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血癌治療成功可返家吃飯,拚年底復工?醫:「這時候」復工比較好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在今年7月底驚傳病倒住院,後確診為血癌。經過積極治療,9月傳出骨髓檢測報告顯示,他新生成的血球皆為正常,治療取得初步成功。而今(10/14)更傳出他已可出院回家休養,讓粉絲們鬆了一口氣。
然而,基隆醫院血液腫瘤科黃彥閔醫師提醒,雖然治療成效顯著,但面對血癌仍需格外謹慎,至少需休養半年,且未來兩到五年仍有復發風險,切勿掉以輕心!
看更多:《單身即地獄》車炫承34歲驚爆罹血癌!醫揭4大奪命警訊:不菸不酒也難防!
血癌治療新曙光:標靶藥物與精準醫療
黃彥閔醫師解釋,當化療或其他治療後,檢測不到癌細胞,且新長出的都是正常血球,確實代表治療成功。相較於十年前、二十年前僅靠化療的時代,現在因為標靶藥物與個人化精準醫療的進步,血癌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提升。這讓許多血癌患者有了更好的預後,能夠更快地重回正常生活。
出院不等於完全康復!黃金半年休養期不可少
沈玉琳返家休養的消息讓許多人以為他很快就能復工,但黃彥閔醫師強調,「出院」與「復工」絕非等號。醫師說明,家裡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能有效避免外部感染源和受傷的風險。然而,重回工作崗位,特別是需要近距離接觸人群的演藝工作,感染風險便會大幅增加。
黃彥閔醫師建議沈玉琳應嚴格遵照醫囑,在治療完成前不要勉強自己。他表示,從出院到可以恢復工作,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會比較安全。這段黃金休養期,對於身體機能和免疫系統的恢復至關重要。
看更多:600萬網紅老高家人淋巴癌!心碎宣布:無限期停更,陪家人走最後一程
白血病療程約半年,復原仍需時間與防護
一般而言,若不進行骨髓移植,白血病的治療期間約為半年。若需進行移植,則治療時間會再延長至少半年。即便治療完成,黃彥閔醫師仍建議患者在出門或居家時都應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他以COVID-19疫情為例,許多免疫力較弱的病人一旦感染便難以康復,所以即使血癌患者恢復出院,身體仍較脆弱,面對一般感冒或其他新興傳染病,病情也可能會變得嚴重,而難以處理。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郭明宗也表示,白血病的治療通常是分階段進行的,沈玉琳從8、9月發病到治療,才經過短短2、3個月,現在應該是進行到整個療程的其中一個階段,接下來可能還有其他階段的療程。
復工與否應以完整治療為優先考量
郭明宗主任解釋,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藥劑或標靶藥物,這些藥物會破壞體內的環境,讓健康的細胞有機會重新生長。不過,治療的方式和次數會依據病人的風險評估而有所不同。
對於沈玉琳的後續治療,郭明宗表示,醫療團隊會根據病人的風險評估,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幹細胞移植,或是繼續傳統的治療方式。
至於沈玉琳何時能夠復工,郭明宗認為,如果治療順利,血球數值恢復正常,身體狀況允許的話,部分病人是可以在治療期間短暫工作的。
但考量工作可能會干擾治療進度,多數病人還是會以完成完整療程為優先,先專心休養。郭明宗強調,復工與否的決定,還是應該由主治醫師依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緩步復工是原則,避免人群與複雜環境
而黃彥閔醫師建議選擇輕度且較封閉的工作模式,例如在家裡或室內錄製短影音、Podcast,只要工作合作的對象健康且保持距離,或是像之前沈玉琳進行的居家帶貨業務,都是較為安全的選擇,可以避免與太多人接觸。
攝影棚這類室內環境,以及過去綜藝節目的外景拍攝,都應盡量避免。黃彥閔提醒,白血病治療後雖然血球數量恢復正常,但這不代表免疫功能與抵抗力已完全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態,身體機能仍需時間慢慢調養。
建議病人治療後應以休息、休養為主,循序漸進地增加工作量,切勿操之過急。
看更多:長榮空姐疑罹史迪爾氏症猝逝!易被誤認感冒 醫揭3警訊恐掀免疫風暴
◎ 圖片來源/翻攝自11點熱吵店臉書
◎ 諮詢專家/黃彥閔醫師.郭明宗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女性肺癌數首度超車男性!元凶不只油煙,竟與「日常2件事」有關
高個子「4種癌」風險大增!每增10公分風險高16% 3招逆轉變優勢
50歲男不吸菸、愛運動且無家族史竟罹肺癌!一等親變高危險群急篩檢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太勵志!女師「9年罹3癌症」舌頭被切1/3 親揭挺過病魔關鍵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但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多數病友都能康復。除了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心理的照護。一名正音老師曾罹患過3種癌症,受到巨大打擊,卻在志工的陪伴與同儕的鼓勵下,重新找回笑容與勇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買4.3億豪宅送勞斯萊斯!房地產廣告太扯 網自嘲:貧窮限制我想像
根據《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知名房地產公司「therumahouse」日前在影音平台TikTok發布一段影片,該公司列出高價豪宅的購買清單,所有物件價格至少都是千萬令吉級別。其中最吸睛的是,一間位於吉隆坡武吉東姑(Bukit Tunku)的一棟四層樓豪宅,總面積達43,000平方英尺,售價...
