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核電廠除役:半導體與美國壓力下,「非核家園」會轉向「新式核能」嗎?
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電廠反應爐正式除役。面對全島邁入「無核狀態」,台灣社會對於續用核能展開激烈討論。
儘管當局一直強調台灣「沒有缺電」,日前台灣總統賴清德接受媒體訪談提及,不排除接受「先進新式核能發電」,外界認為民進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可能面臨重大轉向。
台灣核能發電佔比數十年來大幅下降到僅剩3%,隨著減碳趨勢及半導體產業發展,未來能源穩定度變得更加關鍵,有民調指台灣民眾現有六至七成支持使用核能,甚至民進支持者也不再堅定反核。
除了產業需求,有學者告訴BBC中文,民進政府亦有來自美國的壓力,核電被認為是台灣展現防衛意志、維持能源安全的選項。
台灣核能如何走到今天?
台灣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核電,1971年蓋第一座核電廠,興建期間發生1973年石油危機,兩蔣政府為確保能源供應,將核電廠列入「十大建設」。
目前全台灣共有四座核電廠,其中三座營運了數十年,「核一」、「核二」、「核三」分別位於新北市石門區、萬里區、南部恆春半島,而「核四」則處於新北市貢寮區,在興建期間因引起巨大爭議被「封存」。
台灣島內所有核電廠,皆由經濟部管理的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興建及營運。根據過去《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簡稱《核管法》)規定,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期間最長為40年,若要延役,台電須在執照到期前5至15年申請。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引發台灣20萬人上街反核,時任國民籍總統馬英九宣布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核四封存。2016年民進實現政輪替,前總統蔡英文提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讓既有三座核電廠在法定運轉時限到時後直接除役。
台灣的核一、核二分別於2019年及2023年除役。核三廠自1984年運轉,一號機於去年七月運轉期滿後除役,二號機也將在5月17日停止,台灣將正式進入無核狀態。
核能佔比:從超過一半降到3%
1980年代核能曾為台灣供應超過一半的電力,直至1990年代初期,核能仍佔台灣三成供電量。
隨著台灣經濟成長、民生工業用電增加,台灣政府開放發電市場及建置大型火力發電廠,核能用電佔比遂逐年降低。
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上台後,提出以發展風電、光電等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目標是到2025年「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台灣能源結構產生顯著變化。
根據行政院經濟部能源署最新統計,2024年核能發電僅存4%,燃氣火力發電首度高於燃煤發電,佔比47.2%,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則首度突破10%。去年7月底核三廠1號機停機後,核能發電則進一步降到約3%。
能源轉型期的擔憂
這3%到底多關鍵,台灣各界專家持不同說法。台灣媒體指,今年五月夏季夜晚,核三廠2號機獨力承擔台灣3%用電,對維繫電網穩定相當重要。
行政院長卓榮泰則指,目前台灣每日電力備載容量有12%至15%,少去核能的3%,仍高於安全備載容量6%的標準,有其餘裕。備轉容量是指輸電網絡中,應付發電機故障、需求預測誤差等情況所預留的發電量。
台灣當局也指出,為因應核電除役後產生的電力缺口,同時汰換產生較多空氣污染的燃煤機組,以再生能源作為長期能源解方,並規劃多項天然氣機組作上線,作為能源轉型的橋接方案。
但有聲音質疑,部分新的燃氣機組仍在測試階段,若無法及時銜接,今年供電情勢恐緊張。外界也擔憂,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未如預期。
近年風電、光電各遭遇環境與土地開發衝突、建置成本因俄烏戰爭上漲等問題。據台灣國家能源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20%,截至2024年底,再生能源發電量僅達11%。
半導體業將導致「電力緊繃」
隨台灣用電需求持續成長,產業界對核能的倡議也更為頻繁。
年初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便於立法院發言,指AI晶片製造發展讓台灣用電量大增,核電不排碳、發電成本比天然氣便宜。全國工業總會也曾向總統賴清德呼籲,核能是可考量選擇。
行政院經濟部能源署報告指出,隨AI發展,晶片生產需求大增,台積電陸續在台南、高雄新增產線,2024年台灣用電量來到史上最高。其預估,2033年全台灣用電量成長將達到22%,其中AI與半導體兩大產業的用電增⻑就佔台灣用電需求總成長的84.4%。
