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也傷身!新研究指無論喝多喝少 酒精都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人們常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認為少量飲酒不會影響健康;多年前也有研究稱偶爾喝杯葡萄酒對身體有益。不過,《華盛頓郵報》15日報導,一份新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即使只攝入一點點酒精,都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這份研究上月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實證醫學雜誌》(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專家小組透過美國退伍軍人計畫、以及英國生物樣本庫取得數據,分析了將近56萬名年齡介於56至72歲的成年人自我報告健康情況,另外還分析了有240萬名參與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數據。
比較成年人自我報告健康情況、以及基因組數據分析後,發現只要增加酒精攝取量,必然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飲酒量每增加為3倍,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提高15%;換言之,若將每週小酌1杯增加為3杯,或者3杯增加為9杯,罹患失智症風險就增加15%。
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個統稱,包含阿茲海默症在內等各種認知功能退化疾病。過去研究顯示,酒精成癮、或者飲酒過量(每週超過12杯),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2003年一項著名研究則認為,每天小酌一杯,比完全不喝酒的人更不易罹患失智症。不過,過去的研究通常是依賴參與者的自我報告,這類研究的結果通常都是指向「小酌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最低,略低於不喝酒者,而重度飲酒則風險最高」。
這份新研究也出現了這樣的曲線,但這次專家們認為,不能只靠自我報告的資訊來進行分析,因為參與者可能是在報告當時已經不碰酒飲,但以前可能有一段暢飲的歲月。因此,研究人員還從240萬人裡收集大量基因組數據來預測他們一生裡可能會喝多少酒,藉此推斷出酒精攝取量和失智症風險的關係。
結果果然推翻了先前的研究。這份分析顯示,自我報告完全不喝酒的人罹患失智症風險之所以高於會小酌的人,是因為他們以前可能是會喝酒的,但因為其他健康問題而戒酒,確診早期失智的人減少喝酒的速度比沒失智的人更快;也就是說,喝酒會影響失智症風險,反之亦然,失智症也會影響患者喝酒的量或頻率。
研究人員也從腦部造影中發現,即使每天只喝一兩杯,長期持續這種習慣,也會導致大腦灰質體積萎縮、含鐵量增加,而這常見於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所以要戒酒了嗎?
參與這份研究的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格蘭特(Joel Gelernter)說,過去的研究讓大家認為,每天喝一杯酒有益腦部健康,所以他自己也曾每天喝一杯,但是越來越多新證據使他開始避免沾酒,「我想大家應該要意識到,即使小酌也可能對認知能力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你很擔心這件事,應該好好考慮還要不要喝」。
不過,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格蘭特指出,健康管理就像滑雪,滑雪前,你應該要先知道可能會摔斷骨頭,「如果你要做一件可能有害健康的事,你應該在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狀況下去做,然後你很可能還是會去做」。
牛京大學資深研究員兼精神病學榮譽顧問托比瓦拉(Anya Topiwala)則說,就算不完全戒酒,少喝一點也是好的,「分散你的攝取量,選擇酒精濃度低一點的,或者用軟性飲料取代酒精飲料」。
近年有品牌推出無酒精啤酒,一些傳統以酒飲聞名的地區,飲酒習慣也開始改變。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IWSR),德國已經成為全球喝最多無酒精啤酒的國家,16歲以上(德國法定可飲酒年齡)的德國人都買過無酒精啤酒或無酒精蘋果酒。
本月初剛結束的慕尼黑啤酒節上,也達成了所有攤子都有提供無酒精啤酒的紀錄;去年絕大部分攤子都有提供,只差2攤。德國釀酒商協會總經理艾克勒(Holger Eichele)表示,無酒精啤酒現在佔德國啤酒產量及消費量的9%,預計不久後就會達到1成。
如果你已經喝很多,別自暴自棄。未參與上述研究的史丹佛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薩爾(Natalie Zahr)表示,酒精的慢性影響還充滿未知,與酒精相關的失智症可能和阿茲海默症不大一樣,酒精對小腦、視丘的影響相對大,阿茲海默症則是海馬迴受損。
薩爾表示,阿茲海默症是漸進、不可逆的,但一些與酒精相關的失智症研究發現,如果戒酒,認知能力和腦容量可以稍微恢復;酒精似乎不會造成太多的神經元損失,不過可能會對髓鞘再生有嚴重影響。
專家們強調,提供這些研究報告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自己選擇、在資訊充足的狀況下管理健康風險,不是要叫大家不要喝、或者喝多少。薩爾說,「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我們還是可以享用美酒的」。
《太報》關心您
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且呼籲國人酒後不開車,保護自己與他人。
更多太報報導
【一文看懂】也打稀土牌!巴基斯坦如何贏得川普的愛 關稅比台灣低還有軍售
案情不單純!Mango創辦人墜谷亡 長子從目擊者改列謀殺嫌犯
以哈停火真操盤手:川普「駙馬」庫許納 中東蔚藍海岸之夢就靠他?
