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最深的「3大食材」冤案!營養師揭真相 肉雞沒打針啦
許多民眾在挑選食材時,常因網路流傳的片面資訊而對健康食物產生誤解。從橄欖油、肉雞到豆製品,這些日常常見的食材,其實都背負了「不必要的罪名」。營養師徐慈家指出,只要掌握正確烹調方式與攝取原則,不但能安心享用,還能發揮保健功效。
橄欖油不只能涼拌 高溫烹調同樣安全
市面上許多人認為橄欖油只能用於涼拌,否則加熱後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徐慈家營養師表示,其實這是長期被誤傳的觀念。橄欖油的發煙點可達攝氏190至200度,而日常家庭烹飪如炒菜、煎、炸等溫度多介於120至180度之間,仍在安全範圍內。
橄欖油主要成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同時含有天然抗氧化多酚與維生素E,可幫助減少氧化壓力、維持血管彈性。相較於動物性油脂,橄欖油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有助於心血管保健。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日常烹飪可依料理需求選擇不同等級的橄欖油,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或低溫煎炒,精製橄欖油則可安心用於高溫烹調。
肉雞無生長激素問題 炸雞風險在高溫油脂
網路上流傳「肉雞為了長得快被注射生長激素」的說法,長期引起消費者疑慮。徐慈家營養師解釋,實際上,這項指控並不符合現代養殖實況。生長激素藥劑價格高昂、需逐隻施打且容易造成雞隻緊迫與死亡,對業者而言不具經濟效益,也不符生物倫理與現行法規。
徐慈家營養師依據農委會與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資料指出,肉雞之所以能在短期內長成,主要是因為飼料營養精準配方與品種選育技術進步,並非外力藥物促進。
然而,炸雞確實存在健康隱憂。徐慈家營養師認為,問題並不在雞肉本身,而是高溫油炸過程。油脂重複使用或加熱過久,會產生反式脂肪酸與氧化物,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想降低負擔,可改採氣炸、烘烤或使用新鮮油脂短時間油炸,同時搭配蔬菜與水果,平衡整體飲食。
黃豆不致乳癌 植物雌激素反助荷爾蒙平衡
另一項長期被誤解的食材是黃豆與豆製品。徐慈家營養師表示,有民眾擔心豆漿、豆腐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會擾亂賀爾蒙、增加乳癌風險。事實上,科學證據顯示正好相反。黃豆異黃酮屬於植物性雌激素,在人體中具「調節性作用」,當雌激素濃度過高時,它會阻斷受體,當濃度過低時,則能輕度補充。這種平衡效應反而能幫助維持荷爾蒙穩定。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包括日本、台灣與美國的長期追蹤資料,都指出攝取黃豆製品多的亞洲女性,其乳癌發生率明顯較低。此外,黃豆蛋白能改善血脂、降低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亦有幫助。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成人每日可攝取1至2份豆製品,如無糖豆漿一杯或豆腐半塊,即能達到良好營養補充,不必因誤解而排斥。
回歸科學證據 吃得安心又聰明
飲食資訊在社群媒體上快速傳播,真假難辨,但營養學的原則始終不變:均衡攝取、多樣選擇、適量烹調。橄欖油在合理溫度下依然穩定、肉雞不含激素、黃豆更有保護作用,這些被誤會的食材,其實都能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徐慈家營養師呼籲,唯有回歸科學實證,理解食物背後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吃得安心、吃得聰明」,讓營養為健康加分,而非成為無謂的擔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醫點名「咖啡這3種喝法」以為健康其實超傷身! 拿鐵也中招
·醫點名「5類食物」以為健康卻害血糖爆衝 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中招
其他人也在看