2024年標準普爾發布報告指出,隨著台積電加快先進3奈米晶片的生產,預計2030年用電量將佔台灣總用電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台灣發電量成長速度緩慢,可能導致台積電面臨供電風險。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永續韌性組研究員呂采穎告訴BBC中文,依經濟部相關能源規劃,即便沒有核能,要供應半導體業跟AI相關需求,「未來十年台灣供電總量不會有問題,但可能有供電緊繃的情況」。
呂采穎解釋,根據該中心估算模型,因應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擴廠的用電需求成長,台灣在2025至2027年間,因為新電廠還未上線,夜間備轉容量率偶爾會低於6%,顯得較不穩定。
呂采穎強調,台灣現階段挑戰是電網過度集中,政府須考量分散供電風險,企業也應發展既有電網韌性所必需的儲能技術。
民意對核電偏好轉向
過去幾年全球反核風向逆轉,不僅英國、丹麥、瑞典、意大利,甚至亞洲的日本與韓國等國家,過去都曾致力在能源結構中去核,如今皆相繼宣布重新投入核電,或是為既存核電廠延役。
中央研究院一份歷時五年的調查指,台灣支持「非核家園」理念的民眾逐年降低,從2017年超過七成支持,至2024年支持率僅剩一半。
另有其他多份民調亦指台灣民眾有六至七成支持核能。
該調查主持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解釋,民眾對核電偏好產生變化,最新調查更指,其中包含民進支持者,都不再堅定支持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是民進創就秉持的政治理念,其在野時期結合民意推動反核運動,其中包含長達40年的反對第四核能發電廠的運動。民進前主席林義雄便為其中代表人物。
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台灣社會反核聲浪來到高峰,2014年時任總統馬英九因此宣布核四廠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2016年政輪替,蔡英文政府更將「非核家園」作為其主要政策。
林宗弘指出,隨著核四封存、福島核災衝擊降低,民眾考量國安能源安全、氣候變遷挑戰等多重因素,對核能的態度產生轉變,其過去擔憂的社區風險與健康問題也被轉移。
2017年及2022年台灣發生兩次大停電事件,雖然都是廠區人員操作失誤所致,但也加深產業跟民眾對於能源轉型同時能否穩定供電的擔憂。
「來自美方的軟性壓力」
核能不僅是經濟問題,亦是國安問題。台灣邁入無核前夕,國際也對台灣未來能源穩定狀況頻頻表現關切。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今年兩度受訪談論核能議題。他指出,因應台灣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半導體晶圓廠的能源需求,美國能提供台灣各種能源解決方案,包含核能。
谷立言又稱,美國可協助引進既有及新興技術,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並幫助台灣解決核廢料儲存問題。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對BBC中文分析,從印太戰略角度,美國期待台灣擁有核電,以避免戰時能源遭封鎖的風險,強化自我防衛韌性,他認為AIT近期的公開言論,「是對民進政府軟性施壓的極致」。
過去兩年,美國與歐洲多家智庫訪台時,就屢次點出台灣能源、包含佔比五成的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電力系統有其脆弱性。地緣政治考量下,台海若遭封鎖,將嚴重衝擊經濟及民生用電。
翁履中也指出,美國近年大幅投資SMR發展,獲特朗普政府及國務院跨派支持,背後也有龐大市場商機的考量。
美國科技大廠近年對這類新型核反應爐亦充滿興趣,包含Google、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已宣布在美國投資建設SMR,或與相關企業合作。
台灣媒體也報導,美國有意向台灣出售新型核反應爐,不過由於還未有商轉案例,加上台灣政府仍有核廢料問題需解決,目前尚無定論。
核三延役需安全風險評估
5月13日,立法院通過由在野國民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該法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原先40年運轉期滿的核電廠,經安全評估,最長可再延役20年。
《核管法》修正案通過後,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仍將如期停止發電,但未來會不會重啟仍是未知數。若要重啟,需依核能安全委員會審查,程序至少需要二至三年。
核三廠所在地的恆春居民對此看法兩極。有支持繼續與核能「和平共處」者;亦有民眾對核廢料及安全風險提出擔憂。
創新民主中心執行長林俐君告訴BBC中文,核三廠要延役需嚴謹評估,包含核電廠安全檢查及風險管理,尤其核三廠有地震斷層帶經過,台灣核電廠鄰近人口密集地,又面臨地震頻繁、極端氣候加劇的情況,當局有責任要提出調查報告,經公眾檢視。
林俐君及其團隊曾在核三廠附近進行大規模田野調查,訪談居民、民意代表及地方廠商等,她指出,核能過去被認為是專業主導、技術本位的學科,欠缺民眾參與, 「地方的接受都帶有無奈,因為當初他們無從決定,」若要重啟,相關單位需公開資訊,與民眾溝通,並凝聚共識。
她也強調,無論最終台灣決定要不要重啟核電,都須正視核廢料處置,「這是世代責任的問題」。
核廢料問題待處理
台灣三座核電廠已陸續期滿40年除役,當局對核廢料處置的問題也再次浮上檯面。迄今,台灣仍未對低階與高階的核廢料處理場提出最終解決相關方案。
