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館長「斬首」言論,為何不屬不可罰的政治表達?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拜讀林知衡先生〈煽暴可介入,開罰應有度——館長失言為何不宜開罰〉一文(以下簡稱林文),需要表達進一步辯證的幾點想法。
首先,誠摯感謝林文對此議題的關注與深入分析,以及該文對言論自由的堅定支持。然而,我與林文最大的分歧在於——館長的言論是否仍屬「政治誇張」之範疇,應受憲法保障?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若說「不宜開罰」,就行政罰而言當然正確;但若司法機關依法介入調查、甚至依法作出輕度判決(或易科罰金),那不僅合法,更屬於憲政防衛的正當實踐。這種「輕罰」並非政治報復,而是一種基本法治教育,提醒社會:言論自由不是免責的通行證,仇恨動員與煽動暴力的言論表達終須面對法理規範的底線。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1條中華民國與司法院釋字第509、577、644號的解釋,言論自由固然是基本權利,但不包括以暴力、仇恨或威脅為手段的表達。
語境不止於「原話」,更包含權力與擴散
林知衡先生強調,評論此案應「還原語境」以避免媒體誤導。這個出發點我完全贊同,但他的「語境」分析停留於語句層面,忽略了數位平台的擴散機制與話語權的不對稱性:誰在說、對誰說、被多少人聽見。
館長並非一名普通網路使用者,而是一位擁有百萬追隨者的高聲量意見領袖。他在YouTube的直播不是私語,即時觀看數可達數萬人,影片上架後更能被演算法持續推播。這樣的語言表達,早已不只是個人「抒發」;它是具有社會動員潛能的公共表演。
數位時代的言論自由,早已不是平等競技、真理愈辯愈明的「意見市場」,而是由平台權力與演算法主導的「放大結構」——誰擁有聲量,誰就能界定公共語言的可接受邊界。正如法拉莫茲·達布瓦瓦拉(Fara Dabhoiwala)在《什麼是言論自由》(What Is Free Speech?)一書所指出:言論自由的挑戰,已從「能否說」轉為「誰的聲音被放大」。在平台經濟下,自由不是平等市場,而是注意力的權力結構。一個擁有百萬訂閱觀眾的直播網紅,其轉述、讚許、附和或甚至鼓勵暴力言論的影響力,遠非「引述網友」可比。
「把賴清德的狗頭斬下來」這樣的語句,不僅具體、去人化、戲謔化,更在重複與附和的節奏中建構出暴力的想像共同體。這不是「講錯話」,而是用語言生產暴力的修辭氛圍。而這正是現代民主社會必須有所警覺的語言暴力現象。
館長案與陸配亞亞案:性質不同
部分輿論主張,若「陸配亞亞」的「武統言論」不應受罰,那館長的言論也應等同視之。這種對比看似對稱,實則混淆了三項關鍵差異:平台、影響力、與司法管轄。
亞亞的影片上架於中國抖音平台,台灣絕大多數民眾無法直接觀看,其粉絲數量極少,該平台也不受台灣管轄。她的發言雖有挑釁性與政治立場色彩,但性質上屬於「跨境的非違法言論」與「政治立場的表達」,既未指名特定個人,也未具體構成暴力威脅。
館長則不同。在這樣的不對稱環境中,「我懂我懂,兄弟我等你啊」這類語言,不再是單純戲謔,而是對暴力想像的再製與強化。它藉由即時互動與娛樂化包裝,將去人化語彙(「狗頭」)合理化、趣味化,進而讓社會逐漸對暴力語言失去警覺。他的言論於台灣境內任何人皆可近用的主流平台YouTube公開直播,觀眾數量龐大且即時互動。他明確點名現任總統,並使用去人化的暴力象徵(「狗頭」)及附和式語句(「兄弟我等你啊!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我懂我懂,兄弟我等你啊!我日也思,夜有思」),結合「斬首」這一具有強烈暴力指令意象的詞彙。這不再是政治誇張,而是語言行動的威脅表達。
兩案的對比,正好說明民主社會的雙重責任:一方面應包容少數異議與不同的政治立場;另一方面更須防範暴力語言的傳染與正常化。為亞亞辯護與批評館長並不矛盾——前者言論雖然不受歡迎,但尚屬「異議自由」,後者則是「暴力濫權」。
美國案例的界線——政治誇張與真實威脅之別
