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華120億美元收購Avidity 搶攻RNA療法新戰場 全球製藥產業迎來新轉折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以120億美元收購Avidity Biosciences,布局RNA療法與罕見疾病市場,揭示全球製藥業正從傳統藥物邁向RNA技術新世代。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10月下旬宣布,以120億美元 全現金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 Avidity Biosciences,這是該公司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併購案。消息一出,震撼全球製藥界,也揭示了未來醫藥產業的技術主軸正快速轉向──從傳統小分子藥與抗體藥物,進入 RNA療法(RNA Therapeutics) 的新時代。
一、併購動機:提前面對專利懸崖、押注RNA創新
諾華近年雖仍坐擁心血管與免疫藥物的龐大營收,但包括Entresto、Cosentyx等明星藥物,將在未來幾年陸續面臨專利到期。這意味著營收壓力勢必浮現。在這個節點上,以高溢價(較Avidity上週五收盤價溢價46%)收購一家仍以研發為主的公司,看似昂貴,實則是一場「未來保險」。
Avidity專精於RNA藥物與抗體結合技術(Antibody 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 AOC),可將RNA分子精準導入特定細胞,顯著提升療效與安全性。這項平台技術,讓RNA藥物不再侷限於肝臟或免疫細胞,開啟更廣的治療應用。
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表示,Avidity目前已有三款後期研發中的潛力新藥,其中兩款年峰值銷售額有望達數十億美元,另一款預估介於5億至10億美元間。這對任何一間大型藥廠而言,都是足以改寫版圖的潛在動能。
二、RNA療法的崛起:從疫苗到多病種應用
RNA技術自COVID-19疫苗爆發後聲名大噪,但其應用範圍早已超越感染性疾病。如今,RNA療法被廣泛研究於 罕見疾病、遺傳性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領域。
Avidity正是這股浪潮中的代表性企業,其AOC平台結合抗體與寡核苷酸,可精準作用於肌肉與其他組織,突破傳統RNA藥物難以進入特定細胞的限制。這不僅改變了罕見疾病治療的可能性,也為大型製藥公司帶來新一波技術整合與產品線更新的契機。
三、產業策略:大型藥廠靠「外部創新」維持成長
在研發成本高昂、臨床風險極高的製藥產業,併購(M&A)已成為大型藥企創新的主要策略手段。近三年,輝瑞(Pfizer)、羅氏(Roche)、賽諾菲(Sanofi)等公司皆透過收購生技新創,強化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與RNA技術的佈局。
諾華此次併購不僅延伸其研發重心,也展現明確的投資哲學:「專注核心、分拆非核心。」
根據公告,Avidity的心血管項目將在併購完成後分拆成獨立公司,讓諾華集中火力於RNA罕見病與肌肉疾病線。這種策略,有助於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也更符合當前醫藥產業「聚焦創新價值鏈」的趨勢。
四、全球影響:RNA技術與罕病市場成新藍海
根據Evaluate Pharma預測,全球罕見疾病藥物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突破3,000億美元。由於病患人數少、治療選項有限,加上政府與保險機構普遍支持,罕病新藥的開發報酬率相對穩定。此外,RNA療法的技術成熟正帶動資本新一波熱潮。從mRNA疫苗成功,到RNA干擾(RNAi)與RNA修飾技術的臨床突破,業界普遍認為RNA將成為繼單株抗體之後的下一個主流平台。諾華這一步,不只是單一公司的併購,更像是全球製藥業集體邁向「後DNA時代」的標誌性動作。
五、結語:掌握RNA平台者,主宰未來十年
當市場聚焦AI醫療與再生醫學時,RNA療法正悄悄重新定義藥物設計與疾病治療的邏輯。諾華以鉅資押注Avidity,既是為了補上短期的產品線空缺,更是為了佔領下一個十年的技術制高點。
未來,隨著RNA療法在罕病、癌症與心血管疾病領域的臨床成功率提高,整個醫藥產業的結構將被重塑。誰能在這波RNA革命中建立完整平台、擁有臨床實證,誰就握有改變人類疾病治療版圖的鑰匙。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諾華120億美元收購Avidity 搶攻RNA療法新戰場 全球製藥產業迎來新轉折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 天前
鴻海400元還輸它!這「隱藏版老AI巨獸」噴出800元目標價 EPS連兩年賺逾5個股本、股息有望上看42元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AI伺服器財報季掀起震撼行情,市場焦點原本鎖定鴻海、緯創、緯穎與英業達等指標企業,但真正讓法人驚呼「被低估多年的AI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最後期限!第3季財報「62家上市公司」還沒交
最後期限!證交所統計指出,還有62家上市公司還沒交今年第三季財報,今(14)日截止,如沒準時送達,恐被證交所開罰,後續若未補交恐面臨下市危機。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台股燒到發亮!電力+散熱+伺服器三路齊噴 法人點名「這9檔」強勢黑馬、它目標價上看300元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台股在11月初一度衝上28,554點歷史天價,卻在隨後的震盪中拉回,第一週更大跌582點,創下自四月以來最慘單週表現。外界憂心...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記憶體熄火了?「這2大廠」股價雙雙走疲 外資反手猛砸48億進場共13萬張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台股本週(11/10~11/14)加權指數收在27397.50點,週跌253.91點、跌幅0.92%。據證交所盤後公布籌碼動向,外資週賣超981.78...
