來什麼後果」。他說:「AI無疑是一項潛力無窮的技術,但它同樣可能摧毀其他工作,甚至取代高度專業人力。這顯然是一種矛盾,也因此必須受到規範。」「在毫無規範的市場裡,私部門的獎勵機制其實不會以對社會最有利的方式化解這種矛盾,我們也無法預測後續
中央社財經 ・ 23 小時前諾貝爾經濟學獎 3學者研究創新驅動經濟成長獲表彰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2025年10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揭曉,由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法國學者阿吉翁、加拿大學者郝伊特3位學者共享殊榮,表彰他們「闡明了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成長」。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Sciences)今天頒發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給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以及郝伊特(Peter Howitt)。其中,一半獎金頒給莫基爾,表彰他「識別出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另一半則由阿吉翁與郝伊特共同獲得,以肯定他們「提出透過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實現持續成長的理論」。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深入探究持續經濟成長如何成為「新常態」的成因。阿吉翁和郝伊特也研究了持續經濟成長背後的機制。他們於199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用以解釋所謂的「創造性破壞」:當新的、更優質的產品進入市場時,販售舊款產品的企業勢必會被淘汰。現年79歲的莫基爾目前在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學者:呼應AI變革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10月13日電)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出爐,3位學者因解釋「創新驅動型經濟成長」,獲得殊榮。台灣學者認為,隨著時代演變,更多關於研發、創新,以及其外部效果的討論,這也呼應如今AI帶來的變革。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由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Aghion)、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三位學者共享殊榮。其中,一半獎金頒給莫基爾,表彰他「識別出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深入探究持續經濟成長如何成為「新常態」的成因;另一半則由阿吉翁與郝伊特共同獲得,以肯定他們「提出透過創造性毀滅(creativedestruction)實現持續成長的理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最早的經濟學理論談的是土地、勞動力、生產力,隨著時代推移,研發、創新等討論愈來愈受重視,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莫(Paul Romer)的內生性成長理論,談的就是以創新帶動成長。今年諾貝爾學獎得主,談討更多持續經濟成長背後的機制,以及「創造性破壞」理論。王健全以現今最夯的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得主批評川普貿易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面對世界當前時局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3學者獲殊榮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出爐,由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三位學者共享殊榮。
中央社 ・ 1 天前國銀中小企業放款拚達標
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的8月月增量,創近七年同期新低。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14日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8月較上月增加242億元,為2019年、近七年來同期新低紀錄,主因是「中小企業周轉金償還較多、建物還款、土建融完銷清償較多」等所致。
工商時報 ・ 10 小時前
經濟成長、工作卻消失了!高盛示警:AI開啟無就業時代
據《商業內幕》周四 (14 日) 報導,高盛 (GS-US) 周一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可能進入「無就業型經濟成長」時代,也就是經濟持續擴張,但因 AI 提升生產力,不再創造相應的就業機會。
鉅亨網 ・ 18 小時前諾貝爾經濟學獎 三學者共享殊榮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然而面對世界當前情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婦人吃便當吐鄰座 立榮航空:擬列管制名單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律師在臉書粉專上,分享自己日前搭乘立榮航空到台東時,搭上了他「此生最噁心的一趟航班」,解釋有名婦人全身有尿騷味,還把行李家當都堆到他的位子上,甚至是一次就吃了7個便當「每...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
飛機怪味婦連嗑7個便當!「吐菜渣叫空服撿」畫面曝光