CTWANT ・ 20 小時前
退化性膝關節炎纏身10年 高頻熱凝療法減痛重獲行動力
一名85歲黃姓老翁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超過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年來嘗試過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皆有限,甚至需服用高劑量止痛藥控制疼痛,後來只能依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評估黃姓老翁的狀況已符合換人工關節的條件,但考量年紀及手術風險,最終以「高頻熱凝療法」緩解黃姓老翁的疼痛,治療一周後,患者的疼痛減輕七至八成,也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NOW健康 ・ 1 天前
冷凍肉千萬別放室溫解凍!專家授「3安全解凍法」不怕拉肚子 這1招最快速
現代人為了方便保存食材,常將肉品冷凍儲存。然而,冷凍與解凍肉品若操作不當,可能導致微生物生長。許多人以為冷凍保存即可完全避免細菌生長的風險,但事實上,冷凍只能暫時抑制細菌活性,並不能將其殺死。一旦肉品解凍,溫度回升至適合細菌繁殖的7℃-60℃危險溫度帶,細菌便可能迅速孳生。特別是像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更容易在解凍過程中孳生,若肉品反覆冷凍與解凍,甚至可能造成肉質變化與污染風險累積,增加食品中毒的可能。 安全解凍這樣做 避免細菌孳生的3種方法 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劉修銘助理教授表示,解凍肉品應採取安全、衛生的方式。最推薦的方法是將冷凍肉品放置於冰箱冷藏室,讓其在低溫環境下緩慢解凍,這樣可有效控制細菌增長速度,確保肉品解凍後仍保有較佳的衛生狀態。當需要快速解凍時,可將密封包裝之肉品浸泡於冷水中,並每30分鐘更換一次水,或採用緩慢流動之冷水解凍。此作法可避免肉品暴露於高溫環境,同時提升熱交換效率,並藉由縮短其處於危險溫度帶的時間,降低細菌孳生的風險。 使用微波爐解凍雖然快速,但因加熱不均,部分區域可能過熱或仍未完全解凍,建議使用後立即烹調,不應再冷藏或長時間放置。最不建議將肉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暴雨氣溫驟降!醫師警告:每降1度心肌梗塞風險飆升2%
這兩天的天氣開始有劇烈變化,連日豪雨和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到,氣溫每下降1度,未來一個月內心肌梗塞的機率就會增加2%,民眾不可輕忽。
鏡報 ・ 4 小時前
更年期不是病,是轉變!了解荷爾蒙變化與保養重點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最明顯的關鍵就是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的分泌慢慢減少,還包括亂經到停經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些種種的改變,往往會造成女性身心上的不適,而症狀因人而異。 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的女性中,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的女性,則已經有9成以上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
常春月刊 ・ 1 天前
Omega-3含量是鮭魚2倍!醫大讚「這1種魚」營養又降三酸甘油脂 護心血管必吃
台灣是海島國家,漁獲相當豐富。而攝取好的油脂Omega-3有助抗發炎、調節血壓,改善身體慢性發炎的症狀,然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必須從食物或保健品中取得,因此,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建議,民眾日常生活飲食中,應增加Omega-3的攝取,像秋天盛產的秋刀魚含有豐富的Omega-3,堪稱秋季「營養冠軍」。 抗發炎、降血脂、助減脂 秋刀魚是Omega-3好來源 魏士航指出,Omega-3是不可或缺的好油脂,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魚類就是非常好的優質來源,尤其秋刀魚每100克含5199毫克的Omega-3,幾乎是鮭魚(2665毫克)的2倍。相較於其他從秋天開始盛產的魚類,例如鱸魚(196毫克)、午仔魚(1348毫克)、石斑魚(178毫克)和香魚(991毫克),秋刀魚的Omega-3含量更為驚人。而Omega-3具抗發炎、降血壓、減少憂鬱等功效。對減重者而言,攝取Omega-3還能促進肝臟脂肪酸氧化,減少脂肪酸轉化為三酸甘油脂,並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分解三酸甘油酯,降低血液中濃度。 高三酸甘油脂超5倍 飲食介入降回正常邊緣 魏士航就曾遇過一位34歲科技公司員工,儘管患
常春月刊 ・ 5 小時前
比詐騙更慘?男接兒電話退休夢突破滅 陷入「這1風暴」當場淚崩
