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養生》6種體質易發炎 搭配宜忌食物、針灸助改善
就中醫來說,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體質,專挑自己喜歡、卻未必適合自己體質的東西來吃,殊不知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導致體質失衡,招惹慢性發炎上身。如果天氣一變就不舒服、感冒等感染症反覆難好,反映體質可能已經失衡,才使各類外邪容易侵門踏戶,伴隨而來的體內發炎易變成慢性發炎。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說,急性發炎經常源於外來的生物性病原、辛辣食物、光熱刺激等熱邪,侵襲人體後使臟腑陽熱亢盛與氣血灼熱,引發紅腫熱痛等症狀。然而,即使投予同樣的治療方式,部分患者卻需要較長時間養病,這可能源於這群人原來的體質不夠強健。
另外,中醫認為「正虛邪戀」,當人體正氣缺乏,也就是正常生理功能不足、抵禦邪氣侵襲能力不佳,接觸到風、寒、暑、濕、燥邪時就易感到不適,久而久之入裏化熱,帶來面潮紅、身體微熱、煩躁難眠等慢性發炎症候。
人的體質由先天稟賦與後天生活環境所構成,涵蓋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特性。理想的體質是陰陽平衡,一旦陰陽失衡,就會弱化人體對抗外邪的能力。失衡的病理體質有多種分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曾建立量化與質化研究建立體質量表。一般普遍將病理體質分為6類:
1.陰虛體質:吳炫璋說,陰虛經常源於熬夜晚睡,或熱病後使體內津液匱乏,導致心煩、口乾、目澀、嘶啞、便秘、潮熱、盜汗等等火氣大症狀,女性還易有急性的婦科感染症。這類患者忌諱吃油炸食物,也不適合進補以免加乘火氣。調理之道是適度補充滋陰食物,例如橘子、梨子、柳丁、絲瓜、冬瓜等。
2.氣虛體質:是指大病後、過勞等情形導致的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患者容易疲倦乏力、懶於言、呼吸氣短、頭重頭昏、食慾減退等。
3.陽虛體質:是氣虛進一步惡化的情形,患者除了上述症狀,還經常手腳冰冷、身體與眼睛浮腫、軟便或腹瀉、夜尿多等。這群人忌吃生冷食物,需要適度透過益氣食材如薑絲、麻油、黃耆、枸杞、紅棗等強化氣血循環。
4.痰濕體質:往往源於脾胃功能不佳、代謝不暢,造成體內水液或代謝廢物過量堆積,進而容易有胸悶、面黃、身體浮腫、咳嗽痰多等症狀。這類患者應避免膏粱厚味,也就是高糖、高油等重口味飲食;可適度補充利濕與通血的食物,如紫菜、海帶、木耳、紅麴等。
5.血虛體質:可能源於思慮過度、脾胃虛弱、久病難癒等,使得血液生化不足進而引起心悸、目炫眼花、面唇與指甲淡白、皮膚乾燥或掉髮。這類患者忌吃寒涼食物,或者油炸與辛辣等傷津耗氣的飲食。
6.瘀滯體質:可能源於久坐、久臥,氣血運行不暢,患者易面色晦暗、易悶痛、易瘀青、手腳麻木等。這群人忌諱吃生冷食物,可補充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黑豆、山楂、紅麴等。
應作息規律且飲食定量 適度配合中醫藥養生
醫師工作需要久坐與不停說話,因此吳炫璋會準備補氣養陰的茶包,像是生麥飲、生津元氣飲,而天氣冷時,可能會加點薑來達到溫中之效。
不過,他提到,人們的體質有時複雜難辨,可能同時有火氣大與腸胃虛寒的問題,因此飲食或用藥需要更精確的調整。必要時,應尋求中醫師評估。
針對上述病理體質入裏化熱、帶來慢性發炎,中醫除了給清熱藥方,還可能依據發炎位置針對液門穴、行間穴、俠谿穴、內庭穴或魚際穴進行針灸,輔助清瀉邪火。體質要達致平和,要注重的不單只有飲食內容。《黃帝內經》中的〈素問篇‧上古天真論〉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吳炫璋指出,這提醒人們順應天時、作息規律、飲食定量、不過於勞心勞力,並適度運用中醫養生方法減少疾病與增進健康,後者包括食療、氣功、按摩、刮痧、足療、洗浴等,「這是最基礎且歷久不衰的養生之道。」
延伸閱讀:
他是醫師,卻說「開藥是最後手段」!生活型態醫學教父揭長壽祕訣
其他人也在看


4大凶星逆行「恐衰到明年5月」! 命理師示警「小人有點多」:小心引火上身
邱彥龍表示,今年下旬「4大凶星」土星、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逆行,是舊世界的最後一次收尾,過往沒有處理完的問題,將在最後4個月了結,而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重生的轉機,但對某些人而言則是毀滅。邱彥龍說,自今年10月8日到明年5月15日止,天王星在危險路徑遊走,人們容...