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由於台灣相關立法尚未完備,目前未進入選址評估階段。
至於低階核廢料,2012年經濟部曾公告台東達仁與金門烏坵為建議候選場址,因為當地居民反對,地方政府不願舉辦地方公投,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選址至今未決。低階核廢料目前暫時貯存在蘭嶼暫時貯存場、三座核電廠內。
核廢料分為高、低放射性廢棄物,前者指的是用過的燃料棒,其餘歸類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根據環保團體統計,截至 2024 年1月底,台灣已製造出1萬 9千多束高放射性廢棄物、21萬桶低放射性廢棄物。
針對此議題,經濟部正籌備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將提出選址條例草案及相關社會溝通,規劃今年底將選址條例草案送請行政院審查。
SMR可成台灣電力選項?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表示不排除「先進新式的核能」,未來台灣只要在確保核能安全、核廢處置的前提下,取得社會共識,就可以使用核電。
賴清德以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在美國籌建新式核電廠舉例,指若新核能發電安全更有保障,核廢料更少,社會的接受度會比較大。
比爾蓋茲在美國籌設的新式核電廠,被通稱為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被視為下一代核能選項,其體積較傳統核電廠小,功率約為標準核電廠的三分之一,優勢是建造成本約為普通水冷反應器的一半,使用 「鈉式」(Natrium)反應器效率高,相對產生較少核廢料。
倡議者認為,SMR能靈活部署,依用電需求搭配不同模組數量,有別於過去蓋大型核電廠供應給城市,得直接供應給科學園區、特定廠房,或偏遠地區等。
持懷疑態度者則指出,SMR實際建設成本高於預期,燃料來源供應不穩,其產生的核廢料未必較少,其發展仍有難度跟爭議,也欠缺全球統一的安全標準與監管機制。
目前微軟、Google、亞馬遜等科技大廠都已投入SMR市場,外界期望2030年可望有首批商轉案例。台灣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也提案啟動4年期SMR研究計畫。
其他人也在看

高雄月世界垃圾來源曝光!他驚:內鬥爭?
[NOWnews今日新聞]高雄市燕巢區「月世界」附近近日被爆遭長期違法傾倒家庭垃圾,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兩年內竟被堆成數十噸重的垃圾山,惡臭瀰漫、蒼蠅滿天,宛如「廢棄物天堂」。環保局接獲民眾通報後,...
今日新聞NOWNEWS ・ 38 分鐘前
冷空氣明殺到「冷剩14度」 3地區越晚雨勢越大
冷空氣明起報到,各地降溫明顯,氣象署預估北部低溫恐從20度跌至16度,東北季風挾帶水氣也將帶來降雨,基隆北海岸與宜蘭更有局部大雨。雖未達冷氣團或寒流等級,週三仍偏涼冷,週末冷空氣減弱後氣溫才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下週「跳水式降溫」剩13度!鄭明典曬1圖曝:北極冷空氣南送台灣
入秋最強冷空氣將在明(17)日南下,最低溫可能來到13度。前中央氣象局鄭明典指出,北極上空極冷的空氣,目前有5個分支往外突出,其中1支將把冷氣南送到台灣,不過這波影響比較顯著應該是在日本北方。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報到!未來一周氣溫溜滑梯 周末溫度漸回升
氣象署表示,今天(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台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北台灣氣溫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愈明顯,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周三(18日、19日)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及宜花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各地感受會比較冷一些,預計周末才漸漸回升。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22 小時前

強冷空氣南下「雲街」現蹤!北台灣率先轉濕冷 低溫下探16℃
各地天氣轉涼了!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表示,今起一波東北季風正逐漸南下增強,北台灣率先感受到天氣轉濕轉涼;同時前氣象署長鄭明典也分享衛星雲圖上已出現代表冷空氣南下的「雲街」跡象,顯示冷空氣影響正逐步擴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最強冷空氣「挑戰首波冷氣團」!明全台大降溫這天剩12度 濕→乾時程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溫方面,西半部高溫約27至30度,東半部則為25至27度,各地低溫普遍為19至22度,早晚感受較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雄月世界驚見「5層樓高」垃圾山 藍酸:又是邱議瑩選區