生活中心/楊佩怡報導外出乘坐飛機不管是乘客還是機組人員,多少都會遇到一些無法想像的事情,像是近日一名長榮空服員在執行航班時身體不適,去程時就已察覺身體有狀況,當班座艙長卻未即時協助,下機時也忽視其身體狀況及需求,最終該名空服員返台住院後,仍不幸離世。日前還有一名搭乘長榮集團旗下航空公司的乘客在社群上爆料表示,坐在他旁邊婦人與空服員要了7個便當,全數咬過後再吐掉,並直言這個班機「是我此生最噁心的一趟航班」。
民視 ・ 1 天前《國際經濟》諾貝爾經濟學獎 三學者共享殊榮
【時報-台北電】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三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豪伊特(Peter Howitt),發現了創新是如何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然而面對世界當前情勢,後兩位學者也點名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貿易戰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鑒於全球貿易談判、關稅壁壘大興,阿吉翁與豪伊特發言示警,川普的貿易政策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阿吉翁線上受訪時表示,去全球化與關稅壁壘都是經濟成長的障礙。市場愈大,越有機會交流想法、轉移技術並促進良性競爭。任何阻礙開放的行為都是對成長的阻礙。身為此次獲獎唯一的歐洲人,他呼籲歐洲應向美、中兩國學習,點出美中已找到如何在產業中協調又競爭的關係。 豪伊特則說,貿易戰會縮小市場規模,抑制創新。試圖讓製造業工作回到美國,也許有政治效果,但不是好的經濟政策。 瑞典皇家科學院官網上表示,過去兩個世紀,全球歷史首次見證持續性成長,使無數人得以脫貧,也為全球的繁榮奠下基石,「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經濟停滯而非增長是常態。我們必須意識到並應對持續增長面臨的威脅。」 經濟學獎評審委員解釋,莫基爾獲獎原因,是透過經濟史發現通過技術進步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嗑7便當邊吃邊吐!「空服跪地清理狂道歉」超噁奧客引眾怒 立榮回應了
立榮航空一班松山飛台東航班,驚傳乘客在機艙內行為失序。「當過警察的查克律師」在Threads發文表示,該名婦人除身上異味濃重,還連嗑7個便當、邊吃邊吐,甚至將食物往他身上丟。他無奈形容這是「此生最噁心航班」,但也對空服員在混亂中仍盡責處理表達敬意。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認為該將滋擾乘客列為黑名單,對此立榮航空出面回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闡釋了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莫基爾、阿吉翁、豪伊特共享殊榮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台北時間13日傍晚正式揭曉,由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與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共同獲獎,得獎理由是「闡釋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瑞典皇家科學院特別強調將「這個獎項的一半」頒給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的莫基爾,因為他「闡明了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成長的先決條......
風傳媒 ・ 1 天前
超噁!婦搭機嗑7便當「吃了吐+朝人丟」 律師嚇壞
一名律師分享搭機遇到行為異常女乘客的不愉快經歷,這名婦人身上散發濃濃異味,還自帶7個便當在機上進食,更將吃過的食物往律師身上丟擲。儘管地勤人員事先告知情況,空服員也提供口罩給鄰座乘客,律師仍感到崩潰,大部分飛行時間只能站立於廁所外。立榮航空回應,將審慎評估將該旅客列入乘客管制名單。
TVBS新聞網 ・ 1 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籲歐洲勿讓中美成科技領袖,押注「突破式創新」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 Aghion)直言,歐洲不應坐視中國與美國在科技創新上持續領先,呼籲集中資源推動「突破式」而非「漸進式」創新,縮小實力差距。阿吉翁指出,美國與歐元區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差距曾在二戰後至1980年代中期收窄,但其後再度擴大,關鍵在於歐洲未能在高科技領域產生足以改寫局面的創新成果,整體仍停留於中技術層面的漸進改良。他援引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於2024年提交的報告,強調歐盟要重振競爭力,需每年投入至少7,500億至8,000億歐元,並配套產業政策、科研體系與資本市場改革,以形成有利高科技突破的制度與金融生態。阿吉翁批評,歐洲現階段在政策設計、創新機構與風險資本供給上仍顯薄弱,難以支撐半導體、人工智能(AI)、綠色科技等關鍵領域的長期大規模投入;若不及早行動,歐洲在未來創新版圖上的相對地位恐進一步邊緣化。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由阿吉翁、莫基爾(Joel Mokyr)與霍伊特(Peter Howitt)共同獲得,評審表彰三人在「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上的開創性
財訊快報 ・ 23 小時前川普:以色列已達戰場目標 現需推動中東和平
(中央社耶路撒冷1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他指出,以國與哈瑪斯作戰兩年,期間並和真主及伊朗爆發衝突之後,其在戰場方面已達成終極目標,現在必須致力在中東地區推動和平。
中央社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