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打鼾日嗜睡 巨大扁桃腺作怪
(記者林怡孜攝)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一名27歲男性因多年嚴重打鼾、白天嗜睡無精神;曾嘗試使用正壓呼吸器(CPAP),卻因無法適應導致睡眠品質始終不佳。檢查發現患者同時有鼻中隔彎曲、慢性鼻竇炎、鼻甲肥大、腺樣體肥大,加上罕見的「雙側Grade 4巨大扁桃腺」,造成呼吸道嚴重狹窄,是典型的多部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奇美醫院醫療團隊為患者分2階段治療,先以導航式內視鏡鼻竇手術與鼻中隔矯正改善鼻腔通氣;再施行「雙極射頻扁桃腺切除」及懸壅垂顎咽成型術,擴大口咽部空間。患者術後恢復快速,疼痛度明顯低於傳統電刀切除,2週即可恢復正常飲食,打鼾與呼吸中止也大幅改善,已不再需要使用呼吸器入睡。
研究顯示,約5成打鼾病人會在睡眠過程中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呼吸道在睡眠中承受過高阻力,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半夜猝死機率。兒童更可能會影響顏面骨骼發育與學習效率。
耳鼻喉部醫師沈至軒指出,打鼾不是單純睡覺時的聲響,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伴隨呼吸中止,恐提高高血壓、心臟病與中風等風險。造成打鼾原因包含鼻中隔彎曲、鼻甲肥大、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舌根後倒、下顎後縮,甚至肥胖等系統性因素,必須透過內視鏡檢查、鼻阻力測試及睡眠檢查才能找出真正阻塞點。
改善打鼾,初期可從減重、側睡、運動、遠離菸酒等開始,若無效再考慮微創手術。奇美醫院引進新一代「雙極射頻扁桃腺切除系統」,溫度僅約60°C,相較傳統電燒高溫達300°C,能大幅減少熱傷害與術後疼痛,出血風險也更低,是近年耳鼻喉領域常用的微創技術。搭配組織保護凝膠,能加速傷口癒合,更快恢復日常生活。
沈至軒提醒,民眾若有白天易睏、晨起頭痛、注意力下降,或家人發現睡覺會停止呼吸等情況,務必及早就醫評估。醫院將持續推動睡眠衛教並提供安全、微創的治療選項,協助民眾遠離打鼾風險、提升睡眠品質,降低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威脅。
其他人也在看
法國「思辨之夜」移師高雄 台法文化交流再深化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5日電)法國在台協會昨天攜手國立中山大學舉辦法國「思辨之夜」;高市行政暨國際處表示,活動邀集台法專家、市民、學生參與,500人的跨文化對話,展現台法多元包容精神。
中央社 ・ 1 天前
邱議瑩推高雄農漁產 「藍綠對手」多人現身
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有意角逐的立委邱議瑩,上午把「農漁市集」搬到立法院,要推廣在地農漁產品,在這場美食饗宴,有意問鼎高雄市長寶座的人通通來了!包括同立委賴瑞隆和許智傑,就連國民立委柯志恩也來...
華視 ・ 1 天前
桃園603支環保志工隊齊心防疫 登革熱疫情快速受控獲肯定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14)日晚間前往桃園區,出席「114年度桃園市績優環保志工(隊)表揚」,頒獎予45名績優環保志工、10支績優志工隊,以及代表桃園市參加「114年全國環保志(義)工群英會」獲得特優佳績的4支隊伍。張善政表示,桃園有603隊、逾3萬名環保志工,長年投入心力及熱情維護城市環境及整潔家園,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瑞芳火車站攻擊事件!男拒下車「坐地咆哮」又踹人 副站長、站務員受傷
15日凌晨,台鐵列車1280次區間車到達瑞芳站時,一名年約20多歲的男子卻拒絕下車,經站務員通報後,列車長及站務員要求男子下車時,卻遭男子大聲咆哮,並激烈掙扎抵抗,甚至用腳踹傷站務員臉部及身體,警方獲報後趕抵,由於男子情緒激動,隨即將他強制送醫,站務員也到醫院驗傷,全案將依違反鐵路法及刑法傷害罪,分別移請鐵道局及基隆地檢署裁處、偵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客人腹瀉爆食安危機!汪小菲麻六記洛杉磯分店出包 遭衛生局勒令停業
大陸餐飲名人汪小菲創立的連鎖酸辣粉品牌「麻六記」近期再度陷入食安危機。該品牌於10月底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開設首家海外分店,營業僅半個月就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顧客在11月初消費後出現腸胃不適、嚴重腹瀉等症狀,引發投訴。洛杉磯衛生局調查發現,事件肇因為店內冷藏設備溫度異常導致食品品質出問題,已勒令該店暫停營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台人樂歪:謝謝中國政府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質詢時,稱若「台灣有事」,且涉及武力入侵,日本就可能判定屬「存立危機事態」出動自衛隊參戰,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北京政府13日更是公開嗆聲,要求東京「撤回惡劣言論」!而在昨(14)日,中國外交部領事司發布一則公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消息一出,立刻引發討論,不少台灣網友更是嘲諷,高喊「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謝謝中國政府」。
民視 ・ 1 天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3 小時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48 分鐘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 天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23 小時前
男性發生率女性2倍 胃癌「一症狀」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發現常常為時以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提醒,這是因為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民眾一旦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因為胃癌喪命者共約2200人,位居十...
