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首座諾貝爾獎得主 物理學家楊振寧103歲辭世
全球知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於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生前最後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發出緬懷聲明證實死訊。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1944年獲得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理學碩士後赴美攻讀博士,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留在美國任教。
1957年時,楊振寧以「宇稱不守恆理論」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全球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中華民國史上諾貝爾獎得主。台灣中央研究院則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隔年,授予其中研院院士頭銜。
宇稱是物理學中描述對稱性的方法,過去學者認為物理現象在鏡中與現實並不會產生差別,符合「宇稱守恆」,但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論文,指出在弱交互作用力(例如某些粒子衰變)中宇稱可能不守恆,後續研究也證實了自然界確實偏向左邊。
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推翻了長久以來的對稱性假設,並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石。
1964年楊振寧取得美國國籍後仍持續留在美國,直到1997年北京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中心,聘請楊振寧擔任名譽主任,1999年正式成為北京清華教授,其後楊振寧即長期定居中國,並於2015年捨棄中華民國籍與美國國籍改入籍中國。2004年時,已高齡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中國女子翁帆結婚,因兩人年齡差異大也一度引起各界矚目。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諾貝爾物理獎表彰量子力學貢獻 英法美3學者共享殊榮
中國2科研船擾台 我派艦艇驅離
研究AI類神經網路 美加2學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他人也在看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去世 享嵩壽103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今天(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在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中廣新聞網 ・ 17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量260萬噸!張惇涵曝下一步
[NOWnews今日新聞]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950公尺處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對此,行政院祕書長張惇涵今(18)日前往第一線,並與相關人員討論後續處理方式,他提到,往舊台8線的便道正在施工中,今...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楊振寧辭世/愛因斯坦等級 學界:他值得再獲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士楊振寧辭世,不少科學界人士認為,楊振寧是愛因斯坦等級的科學家,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就像...
聯合新聞網 ・ 2 小時前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湧入靳珩隧道 今晨從東口溢出潰壩風險未解除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前晚(17日)發生大規模山崩,崩落土石堵塞立霧溪河道,意外形成「燕子口堰塞湖」。由於水位急遽上升,昨(17)日晚間開始湧入台8線中橫公路靳珩隧道,導致監視與電力系統短路損壞。所幸今(18)日清晨,水流終於從隧道東口溢出形成小瀑布,不過下游河水暴漲混濁,潰壩風險仍未解除。 公路局今早公布最新監視畫面指出,上午8時許可見怪手在靳珩隧道西口魯丹橋東端緊急堆放兩排「紐澤西護欄」,防止水勢倒灌進燕子口隧道。水流出東口後,立霧溪下游寧安橋、錦文橋水位上升約1公尺,河水顏色明顯變濁,顯示堰塞湖水量已開始釋放。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崩塌地點位於燕子口步道上方斷崖,土石堆疊形成約50公尺高的天然壩體,初步估計蓄水量達270萬噸。昨晚雖一度預警潰決,但水流部分改道進入隧道,壩體暫時穩定。分署已邀請成大專業團隊現勘,並出動三輛重達200至300噸的巨型怪手,從舊台8線方向執行降挖與引流作業,盼能分散水壓、降低潰壩風險。 因應紅色警戒,太魯閣國家公園昨晚起全面封閉,中橫公路天祥至太魯閣段同步封路。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地區約300戶居民已預防性撤離,部分依親安
新頭殼 ・ 22 小時前

諾貝爾得主楊振寧逝世!與二婚妻相差54歲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華人最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楊振寧,今(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一生對學術界貢獻良多,與第2任妻子翁帆相差54歲的「爺孫戀」也轟動一時...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今昔驚人對比照」曝 網:懷疑自己眼睛壞了
17日上午近8時,太魯閣燕子口段形成了堰塞湖,長約800公尺、寬40公尺、深54公尺,堤頂高度快要與路面齊高,公路局急宣布封閉中橫太魯閣到天祥路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公告全區禁止人員進入。林保署也示警,該堰塞湖距離鄰近台8線道路僅260公尺,顯示堰塞湖可能在蓄滿前...