CTWANT ・ 1 天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你也中招?這5種飲食「最傷腎」 醫師警告:腎臟病初期「完全沒感覺」!
腎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結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性腎病變就是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腎血管受損、腎小球硬化,另外則是慢性腎絲球腎炎、藥物與中草藥傷腎,及泌尿道阻塞或結石。醫師指出過鹹的食物,意味著鈉含量太多,會導致高血壓 及血管硬化,造成腎功能損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優格空腹吃好嗎?醫揭1時間好菌存活率最高!優格上面一層水是好物別倒掉
優格是地中海飲食中的明星食材,富含蛋白質與益生菌,不僅幫助消化、還能當代餐。不過市面上優格產品相當多,該如何挑選?優格何時吃最有效?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對此給出解答,並說明優格飯前、飯後吃各有什麼好
健康2.0 ・ 1 天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糖尿病名醫不吃低脂優格!優格也別配水果一起吃
你以為低脂優格更健康?其實可能讓你吃進更多隱形糖分,搞壞腸道環境。日本糖尿病名醫山田悟教你如何吃優格,才真的有益健康。 低脂優格幾乎添加水果、糖 日本北里大學北里研究所醫院副院長暨糖尿病中心主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秋天吃南瓜!營養師:抗癌營養多在「皮、籽」 蒸熟煮湯都美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天一到,市場上各式南瓜陸續上市,不只顏色亮眼,更是營養滿分的食材。南瓜不僅口感甜美,還富含多種抗氧化營養素,是秋冬養生與抗癌的好選擇。 南瓜營養滿分,連皮帶籽吃效果更佳 南瓜含有79.8%水分,還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銅、硒等礦物質,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多種胺基酸如天門冬胺酸、麩胺酸和白胺酸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表示,南瓜中的維生素C與E具強抗氧化力,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硒則能防止癌症發生及惡化。 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 此外,南瓜含多種植化素,包括β-胡蘿蔔素、黃體素酚、葫蘆素、木酚素及甘露醇,其中β-胡蘿蔔素含量為瓜類之冠。研究顯示,南瓜有助預防乳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大腸癌、子宮體癌及皮膚癌。 徐桂婷建議,南瓜的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因此最好連皮帶籽食用。食用方式可將南瓜刷洗乾淨後切塊蒸熟,打成南瓜濃湯;南瓜籽則可蒸熟或煮湯後剝開食用,既方便又營養滿分。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入秋後口乾舌燥、皮膚乾癢 樂生醫院營養師教你靠「食
健康醫療網 ・ 18 小時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全球逾9成人吸髒空氣 研究:吃水果與「護肺」有關
最新研究證實,吃水果與保護肺有關聯性!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全球超過9成人口暴露在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空汙環境,而女性每天吃4份以上水果,肺功能受空氣汙染影響的退化幅度,明顯較低!研究:女性吃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