高雄燕巢月世界再現「垃圾山」!高市府環保局今(17)日接獲通報,立即派員前往稽查,現場數十噸垃圾已堆成5層樓高,散發濃烈惡臭。環保局人員破袋檢查後發現,部分垃圾來自台南等地,目前已調閱監視器追查不法業者是否涉案。藍營則點名,又是綠委邱議瑩的選區出事,呼籲高市府盡快找到元凶負責,不要最後又讓市民為惡劣的環境破壞者埋單。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全台降溫!連2天低溫剩12度 「雨最多」地區曝
氣象署今晨4時許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東北風明顯增強,今晨至明晚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澎湖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橙色燈號),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
CTWANT ・ 22 小時前
把握今日最後暖陽!明起東北季風再增強 大雨炸5地最強時刻曝
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醒民眾,把握週日最後暖陽,週一起東北季風將會再度增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月世界慘變「垃圾山」!環保局要辦了 邱議瑩震怒:罰到傾家蕩產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高雄市燕巢區景點「月世界」,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受到許多觀光客喜愛。不過,近日卻傳出遭不肖業者濫倒廢棄物,現場「垃圾山」堆積數層樓高,總重量甚至達數十噸,空氣瀰漫濃濃惡臭。高雄市環保局今(17)日前往稽查,並「破袋」追出垃圾源頭,重申嚴查嚴辦,絕不寬貸。對此,該選區的民進立委邱議瑩也重話,違法濫倒的人,全都要受法律嚴正制裁。針對月世界山坡遭棄置大量垃圾,環保局接獲檢舉立即派員稽查,並於現場可見大量生活廢棄物堆置,經破袋檢查發現爲台南等地區垃圾,嚴重影響環境品質。因此,該局今日立即調派燕巢等7個區隊13部車輛到場清理,並向鄰近民宅調閱監視器,警察局協助偵辦,以掌握可疑車輛動向,全力追查不法來源,後續將依違反《廢清法》第46條刑責規定,移送法辦。月世界山坡遭棄置大量垃圾,高雄環保局調派抓斗車、清潔車赴現場清除。(圖/高雄環保局提供)對此,邱議瑩痛斥,月世界遭惡質人士傾倒來自台南等地區的生活廢棄物,環保局今日除派13台車輛至現場清運外,警方也循線追緝犯嫌;她也點名國民柯志恩立委等人,又再次使用影射的方式進行政治操作。邱議瑩指出,她的選區有許多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屬於高風險區域,但違法濫倒者,全部都必須受到法律嚴正的制裁,「我支持市府依照《廢棄物清理法》從重處罰」。不僅如此,邱議瑩更主張查獲犯嫌後,不管是倒廢棄物的行為人,或是可能的幕後主使者,全部都要比照酒駕駕駛,公布姓名與照片,並且將犯案用的車輛等工具全部沒入,「我會提案修法,加重罰金、罰則,你敢偷倒賺黑心錢,就會罰到你傾家蕩產」。原文出處:快新聞/月世界慘變「垃圾山」!環保局要辦了 邱議瑩震怒:罰到傾家蕩產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酸爆!美駐日大使嗆中國「沒訓練好的狗」 謝長廷駁斥:冒犯了狗NBA賭博風暴擴大 湖人隊多名職員被要求交出手機與通聯記錄鄭黃會19日下午登場 沈伯洋酸:民眾現在跟泛藍「沒什麼差別」
民視影音 ・ 13 小時前
冷空氣南下!「這兩日」各地明顯轉涼 回溫時間曝光
即時中心/潘柏廷、魏熙芸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今(17)日下午說明,今天開始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預估這一波冷空氣是入秋以來最明顯的一次,一直會影響至週五(21日),特別是週三(19日)及週四(20日)清晨是這波冷空氣最明顯的時候,各地明顯轉涼冷,而中部以北、宜蘭低溫普遍只到15、16度。至於明顯回溫時間則為週末假期(22日、23日),特別在週日各地高溫普遍為27至30度,低溫還是維持20度左右。未來降雨趨勢部分,黃恩鴻表示,今明兩天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主要是迎風面降雨機率明顯提高,因此在桃園以北、東半部皆轉陰雨,特別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地區降雨較持續明顯,可能會有局部大雨;至於,中南部今明兩天仍然可以見到陽光。隨著時間至週三(19日)水氣逐漸減少,雨勢較緩和,而迎風面還是會有局部短暫雨,到週四(20日)、週五(21日)仍受東北季風影響;一直要到週末(22日、23日)東北季風才會減弱,且溫度會逐漸回升,水氣也會更為零星,位於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仍有零星降雨,其他地方則轉為晴朗多雲能見陽光的天氣型態。未來降雨預測圖。(圖/氣象署提供)一週溫度趨勢方面,黃恩鴻也說,從今天東北季風開始增強、冷空氣南下一直到週五各地感受偏涼冷,尤其明天北台灣介於16到19度,整日偏濕冷;明天在中部、花蓮、東南部也會感受溫度下降。