林文引用美國最高法院兩起著名判例:Watts v. United States(1969)與 Brandenburg v. Ohio(1969),主張館長之言屬「政治誇張」,並不構成「真實威脅」。兩案固為言論法上的經典,但移植標準需顧及制度與文化差異,因為若細究案情背景,就會發現兩案的語境與台灣現況有極大落差。
在 Watts 案中,被告是一名21歲的年輕反戰抗議者,在1966年華盛頓的示威集會上說道:「如果他們真的讓我拿起步槍,我要瞄準的第一個人就是林登‧詹森(當時的美國總統)。」這句話立刻引起現場群眾笑聲,甚至有人附和「對啦!」。法庭紀錄明載,這句話是在「情緒激昂但非敵意」的抗議環境中說出,屬即興誇張,現場沒人認為他真的構成威脅。最高法院因此認定該言論屬於「粗魯但典型的政治誇張」(crude but typical political hyperbole),推翻了下級法院以「威脅總統」起訴的判決。
而 Brandenburg v. Ohio 案則涉及三K領袖的煽動演說。法院在判決中建立了著名的「即刻且可能的非法行為」(imminent lawless action)測試,要求同時具備主觀意圖(說話者有意激起暴力)與客觀即刻性(行動即將發生且有可能實現)兩要件。因被告的發言僅為抽象表態,未達即刻性,故法院撤銷有罪判決。
這兩個標準在美國行之有年,但其前提是:過往的美國政治制度高度穩定、司法信任深厚,且社會文化對「誇張語言」有足夠的免疫力。而當前台灣的社群媒體環境並非如此。我們的政治極化嚴重、社會情緒動員強烈,網紅與政治輿論的邊界模糊。館長的直播面對的是匿名、非現場群體,其言論在演算法推播下可被反覆消費與再生產,並非能被「現場反應」(笑聲)調和或消解的單次表達。引此,若仍以美國式高門檻作為「言論自由的護身符」,恐怕只會讓類似的煽動暴力言論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我的前一篇文章引述勒文斯坦(Karl Loewenstein)之「防衛性民主」(militant/wehrhafte democracy),其目的正是提醒:當自由被拿來作為削弱自由的工具,民主有義務啟動自我防衛。這不是把台灣比擬為戰後德國的非常狀態,而是強調最低限度的憲政理性;台灣的民主雖然已經成熟到足以自省,但仍有其脆弱性,不能完全對仇恨語言與煽動暴力的言論無動於衷。
「輕罰」是民主免疫,而非寒蟬效應
我完全理解林文對「寒蟬效應」的憂慮。然而,司法介入並不意味壓制異議。司法啟動偵辦程序,本身就是一種制度性的免疫反應。在比例原則下,此案極可能以「簡易程序」審理,甚至以罰金或緩刑結案。這樣的司法動作,不會製造恐懼,反而能劃清底線。
若國家完全袖手旁觀,等於默許「威脅元首」可成為政治娛樂。那樣的沉默,才是真正讓民主語言退化的危險。
約翰‧史都華‧密爾(John Stuart Mill)在《論自由》中提醒我們:「壓制意見是剝奪人類交換錯誤為真理的機會。」但他也強調,自由討論必須以理性與尊重為前提。當公共語言失去理性、變成侮辱與威脅的修辭,自由就不再是通往真理的途徑,而成為遮蔽真理的煙幕。
自由不是放任,防衛不是壓制
身為研究媒體倫理與言論自由的學者,我並非主張以國家之手壓制異議,而是主張透過最小限度司法行動,維護公民理性討論的言論自由邊界。館長案所凸顯的,不是國家過度介入,而是社會對暴力語言的麻木與縱容。
「防衛性民主」的精神,不是懲罰異議,而是守護理性。陸配亞亞案提醒我們:民主應保護少數立場的發聲權;館長案則提醒我們:民主也必須防止擁有聲量者以暴力修辭支配語言秩序。兩案看似對立,實則互為鏡像——一個考驗民主的包容力,一個考驗民主的防衛力。唯有在包容與界線之間找到倫理平衡,台灣的言論自由才能真正成熟:既不讓異議噤聲,也不縱容暴力言語成為常態。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羅世宏專欄:館長嗆斬首賴清德 踰越言論自由界線
煽暴可介入,開罰應有度——館長失言為何不宜開罰
錢建榮專欄:10個人才能開會的前提是要有10個以上的人存在──新修《憲訴法》當然違憲
其他人也在看


長榮空服員病逝 華航「急發內部信」:身體不適勿勉強值勤
長榮航空34歲孫姓空服員病逝引發外界對航空業勞動制度的關注。昨(14日)華航向全體員工發布內部信,呼籲大家若感到身體不適,勿勉強值勤。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過世 民航局長:要求檢討SOP、應變通報
