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童子賢重啟核二、核三廠說!蔡英文「想想論壇」談綠能...能源安全與韌性是關鍵:「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台積電需要綠電
前總統蔡英文成立的「小英教育基金會」旗下的「想想論壇」今(17日)針對能源議題刊出文章<安全、韌性與永續 新能源 台灣不能回頭的戰略路徑>,清晰闡述再生能源不單是氣候政策,更是能源安全和核心戰略的要素;當中雖未言明,但論述方向「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直指和碩集團董事長、同為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童子賢,其重啓核二、核三廠的論點並不可行,而在先進新式核能方面則主張依社會共識為重,持開放立場。
該篇文章的作者為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其過往曾任蔡政府時期的行政院發言人,日前也代表賴政府擔任核三重啟公投辯論會的反方代表。
文章指出,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國際供應鏈中斷的挑戰,思考的重點應該放在「台灣需要何種能源系統,才真正具備抵禦衝擊、快速回復的能力」;並提到,一個大型集中式電廠的能源形態,即使是和平時期都易在輸配電瓶頸或氣候災害上受限,更別說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文章表示,導入更多「分散式能源」如太陽能、風力、地熱、海洋或生質能等在地資源,結合智慧電網與儲能設備,能源系統不僅會更靈活、更能應對突發衝擊。當中也說,分散在地的再生能源,也將在社區和工業區建立能源自主的能力,並強調「越靈活、越貼近使用端的設計,越能在危機中撐得住、反應快、恢復快。」
文章中強調,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國家,產業發展也勢必面臨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必須提高使用綠電,「台積電需要綠電,半導體需要綠電」,使用綠電,勢必成為台灣產業在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戰略。
關於綠電發展,文章指出,總統賴清德延續蔡英文政府政策並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更著重在多元綠能與深度節能,同時加強科技儲能以及強韌電網,確保電力系統穩定與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經過不到10年的時間,截至2025年5月底累計已完成七座離岸風場,在台灣海峽安裝超過400座離岸風機,總併網量突破3GW,風力機組累積總量排名全球第五。
文章也提到,國際能源總署預估,最快在2026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即將超越燃煤發電,成為全球最主要發電形式;國際能源總署及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分析全球欲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長期情境,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光電、風電將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2050年將大幅提升到近90%,而核能發電佔比在2050年將大致維持在10%左右,與2024年的比例相當,並不會大幅擴張。
最後文章總結,再生能源不只是氣候政策,更是提升能源安全與韌性的核心戰略要素;不只是減碳的手段,更是幫助台灣回應未來風險,擴大綠色成長,建構永續社會的根基。此外,針對近年來國際新興能源科技發展,如先進的新式核能等,在核安、核廢料與社會對話等面向若可獲得共識,或許也有機會成為解決方案的一環,「所以是要選擇舊的科技路徑,還是要選擇新的永續再生能源,答案十分清楚,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
(圖片來源:想想論壇)
更多放言報導
汪浩指蔡英文翻身經驗值賴清德高度借鑑!列五大啟示:關鍵在能否把當前壓力轉為新的凝聚力!
蔡英文公開3個生日願望!約蕭美琴爬山「霸氣」喊:你不要拒絕...網友:怎麼這麼可愛!