拿處方箋問AI? 還說:「不敢吃了」 藥師呼籲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隨著AI普及,民眾生活中有各種疑難雜症都可能拿去「問AI」,但有民眾對處方箋產生疑慮,竟也拿去請AI判斷是否合理。藥師提醒,AI仍可能提供錯誤資訊,且醫師或藥師處理藥品時,可能也有特殊考量,想了解自身用藥情況,最好還是要在看診、領藥當下問清楚,或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59歲女反覆腹痛竟是「肝內結石」作祟!醫:合併3症狀千萬別再拖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慢性腹痛常被誤以為腸胃不適,但背後可能潛藏重大危機!一名59歲陳女士長期承受間歇性腹痛,九月間於外院住院治療仍無改善,出院後轉至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由肝膽腸胃科內科部部長賴學洲醫師安排腹部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左側肝內結石合併慢性肝內膽管炎及膽囊細沙併慢性膽囊炎,後經一般外科主任曹連誠醫師評估,安排3D立體內視鏡左肝切除加膽囊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成功擺脫惱人的腹痛與長年不適。 3D立體內視鏡微創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 肝臟及膽道手術過去大多以開腹方式進行,術後疼痛及恢復期長。此次採用的3D立體內視鏡技術可清晰呈現肝臟內細微結構,3D立體視角搭配螢光血流影像,即時辨識血管與膽管位置,提高手術安全性與精準度。15公分大的肝臟組織,僅透過約5公分傷口取出,可大幅降低術後疼痛與感染風險,縮短住院及復原時間,保留最多肝臟功能,同時避免肝內膽管癌長期風險。 腹痛合併發燒、黃疸、噁心應提高警覺 避免癌症風險 醫師提醒,腹痛若反覆發生、無法以一般胃腸藥物改善,應及早就醫檢查,特別是合併發燒、黃疸、噁心等症狀,更應提高警覺。膽囊結石與肝內結石可能導致反覆感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
78歲老奶奶堅守冷門遊戲6年 只有12人陪伴卻說「我們像家人一樣」
國外 Youtuber Redlyne 在尋找「死掉的」遊戲時,意外發現了一個溫馨的故事。有一位玩家 ArcticRose 經常在 VR 社交遊戲《Sinespace》中舉辦社群活動,並且持續維護著自己的地圖。當 Redlyne 與她取得聯繫後,才知道 ArcticRose 竟是一位 78 歲的老奶奶。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天前
總是裝作很能幹?佛教揭開現代人的「內心代謝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因為對「辦不到的自己」感到丟臉,所以先扮演「辦得到的自己」吧──這樣的過度修飾正是痛苦的來源。倒不如一開始就坦白表示:「我不擅長○○。」 像這樣打開天窗說亮話,生活也會比較輕鬆。 過度修飾的部分還只有一兩個部分的時候或許還無所謂,最可怕的是過度修飾一個部分後,後續又為了掩飾這一點衍生出新的過度修飾,進而產生惡性循環,甚至會伴隨著不斷膨脹的擔憂與妄想。 「我無法再繼續說謊了。」 「這個謊言遲早會被拆穿吧?」 這會對精神造成多麼大的負擔啊。原本應該找到自己的優勢並加以強化,內心卻會因為這些負擔而衰弱,進而失去尋覓優勢的餘力。 佛教將人類像這樣受困於妄想中的狀態,稱為「執著」。換成比較現代的表達方式,就是「內心的代謝症候群」。 內心代謝失衡 現代人最常忽略的心理健康 如各位所知,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因為暴飲暴食、運動量不足等,導致身體裡堆積過多脂肪的狀態。而代謝症候群有時也會侵襲內心。 舉例來說,儘管擁有美滿的工作與家庭,卻無法趕到慶幸,每當看到他人的工作與家庭就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或是看著別人的高級車與自己的普通車,就會想要換一台「更好的車」。 「我才沒有這樣。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8 小時前18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 研究:位於適居帶、環境與液態水相容