隨後至週三(19日)、週四(20日)全台都會感受轉涼,而中部以北及宜蘭兩天清晨普遍只有15、16度,南部與花東則處於16到18度;週四及週五白天溫度略微回升,但還是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低溫還是落在20度以下,至於明顯回溫時間則為週末假期(22日、23日),特別在週日各地高溫普遍為27至30度,低溫還是維持20度左右,形成白天溫暖、早晚偏涼冷、日夜溫差大。一週溫度趨勢。(圖/氣象署提供)原文出處:快新聞/冷空氣南下!「這兩日」各地明顯轉涼 回溫時間曝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台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76歲病逝 王必勝:典型在夙昔台灣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離世 石崇良悼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國土署公告明年租屋補貼新制 新申請案「住這種房」將駁回
民視影音 ・ 13 小時前
好天氣只剩一天!東北季風增強全台轉濕涼 北部、宜花恐有局部大雨、低溫下探15度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東北季風稍減弱,台灣今(16)日迎來難得的穩定天氣,但早晚仍偏涼。中央氣象署提醒,雖然白天有機會見到陽光,各地體感舒...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迎入秋最強冷空氣!北台灣先降溫「愈晚愈冷」跌至15℃ 專家曝最凍時刻
今(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臺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氣象署表示,北台灣氣溫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氣象專家林得恩透露,這波冷空氣最冷時段會落在明晚至後天(11/18晚至11/19);11/20白天起,溫度逐漸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入秋最強東北季風明天報到!低溫驟降至13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圖看
[Newtalk新聞] 入秋最強東北季風將在明天報到,對此氣象署指出,明天北部、宜蘭率先降溫至19度,且越晚將會有越明顯雨勢;18日到20日清晨最涼,台南以北、東北部可降至15、16度,空曠地區下探13度,預計19日開始水氣減少,22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明顯回溫。 氣象署指出,這波東北季風比過往幾波還強,影響時間從明日到21日,各地明顯轉涼甚至偏冷,18、19整日及20日清晨感受最涼,20日白天及21日稍有回升但不明顯,週末氣溫才會明顯回升。 明天桃園以北、宜蘭先降溫越晚越涼,清晨至上午21至23度,下午溫度快速下降,晚間約19、20度;18、19日整日偏涼,早晚15、16度,白天18、19度;20日晚15、16度,白天約20度;21日早晚17、18度,白天約21度。 至於中南部明天氣溫仍有29度,但18日起氣溫下降,早晚降至16、17度,白天23至26度;19日早晚16至18度,白天22至24度;20日清晨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降至15、16度,空曠地區下探13度;花東明天早晚約22度,白天約27至29度;18、19日早晚18至20度,白天21至26度;20、21日早晚18、19度,高溫
新頭殼 ・ 1 天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東北季風轉強!氣溫溜滑梯一週天氣先看
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 近日天氣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目前有一高氣壓1032百帕,在北緯36度,東經141度,即在日本東方海面,向東移動,時速20公里。週一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各地天氣轉涼,各地低溫從19至22度,降至15至日夜溫差大,請留意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一週天氣概況先看。
景點+ ・ 1 天前

東北季風報到轉濕冷!北台灣愈晚愈涼 迎風面留意局部大雨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東北季風今(17)日增強,中央氣象署指出,強度將比過去幾波來得強,北台灣氣溫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晚歸的朋友建議多添加衣物。由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將愈明顯,將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雨。
民視 ・ 23 小時前

東北季風影響 北北基宜大雨特報 慎防瞬間大雨
中央氣象署今天晚間8時10分發布大雨特報指出,東北季風影響,今晚至明日(18日)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山區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9 小時前