其他人也在看

BP來高雄「台灣總統們爆改應援」驚動韓媒!真實評價曝…韓網也炸了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南韓人氣女團BLACKPINK世界巡迴台灣站,於本週末18、19日來到高雄國家體育場熱情開唱,高雄早早開始醞釀黑粉紅的狂歡盛典,不只在城市各大經典建築點亮特色桃粉燈光,迎接天團降臨,市長陳其邁更率先把自己的帳號頭貼照片P成「粉紅髮色」,進一步掀起台灣大批政治人物響應,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前總統蔡英文等大咖都有粉髮造型的改圖在網路瘋傳,甚至蔡、賴本人都對此「粉紅風潮」特別回應,盛大歡迎規模也吸引南韓媒體關注報導了。
民視 ・ 5 小時前
立霧溪堰塞湖警戒持續!燕子口展開降挖工程 馬太鞍溪為何無法比照處理
從太管處提供畫面可見,靳珩隧道西口目前已幾乎滅頂,道路一帶積水猶如海面,太管處表示堰塞湖水位仍在攀升,水體已進入隧道並流向魯丹橋。由於壩體周邊偶有落石,公園全區從昨晚起已全面封閉,並撤離區域內遊客及部落居民,山區登山民眾也接獲簡訊要求盡速下山。太管處指出...
CTWANT ・ 1 天前
蕭美琴證實台積電「生態系」也要赴美投資 網怒:台灣命脈都給了
日前蕭美琴副總統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駐倫敦特派員Chris Brown專訪,針對台加經貿合作、台美中關係、半導體產業、國防及認知戰等議題回應。關於有美國官員要求台灣晶片製造移往美國一事,蕭美琴證實,已承諾在美國進行投資,不僅是台積電(TSMC),還包括整個生態系其他部分,從供應商到設計商,乃至其他晶片製造公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平埔族身分法三讀通過 南市西拉雅:奮鬥逾30年終獲國家認可
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在立院三讀通過,「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發言人萬淑娟表示,從走上街頭、提出訴訟,到申請釋憲成功,爭取、奮鬥了31年,終於獲得國家認可,真的很高興,感謝民進前後任總統蔡英文、賴清德的協助推動。萬淑娟說,這是族群身分法制化的里程碑,未來仍有包含參政在內的諸多相關權利保障等重要工作,
自由時報 ・ 1 天前日潛艦比台灣便宜3倍?退役少將爆料海鯤號「裝備真相」
日本新型潛艦「蒼鯨號」14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儀式,造價約新台幣148億元,搭載多項先進技術,消息曝光後引發台灣輿論熱議。許多網友將其與我國造價近500億元、進度一再延宕的國造潛艦「海鯤號」相比,直呼「羨慕人家政府錢少還能辦成事」,而退役少將栗正傑17日指出,海鯤號仍使用傳統推進方式,甚至傳出測試時使用卡車引擎、潛望鏡還得向美方借用,「完全只是政治表演,為了成就蔡英文。」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怎能不愛車】日產復甦計畫全面啟動 新N6與TEANA同步回歸
Nissan的「Re:Nissan」復甦計畫不只是裁員、關廠,更代表品牌重新出發的決心。除了已發表的Leaf、Sentra,新款Xterra也將於2028年回歸。如今,兩款全新轎車N6與TEANA正式亮相,預告日產在中國市場吹響反攻號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外界喊「再得一座諾貝爾獎」 楊振寧看淡:民族自信更重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辭世,著有《楊振寧傳》的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江才健指出,楊振寧雖以1957年獲諾貝爾獎聞名,但其實...