許多人認為,孩子長大後若能經濟獨立並擔當一面,自己就可以安心退休,過上舒適的晚年生活。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孩子的經濟狀況一旦出現變故,父母晚年的安穩生活也可能面臨危機。日本一名60歲男子鈴木誠一(化名),今年春天退休時領到約2200萬日圓(約456萬新台幣)的退休金,感覺多年來的重擔終於可以卸下,總算可以享受人生。然而,這份快樂的心情僅維持了一個月便被中斷,他的兩個兒子先後提出經濟上的請求,希望父母資助買房與償還學貸,讓他頓時陷入無奈與崩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三大法人聯手砍1254張!「這家」電子通路大廠昨開低收最低 力拚全年營收破兆
[FTNN新聞網]記者張書翰/綜合報導電子零組件通路大廠文曄昨(17)日遭三大法人聯手大賣1254張,股價開低走低,一路下滑,最終以132元作收,下跌5.5元,跌幅4...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 天前
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威力大!大雨連炸5天 「這一塊」下到發紫
今(20)日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雙重影響,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要到下週一(27日)東北季風才減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面對LAND CRUISER持續延燒的配備誤植爭議 TOYOTA 總代理 和泰汽車第一時間警急發出聲明解釋
面對持續延燒的爭議,和泰汽車也在第一時間發出正式聲明, LAND CRUISER預接單規格配備表所標示之「後軸 […]
車訊網 ・ 4 小時前
國家隊大舉出清記憶體!單週重砍「3檔指標股」2.4萬張 提款逾15億元撤離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台股本週(10/13~10/17)終場加權指數收在27302.37點,上漲0.45點,漲幅0%,八大官股合計本週買超122.5億元。觀察本週上市...
FTNN新聞網 ・ 16 小時前
輝達會放棄T17、T18?律師揭T12「便宜且大碗」:沒不能取代的可能
新光人壽15日突然發布,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T17、T18地上權開發案於16日動土,引發藍綠議員齊聲抨擊。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日前提出解方,希望透過第三方鑑價來解決合約爭議。昨日傳出輝達已經同意北市府建議,選用北士科T12設點,作為新總部替代方案,取代原定的T17、T18,不過李四川否認,表示輝達希望24日前提出備案,屆時新壽不提解約條件就走進備案階段。律師則分析,T12便宜又大碗,直呼「沒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主動式ETF」00984A威猛!首度除息就填息 股利11/13入帳
主動式ETF「安聯台灣高息」(00984A)今(20)日迎來掛牌後首度除息,參考價為10.39元。隨著大盤勁揚逾200點,00984A盤中最高觸及10.46元,開盤不久即完成填息。
Yahoo奇摩股市 ・ 5 小時前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平均每2人就1人高血壓!多吃3類食物遠離三高、降大腸癌發生率
更年期簡單以三個階段區分,一般女性約在40歲進入更年期前期,但現在生活壓力大,有些會在30 多歲就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如月經開始出現不規則、睡眠品質不佳、眼睛容易乾澀等。進入中期容易有「萎縮性陰道炎」,陰道出現乾澀、鬆弛、頻尿等。直到後期,開始有慢病疾病問題出現。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以為很健康!38歲女愛吃「這類食物」確診乳癌 醫曝風險恐增6成
乳癌持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數據,我國婦女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至69歲,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至194人確診。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死亡率為12.0(每十萬人口),換算下來,平均每天有31名婦女確診乳癌、6人因乳癌失去性命,藝人朱俐靜、李玟也都因乳癌病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長壽專家「絕不吃高糖早餐」 逆齡15歲!就靠減少發炎
比利時長壽專家維丁醫生聲稱自己成功將生理年齡逆轉約15歲,並分享了他為了健康長壽絕對不碰的早餐類型。這位專門研究健康老化的醫生表示,高糖分的早餐可能會導致血糖急速升高,長期下來恐加速身體老化。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