[Newtalk新聞] 針對長榮空服員抱病執勤、返台就醫後不幸離世事件,民航局長何淑萍今(15日)表示,民航局昨派人至長榮了解相關作業情況,並要求長榮徹底對該案檢討改進,包括公司作業SOP、應變通報處理等,另也看見長榮請假制度較沒彈性空間,也會要求長榮配合勞動部。 何淑萍上午出席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就「長榮空勤人員因病延誤就醫,應立即檢討航空業職場健康保障飛行安全」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及審查職業安全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於會前接受媒體聯訪。 何淑萍指出,在12日晚間第一時間知道後,民航局要求長榮提出說明,長榮13日給民航局的說明比較簡要,民航局覺得這些說明對案情了解有限,昨派人直接到長榮了解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AOR)作業情形、當班次組員報告、機長是否知情等。 何淑萍說,據了解,座艙長是沒有通報機長的,所以機長也不知情這件事。此外,有關長榮部分,民航局要求徹底檢討改進,包含作業層面的SOP、應變通報處理等,另作業裡是否影響員工請假的部分,看到一些報導發現,員工對於請假制度比較沒一個彈性空間,也會要求長榮配合勞動部,因請假牽涉勞動權益、勞動條件,會請長榮做深刻檢討,或在公司跟工
新頭殼 ・ 8 小時前
已願他力:檢討選民會掉票,但可獲諾獎
匈牙利小說家卡勒斯納霍凱.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獲諾貝爾文學獎。蘇珊.桑塔格說,他的《撒旦的探戈》(Sátántangó)冷酷無情、極富遠見,令人聯想到果戈里和梅爾維爾。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1 小時前
中國國台辦大談「美晶片五五分」 嗆民進:慌慌張張、連滾帶爬
[FTNN新聞網]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Lutnick)日前對台拋出「晶片產能五五分」,雖遭我政府否認,強調不會答應,仍引發熱議。對此...
FTNN新聞網 ・ 3 小時前
郝籲陸先認中華民國存在 張榮恭:偏離九二共識原意
國民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兩岸論述強調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互動,大陸一定要正視中華民國一路延續和存在至今的事實;對此,國民前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直言,郝龍斌的說法脫離了九二共識的原意,也偏離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泰安鄉溫泉飯店開發案被控涉弊 苗縣府回應
週刊今年2月曾報導立委高金素梅侄子、苗栗縣泰安鄉代高晉揚涉及苗栗縣泰安鄉一處五星級飯店開發弊案,當時高晉揚否認與高金素梅有關,也否認有所謂弊案存在;如今週刊再度報導相關溫泉飯店開發案並稱土地變更受相關單位量身打造通過。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今天回應,目前為止開發計畫並無問題;苗縣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
預防失智症 補充微量元素鋰
近期,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發現,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大腦裡面鋰濃度偏低,而腦部,也正是掌管認知退化的重要一環,透過補充鋰,可望逆轉記憶缺損與腦部退化。專家建議,可以從攝取天然食物,如小麥、豆類,或是...