聯合新聞網 ・ 22 小時前
立霧溪堰塞湖「漫淹路面」 最新影像曝 民眾有感:水變湍急
太魯閣燕子口17日發生大規模邊坡崩塌,短時間內形成蓄水量約270萬噸的堰塞湖,經過一夜後水已溢流至路面!水勢比前一天更加湍急,立霧溪堰塞湖高約50公尺,水位雖未改變但仍呈紅色警戒。花蓮分署計劃從新台8線開闢便道以銜接舊台8線,專家也討論是否可使用怪手製造破堤,以防止洪災發生。相關單位持續監測情況並評估最佳處理方案,確保周邊地區安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風神」撞上東北季風!雙氣流夾台灣「雨勢最猛日」曝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今(18)日凌晨生成,目前位在菲律賓東南方海域,強度為輕颱等級。外界持續關注「風神」的預測路徑及對台影響程度,就有氣象專家分析指出,「風神」的後續路徑有機會出現「轉彎」。其中特別提到,下週一、二兩天若達到這2條件,「風神」不排除有飆上中颱等級的可能。另外專家也提到,颱風會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後續台灣恐被雙氣流夾擊,不排除帶來強降雨和明顯降溫,最冷氣溫預計將跌剩不到20度。
民視 ・ 1 天前
劇烈降雨預警「1地區連3天紫爆」!粉專曝最糟情況: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今年編號第24號輕度颱風「風神」,今(18)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2.9度,東經127.4度,以每小時18公里速度,向西進行。氣象粉專也提醒,共伴效應劇烈降雨預警,並曬出輝達AI模式未來4天降雨模擬,示警恐怕會出現最糟的1狀況,雨量會更加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最新!大雷雨狂轟北北基 持續時間全曝光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最新消息,中央氣象署今(19)日上午9時27分針對台北市、基隆市、新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上午10時30分。對此,氣象署請民眾慎防劇烈降雨、雷擊,溪(河)水暴漲,低窪地區慎防淹水,以及低能見度。
民視 ・ 8 小時前
風神掀共伴效應!專家示警「桃園以北、宜花」雨最劇
今年第24號颱風「 風神 」形成,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示警,雖颱風距離台灣最近還有500公里,但東北季風帶來的共伴降水不容小覷,尤其「 桃園以北、宜蘭及北花蓮 」一帶影響最明顯。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終於可以關冷氣?秋涼來了!專家一張圖曝最涼冷時間:全台有感
秋涼來了!氣象粉專「進擊の天氣小編」貼圖發文指出,週日(19日)晚起,由北往南起風轉涼,預估全台「高溫」都將顯著降低,而低溫(中北部空曠地區)約略在21°~22°,頗有秋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恐突然潰決 下游居民估安置5天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情勢持續緊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18)日晚間發出紅色警戒示警,指堰塞湖壩體短期內可能因滲流或溢流而潰決,不過經過連夜監測,觀測到水流從壩頂緩慢外泄,下游水勢暫未明顯變化,被撤離的居民今(19)日上午獲准在警方戒護下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17日晚間起立霧溪上游的堰塞湖水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再回流溪道,但18日觀察到壩底滲流量明顯增加,水位持續緩升,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專家研判,若降雨增加,恐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原規畫由機具降挖壩體引流,但因落石頻繁影響作業進度,工程人員仍正向上推進。 氣象署預報顯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與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至21日東北部與東部山區將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若降雨明顯,恐再加劇壩體壓力,林保署強調,正密切監測堰塞湖水位與流量變化,視情況隨時通報與應變。 目前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仍暫時安置於秀林國中,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居民撤離時倉促未攜帶衣物,經昨晚會議決議,今天上午在警力陪同下開放30分鐘返家取
新頭殼 ・ 8 小時前
好天氣沒了!颱風+東北季風雙夾擊 明起變天「豪雨強風齊炸」
好天氣要沒了!受到東北季風增強與「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明(19日)起全台天氣驟變,北部、東半部地區率先迎來豪雨與強風,部分山區恐有豪雨;中南部雖仍有陽光,但午後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央氣象署提醒,這波變天不僅雨勢強,風勢也大,全台氣溫將明顯下降,秋意更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北台灣、宜花下午雨勢更大! 燕子口堰塞湖「短期內恐潰決」
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發文表示,颱風「風神」今日將穿越菲律賓,於下午進入南海,繼續往西北移動,由於下週二(21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將迫使「風神」轉向西南且強度減弱;而隨著東北季風逐漸增強,與颱風外圍暖濕流逐漸在台灣東側交會,發生「共伴效應」,要特別...
