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蕭捷健在臉書粉絲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指出,自己堅持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使用藥物,也一定要搭配飲食控制,這才是真正幫你省錢:省下未來復胖的錢。他說,對於減重的經驗是「慢,才是真的快」,因為人們太容易被立即見效的快感誘惑。很多人急著衝高劑量,享受體重快速下降的數字,卻忘了健康是一場持久賽,人生其他事也一樣。
瘦瘦針的陷阱
很多客人會向蕭捷健抱怨,瘦瘦針越打越沒用,以為是藥物失效了,其實是自己搞砸了。他說,當你用高劑量壓到什麼都吃不下,你的蛋白質攝取會嚴重不足。這時,身體會以為你正處於營養不良的危機中。為了生存,它會增加你的食慾,逼你去尋找高熱量的食物。結果就是:藥物在幫你踩剎車,但你的身體本能卻在猛踩油門。你當然覺得藥物「失效了」、食慾「壓不住了」。
守住2條底線
1. 劑量不要過高:不需要衝到最高,要的是「剛剛好的抑制」,而不是「完全的厭食」,讓你可以吃足營養。
2. 守住肌肉的營養底線:千萬不要用一個很大的劑量來讓自己什麼都吃不下。目標是維持肌肉。除了足夠的蛋白質(減重越快,需求越多,每週1.5%體重降幅就需要高達體重2倍蛋白質),維持基本的碳水化合物(每公斤體重 1g)和脂肪(每公斤體重 1g)也極為重要。
蕭捷健說,當你在「最低有效劑量」下,並搭配足夠的營養,副作用很少(噁心、想吐的機率大減)、身體不會反撲(內生性食慾穩定)、你省下了錢(不用一直加高劑量,也避免了未來復胖的錢)。用對了,它能幫你reset身體,贏得這場耐力賽。 用錯了,它只是讓你體驗一次史上最快的「溜溜球效應」。
更多鏡報報導
恐怖診所!他以為走進「生化實驗室」血跡都乾了 醫生氣噗噗回應
結婚20年「假日天天到婆家煮三餐」公婆竟為一事擺臭臉 人妻覺醒了
一次就捐1000萬!有錢阿姨「穿得像要去買菜」 一票網認同:看不出來
其他人也在看

瘋打瘦瘦針 10人有9人不知道「停打會復胖」
時下有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的人不少,容貌可透過定期做醫美來保養,為維持好身材尋求打瘦瘦針的人也愈來愈多,然而,多數人卻不了解「一旦停打就會復胖」!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治醫師彭瓊慧指出,門診常遇有患者在其他地方打瘦瘦針,療程結束停止打針後,驚覺體重回彈,找上她求助,「追問起來,10個人居然有9個不知道停打會復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停打就會復胖! 醫籲:睡眠調整好比較重要
她說,觀察目前打瘦瘦針族群的男女比例差不多,年齡又以3、40歲居多,且社經地位高相對意願高,其中就有不少是工程師。她提到,其實通常得知停打會復胖,多數就會打退堂鼓,但後續透過搭配營養諮詢、上健身房,遇到減重瓶頸又經濟有餘裕者,仍希望「可以更瘦時」,則會選擇打...
CTWANT ・ 1 天前《金曲傳愛》秀場天王天后全到!陳凱倫曝當天驚險「雙人失聲」
金鐘主持人陳凱倫昨(15)舉辦《金曲傳愛》第三場公益演唱會,卡司陣容豪華,包括張瑠瓊、向娃、張魁、楊懷民、葉璦菱、康雅嵐等眾星到場力挺,現場彷彿重現秀場與電視黃金年代,吸引大批粉絲到場聆聽,氣氛熱烈。陳凱倫感謝好友們義氣相挺,直說只要看到前輩站上舞台,他的心就穩了。他形容張瑠瓊開口瞬間把大家帶回《群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照顧心理健康 賴清德:1.3億元推兒少心智病房計畫
台灣面臨少子女化威脅,賴清德總統今表示,為鼓勵兒科及相關科別醫師留任,政府已提出獎勵措施,另也透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提升相關醫療給付等措施,希望兒童可以獲得穩定的健康照顧,且在兒童心理健康方面,政府補助1.3億元推動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心智病房計畫,希望提供身心的完整照顧。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高爾夫球場再生 生態公園別有"洞"天
樹林相當重要,高雄鳥松區,有一處新景點,果嶺自然公園,從過去的高爾夫球場,變成全民的自然樂園,有著豐富地貌。 沿著高爾夫球標誌走,尋找果嶺中的公園,Ns 「從第1洞到18洞 完成。」民眾 蔡珮瑄...
大愛電視 ・ 6 小時前
九份只是「商店在山坡上」?台網友不服:價值不止老街!
生活中心/林依蓉報導九份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之一,長年吸引大量日本觀光客前來朝聖。不過近日有網友發文指出,他發現一位來台拍片的日本YouTuber在分享九份的觀光體驗時,竟給出了「就一些商店在山坡上而已」的評價。由於發文者並未點出該YouTuber的確切身分,這段匿名批評反而更引人關注。這位YouTuber在影片中提到九份階梯過多導致移動不便、物價明顯偏高,以及觀光人潮過度擁擠等問題,讓原PO質疑「是不是台灣人太愛神話九份」,此貼文一出,立即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
民視 ・ 1 天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大谷翔平能投右能打太厲害了 王貞治:沒想到日本會誕生這樣的棒球選手
日本職棒(NPB)軟銀隊會長王貞治,針對大谷第4次當選年度最佳球員(MVP)公開讚揚說道:「太厲害了!沒想到日本會誕生這樣的棒球選手,能在美國成為第1名的選手。」
太報 ・ 1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小吃店「紅色綁繩」正確名稱為「邦提圈」 麵攤老闆揭由來
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經常使用卻叫不出名稱的小物,其中一項就是台灣小吃店常見的紅色綁繩。一名網友近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詢問這種用於綁熱湯、滷味或飲料塑膠袋的紅色綁繩正確名稱,引發熱烈討論,也釣出內行人解答,正式名稱為「邦提圈」。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 天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旬婦吃1藥爆罕病!全身起紅疹「皮一摸就破」 醫示警:死亡率達3成
台中一名50歲的江姓婦人,在2008年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後,身體突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她的皮膚開始出現大範圍紅腫、起泡,輕碰即破,醫師診斷為罕見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此症死亡率可高達三成。病發後,她被緊急送醫治療,約一週順利控制病情,但後續卻誘發乾燥症,使她必須持續接受追蹤照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高血壓!「晚上1現象」害猝死:增2倍心梗、中風機率
一名女子睡前量血壓時,發現比白天低10~20毫米汞柱,擔心「血壓太低」有健康風險。醫師林軒任表示,這是好事,反而晚上血壓降幅小於10%的人,清晨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2倍。另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就算白天血壓「完全正常」,光是「晚上血壓沒有降」,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就暴增 2.35 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