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節食當心腸道壞菌暴增! 營養師:熱量攝取不要低於「這數字」
減重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很多人選擇少吃來減重。新研究指出,靠降低熱量來減重,可能導致腸道菌相失衡、讓一種連醫生都頭痛的壞菌激增。
每個人的腸道有億萬隻腸道菌,且每個人都不同,高、矮、胖、瘦都有不同的菌相,那麼卡路里對於腸道菌有何影響?一篇刊登於《自然(Nature)》的研究給了答案。
低熱量減重 腸道功能衰退
歐洲最大的教學醫院之一、德國柏林夏特里醫院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斯普蘭格(Joachim Spranger)和美國加州大學的團隊研究了80名更年期後、體重介於輕微過泡到嚴重過胖之間的女性,隨機分成2組,一組每天只吃800卡、為期16週,另外一組則是維持他們現有的體重。同時,在實驗前後都採集糞便樣本分析腸道菌相。
結果顯示,節食組的人腸道菌的數量減少、組成和代謝能力都改變了,「因為環境改變了,腸道菌為了吃到更多養分而調整自己的代謝能力,而且懂得儲存養分、不被人體運用,」研究成員之一的施瓦岑柏格醫師(Reiner Jumpertz von Schwartzenberg)說。
接著,研究人員把糞便樣本植入腸道菌已被淨空的老鼠中,結果被植入節食後糞便的老鼠,身體質量(BMI)少了10%,未節食組的糞便則沒有影響,「由此可知,腸道菌扮演了養分吸收的角色,」斯普蘭格說。
腸道好菌變少 麻煩的細菌卻大增
研究團隊細部分析糞便樣本的菌相,發現一種細菌大幅增加:困難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這是一種存在腸道的細菌,但長期使用抗生素的人,這種細菌會激增,造成腸道發炎、腹瀉、發燒甚至偽膜性結腸炎。原本腸道菌會互相牽制,因此困難梭菌的數量不會造成疾病,而某些外力下,例如抗生素或節食,導致其他細菌數量減少,就讓困難梭菌大幅增生。
「困難梭菌分泌毒素讓腸道發炎,加上菌相改變、腸道吸收營養的功能降低,因此人會變瘦。雖然研究對象沒有因為困難梭菌而感到不適,實際上卻存有潛在風險,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研究,」斯普蘭格說。
針對這個研究,減重醫師、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認為,該研究使用的是低熱量的飲食配方,不確定當中所含的營養元素,且和一般人飲食方式相差甚遠,「如果是一組2,400卡、一組1,200卡,飲食內容、比例一樣,只是量變少,這樣的研究可能更有趣,因為目前這還是未知數。」
不過蕭敦仁指出,這篇研究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改變飲食內容就會改變腸道菌相,「腸道菌很敏感,熱量、飲食內容,甚至胃食道逆流病人會吃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因為胃酸減少進而改變腸道酸鹼值,就會改變菌相。」
腸道菌不只影響體重 和健康更有絕對關係
胖、瘦對於腸道菌組成的影響,近年來研究很多,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指出,這項研究暗示了,腸道菌的組成可能決定了體重。她表示,腸道菌中以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最多、約佔80%,前者會幫助身體吸收熱量;後者會把纖維分解成有益人體和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
有研究分析胖子和瘦子的腸道菌組成,發現胖子腸道的厚壁菌門數量是絕對多數,瘦子則是擬桿菌門的細菌較多,而厚壁菌門會導致身體發炎、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不管是肥胖或是這個研究,腸道菌相不僅會影響體重變化,還跟人體健康有絕對關係,」呂美寶說。
瘦身還是要維持熱量供給 不要低於1200卡
從研究得知,極低熱量飲食會造成腸道菌代謝功能改變,會搶食能量和營養,且會儲存起來,並改變菌相,壞菌激增。因此呂美寶認為,減重降低讓量攝取,不要低於1,200卡,且要多吃蔬果、全穀雜糧,少吃精緻糖分,「腸道壞菌愛吃精緻糖分,而多吃蔬果就能幫助擬桿菌門的細菌生長。」
她也指出,國外有些168節食的計劃中,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時間控制,每週還會選週末2天熱量只攝取600卡,「偶爾熱量低於1,200卡沒關係,重點是不要長期低於1,200卡,長久如此又不注意營養比例分配和攝取,屆時不只體重,更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豪門之女、哈佛畢業的她卻不快樂!楊元寧花10多年學習不完美,靠藝術創作走出低谷
其他人也在看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1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 天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1 天前

清爽早餐仍害血糖狂飆!營養師揭「5大地雷」 恐越吃越餓、容易累
有些早餐看似健康,實則暗藏血糖炸彈,甚至影響一整天的精神。營養師薛曉晶列出5種「早餐地雷」,分別是燕麥奶、份量失控、主食搭配含糖飲料、過多碳水化合物、加工低醣產品,長期大量攝取恐讓血糖失控,容易感到飢餓,反而越吃越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東南亞尋歡「打炮團」爆HIV感染 篩檢後又1人中鏢