FTNN新聞網 ・ 17 小時前
記憶體不行了?鎧俠暴跌23%+DRAM漲幅瞬間急凍 法人曝「集體暴跌原因找到了」:還有希望回來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記憶體族群原本熱得發燙,卻在14日迎來突如其來的冷水,整體走勢一夕翻盤。台股記憶體大軍本月強攻多日,但隨著DRAM漲勢急...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快訊/道瓊跌逾530點!美股盤中突反彈 「這檔」飆逾15%
在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快速降溫,以及人工智慧(AI)概念股持續遭遇拋售的雙重夾擊下,美國股市在週五(14日)延續前一日的沉重跌勢。主要指數持續承壓走低,風險資產遭到投資人拋棄,顯示華爾街的避險情緒正在快速升溫。不過盤中四大指出突然反彈,分析指出目前美股的反彈更多屬於技術面和心理面支撐下的「短暫喘息」,若要形成更堅實的上漲態勢,仍須等待政策明確、經濟數據回暖、成長股基本面再獲支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美股AI泡沫疑慮升溫 科技股下週恐更震盪
[NOWnews今日新聞]投資人對於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憂慮持續,使得美股在週五(14日)雖略有反彈,但仍未真正止瀉。隨著投資人準備迎接全球市值最大、也是華爾街人工智慧交易核心企業的輝達(Nvidia)季...
今日新聞NOWNEWS ・ 7 小時前
台股Q3財報太神!「6大賺翻猛將」狂噴獲利 「這伺服器大廠」EPS狠飆至82.92元創天價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AI熱潮在第三季財報季徹底炸開,不只伺服器需求強到撐滿整個供應鏈,上游晶圓、零組件、機殼、滑軌、組裝通通被推著往上跑...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6 小時前
AI六猛將全線噴發!台積電、鴻海繳出史上最強Q3 外資狂喊「這檔」目標價直攻8,000元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在AI浪潮全面推升下,台股相關供應鏈第三季成績亮眼,從上游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到伺服器零組件與代工族群,包括奇鋐(3...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
記憶體股3大利空來襲 飆漲數日的創見、華東遭處置至月底
記憶體相關個股近期遭遇3大利空夾擊,日本NAND Flash大廠鎧俠(Kioxia)財報表現不佳、中國大陸長江存儲擴產,加上DRAM報價漲幅大幅收斂,導致記憶體股昨天後半場已顯疲態,今(14)日伴隨台股大跌全面拉回修正。其中創見(2451)、華東(8110)因股價飆漲過猛,13日雙雙遭公告被打入處置股分盤交易的行列,一路處置到11月27日為止。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 天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23 小時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打工族想存股從哪開始?他月領8千想買台積電 一票網友建議:先換這支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吳嘉汯/綜合報導年輕就是本錢,但錢太少也好難起步。近日一名大二生發文求助,表示自己在飲料店打工,每月收入約6千到8千元,想趁早踏...
FTNN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