根據科技新聞網站《SciTechDaily》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的天文學家在一篇發表於《天文學期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一顆位於其母恆星「適居帶」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距離地球約18光年,其環境條件被研究團隊描述為與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範圍相容。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疑涼拌河豚皮惹禍? 9人嘔吐送醫 衛生局採樣送驗
屏東縣 / 綜合報導 台南一間公司共180人到恆春進行員工旅遊,昨(15)日中午在海鮮餐廳用餐後,有9人陸續在下午出現嘔吐、腹瀉情況,有旅客懷疑問題可能出在海鮮餐廳的午餐,涼拌河豚皮,餐廳業者則強調他們使用的是無毒河豚, 會接受調查釐清發生什麼事 ,衛生局後續將依結果釐清是否為食物中毒,並依食安法進行處辦。公司旅遊到恆春,傳出疑似食物中毒,衛生局人員今(16)日上午,前往餐廳進行採檢,這一團來自台南,員工旅遊共180人,15日中午到恆春海鮮餐廳吃午餐,下午陸續有9人嘔吐、腹瀉,抵達飯店還沒用晚餐,就先送他們就醫,目前都已經離院。有旅客懷疑問題可能出在,海鮮餐廳的涼拌河豚皮,不過由於有遊客出發時,早已身體不舒服,因此確切原因還要進一步釐清。餐廳業者強調跟他們沒關係,而屏東縣衛生局接獲通報,已經展開調查。屏東縣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陳彥任說:「採集環境檢體6件,及食餘檢體1件送驗。」問題出在哪裡,衛生局追溯調查遊客旅遊前身體狀況,也調閱餐廳食材來源製作流程,並採集相關檢體化驗,釐清是否為食物中毒。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3 小時前川普8月底以來豪擲逾8千萬美元買債
財務揭露文件顯示,美國總統川普8月底至10月初購買了至少8,200萬美元的市政債與公司債,涵蓋科技、金融與零售等產業,公司則包括英特爾、高通與高盛等。白宮先前表示這些投資由第三方管理,但外界依然質疑中間存在利益衝突問題。
中時財經即時 ・ 7 小時前
將成立兒家署 衛福部拚草案年底送政院 (圖)
衛福部長石崇良(中)16日在台北受訪被問到兒家署成立規劃,他說,面對少子女化與兒童保護等議題,希望將現有分散的兒童照顧與福利資源整合為一個專責單位,相關建議已呈報,相關的組織法草案會力拚114年底送行政院。
中央社 ・ 9 小時前
義大利披薩事件延燒!同團部落客還原真相
財經中心/陳孟暄 吳志恆 台北報導義大利披薩店直播罵台灣遊客事件持續延燒,同團台灣部落客發文還原事發經過,表示導遊有事先告知店家老闆,獲得店家同意,卻還是直播公審,雖然事後該店老闆也有發影片道歉,但道歉影片裡最後大喊:「我愛中國!我愛台灣!」,讓台灣人實在看不下去。這名義大利披薩店老闆,日前因為台灣團客到店內用餐,16人只點5份披薩、3杯啤酒,竟然當場錄影片開罵。遊客因為聽不懂義大利文,以為是在熱情互動,還開心比出YA的手勢,影片曝光後引發許多網友不滿,甚至同團出遊的部落客,也發文還原當時狀況。義大利披薩延燒!同團部落客曝「老闆早知情」 傻眼!義國老闆道歉竟喊「我愛中國」。(圖/民視財經網)「阿嬌哥的享樂生活」15號在臉書粉專表示,「這麼巧!我就在這一團,當晚因為塞車,抵達飯店已經晚上8點左右,導遊帶著年長的團員就近用餐,因為時差的關係,長輩根本吃不下,共13人,有點多杯飲料和酒,當下導遊說有先詢問過店家,店家也同意,卻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台灣義式餐飲業者 謝宜榮:「跟義大利人工作,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可以跟老闆溝通一下說,待會我們還要再去別家吃,再講一個重點說,待會我們吃完之後馬上就離開,這個位置就可以讓您給下一個客人做生意,我想義大利人一定會很開心」。旅遊達人 傑西大叔:「在義大利他們用餐習慣是一個人點一份披薩,如果真的吃不下,看是不是可以透過點飲料或其他的前菜,跟店家討論一下,確認一下低消,在歐洲的餐廳,用餐禮儀,最低標準就是每個人要點一份餐點或者是飲料」。義大利披薩延燒!同團部落客曝「老闆早知情」 傻眼!義國老闆道歉竟喊「我愛中國」。(圖/民視財經網)或許是文化差異,不過直播公審還是不對,事發後,老闆趕緊發出道歉影片,但在結尾卻大喊「我愛中國、我愛台灣」,反而讓台灣網友炸鍋,吐槽表示「道歉扯到中國幹嘛」、「為什麼一看到華人就是中國」、「有誠意就先去分清楚中國和台灣的區別」,看來這場披薩糾紛,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文出處:義大利披薩延燒!同團部落客曝「老闆早知情」 傻眼!義國老闆道歉竟喊「我愛中國」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館長遭爆料竟是「雙面人」?怒噴汪小菲音檔曝光大批人自費接種流感疫苗! 兒科醫:都是要去「這國」旅遊吳慷仁喊想入圍金雞!赴中遭問「海鮮題」秒lag…中網吐槽了