大愛電視 ・ 6 小時前
直播喊「斬首賴清德」今赴刑事局說明 館長:羈押就破紀錄了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在直播脫口「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並喊話中國「兄弟我等你,真的我日也思夜也思啊」,引發輿論譁然,新北地檢署交由重大刑案專組檢察官偵辦,館長今下午赴刑事局說明前受訪時說,如果為了這樣在網路講兩句話就被羈押,那就真的是破紀錄了,全台灣都在看可以試試。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半導體9月人才缺口3.3萬人 科系限制放寬 逾2成不限科系
AI賦能半導體產業,卻難免給人「理工門檻高」、「無涉人文」的刻板印象。為協助非理科生熟悉科技產業、減降AI焦慮,104人力銀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三方合作,今年首次推出「人文半導體人才培育專班」,邀請台積電人資主管等業師,透過8周密集課程的討論與實作,讓學生發揮自身專業,並針對產業現況提出優化方案,探索人文跨足科技的可能性。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民進棘手的2026年九合一選舉布局
擺在檯面上,現在最熱烈的是國民主席選舉,不僅有AI合成圖,還有人指控有中國勢力介入,這種激烈的競爭態勢,對保守的國民來說,算是新的體驗。另一方面,民進看來西線無戰事,但九合一選舉的排兵布將進入關鍵時期,內部也是暗潮洶湧。尤其是台北市部分,會不會繼台南及高雄之後,成為一個爭端之地。
美麗島電子報 ・ 1 天前
向太崩潰自白「毀了兒子」 揭么兒走歪過程:「不成材就是不成材」
香港娛樂圈名人「向太」陳嵐自從開設抖音帳號後,頻繁更新暢談娛樂圈內幕八卦,日前罕見將話題放在小兒子向佑身上。她反思到了50幾歲才懂什麼叫「慈母多敗兒」,多年來的教育失誤,導致向佑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坦承「自己親手毀了兒子」,並形容此事是「一生的痛」。
鏡週刊Mirror Media ・ 8 小時前
閃兵事件消失5個月!威廉首現身認0收入慘況「最壞考慮要賣房」
逃兵事件後消失近5個月的藝人威廉(廖亦崟),今(10/15)頂著烈日在台北東區街頭賣鹹酥雞,為「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公益活動出力。從中午12點起炸雞、送菜、招呼客人,全程親力親為,引來不少路人圍觀。這是自從5月爆出閃兵案以來,威廉首度公開露面,他也首度正面回應外界爭議,坦言收入驟減,目前在考慮要賣房子。
太報 ・ 2 小時前
身份證A開頭、新竹住20年搬不回台北…女醫師一次次錯過購屋機會「決定買這裡」:歸屬感就慢慢找|好宅報報
人生際遇就像已經寫好的劇本,一幕幕隨著時間往前走著,只是不給偷看劇情發展,只讓你專心專注在當下。李小姐懷踹著人生勝利組的光環,從醫學系畢業後進入大醫院任職,因表現優異升職主任並外調到新竹分院,新竹落腳一晃眼就是20年,臨退休時才發現,高昂的房價已經讓她搬不回台北了。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
郭博瑋遠射破門白搭!中華隊1比6慘敗無緣亞洲盃 還創隊史對泰國最大分差
2027年亞洲盃資格賽最終輪,中華男足回到主場作戰,於今(14)日晚間6點30分在台北田徑場對上泰國,上半場0比3落後,...
Go Goal 勁球網 ・ 22 小時前
全台最強休息站在哪裡?網友讚「2大服務區」登頂成王者:東西超多又漂亮
隨著連假來臨,國道休息站不僅是旅途中如廁的好地方,更是駕駛人與乘客舒緩疲勞的重要據點。對此,就有網友在PTT詢問「心目中最頂的休息站是哪個?」引發熱烈討論。許多車友分享親身經驗,從服務設施、餐飲選擇到
食尚玩家 ・ 1 天前
為愛遠嫁高雄、7年後離婚卻不想回台北…月花不到4萬就能活得美滋滋:自由自在真好|好宅報報
人生每一段旅程,都是伴隨選擇與捨得。黃小姐是一位標準的台北上班小資女,每天快速穿梭在捷運與辦公大樓的人群間,從小在台北市長大的她,讀書工作都一直沒離開過,高雄的陽光、海風與小吃,對她來說,就是畢業旅行之類的休閒旅遊,從沒想過,有一天竟會為了愛情放下熟悉的一切,遠嫁到高雄市,開啟另一段的人生旅程。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MLB》道奇9局換投惹議!美媒砲轟羅伯茲:毀了朗希信心
國聯冠軍系列賽14日首戰,洛杉磯道奇以2比1險勝密爾瓦基釀酒人,率先取得系列賽首勝。不過,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在第9局的換投策略引發美媒熱議,甚至被批評「毀了佐佐木朗希的自信」。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