台灣愛滋病毒(HIV)感染人數持續攀升,醫界對年輕族群感染率上升感到憂心。日前一群由香港、台灣人組成的「打炮團」因成員確診HIV而集體求診,最終另有一人確認感染。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常見零食竟能降壞膽固醇、改善便祕、顧心血管!醫揭選購關鍵
當你嘴饞想吃點零食時,會選擇什麼?餅乾、洋芋片,還是堅果?醫師推薦一款零食,富含膳食纖維與抗發炎成分,日常適量攝取,有助降膽固醇及保養心血管,還能改善便祕、降低腸道發炎風險,替腸道打造一道天然防線。
健康2.0 ・ 11 小時前
久坐族恐變H型臀!營養師揭「吃4食物」 提臀、防脂肪堆積
現代人生活忙碌,長時間久坐、少運動,恐加速臀部老化。營養師高敏敏列出4種臀部老化常見類型,例如V型臀,常出現於年紀較長者,臀部鬆弛沒肉、骨盆高寬比例大,還有H型臀,久坐族、缺乏運動者最容易中,建議多攝取蛋白質、優質碳水化合物、蔬果、健康脂肪,並搭配提臀運動,有助於維持臀肌緊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1個月沒大便!41歲男腹痛慘死…驗屍驚見「9公斤巨糞」撐破腸道奪命
美國俄亥俄州發生離奇死亡案件,一名患有身心障礙的41歲男子詹姆斯(James Stewart)在護理機構中,因長達1個月沒有排便,導致腹中累積超過20磅(約9公斤)糞便,最終因嚴重腸梗塞死亡。詹姆斯家屬指控護理機構明知詹姆斯因服藥出現便秘問題,卻放任情況惡化,未即時送醫或通知家屬,導致憾事發生,目前已委任律師提告求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50歲男吃火鍋蔬菜血壓暴衝 醫:蔬菜先過水再吃
隨著天氣轉涼,火鍋季節來臨,一名50歲高血壓男子案例,因直接食用火鍋中燙煮的蔬菜而導致血壓從原本穩定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原因是蔬菜吸附了高鈉湯汁。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怒火能靠吃東西來緩?營養師親曝:生氣會「衝超商買2物」
吃東西對情緒有幫助?營養師李婉萍發文指出,天天暴怒讓人相當難受,除了心裡調節,也可嘗試讓「營養素」來穩住情緒、防止變老,如維生素B1(糙米中有)、維生素B3(香菇中有)等,都算容易攝取,她也透露「生氣當下營養師會衝到便利商店,買根香蕉、胚芽牛奶,邊吃邊喝邊消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吃香蕉會咳嗽? 醫師解釋真正原因:不是每個人都會中
「感冒不要吃香蕉、會越咳越嚴重」這句古早流傳的說法,許多人從小聽到大。兒科醫師徐嘉賢指出,這種說法並非全然迷信,背後其實有科學根據,可能是香蕉與花粉、乳膠過敏有交叉反應,對香蕉的蛋白過敏,或是胃食道逆流,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吃香蕉而咳嗽。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0 小時前
不是咖啡就健康!這款恐害失明 研究:增7倍黃斑部病變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咖啡可防糖尿病、脂肪肝,可護腎、心血管、大腦等,但一篇2025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存在相關性。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了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白髮越來越多?小心是吃錯油 多吃這種魚讓你一頭黑髮
最容易讓白頭髮增生的原因,莫過於「現代型營養失衡」。明明現代人隨時都能取得食物,為什麼還是會營養失衡呢?關鍵可能是吃了不該吃的脂肪。 血液循環差 易增生白頭髮 日本頭皮保養專家辻敦哉指出,「該
健康2.0 ・ 1 天前
不只暖身!薑茶這樣煮抗發炎、護血管效果更好
天氣一冷,手腳冰冷、四肢無力的感覺總讓人不舒服。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建議,泡一杯熱騰騰的薑茶,不只是溫暖身體,更對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好處。2024、2025 年的研究指出,薑除了暖身,還能抗發炎、抗氧化,對血管與代謝都有幫助。
鏡報 ・ 1 天前
近50%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權威研究證實:2關鍵有效防失智
近50%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2024年版的《Lancet》失智症委員會報告揭示了失智症14項可改變的風險因子,占整體失智症風險近50%,顯示有一半的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或延後發生,並不是無能為力。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喀」一下扳機指!台南8旬婦手指長期痛到崩潰 靠1招2個月成功緩解
台南一名83歲陳姓婦人雙手手指長期疼痛,吃飯、拿物都十分吃力,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診斷發現此為俗稱的「扳機指」,主要因手指肌腱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使肌腱在滑過腱鞘時被卡住,經過針灸治療治療後,已經大幅改善,重拾日常自理能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