民視財經網影音 ・ 11 小時前美駐日大使發文諷中國 稱「感謝中方加深日美同盟」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16日專電)日中緊張局勢升溫之際,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連日發文諷刺中國。他15日在社群平台X上傳一張耶誕卡圖片寫道,「謹向駐日中國大使吳江浩、駐大阪總領事薛劍致以誠摯感謝,感謝兩位為進一步加深堅不可摧的日美同盟所付出的努力,辛苦了」。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友善高齡環境4-3》北市長照500床跳票 專家籲強化在宅照護
長照人力短缺是長期且是結構性的問題,蔣萬安長照第一支箭政策跳票,一部分也是因未精準考量照護人力問題,導致部分床位無法啟用。而預防性政策的第三支箭-補助「遠距通報救援設備」每人每月補助1200元,至今安裝率未過半。台北市衛生局說明,根據標準設置人力,一位護理師要照料15床、一位照顧服務員則負責5床;若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魷魚、炸雞一鍋三吃」火鍋掀話題!網讚:肉量超澎湃
北台灣準備變天,又濕又冷,連鎖火鍋業者搶降溫商機,推新口味、打聯名戰。把經典桌菜變身小火鍋,也有加台式炸雞的創意吃法,甚至連牛肉麵名店也加入戰局,業者們不只靠口味,還要拚話題,搶攻消費者的胃。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6 小時前
握力太弱恐致恐「5大疾病」!最新研究示警 高血壓、糖尿病中招
提拿物品、開瓶蓋到打掃家務,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動作都少不了握力的幫助,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在高齡族群中更具意義。董氏基金會引述一篇2025年3月發表於《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衰弱有關;更值得注意的是,低握力與日常活動能力(如爬樓梯、穿衣及從椅子起身)間存在統計顯著的預測關係。 高齡整合照護以長者功能為核心 共六項全面評估老化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提出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建議以長者功能為核心,從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與憂鬱共六項全面評估老化狀況,其中任何一項退化都可能連帶影響其他功能,例如握力減弱與身體活動下降,可能與營養不良或社交減少有關,進而導致認知力、視聽功能的退化。 人體機能老化呈斷崖式下滑 不要認為老了沒力是正常現象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亦指出,人體機能的老化並非緩慢線性進行,許多研究發現,生理功能會在40歲、60歲與75歲出現三次明顯下滑,而一旦退化往往難以完全恢復。許多人誤以為老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好市多上架「星巴克699元夯品」一補貨眾1箱1箱狂掃貨 震撼畫面曝光
年底禮盒熱潮與聖誕氛圍發酵,好市多近日悄悄上架星巴克「隨星杯組」,因外型可愛、售價699元、內容含中深焙即溶咖啡各15包,立刻引爆搶購潮,現場畫面也隨之曝光,宛如「蝗蟲過境」般,相當震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男性發生率女性2倍 胃癌「一症狀」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現常常為時以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提醒,這是因為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民眾一旦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因為胃癌喪命者共約2200人,位居十...
匯流新聞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