CTWANT ・ 23 小時前楊振寧逝世一生獲獎無數 曾勉台灣學子多努力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8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8日逝世,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多次來台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並與台灣學子對談盼多努力,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與小54歲妻子的忘年戀。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楊振寧差54歲二婚轟動 家人坦然祝福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18日辭世,他在現代物理學發展貢獻卓著,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跨越一個世紀,婚姻故事也為人關注討論。2004年以82歲高齡與28歲碩士研究生翁帆登記結婚,兩人相差54歲的「祖孫戀」引起轟動。楊振寧還曾透露第一任妻子杜致禮見過翁帆,當時對她的印象很好,也因此促成他之後下定決心和翁帆結婚。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研究物理的動力是好奇心」 清大緬懷楊振寧:以科學照亮世代的大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清華大學首屆傑出校友楊振寧今天(10/18)傳出在北京病逝,享壽103歲。清大在臉書哀悼表示,接獲楊振寧辭世消息,師生深感惋惜,他曾說過「研究物理的動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鑽研就不難。」清華人將永遠記得這位讓人看見「好奇」力量的長者,永遠懷念這位以科學照亮世代的大師。
太報 ・ 13 小時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逝世 享年103歲
(中央社台北18日電)新華社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8年榮獲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曾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表示,楊振寧因病逝世。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國1五楊高架小貨車側翻 70歲駕駛自撞護欄2人輕傷
事故造成駕駛及乘客兩人輕傷送醫。警方封閉主線三車道進行車輛吊掛作業,後方車流回堵約3公里。現場於10時36分清理完畢,全線恢復通車。經酒測檢驗,駕駛未有酒精濃度反應。詳細肇事原因仍待警方調查釐清。
CTWANT ・ 16 小時前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2025年秋祭文物展」 展出以「二天」為主36面匾額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每年春秋二祭舉辦文物展,「2025年秋祭文物展」將亭宮三百多年來典藏的文物分項整理展出,善盡宮廟博物館的職責,彰顯亭宮在保存廟宇文化藝術的績效。展覽日期: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至11月2日(星期日),展覽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展覽地點: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觀興學苑(台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今年展出的文物為匾額,大觀音亭創建大約在明永曆年間(1647-1683),祀典興濟宮創建大約在明鄭時期(1661-1683),三百多年來,達官貴人信眾獻匾額於亭宮,數量非常多,尤其祀典興濟宮,奉旨祀典為官廟,歷任總統及地方首長等,均遵照祖歸先例獻匾。今年秋祭匾額文物展,僅能選擇清代到日治時期的百歲以上古匾展出,大觀音亭11方,祀典興濟宮25方,展出的方式,目前懸掛在亭宮樑上,以照片及說明展出;存放在庫房,則移出以實物匾額及說明展出,展出以「二天」匾為主軸匾額。本次展出匾額的特色:1.所有匾額均為百歲以上的古匾。2.匾額的匾詞,大都四個字(僅二天匾為二個字)。3.均為陰刻貼金箔或塗金粉,雖百歲字體仍清晰。4.匾板材質實木渾厚,仍有濃濃木材香,黑漆塗整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高雄三民區長蒐集列管員工臉書被拔官 陳其邁:侵犯隱私非常不應該
高雄市三民區長許淑媛發文列管員工臉書引起議論,事件爆發後被拔官!市長陳其邁今強調民政局從未下令,只有一個區這麼做,他認為侵犯隱私非常不應該,重申市府同仁應嚴守行政中立。高市三民區公所員工向議員白喬茵反映,被區長要求交出臉書帳號列冊管理,不定時查核有無對市府文章按讚或分享! 市府昨晚宣布區長個人行為涉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藍營「挫咧等」?王家俊直言:盧秀燕2028掰了、戰鬥藍倒閉...祝福國民
王家俊表示,還需要代理人選總統嗎?鄭麗文就是最好的代理人。他說,若鄭出不來,就韓國瑜出來;盧秀燕勢必為這次棄選,在選舉過程中保持模糊、等距,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
放言 Fount Media ・ 12 小時前
輝達不等了?北士科總部選址出現新轉折 轉攻T12地號
根據《東森新聞》報導,原先被視為首選的新壽T17、T18基地,因北市府與新光人壽協商進度卡關,先前輝達看中北士科的T17、T18土地作為總部預定地,但因地主新光人壽與台北市政府雙方在土地鑑價機制與解約條件上意見分歧,協商陷入僵局,外界甚至揣測該案可能觸礁。隨著其他縣...
CTWANT ・ 11 小時前
100球不是極限!「投手大谷」解除封印力拚率隊橫掃釀酒人闖世界大賽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道奇日籍巨星大谷翔平明(10/18)將掛帥先發,雙刀出鞘,力拚以「投打二刀流」身分率隊4:0橫掃釀酒人,劍指世界大賽,主帥羅伯斯(Dave Roberts)今受訪透露,「投手大谷」明天將解除封印,沒有任何投球限制。
FTV Sport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