其他人也在看

弘道推全國首創「孟婆體驗」! 飲下孟婆湯,從失智者視角探索記憶世界
失智症正快速成為臺灣社會的重大挑戰。臺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且衛福部推估未來20年,平均每30分鐘將增加1位失智者。然而,仍有高達八成民眾對失智症抱持錯誤認知,延誤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期,且超過八成的失智者坦言曾遭遇歧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廣老化教育品牌「老教室」,在「彭祖體驗」、「鐵拐體驗」後,再度推出獲日本授權認證並結合臺灣文化的全新課程——「孟婆體驗」,旨在用同理心走進失智世界。沉浸式學習:搭上「神秘巴士」,探訪「無臉族村落」「老教室」組長徐昊平指出,「孟婆體驗」名稱源於失智者逐漸失去記憶,如同喝下孟婆湯。課程將參與者化身為「旅人」,一開始即飲下特製的夢幻紫色「孟婆湯」,象徵身份轉換。沉浸式旅程: 參與者將搭上「記憶逐漸消逝的神秘巴士」,一路探訪「無臉族村落」、「結帳高牆」等奇幻景點,親身感受失智者在「記憶喪失」、「感官失調」下的世界。推理與行動: 參與者將運用「認知功能障礙卡」推敲失智症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不認得家人可能來自臉孔辨識障礙),並透過「行動靈感卡」設計出更友善的互動方式(如運用家庭相簿連結臉孔與名字)。弘道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瑋芩強調,「孟婆體驗」是以「
台灣好新聞 ・ 17 小時前
X染色體內藏基因密碼! 女性失智風險多2倍
女性比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新研究發現,X染色體上帶有一種基因會促進腦部發炎反應,進而形成腦部病變,而女性帶有兩條X染色體,因此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X染色體特殊基因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女性更容易失智!阿茲海默症風險激增 研究:大腦發炎基因是男性2倍
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約7.99%,其中阿茲海默症佔比高達56.88%,是最常見的失智類型。隨著人口老化,預估2030年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將接近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明顯高於男性,最新研究揭示,這並非僅因壽命較長,而是源於生物學上的基因差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自行爬出車外!新北送貨員酒駕釀禍 先撞分隔島再撞變電箱翻覆
新北市1名58歲吳姓送貨員,19日下午酒後駕駛廂型車,行經中和區中正路時,先失控擦撞分隔島,再撞上變電箱後翻覆,路人見狀急忙報案;警消獲報後趕抵現場,吳男已自行脫困,而且只受到輕傷,警方對吳男進行酒測,數值為0.29毫克,全案訊後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為買紅茶冰 不滿「機車遭挪」 2騎士街頭互毆釀傷
新北市中和區日前發生一起嚴重的挪車糾紛事件,兩名男子因停車問題爆發口角,最終演變成肢體衝突。事發於仁愛街上,原本兩人僅是為了購買紅茶冰而短暫停車,卻因一方挪動了對方的機車而引發爭執。雖然雙方冷靜後都不願提告,但仍將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被移送法院裁處。這起事件再次凸顯了公共停車空間不足所導致的社會問題。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美陸戰隊慶250週年 加州演訓精銳盡出
記者賴名倫/綜合報導 美國副總統范斯18日赴加州彭德爾頓營,出席美國陸戰隊成軍250週年活動,除了推崇陸戰隊歷來在各場關鍵戰役中的傑出貢獻,也以自身陸戰隊服役
青年日報 ・ 8 小時前一段跨越國界的醫者情緣! 醫師蔡全德成就德國女兒的從醫之路
15年前,16歲的德國高中女孩阿莉娜透過國際扶輪社交換學生,到台灣的台中市嘉高中就讀,中醫師蔡全德夫婦擔任接待家庭,海線地區以海產聞名,但阿莉娜不吃海產,蔡全德夫婦為照顧她,甚至全家調整飲食,這份愛深深感動了莉娜,讓她主動認蔡全德夫婦為「乾爹乾媽」,原本想當外交官的阿莉娜並在蔡全德的鼓勵力,回德國後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花蓮光復洪災感同身受 日本秋田縣:為「珍貴的朋友」祈禱
花蓮立霧溪堰塞湖面臨滲流甚至潰決危機,但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日前潰流致災仍在復原中,與台灣觀光與文化緊密交流的日本秋田縣,近期在機場貼出慰問到訪的台灣遊客與祈福標語;縣府指出,秋田近年也因創紀錄大雨帶來災害,能深刻了解災區民眾的痛苦,他們願為「珍貴的朋友」台灣祈福,盼災民都能堅強重建。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頌樂自抖被「華莎」緊盯!她卻不在宿舍 驚覺撞鬼:背脊一涼
MAMAMOO隊長頌樂,在韓國驚悚新作《咒你》躍上大銀幕,片中飾演懷抱作家夢、搬入安靜鄉村小鎮的女子,在詭譎氛圍中展現不同以往的表演能量,成為電影中恐怖擔當,演出多個狂噴血的畫面,展現恐怖演技!