CTWANT ・ 8 小時前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堰塞湖紅色警戒!秀林鄉3地區2村4鄰18日停班課
[Newtalk新聞] 花蓮縣太魯閣地區立霧溪上游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坍塌,導致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若潰決恐造成嚴重災情,花蓮縣政府已發布「紅色警戒」並宣布,大天祥地區(關原、洛韶、西寶、天祥)、富世村第9鄰民樂社區、秀林村民有社區1至3鄰,今(18)天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花蓮縣政府公告,因應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發布,本縣秀林鄉公所,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7條第2款宣布秀林鄉大天祥地區(關原、洛韶、西寶、天祥)、富世村民樂社區(富世村第9鄰)、秀林村民有社區(秀林民有1至3鄰)18日停止上班上課。 另外,花蓮縣政府表示,受到持續降雨影響,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175.5K)旁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為維護安全,台8線太魯閣牌樓旁「錦文橋」實施封閉,請用路人勿前往,同時,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區緊急封閉,請山區民眾盡速撤離,以確保自身安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立霧溪堰塞湖高度約50公尺,距離台8線中橫公路260公尺,經陽明交大團隊以海拔260公尺估算,堰塞湖蓄水量約270萬噸,蓄水面積約10公頃,迴水長度約1700公尺,有隨時溢滿潰決可能,已協請相關單位疏散下游住
新頭殼 ・ 1 天前
颱風環流+東北季風雙擊 2地大雨恐致災!明轉涼剩20℃
【高沛生/綜合報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發文指出,今(19)日至週三(22日)受「秋颱效應」影響,北部與東部明顯降雨,需防「大量降雨」致災,北部山區及東北部風雨最強,其次為北部平地,花蓮、台東也應注意。吳德榮提醒,20日起北台氣溫明顯下降、最低溫將降至約20度,週四至週六(23至25日)風神減弱遠離後,東北季風仍將帶來水氣,迎風面仍有局部豪雨機率。
壹蘋新聞網 ・ 6 小時前
「風神颱風+東北季風」影響!今晚起轉濕冷雨炸4天 氣溫驟降10度
[Newtalk新聞] 今(18)晚開始受到東北季風和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豪雨、強風、降溫將一次報到,對此,氣象署指出,明(19)天到22日共伴效應帶來明顯降雨,北部、宜花和東部山區可能有豪雨;今晚開始溫度也會逐漸下降,北部、東北部20日到22日將迎來最涼時刻,高溫比今天下滑8到10度。 氣象署指出,風神颱風今天下午2時的位置在鵝鑾鼻南南東方約1150公里海面上,正朝西北西轉西北方向移動,預測明日將穿過呂宋島,20至21日進入南海一帶,受到東北季風吹拂影響,颱風路徑將偏西甚至略轉西南,在移動過程中因冷空氣侵入,強度也會減弱,雖然路徑將遠離台灣,不過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增強,明天到22日將產生共伴效應,迎風面地區將出現明顯降雨。 且從今天晚間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大台北山區開始有局部大雨;明天迎風面地區雨量將進一步增加,桃園以北、花東及恆春半島有局部大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與東北部有局部豪雨,明日起各地風勢明顯增強,陸上嘉義以北至北海岸及各離島平均風力可達6級、陣風8級,北部海面與台灣海峽陣風將達10至11級。 20、21日水氣更多,降雨範圍持續擴大,桃園以北
新頭殼 ・ 23 小時前
共伴效應發威 氣象署曝「這時間」影響最劇烈
即時中心/廖予瑄、陳治甬報導中央氣象署指出,風神颱風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將產生共伴效應,並在今(18)日下午說明影響台灣最劇烈的時間。氣象預報員張承傳表示,受到東北季風加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明、後(20、21)日將伴隨共伴效應,降雨最明顯;直到週三(22日)、週四(23日)時,颱風才會逐漸遠離台灣、強度減弱,但迎風面仍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因此降雨機率仍偏高;雨勢將在週五(24日)、週六(25日)趨緩,而後下週日(26日)又有另一波東北季風報到,下雨機率有機會比本週減少。
民視 ・ 3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