匯流新聞網 ・ 18 小時前
不是高血壓!「晚上1現象」害猝死:增2倍心梗、中風機率
一名女子睡前量血壓時,發現比白天低10~20毫米汞柱,擔心「血壓太低」有健康風險。醫師林軒任表示,這是好事,反而晚上血壓降幅小於10%的人,清晨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2倍。另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就算白天血壓「完全正常」,光是「晚上血壓沒有降」,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就暴增 2.35 倍!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日本流感暴衝!醫曝「落地後48小時最危險」:9成旅客早有徵兆
日本近期流感病例大增,讓不少準備赴日旅遊的民眾相當緊張。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在海外染上流感時,旅客往往因語言、醫療制度不熟悉而更難及時就醫,尤其是長者、幼童、孕婦及慢性病族群,更可能因延誤處置而提高重症風險。他強調,若抵達當地的前兩天就出現不適,切勿硬撐行程,應立刻就醫。
聯合新聞網 ・ 10 小時前
瘦瘦筆爆紅/台灣胖子有多少? 真實數據嚇死人
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危機。國健署統計顯示,全台20歲以上成人有高達50.3%、約988萬人過重或肥胖;更有超過8成糖尿病患者同時面臨體重問題,形成日益嚴重的「糖胖症」。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尿病每年醫療支出超過250億元,若加上減重用藥需求,在腸泌素類藥物崛起下,有關減重健康規模經濟將突破千億元。
鏡報 ・ 2 小時前
腳麻刺痛竟非椎間盤突出!OL長期「暴食」B群 醫:維生素變慢性神經毒
現代人追求健康,大量攝取保健食品已成為日常,然而,錯誤的劑量與迷思,可能將原本「神經營養」的好幫手,轉化成毒害身體的「健康殺手」。中醫師徐國峰近期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臨床案例:一名長期腳麻、刺痛的A小姐,遍尋骨科、復健科未果,最終發現元凶竟是她每天補充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導致罕見的功能性神經病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被誤會最深的「3大食材」冤案!營養師揭真相 肉雞沒打針啦
許多民眾在挑選食材時,常因網路流傳的片面資訊而對健康食物產生誤解。從橄欖油、肉雞到豆製品,這些日常常見的食材,其實都背負了「不必要的罪名」。營養師徐慈家指出,只要掌握正確烹調方式與攝取原則,不但能安心享用,還能發揮保健功效。 橄欖油不只能涼拌 高溫烹調同樣安全 市面上許多人認為橄欖油只能用於涼拌,否則加熱後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徐慈家營養師表示,其實這是長期被誤傳的觀念。橄欖油的發煙點可達攝氏190至200度,而日常家庭烹飪如炒菜、煎、炸等溫度多介於120至180度之間,仍在安全範圍內。橄欖油主要成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同時含有天然抗氧化多酚與維生素E,可幫助減少氧化壓力、維持血管彈性。相較於動物性油脂,橄欖油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有助於心血管保健。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日常烹飪可依料理需求選擇不同等級的橄欖油,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或低溫煎炒,精製橄欖油則可安心用於高溫烹調。 肉雞無生長激素問題 炸雞風險在高溫油脂 網路上流傳「肉雞為了長得快被注射生長激素」的說法,長期引起消費者疑慮。徐慈家營養師解釋,實際上,這項指控並不符合現代養殖實況。生長激素藥劑價格高昂、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