鏡報 ・ 1 天前與新主席合作 傅崐萁:用對朱立倫的支持對待鄭麗文
(中央社記者劉冠廷台北19日電)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未來如何與國民立法院團合作,備受關注。團總召傅崐萁今天表示,未來就是要團結、同心協力,才能打垮民進;他會持續用對現任主席朱立倫的支持,對待鄭麗文。
中央社 ・ 11 小時前羽球世青錦標賽 洪秉甫、周芸安混雙鍍銀
(中央社記者黎建忠台北19日電)在印度舉行的世界青年羽球錦標賽,台灣混雙組合洪秉甫、周芸安,今天在決賽以9比15、15比11、10比15不敵韓國組合,但仍舊替台灣拿下本屆唯一的1面銀牌。
中央社 ・ 13 小時前颱風風神共伴 馬太鞍溪橋便道不排除預警性封閉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9日電)台9線馬太鞍溪橋9月被沖斷,馬太鞍溪橋涵管便道日前完成。交通部公路局今天說,因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花蓮恐有強降雨,臨時便道不排除啟動預警性封閉措施。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涼! 兄弟滿壘0出局「沒得分」 樂天獲2連勝
以年度第一之姿,進入台灣大賽的中信兄弟,對上從挑戰賽過關斬將的樂天桃猿,手感卻相當冰冷。繼第一戰遭完封後,今天(19)再度被樂天封鎖到第7局才得分,接著8、9兩局又錯失了無人出局、攻佔得點圈的逆轉機會,最終,以1比2再度敗給樂天。
TVBS新聞網 ・ 9 小時前鄭麗文當選主席 趙少康:要降低親中力量
(中央社記者劉冠廷台北19日電)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今天表示,新一屆主席的主要任務是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腿;若要帶領協調縣市長及立院團,要非常努力加大改革力道,降低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中央。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緬甸男揪全家衝印度賣腎!整村窮到絕望50%人都賣過
國際中心/周孟漢報導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脈動,許多開發地區跟著起飛,不過仍有國家深受戰亂影響,當地居民更是難以生存,其中在2021年2月面臨軍方政變奪權的「緬甸」更是民不聊生。眼看日子過不下去,就有民眾將腦筋動到自己的「器官」上,前往印度販售器官,1顆腎臟在黑市的價格高達700萬緬幣(約新台幣10萬元),光一個小村莊裡,就有超過一半的人曾做過相關買賣。
民視 ・ 23 小時前
母湯啦! 阿公騎車載孫 竟躺菜藍放腳踏墊上
南部中心/蘇晟維、劉安晉 高雄報導為了用機車載小朋友出門,不少民眾會讓小孩站載腳踏板上,但最近在高雄,有民眾拍下一名阿公,直接把菜籃放在腳踏墊上,而小朋友就直接躺在裡面,而且幾乎每天都會看見,讓目擊的民眾十分擔心,就怕一個不小心發生意外。
民視 ・ 1 天前
不讓臭名拖累英王室!安德魯王子「放棄頭銜」 英國人叫好
英國國王查爾斯的親弟弟安德魯,因為和美國已故性犯罪者「艾普斯坦」過從甚密,還被指控曾涉及性犯罪,向來是英國王室的頭痛人物。不過安德魯王子發表聲明,決定放棄王室頭銜,不讓外界因為批評他,分散對王室的注意力。
TVBS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打開職涯新大門! 社群熱議八大「第二外語」
觀察近一年網友針對「第二外語」的討論,「日語」無疑是臺灣人學習的首選。除了日本動漫、偶像文化等對臺灣影響深遠外,鄰近國家的地理優勢,也讓日語成為許多人進修的首選。有網友分享在臺灣街頭,曾有彼此都以為對方是日本人,最後才發現兩人都是臺灣人的趣事,引發共鳴,許多人笑稱「臺灣人人均N1是真的」,顯示日語在臺灣的普及程度之高。追星文化推動學習熱潮,韓語成自我成長動力K-POP、韓劇席捲全球多年,讓「韓語」的學習需求持續不減,成為第二外語的熱門選項。許多粉絲為了更貼近偶像、第一時間理解偶像的發言,甚至參與線上線下的互動,積極投入韓文學習。網友直言「愛他就學他的語言」、「聽懂偶像講的話,真的很有成就感!」更有網友形容,這種「因為彼此而變得更好」的現象,才是追星的意義。這凸顯了學韓語不只是為了看懂歌詞或追劇,更成為一種與偶像連結、推動自我成長的動力。歐語系各有優勢:留學選德語、國際溝通選西語除了亞洲鄰近國家語言,歐語系語言也各有其優勢與熱度:法語: 近期因教育部大力推行,引起部分網友討論。法語作為西方第二國際語言,其國際地位不輸英語。德語: 因留學需求而成為熱門選擇。網友分享,德國的世界級大學學費相
台灣好新聞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